致富经莲藕泥鳅养殖技术,莲藕池养殖泥鳅致富经
浅水藕种植技术与泥鳅养殖
莲藕种植要求水位十厘米左右,可以套养泥鳅
浅水藕套养泥鳅
1.网捕法:先把密眼网布置在鱼沟、集鱼凼等固定的投饲场所, 冉投喂饲料引诱泥鳅聚集摄食,然 后反网迅速提出水面即可捕得大 量的泥鳅。亦可在排水口外设置好 网袋。此法在厦秋季节可捕获稻田 中约60%左右的泥鳅。
2.笼捕法:鳅笼用竹蔑编成,长的30-40厘米, 笼口直径约8-10厘米井附有能进不易出的倒须。使用时,把炒香的糠等加水调成团状装进宠内,将笼置于水底,每隔l-2小时起笼取鱼
怎样用种藕又养泥鳅
每亩放100-200斤,尾数以150尾一斤为好,如果给藕池施用化学肥时要注意,要间断施入,防止杀死泥鳅苗。
浅水藕种植技术与泥鳅养殖技术
可以。藕田养泥鳅属于高效生态养殖,一般亩产泥鳅150-200千克以上。凡水位较低,淤泥层较薄的藕田,均可用来养鳅。 建浅水藕池,用土工膜,造价低施工简便,防渗效果好,使用年限可达十年以上。
莲藕泥鳅混养技术
浅水莲藕和泥鳅混养是真的。在浅水藕种植的基础上,增加泥鳅混养技术. 浅水藕最大的特点就是池浅、水浅,这就可以很好的控制水温和土温,有利于莲藕的生长.藕池中的浮游生物能为泥鳅提供丰富的饵料,茂盛的荷叶也能为泥鳅提供一个适合的生长环境.泥鳅营底栖生活,喜欢在底泥中活动,对水深的要求不高,所以可以在浅水藕田里生长.
浅水藕种植技术与泥鳅养殖技术区别
可以
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至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
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当天气闷热或池底淤泥、腐植质等物质腐烂,引起严重缺氧时,泥鳅也能跃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气,而由肠壁辅助呼吸,当它转头缓缓下潜时,废气则由肛门排出。每逢此时,整个水体中的泥鳅都上升至水面吸气,此起彼伏,故西欧人对它有“气候鱼”之称。冬季寒冷,水体干涸,泥鳅便钻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肤不致干燥,并全靠肠呼吸维持生命。待翌年水涨,又出外活动。
由于泥鳅忍耐低溶氧的能力远远高于一般鱼类,故离水后存活时间较长。在干燥的桶里,全长4-5厘米的泥鳅幼鱼能存活1小时,而全长12厘米的成鱼可存活6小时,并且将它们放回水中仍能活动正常。泥鳅多在晚上出来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甲壳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类等,有时亦摄取水底腐植质或泥渣。泥鳅2冬龄即发育成熟,每年4月开始繁殖(水温18℃),产卵在水深不足30厘米的浅水草丛中,产出的卵粒粘附在水草或被水淹没的旱草上面。孵出的仔鱼,常分散生活,并不结成群体。
莲藕种植技术 莲藕种植方法泥鳅
1、养殖场所。泥鳅的生长水温范围是15~30度,最适水温为22~28度。藕池混养,进排水口要用网护住,以防泥鳅逃逸。
2、苗种放养。鳅苗放池前要用2%食盐水浸洗20分钟,或青霉素320万单位/立方米泡15分钟,可有效预防疾病。一般藕池放养密度按每亩产成鱼400~500斤计算,可放2~3千尾。
3、科学喂养。泥鳅是杂食性鱼类,水中的小型动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都是其喜欢吃的食物。人工养殖也可直接投喂水生昆虫、蚯蚓、蛆虫、河蚌、螺蛳、鱼粉、野杂鱼肉、畜禽下脚料等。泥鳅对动物性饵料相当贪食,饲养时不宜投喂太多,以免摄食过量,阻碍肠道呼吸而导致死亡。如果上述动植物饵料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也可投喂泥鳅专用膨化颗粒料。
人工养殖要每天巡塘一周,每天投喂两次:上午8~9点,下午4~5点。投饵量视水温而定。20度以下为鱼体重的3%,22~28度为鱼体重的6%,阴雨、闷热天气适当减少投饵量。
藕池混养泥鳅一般不需要投饵喂养,可达亩产400斤左右,如果投饵饲养,密度可适当增加,亩产可达1500斤左右。
4、病害防治。泥鳅抗病力很强,极少生病。一般疾病有寄生虫病,赤鳍病,打印病。
寄生虫病:主要有车轮虫、杯体虫、三代虫,被虫侵袭的泥鳅常浮于水面,打转不安。
防治方法:0.7PPM硫酸铜、硫酸亚铁(5:2)合剂泼洒。
赤鳍病:由短杆菌感染所致,背鳍附近的部分表皮脱落,呈灰白色,严重时出现鳍条裸露,不摄食,直至死亡。
防治方法:用10~50PPM氯霉素(或土霉素)溶液浸洗10~15分钟,每天一次,连用五天,或用10PPM的四环素溶液浸洗12小时。
打印病:由点状产气单胞杆菌感染而至,病灶一般呈椭圆形、圆形浮肿,并有红斑,患处主要在尾柄基部。
5、扑捞。冲泥采藕后放尼龙地龙一次可扑获70%~80%。
藕田泥鳅养殖技术
用药防治的关键时期是成虫产卵高峰期及幼虫孵化盛期。
莲藕地蛆主要为害莲藕根茎,会以尾端的小钩插入莲藕根茎的幼嫩部位,以口器蛀食地下茎形成小孔,随着藕茎的生长而变成黑色蛀孔;同时,受害部位有利于腐败病等病菌侵入,引起腐烂。莲藕受害后其地上部分会出现立叶或花蕾细小,生长缓慢,藕叶发黄,部分植株后期会死亡。
莲藕地蛆一般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莲藕根须、节间或有水的土下 15- 30厘米处越冬,春季气温回升后(4下旬至5月初)开始活动,为害莲藕根茎,5- 6月开始化蛹,7月后进入羽化、卵孵化期,之后各类虫态均有,8-9月是主要为害期,10 月以后开始越冬。
1、农业措施
根据莲藕地蛆的发生特点,可以采取水旱轮作,破坏幼虫的越冬场所。其次,将莲藕田里的浮萍、眼子菜、鸭舌草等防除掉,减少成虫取食、产卵的场所。在莲藕栽植时,亩施50公斤石灰,既能防病又能防治越冬幼虫。
2、生物防治
在莲藕田套养泥鳅、黄鳝或中华鳖,利用它们喜食地蛆的特性,套养不仅能控制了地蛆的为害,而且能通过养泥鳅、黄鳝或中华鳖获得收益。
3、药剂防治
防治莲藕地蛆可选用辛硫磷、毒死蜱、氯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防治,用药方式是拌土撒施,有利于莲藕根系吸收并产生作用。若藕田里有鱼、虾等,建议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安全性较好,具体方法是用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毫升拌细土20公斤撒施。
有藕农用氯氰菊酯防治地蛆,在封行初期、藕根茎膨大期各用1次即可完全控制,用药可像用肥料一样,用水泵贴着水面冲水,再把氯氰菊酯慢慢倒下去,让水把药冲到水塘中间去。
防治时间
(1)冬季排干田水,耕翻冻堡,杀死部分越冬幼虫。(2)清除田间杂草特别是眼子菜等杂草,减少成虫产卵场所。
生产技术
用药防治的关键时期是成虫产卵高峰期及幼虫孵化盛期。
浅水藕种植技术与泥鳅养殖藕塘建设
池塘建造
可选择水源充足、地势低洼、土质肥沃、进排水通畅、水质无污染、保水性强的田块或现有池塘进行改造利用,面积可根据田块的大小而定,一般以0.5—1亩左右为宜。水深1.5米,坡比1∶3.5。藕田四周开挖一个2—3米宽、水深1米的围沟,作为养殖鱼、虾、蟹用,坡度宜缓不宜陡,田埂高30—50厘米、宽约2米。
然后在田埂上建高约0.5米的防逃设施,其材料可用塑料薄膜,也可用水泥板或砖石建筑。进出水口要加设防逃密眼网。然后按每亩水面用生石灰 150公斤化浆全池泼洒进行清塘消毒,7—10天后再放干池水清塘,曝晒几天后重新放水养殖。
种植莲藕
一是施足基肥。基肥施肥数量占莲藕全生育期用肥的80%,追肥占20%。为了防止追肥伤害鱼类,可一次性下足基肥,追肥少施或不施。一般亩施鸡粪或人畜粪2500公斤、碳铵60公斤、磷肥60公斤作基肥,以培肥水质和地力。
二是适当减少藕种用量,以防藕叶过密档住阳光,控制适当的荷叶可有利于盛夏鱼虾蟹避暑和健康生长,一般亩用藕种350公斤左右。栽种密度为株、行距均为1.65米。
放养鱼种
同一池塘中放养统一规格的苗种,一般每亩水面放养每公斤200~400只的幼蟹400只,或投放扣子蟹2000只左右,或豆蟹4000—5000只;青虾按雌雄比例3∶1放养,每亩投放抱卵虾种1公斤或仔虾5—7.5公斤;鲢、鳙鱼按每尾体长15—20厘米的规格,每亩各投放50尾,另可搭配放养适量的鳝、鳅、鲫等鱼种。鱼种下塘前,须用3%的食盐水溶液浸洗鱼体5—10分钟进行体表消毒后再投放于鱼沟中,切不可直接投入藕田,以防肥水伤害苗种。投放时间都应在5月底前结束。
饵料投喂
苗种下塘后,其觅食量较少,且池塘中的自然饵料丰富,园此投饵量不宜过多。饵料以新鲜的小杂鱼类为主,搭配少量大豆、南瓜、山芋等植物性饲料。养殖初期,需将杂鱼烧熟制成鱼糜后饲喂;放养中后期将杂鱼切碎后即可投喂,投饵品种可采用小杂鱼、河蟹颗粒饲料、螺蛳和各种鲜嫩水草等。每天投喂2次,上午9时投喂30%的饵料,下午5—7时投喂70%的饵料。
日常管理
平时要坚持巡塘,做好防疾病、防敌害、防逃等工作。要注意控制水位,藕田水深应保持15—20厘米,鱼沟水深应保持0.5—1.2米,池水透明度在35 —40厘米左右。初夏期间必须每隔2—3天换水20%左右,高温季节每天换水1次,脱壳期要加大换水量。
浅水藕种植技术与泥鳅养殖技术视频
关于养殖什么样的泥鳅周期短市场需求量大我来回答一下
泥鳅生长于静水池塘、溪河的淤泥及稻田中。水底淤泥有小洞,就是有泥鳅的标志;小洞越多,泥鳅越多。 泥鳅人工养殖技术 泥鳅属鱼纲、鳅科,是温水性鱼类。泥鳅体延长,亚圆筒形,长10多厘米;黄褐色,具不规则黑色斑点;口小,下位,有须;肉质清淡、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据分析,泥鳅含人体必需有的多种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其中特别是蛋白质含量每百克达22.6克,是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
泥鳅对环境适应力很强,容易养殖,运输方便,生产成本低。人工养殖泥鳅是很好的致富门路。 泥鳅生命力强,喜在常年有水的稻田、池塘里生活,食习广杂,繁殖力高。泥鳅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和有腐殖质淤泥中,喜在底层活动;夜晚出来觅食,以昆虫、扁螺、水草为主食,也食腐殖质。
泥鳅肠壁薄,肠管直,血管分布广,能进行呼吸,当水中缺氧时,除鳃外也能在水面用肠呼吸,这多发生在气候骤变、低压暴雨来临前。冬季水干涸钻泥中,靠湿润环境行肠管呼吸,也能维持生命活着。 泥鳅活动适温在18—30℃,在水温25—28℃时生长最快,上升 30qc以上,即钻人泥底或草层中栖息。
水温下降10℃以下开始冬眠。次年水温上升5℃以上,开始出穴活动。4—10月份生长旺盛。喜夜间觅食,凡水中和泥中的动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均是它的良好饲料。 我国广阔的淡水流域,如江河湖泊、溪涧沟渠,尤其烂泥田、山垅田、门前屋后肥沃田以及山塘水库、井潭底土等,凡富含有机质的肥水、淤泥中,都可养殖泥鳅。
其养殖技术如下: 建造池塘养殖 选择阳光充足、水源方便、住宅附近的地块建池。面积以100— 150平方米为宜,种苗地可小一些, 30—50平方米为佳。池深一般50— 100厘米。
四周可用水泥筑墙,薄膜贴埂,铲光土壁。上设进水口,下开排水口。为了防止泥鳅逃逸或被洪水冲跑,进、出口用铁丝网或塑料网、篾闸围住。池底挖松30—40厘米厚土层,或增添些泥浆,以供泥鳅避暑、御寒、逃藏及栖息之用。
加速苗种繁殖 泥鳅2龄性成熟开始产卵,4—8月份繁殖旺季,尾(条)怀卵量 4000—7000粒。亲鱼选择标准:体质健壮,运动活泼,无病伤,色地正常,体表粘液多,体长10—20厘米,体重30—50克为佳。
鉴别雌雄方法:雌鳅胸鳍短,前端钝圆,呈扇形,体形圆胖,颜色单一,4月上旬繁殖期,用手轻捏腹部有卵粒流出;雄鳅瘦长、颜色花杂,活动迅猛,繁殖季节用手挤压腹部有精液溢出。繁殖方法绝大多数采取自然产卵繁殖。
先清理好开春后产卵池,用生石灰消毒,放入清水,待毒性过后,将亲鱼按雌雄1:3比例每亩20公斤投入池中进行饲养。水温上升15℃以上时,用树枝、棕片、冰草等制作鱼巢,固定于池四周和中央池底,让其产卵。
早晨把附着卵块取出,放入孵化池中进行孵化。待水温上升约24℃1—2天,可能全部孵化。 孵化出鳅苗长3—4毫米,附着鱼巢上,经一定时间便能自由游动。鳅苗出膜后,及时转移到育种池中培育,每平方米放800—1000尾。
在鳅苗培育期,以投喂熟蛋黄、豆浆、奶粉及鱼粉为主,后期改为投喂米糠、豆渣、麦麸等,每天投1— 2次,投喂量占放养量10%左右,经1个月后鳅苗体长达3.5厘米,移暂养池或稻田放养;约6个月后体长达5厘米左右,这时即可投放池塘养殖。
饲养管理 1.池塘饲养法:放养前先清池,池底铺20厘米左右脂泥。水深40— 50厘米,施肥培育肥水,然后投放鳅种,每667平方米投2.5—3万尾。投喂人工饵料,如小型甲壳虫类、昆虫、蝇蛆、蚯蚓、蚌肉、鱼粉、畜禽下脚料、麦麸、米糠、豆渣等,有时也食水底腐殖质和泥渣及有机碎屑等。
每天投喂量按放养泥鳅的体重计算,一般3月份为10%,4—6月份为4%,7—8月份为10%,9—10月份为4%,11月份至翌年2月不投饵。同时还应根据水质的肥瘦进行施肥,培养浮游生物。水温达30℃,要常更换新水,并增加深度,降低水温。
当发现泥鳅游到水面浮头“吞气”时,这表明水中缺氧,应停止施肥,注入新水。冬季应增加池水深度,并在池角施人牛、猪粪等厩肥,以提高水温。一般泥鳅长达20厘米左右时,即可捕获上市出售。 2.稻田饲养法:在每年的早、中稻插秧后放养。
每平方米水面投10—12毫米鳅种30—50尾。在放养前应加高加固田埂,以免田埂垮塌。在稻田的排水口挂上竹帘阻防泥鳅逃脱,再在靠近排水口处,挖个6—7平方米、深50—60厘米的鱼坑,作为夏季水温高时或干田时泥鳅栖息地,又便于起捕。
食物以天然饵料为主,结合投喂米糠、蚯蚓等,以防止水质恶化。在稻田里尽量少施碳铵或氨水。到割稻时可捕捞,每亩约可产成鳅量25—35公斤。 (游克仁) 1、 巧捕泥鳅方法三种 池塘拉网捕 仲春后直到中秋,正是泥鳅摄食旺盛季节,可用捕捞家鱼苗、鱼种的池塘拉网,或专门编织起来的拉网扦捕池塘养殖泥鳅。
作业时,先清除水中的障碍物,尤其是专门设置的食场木桩等,然后将鱼粉或炒米糠、麦麸等香味浓厚的饵料做成团状的硬性饵料,放入食场作为诱饵,等泥鳅上食场摄食时,下网快速扦捕泥鳅,起捕率较高。 袋捕 此法是根据泥鳅喜欢寻觅水草、树根等隐蔽物栖息、寻食的习性,用麻袋、聚乙烯布袋,内放破网片、树叶、水草等,并放入诱饵,放在水中诱泥鳅入内,定时提起袋子捕获泥鳅。
此法多用在稻田内捕捉泥鳅。 选择晴朗天气,先将稻田中鱼溜、水沟中的水慢慢放完,待傍晚时再将水缓缓注回鱼溜、水沟,同时将捕鳅袋放入鱼溜中。袋内放些树叶、水草等,使其鼓起,并放入饵料。饵料由炒熟的米糠、麦麸、蚕蛹粉、鱼粉等与等量的泥土或腐殖土混合后做成粉团并晾干,也可用聚乙稀网布包裹饵料。
作业时,把饵料包面团放入袋内,泥鳅到袋内觅食,就能捕捉到。这种方法宜在4~ 5月份作业,以白天为好。8月至入冬前捕,应在夜晚放袋,翌日清晨太阳尚未升起之前取出,效果较佳。如无麻袋,也可把草席剪成60厘米长、30厘米宽,将饵料团或包置于草席上,并把草席两端扎紧,中间轻轻围起,然后放入稻田中,上部稍露出水面,再捕放些杂草等物,泥鳅会到草席内摄食,同样也能捕到大量泥鳅。
药物驱捕 稻田养殖的泥鳅可用药物驱捕。药物一般使用茶枯,用量是每亩稻田5~6公斤。先将茶枯置柴火中烘烤3~5分钟后取出,趁热碾成粉末,再用水浸泡,浸泡3~5小时后即可使用。将稻田内水深降至3厘米左右, 然后在稻田的四角设置由淤泥堆聚而成、巢面逐步倾斜并高于水面3~8厘米的鱼巢。
鱼巢大小视泥鳅的多少而定,巢面宽30~50厘米。施药宜在傍晚进行,均匀地将药液泼洒在稻田里,但鱼巢面积不施药。施药后第二天早晨,将鱼巢内的水排完,即可捕捉泥鳅。排水口有鱼坑的稻田,可不用做鱼巢,直接于傍晚自进水口向排水口逐步均匀泼洒药液,在排水口鱼坑附近不施药,这样能将泥鳅驱赶到不施药的鱼坑内,第二天早晨用抄网在鱼坑中捕捞泥鳅。
达到商品规格的泥鳅可上市出售,规格较小的泥鳅,可移到他处暂养,待稻田中的药效消失后(7天左右), 再将泥鳅放回该稻田饲养。 此法需注意:药物必须随用随配,浓度要严格控制,泼洒药物一定要均匀。鱼巢巢面应高于水面,其他地方不能再有高于水面的任何堆积物。
干塘捕捉 池塘排干水捕捉泥鳅,一般在泥鳅泥食量较少,而未钻泥过冬时的秋天进行。或者是用上述几种方法捕捞养殖泥鳅还有留余时,则只好干塘捕捉泥鳅。方法是先将池水排干,然后根据成鳅池的大小,在池底开挖几条宽40 厘米、 深25~30厘米的排水沟,在排水沟附近挖坑,使池底泥面无水,沟、坑内积水,泥鳅会聚集到沟坑内,即可用抄网捕捞。
若池大未捕尽,可进水淹没池底几小时,然后慢慢放水至只剩沟坑内有水,继续用抄网捕捞。若池中还有泥鳅钻到泥中未捕到,则再进水淹没池底过夜,第二天太阳未出之前慢慢放水,再重得捕一次,可基本捕尽池中的池鳅。
稻田排干水捕捉泥鳅 一般在深秋水稻成熟或收割后进行。稻田内的水,可分两次缓慢排干。第一次排水让稻田表面露出,泥鳅则会游到鱼沟或鱼溜内栖息。第二次排水在第一次排水后1~2天进行,主要排放鱼沟、鱼溜中的水。
当泥鳅集中在鱼溜、鱼沟时,先用抄网将其捕起,再用铁丝制成的抄网连泥一并捞起,挑出泥鳅放入容器,最后还可以用手配合翻泥捕尽稻田中的泥鳅。 2、稻田养殖泥鳅技术 稻田养殖泥鳅,投本低,见效快,产效高。
A、稻田的选择: 养泥鳅的稻田一般要求保水性能好,渗漏速度慢,插秧前稻田水深保持20厘米以上。稻田的积雨面宜上不宜大,选择低洼田、塘田、岔沟田为宜。水原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光照充足。土质以粘性土壤、高度熟化、肥力较高的为佳。
B、防逃设施: 养殖泥鳅的稻田,田埂应高出田面60厘米左右,捶紧夯实,可用农膜插入泥中10厘米围护田硬,以防漏洞、裂缝、漏水、塌陷而使泥鳅逃走。同时进、出水口处要安装塑料网栏。 C、开挖鱼沟: 鱼沟一般为十字形沟,挖在稻田中央,约占稻田面积的10%左右,沟深60厘米、宽90厘米为宜。
鱼沟渠道要与进、出水口处畅通。 D、稻田施肥: 养殖泥鳅的稻田的插秧前每667平方米施10公斤尿素为宜。 E、放养时间和密度: 泥鳅一般在水稻插秧后10天开始放养。苗种规格以长3~4厘米为好,每667 平方米放养2。
5万尾左右。 F、投喂饲料和管理: 一般1天投喂饲料1~2次,即上午和傍晚各1次。直接投放在饲料台。饲料以谷糠、麦麸及鱼类专用饲料等为宜,可搭配些青饲料。日投喂量一般为泥鳅体总重量4%~5%。
稻田水位应根据生产需要适时调节。稻田防病治虫要注意选择低毒农药,适时适量叶面喷施,以防药害。 泥鳅经过4个月左右的养殖全长达到10厘米,体重达到12克左右, 可以捕捞出售。 3、泥鳅暂养法 A、水泥池 适用于较大规模出口中转基地。
一般体积为8米、4米、0。8 米,蓄水量20-25吨。每平方米暂养泥鳅5-7公斤;流水、增氧设施条件好, 每平方米放40-50公斤。春天每天换新水排污1次,夏天2次,秋天1次,冬天隔日1次。同时注意投喂:如每30公斤泥鳅投喂0。
2公斤生大豆或0。1公斤辣椒。如此可有效地提高泥鳅暂养成活率至90%以上。 B、网箱 小规模暂养可用网箱,一般为2米×1米×1。5米。 网眼稀密视泥鳅大小而定。一般小鳅可用11-12目的聚乙烯布,成品鳅可用网目较大的布。
一般每平方米可暂养30公斤。网箱养鳅,平时要勤检查、勤刷网箱,注意防止逃跑。 C、木桶 各类较大的木桶也可作小规模的暂养。如用72升容积的木桶,可放泥鳅10公斤。开始每天换水4-5次,第3天后每天换水2-3次。
每次换水1/3左右。 D、鱼篓 一般用口径24厘米,底径65厘米,高24厘米的竹制鱼篓,篓内放聚乙烯布,篓上加盖(盖上不放聚乙烯布,以免影响鳅呼吸)。放在静水中暂养,一篓装泥鳅7-8公斤,若在微流水中每篓可装15-20公斤。
篓要有1/3露出水面,以利鳅进行呼吸。应注意:放在流水中暂养时水流要缓慢,若太急鳅会患细菌性鱼病。泥鳅二龄时性成熟,开始产卵。成熟的雌鳅肚大腹圆,胸鳍圆滑,个体大于雄鳅。泥鳅的生殖期一般在4~8月份。
5月下旬至6月下旬,水温25℃左右时,是产卵盛期。用做繁殖的亲鱼,要选择体色正常、体质健壮、无病无伤。雌鳅最好选取体长15厘米以上、体重30克以上腹部膨大人个体,雄鳅可以略小。个体大的雌鳅怀卵量大,雄鳅精液多,繁育的鱼苗质量好,生长快。
4、泥鳅的养殖技术 A、泥鳅的自然繁殖方法。 开春后,修整好鱼池,用生石灰消毒后注入新水,待池水药性消失后,将亲鱼按雌雄1:2的比例放入池中,每平方米面积放300克左右。当池水温度上升到20℃左右时,就要在池中放置用棕片、柳树须根或水草等做的鱼巢。
放置鱼巢后要经常检查并清洗上面的泥尘污物,以免泥鳅产卵时影响卵粒的粘附效果。泥鳅喜在雷雨天或水温突然上升的天气产卵。产卵多在清晨开始,至上午10时左右结束,产卵过程需20~30分钟。产卵时,亲鱼追逐激烈,高峰时雄鳅以身缠绕雌鳅前腹部位,完成产卵受精过程。
产卵后要将粘有卵粒的鱼巢及时取出另池孵化,以防亲鱼吞吃卵粒。同时补放新鱼巢,让未产卵的亲鱼继续产卵。产卵池要防止蛇、蛙、鼠等危害亲鱼。 B、泥鳅的人工繁殖方法。 泥鳅的人工繁殖与家鱼相同。使用的催产剂种类与剂量按每条雌鳅计,分别为:鲤鱼垂体0。
5~1个,或青蛙垂体2~3个,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150国际单位,或者类似物(LRH-A)5~10微克。雄鳅剂量减半。溶剂注射量为0。1~0。2毫升,采用1毫升的注射器和4号针头注射。注射部位为腹部中线胸、腹鳍之间,也可背肌注射。
因泥鳅喜钻动,注射时可用温纱布包着(露出注射部位)。注射后放入产卵池中,此后的工作与自然繁殖相同。水温20~25℃,经10~20小时就会发情产卵。 若采取人工授精,可将已注射催产剂的雌雄泥鳅分别暂养于小池或网箱中,水温18~25℃时,经10~15小时,轻压雌鳅腹部有卵粒流出,即可采用干法进行人工授精。
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均与家鱼相同。卵粒人工授精后随即上巢。其方法是,取清水一桶,将鱼巢平铺桶底,然后一人轻轻抖动鱼巢,同时搅动水体,另一个徐徐将卵粒倒入桶中,使卵粒均匀上巢。上巢后再转入到孵化池中孵化。
泥鳅的受精卵在水温20~30℃范围内都能正常孵化,一般2天左右可孵出鱼苗。用小容器静水,勤换水(每天2次)孵化效果很好。每升水放卵400~600粒为宜。 孵化时要避免震荡,孵化中可用0。1×10-6的孔雀石绿溶液进行消毒,以防寄生水霉。
刚孵出的鳅苗不能自由活动,用头部附着在鱼巢或其他物体上,以卵黄为营养。池中孵化的鱼苗一般留原池培育,水深保持在20~30厘米,每平方米密度以500 ~1500尾为宜,过密时应取出部分鱼苗另池增育。
鳅苗孵出3天开始摄食。此时应投喂煮熟研碎的蛋黄或鱼粉悬浮液, 一日数次,投喂量以1小时内吃完为限。过2~3天改投水蚤、轮虫、 捣碎的丝蚯蚓或蚕蛹等。经10天左右的培育。过1月左右鱼苗长到3厘米上下时再转入到鱼种池,也可直接放入稻田、池塘或坑中进行成鱼饲养。
鱼种池面积以30~50平方米为宜。放种前要清池消毒,并施基肥培育饵料生物。放种量为每平方米30克(800~1000尾)左右。 鱼种下池后半月内投喂植物性饲料,每天投饲两次,投量为鱼体重量的3%~5%。
夏季鱼池水浅水温高,要随时注意水质变化,勤换新水。当鱼种长到8~10厘米,进入成鱼饲养阶段。
特种养殖
特种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