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海带和人工养殖的有什么区别,野生海带和人工养殖的海带如何辨别
野生海带和人工养殖的海带如何辨别?
1、看颜色1)人们通常总认为颜色越翠绿的海带越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海带是坏的,是已经加入了某些东西,人吃了对身体不好;2)正常的海带应该是黄褐色的2、用手摸1)加入化学品的海带很容易糟、当你用两手撕时,很容易就撕破了2)好的海带是不容易糟、更不容易撕破的3、闻鲜味加入化学品的海带一般海带的海鲜味很淡而好的海带海鲜味是很浓的注:干海带表面的白霜是正常的,没有问题。
人工养殖的海带根部没有泥沙,体长肉厚。天然海带根部带有泥沙,体态比较瘦小。
养殖海带是将海带苗固定在绳子上,绳子顶端连接浮漂,海带是垂挂在海水中生长的,所以根部没有泥沙。
天然野生海带的根部附着在海底礁石或者沙粒上,所以根部带有泥沙。因为是在相对昏暗的海底生长,接受的光照不充分,野生海带往往比较单薄。
海带是生长在海洋中的藻类,富含碘和胶质,口感清爽。但是甲亢患者不宜食用。
海带是从多少年代开始养殖的
中国的海洋里根本就没有野生海带。我国大规模养殖的海带叫日本海带,是日本学者大惭笏睦1930年首次从日本北海道的函馆引种到大连的,接着他开始在大连试验海带筏式养殖,中国的海带养殖从大连开始。
福建福州市被授“中国海带之都”。
福州从1956年开始开展海带南移试养,是福建省海带南移试养最早的城市。次年在连江推广,1958年扩大到东山、漳浦、厦门、同安、惠安、莆田、福清、平潭、连江、宁德和霞浦等县市,1959年遍及全省沿海地区。
海带和紫菜是大型海藻细胞没有分化,他们属于哪个结构层次?
海带和紫菜等都属于大型海藻,但仍是藻类植物,具有藻类植物的各种基本特征。
藻类植物结构相对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也没有专门的吸收和输导组织。
所以,海带和紫菜等藻类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没有更高的结构层次。
海带
Laminaria japonica
海带属褐藻门、海带属植物。 又名昆布、海带菜、江白菜。
植物形态: 藻体褐色,长带状,革质,一般长2-6厘米,宽20-30厘米。藻体明显地区分为固着器、柄部和叶片。固着器假根状,柄部粗短圆柱形,柄上部为宽大长带状的叶片。在叶片的中央有两条平行的浅沟,中间为中带部,厚2-5毫米,中带部两缘较薄有波状皱褶。
[产地、产季]我国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及广东省北部沿海均有养殖,野生海带在低潮线下2-3米深度岩石上均有。由于从北到南温差、光照等诸因素差异的影响,使海带的生长成熟期有早有迟,在同一海区或同一苗绳上的海带,其成熟期也有先后,所以,收获期从5月中旬延续到7月上旬。
[经济价值]海带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每百克干海带中含:粗蛋白8.2克,脂肪0.1克,糖57克,粗纤维9.8克,无机盐12.9克,钙2.25克,铁0.15克,以及胡萝卜素 0.57毫克,硫胺素(维生素B1)0.69毫克,核黄素(维生素B2)0.36毫克,尼克酸 16毫克,能发出 262干卡热量。与菠菜、油菜相比,除维生素C外,其粗蛋白、糖、钙、铁的含量均高出几倍、几十倍。海带是一种含碘量很高的海藻。养殖海带一般含碘3~5%0,多可达7~10汛。从中提制得的碘和褐藻酸,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工。碘是人体必须的元素之一,缺碘会患甲状线肿大,多食海带能防治此病。还能预防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与脂的积聚。
海带中褐藻酸钠盐有预防白血病和骨痛病的作用;对动脉出血亦有止血作用,口服可减少放射性元素锶-90在肠道内的吸收。褐藻酸钠具有降压作用。海带淀粉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近年来还发现海带的一种提取物具有抗癌作用。海带甘露醇对治疗急性肾功能衰退、脑水肿、乙性脑炎、急性青光眼都有效。脾胃虚寒者少食用。
海带为出口品种,其英文名为sea belt,输往国别和地区:日本。
也是藻类植物,象根的部分只是起到固着作用的根状物,象叶的部分叫叶状体
紫菜
紫菜(laver)
红藻门(Rhodophyta)原红藻纲(Protoflorideophy-ceae)红毛菜目(Bangiales)红毛菜科(Bangiaceae)紫菜属(Porphyra)的统称。紫菜含有高达29~35%的蛋白质以及碘、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类,味鲜美,除食用外还可用以治疗甲状腺肿大和降低胆固醇,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海藻。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但以温带为主。现已发现约70余种。自然生长的紫菜数量有限,产量主要来自人工养殖。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条斑紫菜(P.yezoensis) 和甘紫菜(P.tenera)是主要的养殖种类。
简史 早在1400多年前,中国北魏《齐民要术》中就已提到“吴都海边诸山,悉生紫菜”,以及紫菜的食用方法等。唐代孟诜《食疗本草》则有紫菜“生南海中,正青色,附石,取而干之则紫色”的记载。至北宋年间紫菜已成为进贡的珍贵食品。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不但描述了紫菜的形态和采集方法,还指出紫菜主治“热气烦塞咽喉”,“凡瘿结积块之疾,宜常食紫菜”。养殖历史很悠久。日本渔民可能在17世纪上半叶已用竹枝和树枝采集自然苗,并进而用竹帘和天然纤维水平网帘进行养殖。长期以来紫菜苗只能依赖天然生长,来源有限,故养殖活动的规模不大。1949年英国K.M.德鲁首先发现紫菜一生中很重要的果孢子生长时期是在贝壳中度过的,这为研究天然苗的来源开辟了道路。接着,日本黑木宗尚和中国曾呈奎分别于1953年和1955年揭示了紫菜生活史的全过程,为人工育苗打下了理论基础。此后,紫菜养殖才进入全人工化生产时期,产量开始得到大幅度提高。
生物学特性 紫菜外形简单,由盘状固着器、柄和叶片3部分组成。叶片是由1层细胞(少数种类由2层或3层)构成的单一或具分叉的膜状体,其体长因种类不同而异,自数厘米至数米不等。含有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叶黄素、藻红蛋白、藻蓝蛋白等色素,因其含量比例的差异,致使不同种类的紫菜呈现紫红、蓝绿、棕红、棕绿等颜色,但以紫色居多,紫菜因此而得名。
紫菜的一生由较大的叶状体(配子体世代)和微小的丝状体(孢子体世代)两个形态截然不同的阶段组成。叶状体行有性生殖,由营养细胞分别转化成雌、雄性细胞,雌性细胞受精后经多次分裂形成果孢子,成熟后脱离藻体释放于海水中,随海水的流动而附着于具有石灰质的贝壳等基质上,萌发并钻入壳内生长。成长为丝状体。丝状体生长到一定程度产生壳孢子囊枝,进而分裂形成壳孢子。壳孢子放出后即附着于岩石或人工设置的木桩、网帘上直接萌发成叶状体。此外,某些种类的叶状体还可进行无性繁殖,由营养细胞转化为单孢子,放散附着后直接长成叶状体。单孢子在养殖生产上亦是重要苗源之一。
紫菜叶状体多生长在潮间带,喜风浪大、潮流通畅、营养盐丰富的海区。耐干性强;适宜光照强度为5000~6000勒克斯,具有光饱和点高、光补偿点低的特点,属高产作物。对低温的适应力随藻体水分含量不同而变化,在快速干燥至含水20%时,经-20℃左右的低温冷藏数月到1年,放回海水中仍能恢复活力。对海水比重的适应范围广,但以1.020~1.025为宜。丝状体耐干性差,要求低光照,故自然分布于低潮线以下。在气温开始下降、有海水流动的条件下,壳孢子形成后往往在每天上午9~11时大量放散,呈明显的日周期性。
养殖 整个过程可分为丝状体培育与叶状体养殖两个阶段。
丝状体培育 即人工采集果孢子,经培育丝状体形成壳孢子囊枝,最后形成壳孢子的过程。一般在育苗室内进行。分贝壳丝状体培育和自由丝状体培育两种方式。培养贝壳丝状体在 2、3月到9月进行。育苗室多为东西走向,以天窗和侧窗采光,或增设人工光源。培育池可分平面与立体两种。前者水深20~30厘米,培养基质――贝壳(多为文蛤壳)平放池底;后者池深50~70厘米,贝壳吊挂于池中。春季进行培育时,挑选优良紫菜放散的果孢子制成果孢子水,均匀喷撒在贝壳上,使之钻入壳内,经4~5个月即可形成壳孢子。主要的管理措施包括:①调整光强。初期为3000勒克斯,到形成壳孢子囊枝后逐渐降至500勒克斯左右;②施加营养盐。可根据不同生长期按一定比例施用硝酸钾和磷酸二氢钾;③控制水温。使在整个丝状培育期间不受夏季高温和秋季提早降温影响,保证按期采苗。
自由丝状体培育是把果孢子置于玻璃瓶内培养,使其自然生长成丝状体。培养期间的生态条件与同种紫菜的贝壳丝状体基本一致。自由丝状体多作为育种手段进行2次采苗施用,但作为生产方式仍局限于个别地区。
叶状体养殖 主要包括采壳孢子(又称采苗)、出苗管理及成菜养殖几个工序。壳孢子可在秋季海水下降到一定温度,当坛紫菜贝壳丝状体(27℃以下)和条斑紫菜丝状体(20℃以下)上的壳孢子成熟并开始放散时采集。人工培育的丝状体可在室内或海区进行收集。室内采苗时,将合成纤维或棕绳编制成网帘作为附着基质放于培养池中,使壳孢子自然附着于上;几小时后,将网帘下海张挂。海区采苗时需将网帘和人工培育的丝状体均置于海中预先设放的装置内,使壳孢子自然附于网帘上。因壳孢子放散有日周期性,放散高峰多在上午10~11点之间,因此采苗一般均需在上午进行。此外也可利用自由丝状体采壳孢子。
网帘下海到肉眼见苗为出苗期。为了早出壮苗、全苗,须将网帘置于适宜潮位,及时清除杂藻并施肥。到成叶期要合理施肥、防止病害并适时采收。日本采用的冷藏网技术,即在幼苗长到1~3厘米时,将其快速干燥至含水量20%,连同网帘置入-20℃冷库密封保藏数十天至1年后再放回海区继续生长,既有助于避开病害发生期,又可用冷藏网帘替换紫菜质量下降的网帘,使生产的紫菜保持幼嫩。
叶状体的养殖按网帘在海区的安置方式可分为半浮动式和全浮动筏式(见藻类养殖),前者适用于浅海滩涂,后者主要用于深海海区。这两种方式现在都采用全人工培养丝状体和人工采苗提供苗源,在生产上占主要地位。此外,中国尚有菜坛式养殖法,主要利用天然壳孢子在岩礁上养殖,单位产量高,但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生产不稳定。中国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将条斑紫菜与坛紫菜的体细胞附着于网帘上培养叶状体也已成功。
病害 丝状体培育期间最常见的病害有黄斑病、泥红病等,均系微生物所致,净化水质和稳定培养条件即可避免。叶状体常见病为赤腐病和壶状菌病,主要靠合理密植和合理采收加以防止,严重时可采用前述冷藏网技术。
收获与加工 叶状体约经半年时间培育后,至翌年春季可用机械或手工定期多次收割鲜菜。鲜菜经切割、清洗制饼和干燥后做成商品紫菜出售。干品既可作烹调原料,也可经再次加工成为罐头和其他食品供直接食用。
--------------------------------------------------
紫菜
紫菜为藻类植物红毛菜科坛紫草
PorphyrahaitanensisT.J.changetB.F.Zheng. 条斑紫菜P.yezoensisUeda.
同紫菜P.suborbiculataKjellm. 甘紫菜P.teneraKjellm. 等多种野生紫菜的
藻体。藻体紫色,一般高12―30 厘米,养殖的坛紫菜最长达4 米以上。分布
辽宁至广东沿海。
紫菜每百克可食部含水分10.3 克,蛋白质28.2 克,脂肪0.2 克,碳水
化台物48.3 克,钙343 毫克,磷457 毫克,铁33.2 毫克,胡萝卜素1.23
毫克,维生素B10.44 毫克,维生素B22.07 毫克,尼克酸5.1 毫克,维生素
Cl 毫克,碘1.8 毫克。
紫菜性味甘咸寒,具有化痰软坚、清热利水、补肾养心的功效。用于甲
状腺肿、水肿、慢性支气管炎、咳嗽、脚气、高血压等。《本草纲目》载“瘿
瘤脚气者宜食之”。《随息居饮食谱》载“和血养心”。脾胃虚寒者忌食。
海带
海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