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Q1

大棘鳅养殖,野生棘鳅鱼

大棘鳅养殖,野生棘鳅鱼大棘鳅养殖,野生棘鳅鱼

沙鳅鱼养殖

关于养殖什么样的泥鳅周期短市场需求量大我来回答一下

泥鳅生长于静水池塘、溪河的淤泥及稻田中。水底淤泥有小洞,就是有泥鳅的标志;小洞越多,泥鳅越多。 泥鳅人工养殖技术 泥鳅属鱼纲、鳅科,是温水性鱼类。泥鳅体延长,亚圆筒形,长10多厘米;黄褐色,具不规则黑色斑点;口小,下位,有须;肉质清淡、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据分析,泥鳅含人体必需有的多种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其中特别是蛋白质含量每百克达22.6克,是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

泥鳅对环境适应力很强,容易养殖,运输方便,生产成本低。人工养殖泥鳅是很好的致富门路。 泥鳅生命力强,喜在常年有水的稻田、池塘里生活,食习广杂,繁殖力高。泥鳅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和有腐殖质淤泥中,喜在底层活动;夜晚出来觅食,以昆虫、扁螺、水草为主食,也食腐殖质。

泥鳅肠壁薄,肠管直,血管分布广,能进行呼吸,当水中缺氧时,除鳃外也能在水面用肠呼吸,这多发生在气候骤变、低压暴雨来临前。冬季水干涸钻泥中,靠湿润环境行肠管呼吸,也能维持生命活着。 泥鳅活动适温在18—30℃,在水温25—28℃时生长最快,上升 30qc以上,即钻人泥底或草层中栖息。

水温下降10℃以下开始冬眠。次年水温上升5℃以上,开始出穴活动。4—10月份生长旺盛。喜夜间觅食,凡水中和泥中的动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均是它的良好饲料。 我国广阔的淡水流域,如江河湖泊、溪涧沟渠,尤其烂泥田、山垅田、门前屋后肥沃田以及山塘水库、井潭底土等,凡富含有机质的肥水、淤泥中,都可养殖泥鳅。

其养殖技术如下: 建造池塘养殖 选择阳光充足、水源方便、住宅附近的地块建池。面积以100— 150平方米为宜,种苗地可小一些, 30—50平方米为佳。池深一般50— 100厘米。

四周可用水泥筑墙,薄膜贴埂,铲光土壁。上设进水口,下开排水口。为了防止泥鳅逃逸或被洪水冲跑,进、出口用铁丝网或塑料网、篾闸围住。池底挖松30—40厘米厚土层,或增添些泥浆,以供泥鳅避暑、御寒、逃藏及栖息之用。

加速苗种繁殖 泥鳅2龄性成熟开始产卵,4—8月份繁殖旺季,尾(条)怀卵量 4000—7000粒。亲鱼选择标准:体质健壮,运动活泼,无病伤,色地正常,体表粘液多,体长10—20厘米,体重30—50克为佳。

鉴别雌雄方法:雌鳅胸鳍短,前端钝圆,呈扇形,体形圆胖,颜色单一,4月上旬繁殖期,用手轻捏腹部有卵粒流出;雄鳅瘦长、颜色花杂,活动迅猛,繁殖季节用手挤压腹部有精液溢出。繁殖方法绝大多数采取自然产卵繁殖。

先清理好开春后产卵池,用生石灰消毒,放入清水,待毒性过后,将亲鱼按雌雄1:3比例每亩20公斤投入池中进行饲养。水温上升15℃以上时,用树枝、棕片、冰草等制作鱼巢,固定于池四周和中央池底,让其产卵。

早晨把附着卵块取出,放入孵化池中进行孵化。待水温上升约24℃1—2天,可能全部孵化。 孵化出鳅苗长3—4毫米,附着鱼巢上,经一定时间便能自由游动。鳅苗出膜后,及时转移到育种池中培育,每平方米放800—1000尾。

在鳅苗培育期,以投喂熟蛋黄、豆浆、奶粉及鱼粉为主,后期改为投喂米糠、豆渣、麦麸等,每天投1— 2次,投喂量占放养量10%左右,经1个月后鳅苗体长达3.5厘米,移暂养池或稻田放养;约6个月后体长达5厘米左右,这时即可投放池塘养殖。

饲养管理 1.池塘饲养法:放养前先清池,池底铺20厘米左右脂泥。水深40— 50厘米,施肥培育肥水,然后投放鳅种,每667平方米投2.5—3万尾。投喂人工饵料,如小型甲壳虫类、昆虫、蝇蛆、蚯蚓、蚌肉、鱼粉、畜禽下脚料、麦麸、米糠、豆渣等,有时也食水底腐殖质和泥渣及有机碎屑等。

每天投喂量按放养泥鳅的体重计算,一般3月份为10%,4—6月份为4%,7—8月份为10%,9—10月份为4%,11月份至翌年2月不投饵。同时还应根据水质的肥瘦进行施肥,培养浮游生物。水温达30℃,要常更换新水,并增加深度,降低水温。

当发现泥鳅游到水面浮头“吞气”时,这表明水中缺氧,应停止施肥,注入新水。冬季应增加池水深度,并在池角施人牛、猪粪等厩肥,以提高水温。一般泥鳅长达20厘米左右时,即可捕获上市出售。 2.稻田饲养法:在每年的早、中稻插秧后放养。

每平方米水面投10—12毫米鳅种30—50尾。在放养前应加高加固田埂,以免田埂垮塌。在稻田的排水口挂上竹帘阻防泥鳅逃脱,再在靠近排水口处,挖个6—7平方米、深50—60厘米的鱼坑,作为夏季水温高时或干田时泥鳅栖息地,又便于起捕。

食物以天然饵料为主,结合投喂米糠、蚯蚓等,以防止水质恶化。在稻田里尽量少施碳铵或氨水。到割稻时可捕捞,每亩约可产成鳅量25—35公斤。 (游克仁) 1、 巧捕泥鳅方法三种 池塘拉网捕 仲春后直到中秋,正是泥鳅摄食旺盛季节,可用捕捞家鱼苗、鱼种的池塘拉网,或专门编织起来的拉网扦捕池塘养殖泥鳅。

作业时,先清除水中的障碍物,尤其是专门设置的食场木桩等,然后将鱼粉或炒米糠、麦麸等香味浓厚的饵料做成团状的硬性饵料,放入食场作为诱饵,等泥鳅上食场摄食时,下网快速扦捕泥鳅,起捕率较高。 袋捕 此法是根据泥鳅喜欢寻觅水草、树根等隐蔽物栖息、寻食的习性,用麻袋、聚乙烯布袋,内放破网片、树叶、水草等,并放入诱饵,放在水中诱泥鳅入内,定时提起袋子捕获泥鳅。

此法多用在稻田内捕捉泥鳅。 选择晴朗天气,先将稻田中鱼溜、水沟中的水慢慢放完,待傍晚时再将水缓缓注回鱼溜、水沟,同时将捕鳅袋放入鱼溜中。袋内放些树叶、水草等,使其鼓起,并放入饵料。饵料由炒熟的米糠、麦麸、蚕蛹粉、鱼粉等与等量的泥土或腐殖土混合后做成粉团并晾干,也可用聚乙稀网布包裹饵料。

作业时,把饵料包面团放入袋内,泥鳅到袋内觅食,就能捕捉到。这种方法宜在4~ 5月份作业,以白天为好。8月至入冬前捕,应在夜晚放袋,翌日清晨太阳尚未升起之前取出,效果较佳。如无麻袋,也可把草席剪成60厘米长、30厘米宽,将饵料团或包置于草席上,并把草席两端扎紧,中间轻轻围起,然后放入稻田中,上部稍露出水面,再捕放些杂草等物,泥鳅会到草席内摄食,同样也能捕到大量泥鳅。

药物驱捕 稻田养殖的泥鳅可用药物驱捕。药物一般使用茶枯,用量是每亩稻田5~6公斤。先将茶枯置柴火中烘烤3~5分钟后取出,趁热碾成粉末,再用水浸泡,浸泡3~5小时后即可使用。将稻田内水深降至3厘米左右, 然后在稻田的四角设置由淤泥堆聚而成、巢面逐步倾斜并高于水面3~8厘米的鱼巢。

鱼巢大小视泥鳅的多少而定,巢面宽30~50厘米。施药宜在傍晚进行,均匀地将药液泼洒在稻田里,但鱼巢面积不施药。施药后第二天早晨,将鱼巢内的水排完,即可捕捉泥鳅。排水口有鱼坑的稻田,可不用做鱼巢,直接于傍晚自进水口向排水口逐步均匀泼洒药液,在排水口鱼坑附近不施药,这样能将泥鳅驱赶到不施药的鱼坑内,第二天早晨用抄网在鱼坑中捕捞泥鳅。

达到商品规格的泥鳅可上市出售,规格较小的泥鳅,可移到他处暂养,待稻田中的药效消失后(7天左右), 再将泥鳅放回该稻田饲养。 此法需注意:药物必须随用随配,浓度要严格控制,泼洒药物一定要均匀。鱼巢巢面应高于水面,其他地方不能再有高于水面的任何堆积物。

干塘捕捉 池塘排干水捕捉泥鳅,一般在泥鳅泥食量较少,而未钻泥过冬时的秋天进行。或者是用上述几种方法捕捞养殖泥鳅还有留余时,则只好干塘捕捉泥鳅。方法是先将池水排干,然后根据成鳅池的大小,在池底开挖几条宽40 厘米、 深25~30厘米的排水沟,在排水沟附近挖坑,使池底泥面无水,沟、坑内积水,泥鳅会聚集到沟坑内,即可用抄网捕捞。

若池大未捕尽,可进水淹没池底几小时,然后慢慢放水至只剩沟坑内有水,继续用抄网捕捞。若池中还有泥鳅钻到泥中未捕到,则再进水淹没池底过夜,第二天太阳未出之前慢慢放水,再重得捕一次,可基本捕尽池中的池鳅。

稻田排干水捕捉泥鳅 一般在深秋水稻成熟或收割后进行。稻田内的水,可分两次缓慢排干。第一次排水让稻田表面露出,泥鳅则会游到鱼沟或鱼溜内栖息。第二次排水在第一次排水后1~2天进行,主要排放鱼沟、鱼溜中的水。

当泥鳅集中在鱼溜、鱼沟时,先用抄网将其捕起,再用铁丝制成的抄网连泥一并捞起,挑出泥鳅放入容器,最后还可以用手配合翻泥捕尽稻田中的泥鳅。 2、稻田养殖泥鳅技术 稻田养殖泥鳅,投本低,见效快,产效高。

A、稻田的选择: 养泥鳅的稻田一般要求保水性能好,渗漏速度慢,插秧前稻田水深保持20厘米以上。稻田的积雨面宜上不宜大,选择低洼田、塘田、岔沟田为宜。水原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光照充足。土质以粘性土壤、高度熟化、肥力较高的为佳。

B、防逃设施: 养殖泥鳅的稻田,田埂应高出田面60厘米左右,捶紧夯实,可用农膜插入泥中10厘米围护田硬,以防漏洞、裂缝、漏水、塌陷而使泥鳅逃走。同时进、出水口处要安装塑料网栏。 C、开挖鱼沟: 鱼沟一般为十字形沟,挖在稻田中央,约占稻田面积的10%左右,沟深60厘米、宽90厘米为宜。

鱼沟渠道要与进、出水口处畅通。 D、稻田施肥: 养殖泥鳅的稻田的插秧前每667平方米施10公斤尿素为宜。 E、放养时间和密度: 泥鳅一般在水稻插秧后10天开始放养。苗种规格以长3~4厘米为好,每667 平方米放养2。

5万尾左右。 F、投喂饲料和管理: 一般1天投喂饲料1~2次,即上午和傍晚各1次。直接投放在饲料台。饲料以谷糠、麦麸及鱼类专用饲料等为宜,可搭配些青饲料。日投喂量一般为泥鳅体总重量4%~5%。

稻田水位应根据生产需要适时调节。稻田防病治虫要注意选择低毒农药,适时适量叶面喷施,以防药害。 泥鳅经过4个月左右的养殖全长达到10厘米,体重达到12克左右, 可以捕捞出售。 3、泥鳅暂养法 A、水泥池 适用于较大规模出口中转基地。

一般体积为8米、4米、0。8 米,蓄水量20-25吨。每平方米暂养泥鳅5-7公斤;流水、增氧设施条件好, 每平方米放40-50公斤。春天每天换新水排污1次,夏天2次,秋天1次,冬天隔日1次。同时注意投喂:如每30公斤泥鳅投喂0。

2公斤生大豆或0。1公斤辣椒。如此可有效地提高泥鳅暂养成活率至90%以上。 B、网箱 小规模暂养可用网箱,一般为2米×1米×1。5米。 网眼稀密视泥鳅大小而定。一般小鳅可用11-12目的聚乙烯布,成品鳅可用网目较大的布。

一般每平方米可暂养30公斤。网箱养鳅,平时要勤检查、勤刷网箱,注意防止逃跑。 C、木桶 各类较大的木桶也可作小规模的暂养。如用72升容积的木桶,可放泥鳅10公斤。开始每天换水4-5次,第3天后每天换水2-3次。

每次换水1/3左右。 D、鱼篓 一般用口径24厘米,底径65厘米,高24厘米的竹制鱼篓,篓内放聚乙烯布,篓上加盖(盖上不放聚乙烯布,以免影响鳅呼吸)。放在静水中暂养,一篓装泥鳅7-8公斤,若在微流水中每篓可装15-20公斤。

篓要有1/3露出水面,以利鳅进行呼吸。应注意:放在流水中暂养时水流要缓慢,若太急鳅会患细菌性鱼病。泥鳅二龄时性成熟,开始产卵。成熟的雌鳅肚大腹圆,胸鳍圆滑,个体大于雄鳅。泥鳅的生殖期一般在4~8月份。

5月下旬至6月下旬,水温25℃左右时,是产卵盛期。用做繁殖的亲鱼,要选择体色正常、体质健壮、无病无伤。雌鳅最好选取体长15厘米以上、体重30克以上腹部膨大人个体,雄鳅可以略小。个体大的雌鳅怀卵量大,雄鳅精液多,繁育的鱼苗质量好,生长快。

4、泥鳅的养殖技术 A、泥鳅的自然繁殖方法。 开春后,修整好鱼池,用生石灰消毒后注入新水,待池水药性消失后,将亲鱼按雌雄1:2的比例放入池中,每平方米面积放300克左右。当池水温度上升到20℃左右时,就要在池中放置用棕片、柳树须根或水草等做的鱼巢。

放置鱼巢后要经常检查并清洗上面的泥尘污物,以免泥鳅产卵时影响卵粒的粘附效果。泥鳅喜在雷雨天或水温突然上升的天气产卵。产卵多在清晨开始,至上午10时左右结束,产卵过程需20~30分钟。产卵时,亲鱼追逐激烈,高峰时雄鳅以身缠绕雌鳅前腹部位,完成产卵受精过程。

产卵后要将粘有卵粒的鱼巢及时取出另池孵化,以防亲鱼吞吃卵粒。同时补放新鱼巢,让未产卵的亲鱼继续产卵。产卵池要防止蛇、蛙、鼠等危害亲鱼。 B、泥鳅的人工繁殖方法。 泥鳅的人工繁殖与家鱼相同。使用的催产剂种类与剂量按每条雌鳅计,分别为:鲤鱼垂体0。

5~1个,或青蛙垂体2~3个,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150国际单位,或者类似物(LRH-A)5~10微克。雄鳅剂量减半。溶剂注射量为0。1~0。2毫升,采用1毫升的注射器和4号针头注射。注射部位为腹部中线胸、腹鳍之间,也可背肌注射。

因泥鳅喜钻动,注射时可用温纱布包着(露出注射部位)。注射后放入产卵池中,此后的工作与自然繁殖相同。水温20~25℃,经10~20小时就会发情产卵。 若采取人工授精,可将已注射催产剂的雌雄泥鳅分别暂养于小池或网箱中,水温18~25℃时,经10~15小时,轻压雌鳅腹部有卵粒流出,即可采用干法进行人工授精。

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均与家鱼相同。卵粒人工授精后随即上巢。其方法是,取清水一桶,将鱼巢平铺桶底,然后一人轻轻抖动鱼巢,同时搅动水体,另一个徐徐将卵粒倒入桶中,使卵粒均匀上巢。上巢后再转入到孵化池中孵化。

泥鳅的受精卵在水温20~30℃范围内都能正常孵化,一般2天左右可孵出鱼苗。用小容器静水,勤换水(每天2次)孵化效果很好。每升水放卵400~600粒为宜。 孵化时要避免震荡,孵化中可用0。1×10-6的孔雀石绿溶液进行消毒,以防寄生水霉。

刚孵出的鳅苗不能自由活动,用头部附着在鱼巢或其他物体上,以卵黄为营养。池中孵化的鱼苗一般留原池培育,水深保持在20~30厘米,每平方米密度以500 ~1500尾为宜,过密时应取出部分鱼苗另池增育。

鳅苗孵出3天开始摄食。此时应投喂煮熟研碎的蛋黄或鱼粉悬浮液, 一日数次,投喂量以1小时内吃完为限。过2~3天改投水蚤、轮虫、 捣碎的丝蚯蚓或蚕蛹等。经10天左右的培育。过1月左右鱼苗长到3厘米上下时再转入到鱼种池,也可直接放入稻田、池塘或坑中进行成鱼饲养。

鱼种池面积以30~50平方米为宜。放种前要清池消毒,并施基肥培育饵料生物。放种量为每平方米30克(800~1000尾)左右。 鱼种下池后半月内投喂植物性饲料,每天投饲两次,投量为鱼体重量的3%~5%。

夏季鱼池水浅水温高,要随时注意水质变化,勤换新水。当鱼种长到8~10厘米,进入成鱼饲养阶段。

沙鳅鱼好养吗

生活在23度至30度之间。水温在27度最适合。对水质要求比较高,弱酸性。定期换水。,属于杂食性鱼类。推荐喂活饵或者薄片饲料。

沙泥鳅养殖

中华沙鳅好吃!它有一个颇为可爱的俗称--"穿金妹",它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物种。它们外形酷似泥鳅,又常与泥沙为伴,所以人们也把它们称为沙泥鳅。中华沙鳅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因而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除此之外,它们还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它们体态纤细,体色较为艳丽,

沙鳅鱼养殖基地

1、驯养条件:中华沙鳅驯养池面积不宜过大,一般在20~200平方米,但要保持一定深度,一般在1.0~2.0米。

放养前先将池塘中的水全部排放干净,清除池底的污泥和杂物,放养前7~10天用生石灰120千克/亩进行消毒,除了对池底进行彻底消毒外,还必须对池壁彻底消毒。

具体消毒方法是将生石灰化水满池泼洒,消毒后在太阳下曝晒3~5天,消毒完毕后才可注水,同时应检查驯养池的进水闸和排水闸,修补好损坏的闸板和拦鱼栅。

驯养期间注意水质的变化,溶氧保持在5.0毫克/升以上,pH在7.0~8.5,氨氮在0.03毫克/升左右,亚硝酸盐为0.01毫克/升以下。

通常用水库、溪河、湖泊等地表水为好,如用自来水、深井水,则须彻底曝气后方可使用。

2、收集与运输:中华沙鳅野生鱼收集后应立即运输。

考虑到江河野生鱼和池塘养殖鱼承受能力的差别,且中华沙鳅体表粘液较丰富,受到刺激后易在水中形成絮状物,使鳃堵塞而死亡,所以在收集运输过程中要避免反复操作。

中华沙鳅有两根眼下刺,且较尖锐,容易刺破塑料袋,故在运输时最好使用塑料桶,若运输时间在1小时内,运输途中可不换水;运输时间超过1小时,必须配备充氧装置或者中途换水。

运输途中必须随时注意充氧情况,避免氧气管和氧气头脱落导致充氧不足,同时注意观察其在运输过程中是否存在缺氧情况并及时处理。

天气炎热、气温超过25℃时,应在水中添加冰袋,将水温控制在20℃以下,能有效地提高运输成活率,降低应激反应,运输成活率可达98%以上。

到达目的地后,注意调好水温再放鱼,在操作过程中带水操作并注意轻拿轻放,避免鱼体受到机械损伤。

3、饲料与投喂:野生中华沙鳅下池后开始投喂饵料,以动物性饲料水蚯蚓为主。

投喂做到“四定”:一是定时,即每天投喂2次,每天8∶30和17∶00各投喂1次;二是定质,投喂新鲜饵料,保持饲料新鲜成分相对稳定,营养均衡;三是定量,即饲料的日投喂量为中华沙鳅总体重的4%~8%,投喂应以傍晚的一次为主,占总投喂量的65%左右,具体的日投喂量要视水温、天气、摄食情况等灵活掌握。

水温在20~25℃时泥鳅食欲特别旺盛,日投喂量约为总体重5%~8%,水温高于30℃时中华沙鳅食欲减退,此时应少投喂或不投喂;四要定点,驯养期间使用竹篾制作饵料台,进行固定地点投喂,使中华沙鳅养成定点吃食的习性,便于观察摄食情况和清扫残饵,以防水质恶化。

4、驯养管理:坚持每天巡塘,注意水质变化,根据水质状况、透明度及水位变化情况定期换水,加注新鲜江水。

中华沙鳅应激反应极强,在养殖过程中尽量减少惊扰。

换水时也不要过急。

每30天检查1次生长及鱼病情况。

中华沙鳅不喜强光,可在池塘水面上放泡沫板或在池底靠池壁处斜放水泥板等遮蔽物,供其躲避。

泥鳅鱼养殖

泥鳅是一种比较小型的淡水经济鱼类,有着丰富的营养,有“水中人参”的称号,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的增加,野生的资源已经满足不了所需要的了,所以兴起了人工养殖泥鳅。垍頭條萊

场地的准备:泥鳅经过多年的繁殖,有着很多的养殖模式,有网箱养殖、稻田养殖以及我们大家比较多见的池塘养殖。

1、我们要选择养殖的池塘要求能够避风、向阳、水源比较充足、水质不用太好的地方,泥鳅对于水质的要是不是特别的高,但是一定不要被化学药剂和农药污染。在进行养殖泥鳅之前我们大家需要对池塘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然后在适当的培养一些水生的植物,这样子是为了给泥鳅的生长提供一个遮荫、安静的家,也可以提供一些天然的饵料。萊垍頭條

2、放苗:一定要选择体表光滑、没有病害、体表没有损伤的、活力比较强的泥鳅苗进行养殖,还有就是放养的泥鳅苗一定要选择体积差不多大的,这样方便于我们对其进行管理,投喂食物也比价好掌握。在发苗期前一定要对苗种进行消毒的处理,可以用含有百分之二的食盐溶液进行浸泡十分钟的时间,这样子可以消灭体表的细微微生物,减少病害发生的几率。放苗的时候要注意养殖的养殖密度,养殖的密度越高,越容易引起病害,养殖的密度越低,就会浪费很多的水资源和饲料,一般三厘米左右的幼苗每平方米可以放养一百尾,而五厘米左右的幼苗每平方米可以放养六十尾,养殖的环境好的话可以进行适当的增加,不好的话可以相应的减少。

3、水质管理:泥鳅虽然对于水质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是水质的好坏关系到泥鳅的产量,除此以外做好水质的管理可降低养殖的成本,既可以提高产量,又可以使成本有所降低,所以养殖泥鳅时候一定要抓好水质管理是实现经济收益最大化的关键。水质要求肥、活、爽、嫩,在养殖时,可根据水质的情况适时的进行施肥,保证水质肥度,使其处于活、爽的状态,一般良好的水质色绿色,透明度高,水生植物生长良好,而若水质浑浊,透明度低,就要及时注水或换水。

4、饲料的投喂:要想使泥鳅生长的速度比较快速,快速的进行增膘,饲料是关键一点,要求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要在百分之三十左右,粒径在二点三毫米以内。投喂量一般是根据泥鳅的体重和水温来控制的,在水温十五摄氏度左右时,泥鳅开始生长,这时投喂量是体重的百分之二,而水温到达二十摄氏度至二十八摄氏度,摄食量增加,生长快速,所以要加大投喂量,这时的投喂量达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还要相应的增加投喂次数。在夏季高温时,泥鳅会钻入泥土中避暑,停止摄食,所以这时要注意投喂方法,可以选择在早晚温度相对较低的时间进行投喂,避开正午光照最猛烈的时间段。

中华沙鳅怎么养殖

沙鳅是一种小众型观赏鱼类,目前养殖它们的人数并不是特别多。它们的养殖难度是比较高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喂食方面。

当它们处于幼年时期,需要将玉米粉、麦粉等植物饲料和蚯蚓、蝇蛆等肉食搅拌在一起去喂食。等成年之后,便可以喂一些人工饲料。

二是水质方面。要保持清澈的水质。此外,要提供充足的生存空间,建造养殖它们适宜的场地。如果是刚刚开始养鱼的新手的话,并不推荐从此品种开始入手。建议先了解一些普遍养殖的鱼种,慢慢积累经验。

沙鳅鱼养殖过冬

地球进化的历史上,无数的野生动物不断经历着诞生、进化、灭绝的过程,但是同样一些已经灭绝的原始动物,在自然状态下又会演化出很多新的物种,以现代猫科动物为例,现如今所有的猫科动物都是源自古猫,古猫虽然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却演化出了几十种全新的猫科动物。然而,在人类出现以后,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多参与以及影响巨大,导致很多野生动物在进化巅峰期就已经灭绝,未能进一步完成物种演化的步骤,比如旅鸽、大海牛、巴巴里狮、里海虎、白犀牛等等,都在进化过程中戛然而止。这些物种的消失,导致了地球上野生动物种类越来越少,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种鸟、400多种兽、209种两栖爬行动物以及20000多种高等植物濒于灭绝,

如果放眼整个地球,那么很多人难以理解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就以长江为例,了解一下野生动物面临的困境。长江作为中国第一大河,是生物多样性最典型最丰富的生态河流,也蕴含了我国最珍稀的水生野生动物,是很多重要的野生鱼类的栖息场所,据统计,长江流域共有淡水鱼类378种,包括特有鱼类142种,拥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14种,很多动物都是长江特有。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长江中重要的濒危水生野生动物。

第已经灭绝的重要的水生动物。

长江白鲟。

长江白鲟

长江白鲟是长江中最古老,生活年岁最久远的鱼类,有据可查的生存时间大约是两亿五千万年,它们见证了恐龙时代的结束,历经岁月的磨难最终生存到了现代,长江白鲟体型很大,自古就有“千斤腊子,万斤象。”的说法,而这其中的“象”指的就是长江白鲟,也就是说可以长到上万斤,虽然目前有记录以来捕捞到的最大的白鲟是一千多斤,但是在古代长江白鲟很有可能会长到这么巨大。白鲟成鱼可长达七八米,游速迅疾,是肉食性鱼类,因为在长江中处于食物链的顶端,也被称为“水中老虎”、“中国淡水鱼之王”等,它也是世界十种最大的淡水鱼之一。

但是,由于航运的发展、水体污染,以及水利设施、人为捕捞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长江白鲟数量在近百年来锐减,2009年,IUCN对长江白鲟物种濒危等级的评估结果是“极危”,而2020年有学者正式宣告长江白鲟灭绝,而其真正的灭绝时间还要早几年。

白暨豚。

白暨豚

白暨豚有着水中大熊猫的称呼,可见人们对它们的重视和喜爱,白暨豚生存的历史大概2500万年时间,是长江中的大型鱼类,也是唯一一种仅生活在淡水中的鲸类,生活在从南昌到上海长江入海口长达1700公里的水域中,后来由于环境的影响,白暨豚的生活环境主要集中在洞庭湖等水域中。

白暨豚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但遗憾的是,2004年人工饲养的最后一只白暨豚琪琪死亡后,白暨豚再未被发现,2006年,六国科学家进行联合考察后,在2007年宣告白暨豚功能性灭绝,直到现在,也再未发现有白暨豚出没的踪迹。

长江鲥鱼

长江鲥鱼

银鱼,刀鱼,鮰鱼,长江鲥鱼作为长江四鱼,曾经是资源非常丰富的鱼类,长江鲥鱼主要分布在近海的长江口,近年来数量稀少几乎绝迹,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长江鲥鱼也曾经和河豚、刀鱼一起作为长江三鲜,在明朝时期甚至被明太祖朱元璋亲自定为皇室贡品,由于种种原因,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长江鲥鱼的数量就非常稀少了,如今更是罕见。

目前在长江中还有一种鲥鱼,是来自东南亚的长尾鲥,也经常被一些人误以为是长江鲥鱼,而真正的长江鲥鱼已经功能性灭绝了。

第目前属于珍稀濒危物种的水生鱼类。

一.微笑天使--长江江豚

长江江豚

江豚俗称江猪,是我国长江独有的鲸豚类动物,在长江主干道中曾经非常常见,如今,江豚属于国家准一级保护动物,栖息于长江干流以及鄱阳湖、洞庭湖中。江豚喜欢追逐波浪,所以经常有江猪逐浪的描述,但是,这也对江豚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因为航运船只在行进中会掀起波浪,引起江豚的追逐,很容易被螺旋桨伤害。和白鱀豚一样,江豚也主要依靠声呐回声定位,轮船螺旋桨的声音会误导江豚,最终导致被螺旋桨绞死或者绞伤

统计

1991年,长江江豚数量是2700多头。

2006年,国际联合考察组经一个多月的调查发现,长江江豚数量已不足1800头。

2012年,长江江豚的数量只剩下1200头。

2018年7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调查报告中显示,长江江豚的数量为1012头,为极度濒危的水生野生动物。

扬子鳄

扬子鳄

扬子鳄有着2.3亿年左右的历史,也是长江中仅次于白鲟的古老生物,是地球上生活在最北边的鳄鱼,有冬眠的习惯来避开寒冷的季节。是我国长江中特有的爬行动物,因为长江也被叫做扬子江,所以被命名为扬子鳄。是世界上现存的23种鳄类中最濒危的物种之一,也是我国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

目前国内已经建立了多个扬子鳄保护和繁育基地,人工饲养环境下的扬子鳄数量已经达到了两万多只,目前已经成功野化的扬子鳄数量大约在两百多只,与华南虎一样,缺乏合适的野生环境是扬子鳄野化的最大困难。

中国大鲵

大鲵

也叫娃娃鱼,是我国特有的物种,是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曾经广泛分布在长江、黄河、珠江等流域的省份,1988年,中国大鲵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95年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1998年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极危(CR)物种;2016年被《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物种。

由于长期的捕捉,野生的娃娃鱼已经很少见,大多是人工养殖的,娃娃鱼主要生活在水质比较清澈的河流中,在浅滩区域捕食,以螃蟹、鱼虾为食物,是淡水中凶猛的捕食者,最大可以长到2米多,叫声奇特,如同小孩子的哭声。

胭脂鱼

胭脂鱼

有着亚洲美人鱼之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生活在长江水系中,又名黄排、血排、粉排、火烧鳊、木叶盘、红鱼、紫鳊、燕雀鱼、火排、中国帆鳍吸鱼等。胭脂鱼生长速度很缓慢,一般可以活25年左右,最大能长到一米多,重达30公斤。在浅滩处产卵孵化,在深水处越冬。

长薄鳅

长薄鳅

俗名薄花鳅、红沙鳅钻等,生活于长江的中上游,在水流较急的河滩、溪涧中生活,以小型鱼虾为食物,是肉食性鱼类。

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和《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中均被列为易危等级。

长江鱼王--中华鲟

中华鲟

中华鲟,也叫做:鲟鱼、鳇鲟、黄鲟、潭龙、 鳇鱼、鲟鲨、腊子、大腊子等。是我国长江中最重要的鱼类之一,被称为长江鱼王。四川渔民有“千斤腊子,万斤象”的谚语,腊子即指中华鲟,中华鲟生长速度快,一般成熟雄鱼重80市斤以上,雌鱼重240市斤以上。

中华鲟捕食昆虫幼虫、软体动物,寡毛类和鱼类等食物,是典型的海河洄游性鱼类,每年夏秋,在大海里长大成年的中华鲟齐聚长江口,耗时一年时间,逆江而上3000多公里,在水流湍急的金沙江一带产卵繁育后代。

上世纪70年代,长江流域中华鲟数量超过1万条。上世纪80年代下降到2176条。2000年下降到363条。2010年下降到57条。

目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现在将中华鲟列为极度濒危物种,

长江鲟

长江鲟

长江鲟也叫做达氏鲟,俗称“沙腊子”。是我国长江流域特有的一种淡水定居性鱼类,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重要程度堪比水中大熊猫。长江鲟的生存年月超过1.5亿年,主要分布在金沙江下游和长江上游区域,个体比较大,有记录以来的最大个体长一米半,重达50公斤。

曾经渔长江鲟也作为一种经济型鱼类被捕捞,但在最近几十年产量大幅下降,目前已经濒危。

白暨豚、长江白鲟、中华鲟、长江鲟和江豚等等,这些长江中的著名野生动物,只有我们更加了解它们,才会意识到保护它们的重要性,维护长江生态,保护水生鱼类,是所有长江流域居民共同的责任。

泥鳅水产养殖

1、养殖环境

泥鳅常生长在底泥或者淤泥中,养殖泥鳅可以选择向阳通风、水源充足且地势开阔的池塘,并向池塘底部铺上粘制土壤,栽种浮萍、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为泥鳅提供躲藏、休息的场所。

2、养殖方法

泥鳅在夜间才会捕食活动,养殖时可以在上午八点以及下午三点为其提供食物,以鱼虾、昆虫、水蚯蚓、豆饼、豆渣等食物为主,且喂食三小时后,要为泥鳅清理池塘,避免食物残渣污染水质。

3、注意事项

泥鳅不喜强光,在光照过于强烈时要为其搭建遮阳网,维持泥鳅的正常生长,泥鳅在生长的过程中,容易患上气泡病,导致死亡率升高,养殖时要定期使用木棍搅动池底,将水中的有害气体排出。

沙鳅鱼养殖技术

1.池塘养殖: 池塘养鳅,一般选用水泥池或三合土池,厚的肥泥,池的面积可大可小,以2-3亩为好。池塘应排灌方便,进出水口均用铁丝网防逃。放养前应进行清塘消毒,其方法和用量与鱼苗池相同。如无生石灰,也可用漂白粉消毒,每亩用量4—5千克。

设置集鱼坑,便于日后捕捞。泥鳅苗入池前,也应施肥以促使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待施肥后2-5天,鳅种即可下塘.每亩放养30-50公斤,有丰富水源条件的可增加放养量。 要根据池塘水质情况,经常投施一些有机和无机肥料,以培肥水质。另外,每日还要投喂一定数量的人工饵料。投喂的饵料种类有鱼粉、猪血粉、蚕蛹粉、米糠、麦麸、菜饼等。投喂量可根据不同季节而不同。5-6月为鳅体重的4%一5%;7—8月为8%一10%;9—10月为5%一6%。池塘内要搭设饵料台,饵料要投到食台上,每池可根据大小设3—4个饵料台。一般以投饵后2—4小时吃完为度,还要每隔3-5天清洗一次饵料台,以防疾病发生。池塘要经常注入新水,以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

2.池塘混养: 即和其它鱼类混养。如和鲢鱼、鳙鱼、鲤鱼、草鱼、鳊鱼等混养。这种养殖方式其选塘、清塘,消毒、放养等和池塘养殖相同。混养的优点是:不需专门给泥鳅投喂较多饵料,只需给其它鱼类投饵。而鱼类吃不完的饵料和排出的粪便即为泥鳅的食物来源。

3.稻田养殖: 我国南方稻区广阔,利用稻田养鳅,既节约水面,又能获得粮食,经济效益显著,是高效农业良好的种养模式。(1)稻田选择。养殖泥鳅的稻田以弱酸性、少泥沙,保水性好,降雨时不溢水的稻田为佳。稻田四周要高筑田埂.进排水口要设二道网,以防泥鳅逃逸。同时在田中或四角挖些集鱼坑,便于日后捕捞。(2)放养与管理。于早稻或中稻插秧活蔸后放入苗种。一般每亩放养4—5万尾。放鳅前,也要追施有机肥料,以培养水中浮游动植物。为了获得泥鳅高产,应每口或隔日投喂一定的人工饵料。其饵料种类可以农副产品为主,搭配少量鱼粉、蚕蛹粉即可。后期可在集鱼坑多投喂一些饵料,利于集中捕捞。

4.养鳅稻田要尽量少施农药或不施。即使万一需要使用,也应分批下药,且喷头朝上,不要把药液喷到水面。另外,也不要使用除草剂。双季晚稻栽种时,最好采用免耕法,可避免机械损伤泥鳅。

5.坑塘养殖 :这种养殖方式是利用房前屋后的小型肥水坑塘养鳅。坑塘面积可大可小.十几平方米到四五十平方米均可。一般常规鱼类在这种坑塘中会因有机质过多、溶氧不足而导致缺氧死亡。泥鳅因具有特殊的呼吸器官而在这种坑塘中生长良好。坑塘养鳅,每千方米可放养120尾左右,其管理方法亦与池塘养殖相同

混合养殖


大棘鳅养殖,野生棘鳅鱼
  • 室内养殖河虾,小河虾室内养殖方法
  • 室内养殖河虾,小河虾室内养殖方法 >> 室内养殖河虾,小河虾室内养殖方法...

    大棘鳅养殖,野生棘鳅鱼
  • 巴中养殖业,巴中养殖业
  • 巴中养殖业,巴中养殖业 >> 巴中养殖业,巴中养殖业...

    大棘鳅养殖,野生棘鳅鱼
  • 北方养殖罗氏沼虾,罗氏沼虾北方
  • 北方养殖罗氏沼虾,罗氏沼虾北方 >> 北方养殖罗氏沼虾,罗氏沼虾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