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石斑鱼养殖,台湾工厂化养殖石斑鱼
台湾石斑鱼养殖基地
石斑鱼贵,因鲷鱼为各地鱼市场上常见的高级食用鱼,故价格中等,其味道鲜美,料理方式以红烧或盐烤为主,若为新鲜鱼体,亦可制成生鱼片食之。
由于石斑鱼具有富含营养、肉质鲜美、低脂肪、高蛋白等特点,在港澳地区被认为是我国四大名鱼之一,是高档筵席必备之上等食用鱼。其价格昂贵,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我国沿海地区重要的养殖鱼类之一。石斑鱼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产鱼类,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台湾海峡以及南海海域。
台湾石斑鱼养殖标粗技术
养殖的石斑鱼有乱刺吗?
没有乱刺。据了解石斑鱼只有一根脊柱主刺,基本没有小刺,石斑鱼属鲈形目,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产鱼类,其体长呈椭圆形稍侧扁,口较大,具有辅上颌骨,牙细尖,有的扩大成犬牙,体被有小栉鳞常埋于皮下,背鳍和臀鳍棘发达,尾鳍圆形或凹形,体色变异甚多,常呈褐色或红色并具有条纹和斑点。
台湾石斑鱼养殖数量
淡水石斑鱼(Cichlasoma managuense)为原产于中美洲尼加拉瓜。1988年引入台湾,是台湾南部地区普遍的淡水养殖品种,1996年广东、江西养殖单位从台湾引入。1999年又引入济南市淡水养殖科学研究所。淡水石斑鱼其生长速度快、耐低氧、抗病力强,而且外形美观、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既可以做为商品鱼,又可以作为观赏鱼种,是一种很值得推广的品种。一直以来来,淡水石斑鱼的养殖技术的研究已引起国内水产工作者的重视,淡水石斑鱼的养殖规模也越来越大,成为一种淡水养殖新品种。在我国西部的岷江水系,长江支流等河流也有一种本土石斑,体型相对较小,成年体长18~~25CM左右,体重在100~~250g之间,由于其常年生活在淡水,以啃食附着在石壁上得浮游生物和昆虫水生幼虫为食而得名。其生长速度较慢,但是其耐低氧、抗病力强,而且外形美观、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既可以做为商品鱼,又可以作为观赏鱼种。
台湾石斑鱼养殖方法
石斑鱼可以冷冻保存,不过冷冻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肉质下降,尽量不要长时间冷冻保存。石斑鱼要先去鳞、去鳃、去内脏以后才可冷冻保存,在零下18°C以下可以保存1-2年左右的时间。
石斑鱼是石斑鱼亚科鱼类的总称,隶属于硬骨鱼纲、辐鳍亚纲、棘鳍总目、鲈形目、鲈亚目、鮨科,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产鱼类,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台湾海峡以及南海海域。
由于石斑鱼具有富含营养、肉质鲜美、低脂肪、高蛋白等特点,在港澳地区被认为是我国四大名鱼之一,是高档筵席必备之上等食用鱼。其价格昂贵,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我国沿海地区重要的养殖鱼类之一,并其在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得到了广泛养殖。
石斑鱼 养殖
石斑花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喜欢明亮的散射光线,适当的生长温度为1830度,停止阳光强烈照射,冬天需要温室护理,室温最低5度以下,请适当增加光线,空气干燥时请适当喷水,增加湿润。
一般种植三年开花,但花后很难结实。通常用分株法繁殖,春季结合翻盆换土进行分株。将植株基部发生的吸芽切下,切口要削平,栽植在素沙土中。
台湾石斑鱼养殖视频
石斑鱼是纯海鱼一种,如果是在鱼缸里头养的话,它最大长到40厘米到50厘米就差不离了,如果在海洋里头长的话,那就没法说了,一米的两米的都见过,我曾经看过岛民阿杰的钓鱼视频,他是职业的海钓手,钓过最大的石斑鱼体长在一米二,至少得相当于50斤往上的重量,所以说石斑鱼是大型的鱼种
台湾石斑鱼养殖地区
石斑鱼多栖息在辽阔的热带海洋中,为珍贵的食用鱼类。 在我国养殖的主要品种有青石斑鱼、鲑点石斑鱼、网点 石斑鱼和赤点石斑鱼等。
中国沿海分布的石斑鱼类有11个属65种,包括鸢属、烟鲈属、光腭鲈属、下美属、驼背鲈属、石斑鱼属、鳃棘鲈属、纤齿鲈属、九棘鲈属、侧牙鲈属以及贫鲈属,主要分布于东海、台湾海峡以及南海地区,其中常见种类有斜带石斑鱼、豹纹鳃棘鲈、驼背鲈、青石斑鱼等。
石斑鱼的种类丰富,常见的有东星斑、花龙斑、杉虎斑、老虎斑、青斑、海红斑、珍珠龙胆斑、麻斑、星斑,泰星斑,豹星斑,老鼠斑,金钱斑,杉斑,苏鼠斑、红瓜子斑等,其中经济价值较高且较为常见的种类有赤点石斑鱼、鲑点石斑鱼、云纹石斑鱼和网纹石斑鱼等。
台湾石斑鱼养殖技术
石斑鱼
石斑鱼的常见种类
1、点带石斑鱼:点带石斑鱼吻短钝,基底无黑斑,体侧有5条不明显横带,体侧及各鳍上分散着斑点,为热带中、下层鱼类,喜栖息于岩礁底质海区,性凶猛,肉食为主,喜食鱼、虾、蟹,饥饿时自相残杀,可生活在盐度11~41‰水域,最适水温22~28℃,18℃以下食欲减退,15℃以下鱼体失去平衡,可进行网箱养殖,分布于我国东海、南海等海域。
2、赤点石斑鱼:赤点石斑鱼背鳍基底具一黑斑,体棕褐色,头、体、奇鳍有许多橙黄色斑,暖温性中、下层鱼类,成鱼摄食鱼、虾、蟹,雌雄同体,雌性先成熟,体长231~295毫米时,从雌性转变为雄性,大部分6龄鱼体长340~400毫米,绝对生殖力为10万~25万粒,产卵期为5~9月,盛期为5~6月,肉鲜美,可供出口,现已进行人工繁殖,是网箱及浅海养殖对象,分布于我国台湾,东海、南海,以及印度和日本。
3、青石斑鱼:青石斑鱼体下部具若干橙红色斑点,仅尾鳍具斑点,暖水性中、下层鱼类,仔稚鱼摄食浮游生物,成鱼摄食鱼、虾、蟹,雌、雄同体,雌鱼先性成熟,体长250~400毫米时性逆转,雄鱼6龄全部性成熟,绝对生殖力为8万~25万粒,产卵期为5月下旬至7月,肉味鲜美,活鱼大量销往香港及澳门,为中国及东南亚浅海养殖对象,可以用网箱养殖,分布于我国台湾,东海、南海,以及日本。
4、斜带石斑鱼:斜带石斑鱼身体延长,在头和身体的背部呈棕褐色,腹部底纹呈白色,无数橙褐色或是红褐色的小点分布于头、身体和鳍条的中部,身体上有5大不规则的、间断的、向腹部分叉的黑斑,第一个黑斑在前背鳍棘的下方,最后的黑斑在尾柄上,2个黑斑在中鳃盖,而另外的1~2个在次鳃盖和中鳃盖的边接,当暴露于空气中时橙色的点变为褐色,而在防腐剂中则变得模糊。
石斑鱼的营养价值
1、石斑鱼蛋白质的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除含人体代谢所必须的氨基酸外,还富含多种无机盐和铁、钙、磷以及各种维生素。
2、石斑鱼皮胶质的营养成分,对增强上皮组织的完整生长和促进胶原细胞的合成有重要作用,被称为美容护肤之鱼。尤其适合妇女产后食用。
3、石斑鱼营养价值很高,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D、钙、磷、钾等营养成分,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鱼,被港澳地区推为中国四名鱼之一。
4、中医认为石斑鱼味甘,性平,无毒,除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外,还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具有活血通络等功效。
石斑鱼的池塘养殖
1、养殖条件:池塘可在垦区内的低、中潮区挖地建池或利用原有的对虾养殖池修建而成,条件要求如下。
①底质以沙质、半沙质为好,硬泥底也可以。
②周围海区水质无污染,透明度高。
③鱼池面积5-10亩为宜,池水水深1米以上。
2、清塘及人工鱼礁投放:鱼池经曝晒、清淤后,在池底铺设一些乱石或投放些有穿空的废旧轮胎,瓦水筒等,以适应石斑鱼喜钻洞的习性。
3、鱼种放养:养殖的鱼种要求活力强,无病,体色偏黑色,并进行大小分养,放养密度必须因地制宜,一般鱼种规格100克/尾左右,每平方米可放养0.5尾左右。
4、饲养管理
①饵料投喂:饵料以新鲜小杂鱼为主,最好为活饵,并依鱼种规格,切成大小适宜的块状投喂。投喂时,采取定量投喂,一般前期占鱼体重的10-15%,后期为5-10%,投饵时间以早上5-6时和晚上7-8时为佳,为了节约成本,可以在养殖石斑鱼的鱼池中投入白虾自繁自养或罗非鱼夏花鱼种混养,石斑鱼的残饵和粪便作为白虾和罗非鱼的饵料,而白虾和罗非鱼是石斑鱼的优质饵料,使鱼塘生态取得平衡。
②日常管理:石斑鱼对水环境条件的变化很敏感,日常管理要注意,养殖时要求水温在14-30℃,盐度12-35%,PH值7.8-8.4,溶解氧4毫克/升以上,并要求日变化幅度不能过大,日换水量一般要求1/3-1/4,在养殖过程中,如果水的交换条件差,放养密度又过大,就容易发生缺氧浮头,要及时采取机械抽水或增氧机增氧。另外,要经常巡塘,注意安全生产。
③适时收获:石斑鱼对低温忍耐力较差,一般宜在寒流未临前完成收捕,对少数未达商品规格的石斑鱼应作越冬处理。
石斑鱼的网箱养殖
1、养殖季节:石斑鱼的生长期在浙江海区一般为5-11月,从50-100克体重的鱼种养到400-600克商品鱼需要14-16个月时间,一般采用二种养殖周期安排生产,一种是从第一年5-7月份收购的100克左右鱼种养到入冬前体重达到150-200克,经越冬养到第二年冬前上市,另一种是4-5月份投放体重200克的大规格鱼种,当年在入冬前可养到400-600克商品鱼出售。
2、养殖密度:网箱养殖石斑鱼的放养密度,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和试验结果,认为规格为3×3×3米网箱其年放养密度为10千克/平方米为宜,这一放养密度可达到较高的成活率,总增重率和净产率都高,而且饵料系数低。
3、投饵技术:鱼种经运输,分养入箱后需7-10天的时间适应环境条件,才能开始摄食。在正式投食前应进行驯食,其饵料主要为下杂鱼,饵料系数一般为7-8:1,采用配合饵料时需注意几个问题。
①石斑鱼对摄食饵料的习惯性较强,以投喂下杂鱼到改喂人工配合饵料有一个较大的适应和过渡过程。
②配合饵料的配方要合理,其蛋白质含量不宜低于40%。
③石斑鱼如遇饵料不适口或鲜度不够,即会吐食,因此需考虑适口性。
④需制成软颗粒,其大小应与石斑鱼的口径一致。
⑤石斑鱼性多疑,对饵料选择性强,因此,投饵技术对石斑鱼摄食影响很大,投饵时间为上午8-11时,投喂量约占鱼体重的5-10%,投喂方式应慢投,待鱼吃完再投,一般不食沉入网箱底部的饵料。
4、越冬管理:每年12月份至翌年4月份水温下降至15℃以下,石斑鱼基本不摄食不游动,进入越冬阶段。
①越冬海区选择:选择流速缓,风浪小,最低水温在8℃以上的海区,为减轻潮流、风浪对越冬鱼的影响,在越冬网箱的四周应设置一些空网箱来减缓水流和风浪对越冬网箱的冲击,同时在网箱中设置一定数量的越冬器材,倒挂麻袋或附设硬质塑料笼和管子。
②鱼种放养密度:一般放养规格200克/尾的鱼种,密度为350-400尾/箱。越冬期投食应选择在风和日暖天气,投喂量少一些,但饵料质量要好一些,尽量投喂活饵料。
石斑鱼的做法大全
1、清蒸石斑鱼
【材料】石斑鱼(鲙鱼),黄洋葱,姜,料酒,白酒,生抽蒸鱼豉油,盐。
【做法】①石斑鱼去内脏去鳃去鳞,剪去鱼鳍和鱼尾,清洗干净,鱼身划2-3刀,放姜和料酒腌渍20分钟左右。②黄洋葱切去两头去外皮洗净切丝。③蒸锅加水烧开,隔水放入石斑鱼上盖蒸5分钟左右,把蒸出的汤水倒掉,放适量盐,少许白酒,生抽,蒸鱼豉油,撒上洋葱丝,中火续蒸8分钟左右,浇上热油即可。
2、红烧石斑鱼
【材料】石斑鱼600克,食盐适量,酱油适量,醋适量,葱适量,姜适量,花椒适量,料酒适量,调和油适量。
【做法】①将石斑鱼洗净,加入盐、料酒、姜丝、花椒腌制一小时左右,葱姜蒜切丝待用。②锅内放适量油,烧至九成热滑入石斑鱼。③文火煎烧。④两面煎烧至微黄色。⑤放入干花椒、干红辣椒、葱姜蒜、糖、香醋、生抽酱油、胡椒粉。⑥烧煮一会入味,再加入清水中火焖烧待收汤时放少许盐。⑦装盘,撒上青红椒丝即可。
3、香炸石斑鱼块
【材料】净斑鱼300克,精盐1.5克,芝麻油5克,干淀粉40克,净鸡蛋40克,面包糠300克,烹调油1500克(实耗油100克)。
【做法】①常规宰杀石斑鱼,去鳞,去腮,剖腹去内脏,去头尾,改两片,剁成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块。②用精盐、麻油腌过,将鸡蛋打散加淀粉,搅打成蛋糊,均匀的裹在鱼块上。③每块上拍面包糠渣。④旺火烧热炒锅,加烹调油,烧至五成热(约125℃)时,放入鱼块,用中火炸浸至金黄色。
4、茄汁石斑鱼
【材料】石斑鱼600克、油适量、盐适量、大蒜2克、姜2克、香葱5克、番茄酱20克、味级鲜2克、料酒2克、辣皮子2克。
【做法】①石斑鱼收拾干净,把鱼身切花刀,用盐腌制一会。②大蒜切片,姜切片,香葱香葱辣皮子洗净切末。③热锅凉油加姜石斑鱼,煎到一面发硬发黄,翻面继续煎到两面金黄色捞起。④锅里留底油,加辣皮子姜片和香葱大蒜片炒出香味,倒入蕃茄酱翻炒一下。⑤加入适量水和鱼。⑥加少许料酒,味级鲜盐和糖调味。⑦小火煮10分钟左右至鱼入味,再转大火收汁出锅,装盘撒上香菜末即可。
【技巧】鱼煎的一面发硬才能翻面,这样鱼不碎。
台湾石斑鱼育苗
目前石斑鱼苗孵化的生产方式主要有三种:室内水泥池育苗、室外高位池育苗、室外土池育苗。
目前采用最多的是室外高位池育苗,其效果也是最好的。室内水泥池育苗能完全人工控制水质和水温,鱼苗生长需要什么,可以在水里添加什么,使鱼苗不受水质和天气变化的影响,这是其最大的优势。但问题在于,目前并未真正搞清楚石斑鱼苗生长到底需要什么,这使得这种投资较大的生产方式在现阶段并没有取得好的成果。而室外土池的水质又受底质的影响,人为控制困难,天气的影响又使水环境容易变化,这种方式也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室外高位池育苗介于上两种方法之间,是目前石斑鱼种苗生产的主流,市场上卖的苗大多是这种方式做出来的,包括标粗;选塘的标准应以苗种生活环境的适宜,人工饲喂、管理及捕捞方便等几方面来考虑。同时亦应根据培育不同种类加以选择。池塘不宜过大,一般以面积1~5亩、平均水深1.5m以上为宜。要求进排水方便,堤岸完整坚固,堤壁光洁,无洞穴,不漏水,池底平坦,并向排水处倾斜,近排水处设一集苗池,可配套提水设备。池塘四周应无树荫遮蔽,使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有利于饵料生物及鱼苗的生长。
养竹鼠
养竹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