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蛇治什么病最好,黄花蛇的养殖技术
黄花鱼的养殖技术
挑选健壮无病害的黄花金鱼苗,鱼缸适宜水深宜为20-25cm左右,水温在20-28℃较好,PH值为7.5-8.5,可在鱼缸内建立过滤系统,饲料可选择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搭配喂食,换水时需换掉原来水体的1/3。注意事项:定时定量喂食,剩余的饵料和排泄物要及时打捞,可在鱼缸内种植水草来净化水质。
黄花鱼能否人工饲养
这个我也很奇怪,感觉人工养殖的大黄鱼真的便宜,非常便宜,后来了解了原因,主要是大黄鱼的人工养殖技术非常成熟,可以高密度大规模养,在浙江福建沿海是很多渔民重点养殖的经济鱼类,还有就是一般饵料就地取材,成本比较低,基本造成了大黄鱼基本跟淡水鱼的价格差不多了,另外,越往南,海域温度越高,大黄鱼生长的速度越快,价格越低。谢谢。
黄花鱼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是的。
体型区别:野生的黄花鱼体型小,人工养殖的体型大。颜色区别:野生的颜色是透明或微黄色,人工养殖的颜色是灰白色。身体形状区别:野生黄花鱼身体薄而扁平,养殖的身体厚而肥。内脏区别:野生黄花鱼的内脏比较干净,人工养殖的内脏有污浊物。肉质区别:野生的黄花鱼肉质比较紧实,人工养殖的肉质比较松。
黄花鱼如何养殖
新鲜黄花鱼是养殖的
由于黄花鱼是比较难养的,所以在养殖前就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如果是采网箱养殖的话,那么就要按照黄花鱼的规格来布置网箱,通常是网箱中的水深为四米左右,其次就是为了避免黄花鱼出现擦伤,是选用材质比较柔软的网箱进行养殖。如果是采用池塘养殖的话,那就需要选在靠近水源的地方,并且要对池塘进行消毒,水神保持在两米左右即可,后就是还需要准备好供氧设备以及调节水质的设备等,一切准备周全之后就可以正式养殖了。
黄花鱼的养殖技术和管理
黄花鱼最佳生长水温22~26℃。盐度1.8%~2.5%,溶氧5毫升/升以上, pH8.0
黄花鱼通常栖息在水深20m以内的近海浅水区。越冬时鱼群游到60m深的暖水处越冬。厌强光喜浊流。网箱养殖水环境的光照度与网具深度和水的透明度有关。白天大黄鱼在网箱上层活动其光照度为5000~120001x的范围,中层光照度相应较弱。
黄花鱼的养殖技术与管理
养殖的大黄鱼红烧比较好吃,新鲜的大黄鱼宰杀洗净,把鱼腹中的黑膜清理干净,鱼身上打上花刀,并用葱姜水和料酒腌制去腥,锅中烧油,放入葱姜蒜爆香,加入适量的水,放入盐,糖,生抽,老抽,料酒进行调味,把大黄鱼放入大火煮五分钟左右,改中小火收汁,放入鸡精或者香菜进行调味,装盘出锅即可
黄花鱼的养殖技术推广简介
1、背鳍。
野生黄花鱼背鳍锯齿,颜色呈透明或微黄;养殖黄花鱼背面粗糙,颜色呈灰白色。
2、体宽。
野生黄花鱼体形较小,养殖黄花鱼体形较大。
3,躯干。
野生黄花鱼躯干薄而瘦,养殖黄花鱼厚而肥. 4、内脏。
野生黄花鱼内脏干净,养殖黄花鱼有污物。
5、鱼唇。
野生黄花鱼鱼唇发黄牙垢多而坚固,养殖黄花鱼少易脱落。
6、口感。
野生黄花鱼食用时感到黏性很强,养殖黄花鱼黏性很差,炖时最明显。
黄花鱼的养殖技术视频
因为黄花鱼在养殖起来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们在养殖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是采用网箱养殖的话,那么我们就需要按照黄花鱼的规格来布置网箱了,网箱中的水深一般在4米左右,其次就是我们要避免黄花鱼出现擦伤,最好的方法是选择材质比较柔软的网箱来进行养殖。
如果我们是采用池塘养殖的话,我们就需要在靠近水源的地方修剪池塘,并且还要做好池塘的消毒工作,水深保持在2米左右就行了,在最后我们还需要准备好供氧设备和调节水质的设备等,把一切准备好一周之后就能开始养殖了。
黄花鱼的养殖技术发展
1、喂食:养殖小黄鱼的时候,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给它们喂食。定期给它们提供充足的食物,它们的生长状态才会好。一般来说,每天早上和傍晚各投喂一次是比较合适的。小黄鱼的摄食是比较缓慢的,在喂食时可以注意一下它们的这个特征。
2、盐度:上面已经介绍过,小黄鱼是近海性鱼,所以在养殖它们的时候需要注意所用水的盐度问题。一般来说,盐度控制在1.8-2.5%即可。盐度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3、水温:小黄鱼属于暖温性鱼类,所以它们对周围的水温是有要求的,在养殖时不能让水温太低了。一般情况下,水温在22-26度之间是最适宜的。太高或者太低对它们的生长都不利,会影响它们的食欲。
4、溶氧量以及PH值:在养殖小黄鱼的过程中,水中的溶氧量以及PH值都是需要注意的。溶氧量最好在5ml每升以上,若是溶氧量太少则需要想办法补充。PH指则在8左右比较好。
黄花鱼人工养殖技术
大黄鱼养殖
1
科学培育苗种
黄花鱼属暖温性集群泅游鱼类,随着水温下降,部分鱼群游向60米等深线暖水处越冬。大黄鱼春、秋两季繁殖,生殖期时,鱼群分批从外海越冬区向近海作生殖洄游。产卵后幼鱼在近海长大,分散索饵。
中国沿海大黄鱼产卵场约10个,产卵场一般位于河口附近岛屿、内湾近岸低盐水域内的浅水区,水色混浊,透明度大都在1米以内,底质为软泥或泥质沙海区。东海、黄海区水深一般不超过20米,南海区不超过30米。
大黄鱼一生能多次重复产卵,春汛产卵场水温上升到15℃~17℃时开始集群产卵,生殖期中一般排卵2~3次,怀卵量与个体大小成正比,10~275万粒不等,一般为20~50万粒。卵浮性,球形,卵径1.19~1.55毫米,卵膜光滑,有一无色油球,直径为0.35~0.46毫米。受精卵在水温18℃时约经50小时孵出仔鱼。
各地方群年龄组成不同其个体寿命、性成熟年龄也不相同:东海北部、中部群个体寿命最长,最高龄鱼为29龄,但开始性成熟年龄较迟,少数为2龄,一般为3~4龄。粤西群大黄鱼寿命最短,最高龄鱼仅为9龄,但性成熟年龄最早,少数个体1龄开始性成熟,大部分个体为2~3龄。闽、粤东群大黄鱼处于二者之间,最高龄鱼为17龄,大量性成熟个体为2~3龄。
2
苗种放养技巧
放养鱼种规格要求整齐一致,计划当年达到400克以上商品规格的,放养的鱼种规格每尾要在100克左右;当年可达商品成鱼规格的,一般选择60~90克鱼种,有条件的话,放养100克以上鱼种更好。放养密度应控制在每亩400~700尾。放养时间以4月中、下旬以后为宜。鱼种放养前先圈养在池塘中的围网内暂养2~3星期,然后再放养。
幼鱼主食桡足类、糠虾、磷虾等浮游动物,成鱼主要摄食各种小型鱼类及甲壳动物(虾、蟹、虾蛄类),生殖盛期摄食强度显著降低,生殖结束后摄食强度增加。
养成阶段饵料一般以冰冻上层鱼为主,并辅以粉状配合饵料。上层鱼用刀切成适口的鱼肉块,加工方便,不易散失,或把鱼绞成肉糜,拌成粘性强的团状饵料,用手挤压成大小不同的块状物来投喂。鱼肉糜可混入部分粉状配合饵料或其他饵料,也可添加必要的维生素及药物。
养成期间一般每天早、晚各投饵一次。同真鲷、鲈鱼等相比,大黄鱼具有摄食缓慢且量少等特点,因此投饵要慢。高温期间生长最快,为保持商品鱼金黄色的天然体色,养殖后期需在网箱上加盖遮阴物控制光线。最佳生长水温22℃~26℃,盐度1.8%~2.5%,溶氧量为每升5毫升以上,酸碱值为8。
3
日常管理方法
池塘要求进排水便利,最好每天可换水;池塘面积以15~30亩为宜,池深2~3米。池水比重在1.01~1.025之间,透明度在0.5米以上,水温在8℃~28℃,溶氧要求在每升5毫升以上,酸碱值要求在8~8.5之间。鱼种放养之前要先晒塘1个月,再进水10~15厘米,全池泼洒生石灰每亩150公斤,以改善底质并在鱼种放养前进排水一次。
每天都要换水,水质好时,每天1次,反之2次。高温季节,晚上换水最好,换水量依水质情况而定。大暴雨后池塘表层比重下降明显,换水时应把表层淡水先排出,待海区潮位较高时再进水。每10天左右泼洒生石灰水,以改善水质。
要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尤其是在高温季节又逢小潮水换水困难时,要特别注意做好晚上与凌晨的巡塘工作。认真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如有浮头不下沉的,要进水(或抽水)增氧。若发现病鱼、死鱼,或无特殊原因而摄食量明显下降的,要及时检查,并采取相应措施。
池塘养成期间,一般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小潮汛换水困难时可投一次。若水质不好又无法进水时,也可以暂停投喂1~2天。其投喂量相应比网箱养成的要偏少些。池塘大黄鱼投喂应固定地点,并且最好固定在靠排水口处,以便把残饵排出池外,投喂速度要慢一些,时间要长一些。若未见鱼群上浮抢食,或下水中摄食时发出的叫声,就不宜再投。
4
疫病防控措施
贝尼登虫病。9~11月为流行季节,在秋苗培育阶段,常与刺激隐核虫、锚首虫混合感染,加重病情,若不及时治疗,可在短时期内造成大批量死亡。病原是贝尼登虫,是一类单殖吸虫,虫体椭圆扁平,白色,长6~7毫米,肉眼可见。虫体寄生在鱼体的嘴、眼、体表、鳍等部位,呈白色透明状,大小如芝麻粒,也有人称之为“白芝麻病”、“白蚁病”。
虫体数量多时呈白斑状,该虫附着在鱼皮肤上或鳞片下,摄取鱼体上皮细胞血球,造成鱼体创伤,病鱼体表黏液分泌过多,焦躁不安,不断狂游或摩擦网壁,以致鳞片脱落,引起感染。病鱼食欲减退,最后消瘦衰竭而死。死鱼体表破烂不堪、黏液增多、鳞片脱落,眼受损,鳍条残缺不全,鳃暗红,鱼体消瘦。把病鱼放在淡水中浸泡几分钟可见到虫体脱落。
最有效方法是用淡水浸浴病鱼20~40分钟,分3次进行,每次浸浴10分钟左右;用150~200国际单位福尔马林药浴20~30分钟;按鱼体重3%~5%投喂红霉素药饵,连喂5天;用每升30毫克土霉素浸泡10分钟左右,一周后重复一次。
瓣体虫病。该病流行于4~6月份,水温25℃以上时为发病高峰期,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寄生虫疾病,主要危害刚培育出的全长20~50毫米小鱼苗。病原为石斑瓣体虫,其身体中部略靠一边有一个卵圆型大核,前部及背部前缘有丛生纤毛,虫体能够借助纤毛摆动在水中迅速游动。
瓣体虫寄生在鱼体表、鳍条、鳃丝上,使鱼体黏液分泌增多,鳃部贫血呈灰白色,鳃丝浮肿,粘有许多泥样污物,体表也有不规则白斑。病鱼食欲减退,摄食大为减少,离群慢游,体色变浅,呼吸困难,很快因体质衰弱而大量死亡。此病发病快,病程短,感染率和死亡率高,若不及时治疗,可造成大批量死亡,日死亡率可达10%以上。
可用200~250国际单位福尔马林海水溶液浸洗20分钟,浸洗时密度控制在每升25~35尾并充气增氧;以呋喃唑酮用淡水配成每升20毫克浓度,将病鱼浸洗3~5分钟;以硫酸铜用海水配成每升2毫克浓度浸浴病鱼10~20分钟;浸洗后在饵料中添加20%~30%抗菌素(如四环素、红霉素等)投喂5天至痊愈。
黄花鱼淡水养殖技术
黄花鱼是海水养的鱼,淡水不可养
养鸡
养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