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鳕鱼的油鱼是什么鱼,油鱼是什么鱼
油鱼是棘鳞蛇鲭和异鳞蛇鲭的通称,亦有不同别称,包括“圆雪(鳕)”、“仿雪(鳕)鱼”、“白玉豚”、“牛油鱼”等。油鱼属带鲤科鱼类,常见于世界各热带和温带海洋。油鱼属深海鱼,油鱼的重量中,有20%以上的蜡酯,由于蜡酯溶点高达45℃,人体无法分解及吸收。
拟圆唇鱼体略长,前部圆,后部侧扁。
体长约20余厘米。
头的背部成弧形。
吻端圆钝,吻皮向前伸展,联成上唇,其间并无分界线。
下唇后面有一小部为小角质突起所盖,口张开时吻皮及下唇内面外翻成喇叭形,口即在此喇叭口之正中。
唇后沟限于口角处。
须2对,吻须与眼径等长,唇须很小。
眼小,位于头侧稍上方。
下咽齿3行,齿端呈斜面。
鳞中等大,腹部鳞较小,且陷藏于皮下,侧线鳞45~47。
背鳍Ⅱ8,无硬刺,起点在腹鳍起点之前。
臀鳍Ⅲ5。
体上部为黑色或青黑色,腹面灰白色,各鳍微黑,体侧鳞绝大部分有黑色边缘,从鳃孔之后至胸鳍前,黑色的斑块较粗而联成一大形黑斑。
生活于山溪或具流水的岩洞以及江河有泉源的地方。
食物以硅藻和水生昆虫的幼虫为主。
产卵期3~4月。
分布长江上游及岷江、西江中上游。
油鱼个体小,常见个体长5-10厘米,含脂量高,肉细嫩鲜美,为产区的食用鱼类。
在搜索油鱼的相关新闻时发现,由于引发腹泻的机制未完全明确,油鱼已被欧美多个国家列入禁止食用名单,不少国家禁售或不建议国民食用油鱼。
美国:曾于上世纪90年代禁运该鱼,现已经解禁,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仍然反对进口和州际交易油鱼。
日本:厚生劳动省列油鱼为“有毒鱼”,禁止入口。
欧盟:出售蛇鲭科鱼制品时,须以包装形式出售;必须加上适当标签,提供有关烹调方法的资料;必须标示有关鱼类可造成肠胃不适的风险;标签必须附有学名及俗名。
意大利:官方列为禁止入口鱼种。
澳大利亚:公告为不建议食用鱼类。
新西兰:政府建议业界不要供应连皮的油鱼予食客,食肆应告知顾客有关的健康风险。
加拿大:建议不要大量食用;采用能去掉部分油鱼的方法调制,减少潜在风险。
新加坡:政府要求业界必须正确标示两种鱼类,并建议采用烤的烹调方法,减少当中的油分。
英国:英国食品标准局于2001年及2003年发出警告,指示食物供应商,勿将油鱼与相似的鱼类混淆。
中国香港:2007年8月,食物安全中心推出《有关识别及标签油鱼/鳕鱼的指引》,建议所有入口商都应将棘鳞蛇鲭和异鳞蛇鲭的俗名定为“蜡油鱼”和“oilfish”,同时不可使用“鳕鱼”等其他俗名,以供业界和消费者分辨。
目前,我国并没有对油鱼这样鱼类有禁止或者限制食用的规定,只对河豚等极少数鱼类下了限令。
鳕鱼是深海冷水鱼类,在挪威、加拿大等地有,在海洋鱼类中没有听说过“龙鳕鱼”这个名字。
油鱼是棘鳞蛇鲭和异鳞蛇鲭的通称,亦有不同别称,包括“圆雪(鳕)”、“仿雪(鳕)鱼”、“白玉豚”、“牛油鱼”等。油鱼属带鲤科鱼类,常见于世界各热带和温带海洋。
鳕鱼
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