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蛏子养殖,竹蛏子养殖技术
蛏子竹节蛏
清洗 竹节蛏清洗一般先用海水浸泡让其自然吐沙,海水一般在购买海鲜贝类时会附赠,如果没有海水可以用淡盐水代替。此举目的就是模仿竹节蛏的自然生长环境,让他自然吐沙。 需要注意的是竹节蛏不需要除内脏,除了壳全部都可以吃。
做法 新鲜的海鲜最好的吃法就是清蒸或者焯,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竹节蛏本身的鲜味。
清蒸的方法比较简单只需要隔水蒸十分钟,蒸到贝壳开口就可以了。焯的时候锅里加少许水。因为本身焯竹节蛏就会产生一些水,水的量能刚好没过就可以了。 水中加姜片等水沸腾将竹节蛏都到入,然后等贝壳开口后停火捞出就可以了。
贝类竹节蛏
竹节蛏没有嘴巴是靠它壳一开一合时将食物用它的肉体粘进去的
竹蛏是一种海产优质贝类,其适温范围为2-32℃,最适水温为15-27℃,并以摄食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为主,大部分栖息在盐分较低,且水深20-50cm的海域中长竹蛏生活于潮间带中区至潮下带浅海的沙质海底,潜入底内的深度为20-40cm,栖息的密度很大:繁殖期在春、夏之间。
大竹蛏穴居在潮间带中、下区和浅海的泥沙滩中,深度可达300-400 mm,洞穴斜约与滩面成70°-80°角。生殖期在5-7月。
直线竹蛏栖息于潮间带及浅海泥沙滩。
竹节蛏与蛏子王
竹节蛏干和海蛏子一个是烘干的干,一个是鲜海货。营养成分差不多,竹蛏干好保存。鲜海蛏买来必须马上蒸熟,也不容易保存。
竹节蛏简介
挖蛏子的最好季节是7-8月,因为蛏子可以分为一年蛏子和两年蛏子,一年的蛏子被称之为新蛏子,这种蛏子在每年的7-8月的时候,口感是最好的,最为新鲜鲜嫩的。
而两年蛏子的话,其最好是在每年的3-4月份挖,这个时候的两年蛏子口感是最佳的,也是最肥美的。
竹节蛏子是什么
竹节蛏也叫做蛏子王,其体态延长,两壳合抱后呈竹筒状而得名,竹节蛏品种珍贵,肉质鲜嫩,而且其中还富含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补阴、清热、除烦等多种功效,营养价值很高,竹节蛏的食用方法也有很多,可以小炒、煮汤、干制等。
海里的竹节蛏
竹蛏肚子里黄色的不是籽。
蛏子白色肚子里面黄黄的部分是蛏子的生殖腺器官,里面会有沙子,吃之前最好处理干净。
具体做法:将买来的蛏子泡在淡盐水里,可使沙子吐干净,水烧开后蛏子焯10秒钟,壳会打开,然后挤出内脏即可烹饪。
蛏子身上也可能有寄生虫,一般是一种叫“食蛏肠泄吸虫”的生物,该虫为黄白、乳白色,长度约2厘米,被寄生的蛏子体形消瘦,无法继续繁殖,挤压其腹部会有不止一只活体爬出,不过带有寄生虫的蛏子经过高温煮熟,寄生虫早已被杀死,人吃了一般也不会有事。
竹节蛏科普
竹节蛏子像牙齿的是它的裙边。。
蛏子 竹蛏
1、生长环境不同
多头蛏栖息浅海泥沙中,穿穴而居,要是放少量食盐在穴中,每自穴中跃出。蛏子生活在近岸的海水里,也能够人工养殖,肉味鲜美。有缢蛏、竹蛏等种类。
2、外形不同
多头蛏为为贝壳长,质薄脆,两片合抱成竹筒状。蛏子是软体动物。介壳两扇,形状狭且长,外面蛋黄色,里面白色。
3、特点不同
蛏子斧足大而活跃,能在洞穴中迅速上下移动,受惊时很快缩入洞内。多头蛏盲铜色斑纹,壳表面光滑没有放射肋,生长线明显。
蛏子 竹节蛏
1、外观不同:
指甲螺壳厚而坚,外形圆形或近三角形,黄褐色或棕褐色,壳内面白色或青紫色,
而蛏子贝壳脆而薄呈长扁方型,自壳顶到腹缘,有一道斜行的凹沟;
2、大小不同:指甲螺个头要比蛏子小很多;
3、口感不同:虽然两者都是海鲜,但蛏子的口感比指甲螺好的,而且味道鲜美。
竹蛏和海蛏子
竹蛏(Solen strictu)为瓣鳃纲竹蛏科的大竹蛏、长竹蛏、弯竹蛏等贝类的通称。其共同特征为:贝壳长,质薄脆,两片贝壳抱成竹筒状:贝表面有有一层发亮的黄褐色外皮,盲铜色斑纹,壳表面光滑无放射肋,生长线明显:足部肌肉发达,前端尖,左右扁,水管短粗,具环节;末端有触手,表面有相间排列的黑色和白色条纹。我国沿海均产,穴居,沿海渔民常以铁钩钩取。
栖息浅海泥沙中,穿穴而居,若置少许食盐于穴中,每自穴中跃出。我国南北沿海以及日本均产。肉味鲜美,鲜食、干制均可。我国沿海有不少类似的种属。
竹节蛏子的做法
主料:竹节蛏子肉250g 洋葱160g
辅料:葡萄芥花籽油10克
蒜蓉豉汁酱1勺
砂糖、生粉、清水适量
做法如下:
1、竹节蛏子肉 用清水洗净,沥干待用
2、洋葱洗净,去衣,切丝
3、预备芡汁(适量的蒜蓉豉汁酱、砂糖、生粉和清水拌匀)
4、竹节蛏子肉焯烫一下。
5、热油锅,放入洋葱爆香。
6、放入竹节蛏子肉,倒入芡汁。
7、煸炒至收汁。
8、熄火盛出。
混合养殖
混合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