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Q1

智慧鱼养殖,立体养殖善鱼

智慧鱼养殖,立体养殖善鱼智慧鱼养殖,立体养殖善鱼

鳝鱼的养殖与管理

1.选择苗种

目前养殖户的苗种来源分为两种,一种是黄鳝苗贩子弄来的,二是自己去外地拉苗回来养殖的。黄鳝养殖,好的苗种是很重要的。很多新手经常败在这一步。体表有伤的,竖桩的,瘫条翻肚的,痉挛转圈的等都要淘汰。

2.放苗时间

一般在水温稳定的六七月,水温不冰,二十四度以上最好,昼夜温差小的合适条件下。放苗一定要注意天气预报,在连续晴朗2日以上可以放苗,并且保证放苗后至少连续晴朗3日。北风不放苗,西风不建议放苗,最好的是南风,比较温暖。

3.水质管理和调节

水质管理是主要稳定水位和防止水质恶化。措施是及时换水和定期换水。平时一般20到30天换水一次,夏季高温5到10天换水一次,换水量每次不超过三分之一。池塘每月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泼洒一次。定期对水体的PH值、溶氧、亚硝酸盐、氨氮等进行检测。

4.水温管理

采取措施把水温控制在黄鳝适宜的生长、摄食范围内。夏季高温时,可加注低温水,调整网箱入水深度,水面加种水草,在池上覆盖黑色遮阳网布或搭建遮阳棚等。

5.水草管理

及时调控箱内水草面积,夏季网箱内保持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水草覆盖率,秋后降低至百分之八十左右。对生长不好 面积分布过小的网箱应及时补充水草,对枯死和腐烂的水草要及时的捞出。

6.防逃管理

主要是做好经常进出水口及防逃措施,网箱下水前或养殖中要经常检查有无破损,防止人为破坏和老鼠咬破网箱等,网箱中水草枝叶漫出网箱外要及时修剪。池塘加水或遇到暴雨时,要及时提高网箱高度,池塘排水时,注意不能发生吊箱的情况。

7.疾病预防

鳝鱼在自然界很少生病,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由于养殖密度高,条件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养殖初期,鳝鱼既要适应环境,又要恢复体质,容易导致疾病。因此在管理中要注意改善池塘和网箱的水质条件,投喂饲料要适口。

鳝鱼生态养殖

怎么养野生鳝鱼

采用野生鳝苗进行人工养殖 ,小规模低密度时,投喂蚯蚓、小杂鱼、河蚌、螺类 、昆虫等新鲜活饵料,黄鳝能够很快形成摄食习惯。但在大规模(1000平方米以上)、高密度(投苗量在1千克/平方米以上)养殖时,投喂这类饵料,就有明显的弊病,如饵料难以长期稳定供应、饵料系数高等。 因此,进行黄鳝大规模人工养殖必须要进行人工驯养 ,使其摄食人工配合饵料。目前,国内已有黄鳝灶生产专用饲料, 具有摄食率高、增重快、饵料系数低等优点。驯养具体操作如下:

驯养前的准备工作

⑴河蚌。收购鲜活河蚌置于池塘暂养贮存。⑵黄鳝专用配合饵料。⑶冷柜。河蚌肉使用前,先进行冷冻处理。⑷绞肉机(大号)。配2副模孔(6~7毫米随机售,另需自制3~4毫米规格模孔1副)。⑸1.5千瓦单相电机1台。

驯养方法

选用新鲜蚌肉,经冷冻处理后,用绞肉机加6~7毫米模孔加工成肉糜。将肉糜加清水混合,然后均匀泼洒。每天下午5-7点投喂1次,投喂量控制在黄鳝总量的1 % 范围内。这种喂量远低于黄鳝饱食量,因此黄鳝始终处于饥饿状态 ,以便于建立黄鳝群体集中摄食条件反射。3天后,观察到黄鳝摄食旺盛,即改为定点投喂。一般每20平方米设4~6个点,继续投喂2天,投喂量仍为1%,此时黄鳝基本能在3分钟内吃完。第6天即改投人工配合饵料,每天下午5~7点投喂1次,投喂时直接撒入定点投喂区域,投喂量为鳝苗体重的2%,以15分钟内吃完为度,以提高饵料利用率。

黄鳝人工配合饵料的调制

饲料厂生产的专用饲料不能直接投喂,必须先进行调制,用黄鳝专用饲料65%加入新鲜河蚌肉浆35 %(3-4毫米绞肉机加工而成)和适量皖龙五号(黄鳝消化功能促进剂),手工或用搅拌机充分拌和成面团状,然后用3-4毫米模孔绞肉机压制成直径3-4毫米、长3-4毫米的软条形饵料,略为风干即可投喂。如此配制的饵料投喂效果极为理想。在有土的规模养殖中,饵料系数为3; 在无土流水工厂化养殖中,饵料系数可降到2-2.5。

鳝鱼养殖环境

黄鳝的水泥池的建设应根据其生活习性进行建设,建议池塘,水深不低于60cm,用网箱进行养殖,网箱选用3×2、3×4的聚乙烯无节网片或纯白细纱无节网片制做。网箱规格为3米×2米×1.5米、2米×2米×1.5米。网箱设置密度为总水面的1/3-1/2,网箱入水深度50-80厘米,出水高度不低于50厘米;网箱固定采用木桩与铁丝,也可使用竹竿,上纲绷紧,下纲松弛

一)洞穴性(栖息)。鳝鱼是生活在淡水中的底栖鱼类,要求生活环境相对稳定,喜欢在光线较暗、水温差小、人为干扰少的地方栖息。喜欢栖息在松软且腐殖质多的浅水和静水淤泥中,离地面约30厘米营居生活。鳝鱼喜钻洞栖息,直接钻洞而不把土往外排,洞穴有二个甚至多个洞口,另有一个专供繁殖的叫繁殖洞,更宽大和隐蔽。鳝鱼的穴居性随温度、水位变化而变化,而且不同区域和不同规格的鳝鱼穴居性也不同。

黄鳝鱼洞栖息,直接钻洞而不把土往外排,洞穴有二个甚至多个洞口,另有一个专供繁殖的叫繁殖洞,更宽大和隐蔽。鳝鱼的穴居性随温度、水位变化而变化,而且不同区域和不同规格的鳝鱼穴居性也不同。

无论采取哪种养殖法,如网箱、庭院、工厂化养殖和有土或无土养殖,养殖水位都宜浅,并设置鱼巢或种养水草。实验发现,鳝鱼无巢虽吃得多,但运动量大,能量消耗多;有巢则反之,因而最好采取半遮荫式的健康养殖,使鳝鱼吃得多消耗少从而快速增肥,提高养殖效率。

(二)性逆转性。鳝具有性逆转性,一生中先雌后雄。从胚胎至性成熟期,即鳝鱼1--2冬龄,体长30厘米以下者一般为雌性。雌鳝产卵后,进入雌雄间体期,这时鳝鱼无繁殖能力,并且性别较难鉴别。随着年龄和体长的增加,雌性卵巢也逐渐变为精巢,过渡到雄性。鳝鱼体长在50厘米以上者一般为雄性,而且终生为雄性。

鳝鱼的性逆性受营养的影响,食物匮乏时性逆转提前。在雌鳝繁殖期应投喂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饲料,这样有利于鳝鱼繁殖和生长。因为雄鳝生长速度是雌鳝的2倍以上,所以,必要时使鳝鱼雄性化而越过繁殖期,可以增加经济效益。

(三)偏食性。鳝鱼是典型的以肉食为主的凶猛鱼类。食量大且贪,日摄食量占体重的5%--10%。鳝鱼也能忍耐饥饿,长时间不食也不死,但是其身体消瘦,抵抗力下降且易患病。

鳝鱼喜食鲜活饵料,不食不适口或腐烂变质食物,最爱喜食小鱼、小虾、水生昆虫等幼虫,其次是陆生昆虫和蚯蚓,若将河蚌、螺蛳去壳后也很爱食。

鳝鱼的摄食方式为鱼类中较少见的啜吸式,在有效的范围内快速出击吞食猎物。若已长期投喂某种饵料,要想改变其食性也比较难,因此对野生鳝鱼应在短期内加以驯饵。根据此特性应选择一种可供长期投喂、成本低和增肉率高的人工配合饲料。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池中架设灯光,引诱昆虫入池供鳝鱼进食。

(四)群聚性。鳝鱼喜群聚成团,而且能聚能分,个体小的鳝鱼更是如此。其主要是为了争取更多的力量来适应和调整生存环境。鳝鱼若经常独居或不钻洞者多属不正常。

黄鳝鱼这一特性,适宜高密度养殖和鉴别鳝鱼质量。为防止鳝鱼成团缠绕相互嘶咬,可混养泥鳅。放养比例一般为100尾鳝鱼中放7--8条泥鳅。

(五)敏感性。生存环境的突然变化,以至鳝鱼生理生化不协调而引起的病变。如:种族的改变、水质被农药化肥污染、水温和pH值等突然变化。但鳝鱼对环境的缓慢变化适应性强,“练苗”是养殖鳝鱼经常采取的缓冲方法。在移养和运输的情况下,若水温变化大,必须采取梯度降温或升温,比如水温要从28℃降到20℃时,应在几小时之内分3--4次换水,以逐渐降到所需温度。

(六)喜温性。鳝鱼是生活在较温暖地区的鱼类。其生长温度为15--28℃;最佳摄食温度在22--28℃。水温在0℃时会冻死;小于10℃时不食不长并开始越冬;在10--15℃时少量摄食,只能维持生理需要;水温大于30℃则会入洞度夏;大于35℃会“中暑”,严重的甚至死亡。人工养殖鳝鱼要做好鳝鱼的防暑越冬管理工作。有热源的地方,应使鳝池水温终年保持20--28℃,能免除鳝

黄鳝鱼

鱼冬眠,使其全年摄食生长,从而提高产量和效益。

(七)耐低氧性。从实践中发现,鳝鱼不喜欢太干净激流的水,故现在推广间歇式无土养殖。其他鱼类在运输时要灌水充氧,而鳝鱼运输只要保持身体湿润就可以,不带水也不充氧。鳝鱼的这一特性为养殖和运输提供了方便并节约了成本。

(八)引诱性。鳝鱼个体间的行为有相互的诱导性。鳝鱼在吃食和逃跑时,只要有少数鳝鱼试探性成功后,所有的鳝鱼都能立即跟随而上。这一特性利于人们进行捕捉和人工配合饲料的驯食。

黄鳝鱼养殖技术

由于黄鳝适应能力强,耐低氧,对环境要求不十分严格,且养殖技术简单易学,许多养殖户利用房前屋后的小池塘进行养殖,投资少,成本低,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现将小池塘养殖黄鳝技术简述如下,供参考:

合理建造鳝池 黄鳝的饲养池应选择在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建造,可在房前屋后的空地、土坑、水沟边及田边地角等处建小池塘。鳝池的面积一般以50平方米~100平方米为宜,对于庭院小规模养殖,每口池以10平方米左右为宜。池深1米~1.5米,可用水泥、条石、砖块和三合土等材料建造,最后一定要用水泥勾缝。池壁顶部要用砖块做成“T”字型,池坎顶部应高出水面30厘米以上,进、排水管和溢水管必须用铁丝网牢固封闭,严防黄鳝外逃。池子建好后,池内放入30厘米厚的泥土,再投入石块、砖头,以便黄鳝打洞穴居。泥面保留10厘米左右的水层,以便黄鳝穴居时头伸出洞口观察觅食或呼吸。最后,在池面上栽些水生植物,如茭白、慈菇、水浮莲等,但要求其所占水面在一半以下。

科学放养鳝种 黄鳝池经消毒注水后,等水温上升到15℃以上时,即可投放鳝种。放种时,应将鳝种用3%~4%的食盐水浸洗15分钟~20分钟,杀灭其体表的病原体。投放时,要求同一口池的鳝种规格必须整齐,每千克约30尾~40尾的鳝种,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0尾~150尾。为了保持泥土中水和空气的畅通,可按每平方米放养8尾~10尾泥鳅,让其上下窜动,改善水体环境,提高溶氧水平。

注重饲料投喂 黄鳝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鱼类,特别喜欢吃鲜活饵料,如小鱼虾、蚯蚓、蝇蛆、螺蚌肉、蚕蛹、禽畜内脏等,也可投喂一些植物性饲料,如米糠、麦麸、豆渣等。黄鳝一旦习惯于某种饲料后就较难改变其食性,并且具有昼伏夜出寻食的习惯,因此在鳝种入池后,必须进行饲养驯化工作。首先在入池后3天~5天内不投饵,然后用动物性和植物性饲料配合投喂。投饵量应由少到多。投饲时间从傍晚开始,逐步提前投饲时间,直至能吃多种配合饲料,且能在上午9时、下午4时左右摄食为止。黄鳝在水温15℃以上时开始摄食,25℃~30℃时摄食旺盛,因此5月~9月应加强投喂,一般投饲量为鱼体重的3%~5%。在6月~8月的生长旺季,投饲量可增加到6%~7%。

加强饲养管理 黄鳝喜欢生活在溶氧充足的水体中。当发现黄鳝经常将头伸出水面,摄食减少,即说明水中缺氧,应及时更换池水。一般春秋季节6天~8天换水一次,夏季2天~3天换水一次,如长期有微流水流入更好。同时,每天应清除池中残饵或杂物。进入冬季黄鳝冬眠时,可将池水放干,并在底泥上面铺一层稻草或麦秸,以保温保湿。由于黄鳝是无鳞鱼,易受病菌、寄生虫侵袭,再加上它对多种药物敏感,所以病害防治工作至关重要。黄鳝常见的疾病有水霉病、梅花斑病、腐皮病、发烧病等。

野生鳝鱼养殖方法

用自来水养黄鳝一般可养15天左右,但是如果光用自来水养殖,通常很难养活。首先需要先将自来水晾晒几天,待水中的氯气消散后才能用来养黄鳝,其次还得在养殖容器中放入适量的泥土,并定期的更换水,才能让黄鳝活的更久一些。

通常可黄鳝放在一个水缸中,也可放在盆里,水量以稍微没过鳝体为宜,若水量太多,反而容易造成缺氧闷死,通常每2-3天就可换1次水,并喂一些小虾米、小鱼等食物。

鳝鱼的养殖与管理方法

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1 .隐蔽的栖息介质。①便于黄鳝自由活动、“立柱”出水呼吸和自由摄食;

②营造和保持适宜的温度条件;

③阴暗避光,不受外界干扰;

④可以分散群体密度。另外,有土养殖时采用埂沟相间式较为理想;无土网箱养殖时,繁密的水草必须充满全网箱。

2 .水环境。主要包括水温、水深和水质三个方面。①水温。快速养鳝应尽可能保持水温在21 ~28 ℃之间;

②水深。黄鳝养殖水体不宜太深。实践证明,鳝池适宜水深在5 - 20 厘米不等。但也可培植大量人工水草,支撑黄鳝身体在深水池或无土网箱中正常生活和快速生长;

③水质。黄鳝适宜在无污染、溶氧丰富的水体栖息生长,一般透明度为25~40 厘米,pH 值为65 ~75 ,溶氧大于5 毫克/升;

④气温。近水面的气温不宜超过28 ℃,否则会影响黄鳝的正常呼吸。解决的方法是大量种植水草和搭遮荫棚。

科学放养

1 .选择优质苗种。快速养鳝应选择体色深黄有大黑斑、无病无伤、敏感、争逃力强的种类。

2 .合理密养。常规养殖,每平方米放养规格约50 克的个体,密度为2 千克左右最为合理。同时,池埂多(如埂沟式鳝池)、水草多、换水方便、排污彻底的鳝池放养密度可增大;相反则应减少。黄鳝规格大、放养总重可增加;规格小,放养总量应减少。有养殖经验的放养密度大;无经验者放养密度小。

3 .大小分级分池。大小鳝同池或同网箱混养,整体增重倍数低,即整体生长速度慢,效益差。一般收购的“统货”,至少要分三个以上的等级饲养,分的等级越多,越利于养殖和整体快速增重。

4 .适时分养。随着养殖生长,同池或同网箱中黄鳝个体出现大小差异,而且悬殊不断加大。当大小个体相差15 倍以上时,小个体即开始不敢与大个体争食而导致营养缺乏,生长速度减缓,消瘦衰竭至发病,最后死亡。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有条件的要及时分养。

投喂质优量足的饵料

1 .饵料品种。人工养鳝投喂的饵料可分为三大类,即活饵、鲜饵和配合饵料。就人工养殖的生长速度来说,在活饵中,投喂蛆闯、蝇蛆生长速度最快;在鲜饵中,投喂动物肝脏生长速度最快;在配合饵料中,因配制成分和加工技术不同而生长速度各异。

2 .饵料加工。投喂黄鳝的带硬壳和大块的鲜饵必须先加工:螺壳要敲碎,蚌壳要剖开并将肉切碎,鲜鱼畜禽内脏要切碎至黄鳝张口即可吞人的大小。鲜料也可用绞肉机绞碎成糊状,与其他料拌合加工成混合饵料投喂。粉状配合饵料或自配混合料,可用机械或手工加工成条状或颗粒状投喂。

3 .投喂方法。黄鳝驯喂到正常吃食后,每日投饵1 ~2 次,水温18 ℃以下,每日投饵一次;水温21 - 28 ℃,每日上午和傍晚各投饵一次。一般日投鲜饵量为鳝总量的3 % ~ 10% ,配合料为2 %~5 %。鲜料以在1 小时、配合料以在半小时内吃完为度。

以防为主消除病虫害

1 .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观念,把每项预防措施落到实处。因黄鳝一旦发病,较难治愈甚至死亡,即使能控制病情,也会影响正常生长。

2 .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和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①科学建场:选择水源好、光照充足、背风向阳、环境安静、不旱不涝的养鳝场。外部环境和鳝池本身进排水各自独立、进水流畅、排污彻底,鳝池大小、布局、深度、数量及其他生产管理设施等“内部”条件配套;

②搞好放养前鳝池的清污和消毒;

③引用无病无害水源;

④苗种、饵料、工具消毒;

⑤定期投喂药饵和消毒水体。

3 .尽量不用刺激性大的药物。如使用漂白粉、甲醛等刺激性药物在短期内会影响黄鳝的正常吃食,延缓黄鳝生长时间,故应尽可能寻找替代药物。

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1、催情产卵:当水温达到 25-28摄氏度时,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溶液注射催产,每尾雌鳝注射400-500个国际单位(IV),雄鳝减半,注射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效果较好,且效应时间较短。亲鳝注射药物后,雌、雄亲鳝按 2:1或 3:1的比例配,放入产卵池内经45-50小时可自产或挤出卵粒,人工授精时通常先采雌鳝的卵(挤卵或剖腹取卵),再解剖雄鳝取出精液,采用干法授精。

2、孵化管理:孵化最适水温为 22-28摄氏度,在最适范围内,温度越高,孵化率越高,一般在 25摄氏度时,需经 150小时(7-8天)左右孵出。刚孵出的鳝苗,全长为 12-20mm,鳝苗孵出后 3-4天,即可放育苗池中专门培育,此时两者水温的温差不宜超过 3-5摄氏度。

鳝鱼饲养技术

苗种放养是鳝鱼养殖生产中的重要一环。要搞好鳝鱼的人工养殖,就应坚持多种渠道解决苗种的来源,采取科学的饲养方法,获取好的产量和较佳的经济效益。 苗种的来源。主要靠采捕或购买天然幼鳝。春天,气温回升是捕捉鳝种的最好季节,其他季节可利用黄鳝夜间觅食的习性来捕捉。捕苗方法以鳝笼诱捕和手捉为好。此外,捞取黄鳝受精卵,进行人工卵化,培育黄鳝苗,也是一个好办法。 苗种的质量。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可作为苗种。那些用钩捕受伤的,放养后成活率低,即使不死,生长也相当缓慢。因此,一般不宜选用。在捕捉鳝鱼种苗时,不要用铁丝钩伤鳝鱼。如在市场上购买,则不能买用糖精、火汤喂过的鳝苗。 苗种规格。苗种规格一般以每千克20~40尾为宜。这种规格的苗种整齐,生活力强,放养后成活率高,增重快,产量高。鳝种规格过小,摄食能力差,增重不快,当年不能收益。放养的苗种要注意规格整齐,大小要尽可以能一致,不能悬殊太大,不同规格的苗种最好能分池分能饲养,以免争食和互相残杀,影响生长和成活率。黄鳝和品种很多,大体上可分为黄、白、青、赤、黑几种,其中生命力最强的是青、黄两种,脊侧和劲部黄色的也为优良。为了确保养殖产量高效益,在发展黄鳝养殖生产上要逐步做到选优去劣,培育和使用优良品种。 放养时间和放养密度。放养时间要早,以早春头批捕捉的黄鳝苗种放养为佳。黄鳝经越冬后,体内营养仅能维护生命,开春后,需大量摄食,食量大且食性广。因此,要尽量提早放苗,便于驯化,提早开食,延长生长期 。放养密度因鳝池大小,饵料来源,苗种规格以及饲养管理等不同而异。人工养殖黄鳝,放养密度可稍大些,每平方米放养体重25克的幼鳝100~150尾,即每平方米放养幼鳝2.5~4千克。放养的规格较大,密度可相应减少。反之,则可相应地增加。如饵料充足,也可多放些。家庭养殖一般每平方米放养量以2.5千克为好, 池中可搭配放养一些泥鳅。 无土生态养殖相对有土养殖而言,鳝鱼无土养殖具有管理方便、驯化容易、放养密度大、经济效益高的优点。无土养殖可分为流水无土养殖和静水无土养殖两种类型。现将鳝鱼静水无土养殖技术的要点介绍如下。(1)鱼池设计①原则要遵循“防逃、易捕、进排水方便和模拟自然环境”的原则。②鱼池规格一般为6~10平方米,池高度25~30厘米,室外养殖池稍高。由于鳝鱼比较温驯,只要鱼巢设置得好,没有过强的刺激,极少越墙逃逸。可有用单砖砌墙,内抹水泥或垫塑料薄膜,若干个规格的小池串成一排,但进、排水口要各自独立,防止病虫害相互传染。③鱼池形状以长方形或正方形为好。④“三水口”(进水口、排水口、溢水口)要求排水口稍低于池底;进水口设置在食台正上方,与排水口相对,位置一般距池底15~20厘米;溢水口距池底20厘米,室内养殖可不设溢水口。各水口直径5~6厘米,要罩以尼龙网,利于粪便排出又防止鳝鱼逃逸。⑤鱼巢设计-般在鱼池四角处设置鱼巢,可将瓦片或断砖石块堆放-起,间隙比鱼体稍大一点,但不可太宽,也可用竹管、PC管等代替。另外,鱼池留出1/3面积来设置食台,可用木条、尼龙网钉成长方形框或从市场购买低矮的塑料小盘。(2)鱼种处理①鱼种质量 成鳝养殖鱼种规格要一致,宜40~80条/千克,鱼种要健康活跃,体表无伤,鱼种体色以黄色、青黄色为好。②鱼种消毒 a.用3%~5%食盐水浸泡5分钟左右,但该方法刺激性强,操作时一定要谨慎;b.用10微克/克高锰酸钾溶液或8~10微克/克漂白粉溶液浸泡10分钟,效果较好;c.有寄生虫尤其是中华颈蛙时用。.2%敌百虫溶液浸洗10~15分钟,或用8微克/克硫酸铜液浸洗5分钟。③高密度锻炼放人鱼池之前,最好用大塑料盆暂养鱼种1-2天进行高密度锻炼(密度为5千克/平方米),每3~4小时彻底换水一次。④放养密度一般为1.5~2.5千克/平方米,技术管理水平高时密度可稍高,但不宜超过5千克/平方米。(3)日常管理①水质管理室内水深保持在5~8厘米,室外保持10厘米左右,炎热季节可加深到15~20厘米。因水位浅,鳝鱼排泄量大,水质极易恶化。因此,更勤换水,这是静水无土养殖的关键,一般夏季3~4天一次,春、秋季7天一次,且每次换水要彻底。生产实践表明,彻底换水利于防治虫害且不影响鳝鱼生长发育。②投饵鱼种放养后,要用7~10天甚至更长时间驯化鳝鱼吃食配合饲料(饲料软湿成团或用绞肉机绞成条状),吃食正常后,投饵要做到“定时、定量和定点”,并通过观察鳝鱼摄食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③病虫害防治要以预防为主,静水无土养殖的主要病虫离有毛细线虫病、肠炎病、细菌性烂尾病、打印病和赤皮病等。驯化吃食成功后,要立即着手药物(如敌百虫、驱虫净)拌饵进行杀灭。其他病害的防治方法如同有土养殖。④越夏相对而言,室内越夏容易。室外养殖-定要考虑遮荫,高温时要采取加深水位、用地下水调节温度等措施。⑤越冬一般越冬在有土养殖池进行,分为带水和不带水越冬两种。带水越冬水深20厘米左右,但要放草、树枝等物防止个池结冰。不带水越冬即在鳝冬眠前排尽水,泥层保持湿润,上盖稻草等保温物即可安全越冬。有条件的地方,冬天室内温度保持在15摄氏度以上,使鳝鱼打破休眠,冬季仍可生长,春节前后出售商品鳝,这样经济效益更为理想。浅水有土网箱养殖浅水有土网箱养鳝,是一种将网箱套置在浅水池塘,并在箱内铺放厚15~20厘米土层的人工养鳝方式。这种方式既具有土池养鳝快速生长的优点,也具有水泥池养鳝管理和捕捞较方便的长处;它不像深水无土网箱养鳝那样需转池越冬。不足之处是,箱内的土层容易板结。水质变化较快。其养殖技术如下: 稀泥铺垫浅水有土网箱养鳝,在套置网箱前,必须在池塘底铺垫一层厚10厘米左右的无菌稀泥。然后将网箱套置于稀泥上,再在网箱中铺放一层风化土,这样可防止套箱后箱内的土层板结,有利于黄鳝打洞潜伏、避暑和越冬,铺垫池底的稀泥,应选择既要有丰富的腐殖质,又不要太污浊。当其备用稀泥的田块选好后,应在其田内用生石灰1公斤/立方米体重消毒一次,7天后干田掏泥进行铺垫。池塘底铺垫稀泥后,再用50毫克/升的生石灰消毒一次,5~7天后排水套置网箱。 土层铺放浅水有土养鳝网箱内,应选有机质丰富、团粒结构好,充分分化的黏性土壤作土层。实践证明,以旱田或菜园地表层土壤最为适宜。千万不要选用死黄土、污泥、淤泥和树根多、草根多、瓦砾多的土壤。土层铺放厚度15厘米以上,并要使土层基本平整,以减少同一箱内的泥内温度和水温的差别。 网箱套置网箱面积以20平方米为宜,网宽4米、长5米、网高0.8米(水上、水下各0.4米)。网质要好,网眼要密,网条要紧,以防鳝逃。网箱并排设置在水深0.6米以上的池塘中,两排网箱中间搭竹架供人行走及投饲管理。网箱的设置面积不宜超过池塘总面积的50%,否则易引起水质恶化。 水草移植网箱中移植适量水葫芦、水花生等水草,让其生长最终覆盖面积占网箱面积的75%~80%,以净化水质、调节水温、为黄鳝的生长栖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驯化投饲鳝种放养后2~3天内不投饲,以使鳝种体内食物全部消化成为空腹,使其处于饥饿状态,然后在晚上投喂黄鳝喜食的蚯蚓和切碎的小杂鱼或动物内脏,投饲量为体重的1%~2%。投饲时间逐渐推向傍晚和早上各一次,投饲量视吃食情况逐渐增加到体重的4%~5%,在水温22~28℃黄鳝生长最适温度时,投饲量可增加到体重的7%~8%。黄鳝长期吃惯一种或几种饲料后很难改变;习惯再去吃其他饲料,故应将其饲料固定几个品种,如蚯蚓、小鱼、蚌肉或动物内脏,以提高其生长速度。有条件的可投喂活饵料,因其利用率高,不用清除残饵,对网箱污染少,有利于黄鳝快长。 鳝种投放浅水有土网箱养鳝,可高密度精养。4~5月,挑选体色黄,体质健壮,个体重量40克左右的鳝种,每平方米面积投放2.5~3公斤。 生物放养浅水有土养鳝网箱内,每10平方米面积应放养有益生物泥鳅30~40条,行山虎2~4只、克氏鳌虾5~8只,大蟾蚧2只(无真菌疾病病例的鲜池内不宜放养蟾蜍),以清除残食、净化水质,增加水体溶氧量和预防疾病。 日常管理管水浅水有土养鳝网箱宜保持水深20~30厘米。当盛夏酷热时,水要深一些;春、秋天凉时,水要浅一些。同时应经常换水,一般夏季3~4天,春、秋季7~10天换水一次。清残吃剩的残食、死鳝臭体等,必须及时清除。防逃浅水有土养鳝的网箱易遭老鼠等敌害咬破和被某种水草顶穿,因此应经常检查、发现漏洞,及时修补;在暴雨频繁的日子里,鳝池的水位会猛涨,应及时排渍;在暴雨陡降的夜里,黄鳝有堆积网箱一角、相互合作外逃的习性,要做好雨夜的巡查工作,如发现黄鳝有堆积现象,则立即用小竹竿敲打水生植物浮排,防止黄鳝外逃。消毒灭虫一般每隔15天用25毫克/升的生石灰或1毫克/升的漂白粉全箱泼洒消毒一次;每隔30天用0.7毫克/升的晶体敌百虫全箱泼洒灭虫一次。此外,经常给黄鳝投喂蚯蚓和蚌肉的网箱,每月还应用阿苯达唑2克,拌食4公斤,投喂50公斤黄鳝1~2次,每间隔24小时一次。 9、干池越冬11月上旬,当气温下降至8~12℃时逐渐排干池水,让鳝入蛰冬眠。当气温下降至5℃以下时,要在池内和网箱内都盖上一层厚约10厘米的稻草。在雨雪天气里,还要及时排渍,以防渍水结冰,引起黄鳝窒息死亡。

鳝鱼的养殖与管理技术

养殖技术:

1.黄鳝池的结构。鳝鱼池大小不一,依饲养多少而定。社员家庭饲养,宜在房前屋后或庭院内挖建小池,一般以2×1.5×0.7米为宜。鳝鱼池有土池、砖池或水泥池等几类。砖池以砖铺底,四周砌到顶,内壁水泥勾缝或水泥抹面。池壁顶高出地面20~30厘米,高出水面30-35厘米,以防雨水漫池或黄鳝越墙外逃。在水位线高度的池壁上开一小洞,用作排水,以控制水位。池底铺泥土厚30厘米左右,土质软硬松紧适度,以便黄鳝打洞潜伏。池中也可放几块石头或树根,作为栖息处。

2.放养鳝种。选择健壮无伤、规格大(一般每条半斤左右)、个体整齐的黄鳝做种。摄食力强,增重快,成活率高,产量也高,规格整齐,可避免弱肉强食。黄鳝抓好管理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管理得好可增产增收,否则收效不大,甚至一无所获。主要工作是投饵、控制水位和调节水质。

鳝鱼的养殖技术及管理

黄鳝养殖

1、网箱制作

网箱用尼龙网片或铁丝网制作都可以。网箱长2米、宽2米、高0.6~1米、或长3米、宽1米、高0.6~1米。网箱有浮动式和固定式两种。养黄鳝多用敞口固定式网箱、在水位变动较大的水域也可用浮动式网箱。固定式网箱上口用竹子搭个框架撑起来、4个边都绑上1根粗壮的竹竿、下口4个角绑在竹竿上。

2、网箱放置

网上上口有盖,在盖的一个角上做一个活口,平时盖上。捞鳝鱼时从活口解开,伸进捞海捞捕。网箱可以放在池塘、河道、沟汊、港湾中,只要水没有被污染,夏季不会断水,有一定风浪但风浪不太大的地方就可以。放网箱时,要把网箱最宽的一面正对水流或正对经常刮的风向,4根粗竹竿打入底泥中,打入深度以网箱有10厘米露在水面上为宜。

3、放养时间

、河道、湖泊中的水比池塘水升温慢,华南地区2月中旬,华北、华东地区3月中下旬,东北地区还要晚一些,水温升到15℃时才放鳝种。网箱养鳝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00~150条,鳝种规格为每条40克。规格小的鳝种可以多放。鳝种放养前要消毒,用3%~4%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

4、喂食管理

饲养鳝种入箱后3天内不喂食,等它适应了新环境后再喂,每天傍晚喂1次,摄食旺季的7~9月份,上午9时增加喂食1次。饵料可以用、河道、湖泊里的小鱼虾,也可以自己养蚯蚓、螺、蝇蛆、黄粉虫等。投喂量每天为黄鳝总重量的4%~8%,具体喂量根据黄鳝的吃食情况而定。

5、日常巡查

巡查网箱养鳝每天都要巡查1~2次,提起四边网衣检查有没有破裂的地方,有没有网目被污物、藻类、苔衣堵塞。如发现网衣破裂,要及时修补或更换,网目堵塞可以把四边网衣提出水面,用高压水枪冲洗,或者用铁刷子刷一遍。

6、调节水位

保持水位恒定、河道湖泊等大的水体,每年受降水量的影响,水位变动很大,这对黄鳝的生长有害。我们可以在固定式网箱四周的粗竹竿上安上滑轮,可使网箱上、下移动。养殖期间要随着水位的变化不时地调整网箱位置,只要能使网箱上口高出水面10厘米就可以。活动式网箱能随水位变化而自动调节。

养蜂


智慧鱼养殖,立体养殖善鱼
  • 西门塔尔牛大型养殖基地,西门塔尔育肥牛养殖场
  • 西门塔尔牛大型养殖基地,西门塔尔育肥牛养殖场 >> 西门塔尔牛大型养殖基地,西门塔尔育肥牛养殖场...

    智慧鱼养殖,立体养殖善鱼
  • 主持人问问题大叔跑去捉马蜂是哪个综艺节目,大叔捉马蜂
  • 主持人问问题大叔跑去捉马蜂是哪个综艺节目,大叔捉马蜂 >> 主持人问问题大叔跑去捉马蜂是哪个综艺节目,大叔捉马蜂...

    智慧鱼养殖,立体养殖善鱼
  • 我租了一个铺面做生意房东在楼顶上养了蜜蜂对生意有影响吗?,商铺旁边有人养蜜蜂该怎么解决
  • 我租了一个铺面做生意房东在楼顶上养了蜜蜂对生意有影响吗?,商铺旁边有人养蜜蜂该怎么解决 >> 我租了一个铺面做生意房东在楼顶上养了蜜蜂对生意有影响吗?,商铺旁边有人养蜜蜂该怎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