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水产养殖批发户名单,洞庭湖有哪些水产养殖
洞庭湖渔业
洞庭湖是属于我国湖南省岳阳市。 1、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是中国第四大湖,仅次于青海湖、兴凯湖和鄱阳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 2、面积2,820平方千米(1998年),原为古云梦大泽的一部分,洞庭湖南纳湘、资、沅、澧四水汇入,北与长江相连,通过松滋、太平、藕池,调弦(1958年已封堵)“四口”吞纳长江洪水 3、湖水由东面的城陵矶附近注入长江,为长江最重要的调蓄湖泊,由于泥沙淤塞、围垦造田,洞庭湖现已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目平湖和七里湖等几部分。 概况 洞庭湖水质比较清洁,富营养化不明显,主要污染物通过降水使大气中的有害物质随雨水人湖,是污染物质进入湖水的途径之一,随雨水进入洞庭湖的主要物质是SO、Co、NoX以及烟尘,有害有毒物质主要有汞、镉、六价铬、砷、铅、酚、氰化物、硫化物;洞庭湖是我国主要淡水商品鱼基地,现有鱼类113种,分属11目22科,其中102种是与长江上游共有的,其中鲤科鱼类65种,鮠科10种,鳅科9种,鳍科6种,银科3种,鲇科、鮡科各为2种,其他16种。渔获量在15000-30500吨,主要经济鱼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鲫、赤眼鳟。 洞庭湖洞庭湖呈现一派水流沼泽、河网平原地貌景观,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部敞口的马蹄形盆地,西北高,东南低;湖面海拔平均33.5米,其中西洞庭湖35~36米,南洞庭湖34~35米,东洞庭湖33~34米,平均水深6~7米,最深处30.8米,总面积约2691平方公里,其中西洞庭湖345平方公里,南洞庭湖917平方公里,东洞庭湖1478平方公里,湖水蓄量178亿立方米;底质多泥或淤泥型;主要入湖河流有湘江、资江、沅江、澧江四水、长江三口、汨罗江、藕池东支、华容河。 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长江中游重要吞吐湖泊。处于湖南境内,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湖区位于长江中下游下荆江南岸,介于北纬28°30′~30°20′,东经110°40′~113°10′。湖区面积2、820平方千米,天然湖面4040平方公里,另有内湖1200平方公里。 中国第二大淡水湖。由东、西、南洞庭湖和大通湖四个较大的湖泊组成。在湖北省南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北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4口(1958年堵塞调弦口)引江水来汇,南和西面有湘江、资水、沅江、澧水注入。湖水经城陵矶排入长江。通常年分4口与4水入湖洪峰彼此错开。因而有「容纳四水」、「吞吐长江」的调节作用,减轻了长江中游的洪水压力。若出现「江湖并涨」,就易泛滥成灾。由于4水和4口携带大量泥沙,每年约有1.28亿吨泥沙淤积湖底。 1825年时湖水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1890年为5,400平方公里,1932年为4,700平方公里,1960年已减为3,141平方公里。现在以湖面高程34.5公尺计,湖水面积为2,820平方公里。昔日号称「八百里洞庭」,今已分割为许多大小湖泊。水位变幅达13.6公尺,有「霜落洞庭乾」之称。1952年兴建荆江分洪工程和蓄洪垦殖区,使部分洪水泄入分洪区,并整修了湖区堤垸水道,减轻了洪水对洞庭湖区的威胁。洞庭湖湖滨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盛产稻米、棉花。湖内水产丰富,航运便利。 洞庭湖现是长江流域最重要的集水、蓄洪湖盆。洞庭湖因泥沙淤积严重,现已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三个部分。 洞庭湖为典型的吞吐调蓄性湖泊,同时还具有灌溉、航运、渔业生产、供水、纳水、调节气候和美化环境等多种功能。湖区土质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淡水鱼、棉、麻生产基地。[1] 历史演变 发育过程 先秦─汉晋时期,因河流入湖三角洲不断向湖中伸展,湖面分割缩小,湖区边缘出现洲滩与分隔的湖群。公元4~19世纪,洞庭湖继续缓慢沉降,洞庭湖水系受长江分流南下影响,洞庭湖一直向东扩展,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洞庭湖到达全盛时期,周极400余公里,洪水湖面达6000余平方公里。百余年来,长江数次大水往 南溃决,形成四口分流局面,江水挟带大量泥沙入湖,湖泊迅速淤塞萎缩,现有水域不及全盛时期之半。80年代以来,西洞庭湖和南洞庭湖(北部)正向沼泽化演变。 洞庭湖区习惯上是指洞庭湖、湘、资、沅、澧四水尾闾、长江入湖口洪道以及受堤垸保护的区域,地跨湘、鄂两省,总面积为18,780平方公里,其中湖南省境内15,20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0.9%。湖区范围内,水域包括天然湖泊、垸内湖泊、洪道等,陆地主要为耕地。洞庭湖天然湖泊仅占湖南省境内湖区总面积的17.7%,而全盛时期的洞庭湖(天然湖泊面积为6000平方公里)可占湖区总面积的39.5%,由此可见洞庭湖正在急剧萎缩。其间,洞庭湖经历了一个由小变大、然后又由大变小的演变过程。 1.湖盆的形成 洞庭湖区在中生代的燕山运动中形成大小不一的盆地,西北部接受海陆交替沉降,东南部则长期隆起,喜马拉雅运动使第三纪岩层发生断裂、拗陷,盆地扩大。此时,湘江、资、沅、澧四水形成,流注湖盆,形成湖泊群。 2.湖盆的扩大在早更新世至中更新世,湖盆区域的地壳运动以下降为主,湖盆扩大,但湖水不深,属断陷式浅水型湖泊。公元450-524年,荆江太平、调弦两口溃决,长江水进入洞庭湖平原,开始干扰洞庭湖水系,迫使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湖泊扩大到五百里。唐宋时期,随着荆江北岸“云梦泽”的消亡,洞庭湖继续扩大,南连青草湖后,又西吞赤沙湖(今南县附近),横亘七八百里,成为汪洋浩渺的八百里洞庭。 3.湖盆的衰退 1852年起,随着藕池、松滋两口的出现,荆江四口分流局面形成。约占荆江45%的泥沙,经由四口排入洞庭湖,加速了洞庭湖的淤积。洲土发育快,人工围垦日盛,湖盆开始逐渐萎缩。经过100年时间的演变,洞庭湖由全盛时期的6000平方公里缩至今日的2625平方公里。 洞庭湖水域具有生活饮用、航运、渔业养殖、工业、农田灌溉、旅游、调节气候等多种用途和功能。它作为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江河吞吐器”,除了调蓄、滞洪外,每年还接纳来自沿湖和三口四水上游的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此外,还要接纳从各入湖河道输入的成千上万吨污染物。湖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渔业基地,除了几百个内湖渔业、水产养殖场外,洞庭湖还是天然的淡水渔业养殖场。根据工农业生产及城乡人民生活的需要,目前湖区已建成大小水库4409座,塘坝43.89万座。由于泥沙淤积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致使洞庭湖水位变幅不一,形成了特殊的“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的湖泊自然景观。
洞庭湖渔业发达吗
岳阳水产批发市场价格便宜
洞庭湖渔业文化
根据鱼随水走的规律,洞庭湖的鱼应是随着水流北去长江了。
洞庭湖从2019年3月开始,为保护日趋减少的渔业资源,实施禁渔十年的规划,3年多来亦见成效。今年,却不期遇到百年难见之大旱,洞庭湖水面大面积萎缩。原本可见的大量鱼群并未出现。那么,辛辛苦苦的禁渔成果去哪儿了?
进入7月份时,水流猛退,这也应该是洞庭湖鱼经城陵矶向长江迅逃的时刻。及至九月份,缩小了水面的洞庭湖反常地未见大量鱼群出现,只有一种可能,顺流逃到长江去了。
洞庭湖渔业科技发展公司可经营的范围
从2021年1月1日零时算起。
根据中央部署,从2021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开始实行10年禁渔。
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活动昨天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
长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是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措施、扭转长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关键之举。
经过沿江省市和有关部门前一阶段的共同努力,已经具备全面启动的条件。
“十年禁渔”将着力巩固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成果,提高转产就业稳定性,兜牢社会保障底线,夯实禁捕基础;全面加大非法捕鱼打击整治力度,坚决消除非法捕捞隐患,确保禁捕实效;加强禁捕管理和执法,完善部门执法协作机制,提升执法能力和监管效率;依法依规推动长江野生江鲜全面禁售禁食,加强舆论引导,引导群众主动拒食长江野生江鲜;强化属地主体责任,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切实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洞庭湖渔业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沅江市南洞庭湖
核心保护区上风港原来是一处观鸟台,早几年,这里除了一片芦苇荡就没有其它的植被,但随着近几年沅江对南洞庭湖实施生态修复,这里仿佛成了一片丰茂的绿洲。绿草掩盖了部分水泥建筑,柳树、樟树等植物给南迁的候鸟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特别是绿洲周边的湖泊,在实施禁捕退捕后,渔业资源得到了保护,也给这些候鸟提供了丰富的食源,这里简直成了候鸟的天堂。栖息在这里的夜鹭部分是留鸟,部分是候鸟,喜结群,常结成小群在晨、昏和夜间活动,白天结群隐藏在密林中僻静处。一般缩颈长期站立一处不动,或梳理羽毛和在枝间走动,有时亦单腿站立,身体呈驼背状。夜鹭通常于3月中下旬即陆续迁到北部繁殖地,秋季于9月末10月初迁离繁殖地。
洞庭湖渔业资源现状
是2018年。为全面落实长江流域禁渔制度,有效保护洞庭湖水域渔业生态环境,岳阳县全面启动了东洞庭湖2018年春季禁渔工作。从2月26日开始,岳阳县渔政监督管理局先后在东洞庭湖沿岸的麻塘、城关、鹿角、月山、中洲、红旗湖、北洲等7个渔民集中地召开2018年春季禁渔工作部署会,渔民参会人数达到了近800人,渔政执法人员下湖洲、进渔村、上渔船、入渔户,宣讲禁渔政策,张贴禁渔通告,营造强大的禁渔氛围。
从3月1日开始,东洞庭湖实行全面禁渔,禁渔时间为3月1日零时至6月30日24时,在禁渔期和禁渔区内,禁止所有捕捞作业,禁止收购,销售违禁捕捞渔具和渔获物,实行船进港、网入库、人上岸、湖中没有渔船、水中没有网个,对违禁捕捞的渔船、渔具、渔获物和违法所得一律没收,禁渔补助,油补资金一律取消,情节严重的一律吊销捕捞许可证,人员一律依法移送公安追究法律责任。岳阳县渔政监督管理局将持续开展“亮剑2018春季禁渔联合执法”专项行动,采取湖中严查,水里严缴,岸上严堵等措施,严查第一条下水渔船,严缴第一片下水网具,严处第一个违禁人员,确保禁渔实效,实现东洞庭湖水域渔业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洞庭湖渔业现状
自然:周边土地盐碱化,区域降水减少,洞庭湖湿地萎缩 社会:渔业受影响,工业用水紧缺,城市用水不足
洞庭湖渔业公司经营范围
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县、市、区要进一步稳定和健全春季禁渔领导机构,实行禁渔目标管理责任制,进一步强化管理,把措施、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人到岗位,认真做好春季禁渔各项准备工作,确保禁渔工作的顺利开展。春禁期间出现大的问题,造成不良影响的要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搞好宣传发动。要利用各种传媒和标语、横幅等工具大力宣传洞庭湖、长江分时段实行禁渔,对保护洞庭湖、长江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不断增强社会各界尤其是基层干部、广大渔民和沿湖群众遵纪守法与保护资源环境的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妥善解决禁渔期间渔民的生活问题。禁渔期间,专业渔民失去了主要生活来源,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帮助渔民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积极扶助渔民转捕为养,拓宽生产门路;坚持按规定减免渔民行政规费;对长期靠捕鱼为生的转产渔民,要优先推荐就业;将无田无地、持有《渔业捕捞许可证》的专业渔民,纳入县、市、区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对特困渔民要及时予以救助。
整治东洞庭湖渔业捕捞秩序。禁渔期间,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巡湖检查力度,依法处理违禁偷捕行为。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湖南省渔业条例》的规定,加大对电、毒、炸等非法捕鱼行为的打击力度,坚决取缔迷魂阵等非法渔具,巩固禁渔成果。
落实禁渔工作经费。实行春季禁渔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增加执法经费投入,改善执法条件,保证禁渔管理措施到位。
加强渔业执法监督管理。各地要加强对渔业执法队伍的管理,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依法行政,规范执法。渔政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从事渔业经营活动,不得划割承包天然水域,不得搞委托代管、承包经营,违者将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管负责人的责任。
洞庭湖渔业公司
游艇在禁钓水域钓鱼渔政部门会给予处罚。
从湖南来讲,洞庭湖及湘资沅澧四水干流大部分水域都是禁捕、禁钓水域,严禁钓鱼。特别是离岸水域都是禁钓区域,因此游艇上钓鱼都是离岸水域,不能钓鱼。如果违犯,必将受到渔业渔政管理部门的处罚。建议要在可钓岸线水域开展钓鱼活动。
养殖方法
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