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锦蛇养殖土豆高清视频
王锦蛇繁殖
王锦蛇为卵生繁殖,每年的6月底~7月中旬为产卵高峰期,每次产卵5~15枚不等。刚产下的卵表面有黏液,常常几个粘连在一起。掰开卵会发现,卵内没有卵黄和卵白之分,均是淡黄色的胶状物质。
王锦蛇的卵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卵为乳白色,每卵重约40~55克,卵小者也有30~38克,孵化期长达40~45天左右。
据观察,王锦蛇产卵后盘伏于卵上,似有护卵行为。但人工养殖王锦蛇,重视的还是人工孵化。王锦蛇孵卵技术同其他蛇类一样,只是孵化天数不同而已。
人工孵化王锦蛇卵,大多采用缸孵法。蛇卵孵化的最佳温度为20~30℃。如果温度过低,孵化时间将会延长;温度偏高,虽可以缩短孵化期,但容易形成畸形的幼蛇。
王锦蛇苗子
大量的开口在水律蛇孵化出壳十天以后
根据水律蛇苗子的健康状况,和养殖环境的区别,开口率高低不一,种蛋质量好,孵化好的,饲养技术高水律蛇苗子的开口率能够达到98%!一般来说,只要活着就可以开口,比王锦蛇开口简单的多了。 对于部分弱苗25天以后还不开口的,就需要灌喂了,以免托的时间太久,消耗幼蛇的养分,瘦脱型了,那就没有饲养价值了。
王锦蛇繁殖期
1. 云豹 Neofelis nebulosa
数量稀少。属濒危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列入CITES附录I物种。栖息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热带、亚热带常绿林或针阔混交林带,是豹类中最典型的林栖动物。树栖性较强,善攀爬。常营巢于树的上部。独居,夜行。主要以草食性兽类为食,兼食鼠类和小鸟。云南西部、中部和南部有分布。
云豹 Neofelis nebulosa
2. 花面狸 Paguma larvata
由于森林的砍伐,栖息地缩小,野生数量明显下降。列入CITES附录Ⅲ物种。栖息于季雨林、常绿或落叶阔叶林、稀树灌丛等。善攀援,在树枝间攀跳自如。夜晚活动觅食,食性杂,主要食浆果、榕果,偶食小鸟和鸟卵。云南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花面狸 Paguma larvata
3. 独龙牛 Bos frontalis
是印度阿萨姆、缅甸北部和云南西北部的特有种,为半野生牛类。数量稀少。主要栖息在林缘灌丛和草坡地带,很少进入浓密大林区。以青鲜嫩植物枝叶和细竹叶为食。国内仅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
独龙牛 Bos frontalis
4. 云南兔 Lepus comus
栖息于农田附近的山麓、丘陵灌丛或草丛中。巢穴呈盘状,位于地面稍凹陷处。成对活动。主要在夜晚外出觅食,食物以嫩草、小灌木的嫩枝叶为主,也会盗食农作物如麦苗、玉米苗和大豆等。夏秋繁殖,每年2~3胎,每胎1~4仔。云南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云南兔 Lepus comus
5. 画眉Garrulax canorus
属《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物种。雄鸟鸣叫声委婉动听而响亮,是我国传统的观赏鸟。栖息于低山丘陵地带的林缘、灌丛、草丛、竹林中。多单个或成对活动。杂食性,但在繁殖期以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主。繁殖期一般在4~7月。在草丛、灌丛或矮树上营巢,每窝产卵3~5枚。分布于云南的大部分地区,为留鸟。
画眉Garrulax canorus
6. 白喉噪鹛Garrulax albogularis
栖息于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疏林和竹林中,也常见于林缘疏林、灌丛以及村寨和农田附近的灌丛和疏林中,结小群在树冠或浓密的灌丛中活动,多在林下地面或灌丛中觅食,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取食植物的果实、种子等。繁殖期5-7月,在林下灌木或距地不高的小树枝杈上营巢。分布于云南大部分地区,为留鸟。
白喉噪鹛Garrulax albogularis
7. 蓝喉太阳鸟Aethopyga gouldiae
栖息于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稀树灌丛中,也常见于河边和公路边的乔木树丛和竹丛中,多单个或成对活动觅食,常在开花的树丛或森林中层以上的寄生植物花丛中活动,以花蜜、花蕊和昆虫等为食。云南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为留鸟。
蓝喉太阳鸟Aethopyga gouldiae(上:♂,下:♀)
8. 黄胸织布鸟Ploceus philippinus
因雌雄鸟均可如织布一样编织精巧而细密的鸟巢而得名。栖息于热带地区的农田、草丛等地。喜结群活动,嗜吃谷物与其它植物种子,也兼食部分昆虫。繁殖期3~8月,巢常筑于乔木或竹林的枝条上,一棵树上可悬吊十余个巢,巢呈葫芦状,用草丝编织而成。窝卵数2~4枚,卵呈白色。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西南部,为留鸟。
黄胸织布鸟Ploceus philippinus(上:♂,中:♀,下:巢)
9. 楔尾绿鸠Treron sphenura
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于山区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常单独、成对或成结小群活动。以植物种子和浆果为主食。繁殖期4~8月,在乔木上营巢,每年繁殖两窝,每窝产卵2枚。广布于云南大部分地区,为留鸟。
楔尾绿鸠Treron sphenura(上:♂,下:♀)
10. 黑尾蜡嘴雀Eophona migratoria
栖息于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也见于村寨、道路、耕地、果园和庭院附近的疏林、竹林和高树上。常单个、成对或结数十只的群体活动。以植物的果实、种子等为食, 也取食部分昆虫。云南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为旅鸟、冬候鸟。
黑尾蜡嘴雀Eophona migratoria(上:♂,下:♀)
11. 凤头潜鸭Aythya fuligula
云南省有益的和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宽阔的水域,常结成数百只的大群在水面上随波漂游,有时也与其它鸭类混群活动。善于游泳和潜水,可潜入水下数米深处的水底捕食虾、蟹、小鱼、蝌蚪以及田螺、幼蛙等动物,也吃水生植物。夜宿于水域附近的滩地或离岸不远的水面。繁殖期5~6月,筑巢于湖中芦苇或水草丛间漂浮的芦苇堆上。每窝产卵7~12枚。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北部、西部及滇中高原等地,为冬候鸟。
凤头潜鸭Aythya fuligula(上:♂,下:♀)
12. 花脸鸭Anas formosa
属《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物种。栖息于湖泊、水库和沼泽等湿地中,越冬期间单独或结成小群活动,也见与绿头鸭、斑嘴鸭等野鸭混群在水边浅水处觅食。食物以各类水生植物的芽、嫩叶、果实和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主。也吃螺、软体动物、水生昆虫等小型无脊椎动物。在云南仅零星记录于昆明滇池、蒙自、丽江拉市海,为罕见冬候鸟。
花脸鸭Anas formosa(上:♂,下:♀)
13. 紫沙蛇 Psammodynastes pulverulentus
为游蛇科Colubridae紫沙蛇属的爬行动物。一般栖息于海拔1620m以下的低山林荫下水草丰茂处,农耕区与森林交界的多灌丛、草丛,且落叶多的环境中,行动迟缓。国内分布较广,在云南分布于滇西、滇南和滇中等地。
紫沙蛇 Psammodynastes pulverulentus
14. 银环蛇 Bungarus multicinctus
隶属于眼镜蛇科Elapidae环蛇属,剧毒蛇类。生活于海拔1300m以下的平原或山地。银环蛇在夜间活动,多栖息水边,以鱼、蛙、蛇、鼠为食物。卵生,繁殖期在8-9月。云南分布于滇中、滇南、滇东南等地区。
银环蛇 Bungarus multicinctus
15. 灰鼠蛇 Ptyas korros
隶属于游蛇科Colubridae鼠蛇属,又称过树龙。生活在海拔500-1600m的山区,常见于农耕区和居民住宅附近,以及灌丛或树上。主食鼠类以及蜥蜴等。国内主要分布于南方省区。云南中部、西部、南部、东南部等地均有分布。
灰鼠蛇 Ptyas korros
16. 王锦蛇 Elaphe carinata
隶属于游蛇科Colubridae锦蛇属。分布在海拔2400m以下的山区。常在山区灌丛丛生的环境中捕食蛙类、蜥蜴类、蛇类、鸟类和鼠类等。卵生,8月产卵。国内分布广泛,云南各地均有分布。
王锦蛇 Elaphe carinata
17. 山溪鲵Batrachperus pinchonii
山溪鲵为小鲵科Hynobiidae山溪鲵属的动物,俗名雪鱼、羌活鱼,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生存于海拔 1700-4000米的高山山溪及池沼中,常栖息于山溪及池沼中石块下、树根下、苔藓中或泉水的石穴里。云南主要分布在滇西北地区。
山溪鲵Batrachperus pinchonii
18. 云南臭蛙Rana andersonii
云南臭蛙是蛙科Ranidae臭蛙属的两栖动物。生活在海拔1200-2100m森林郁闭的山溪或水塘附近,或小型瀑布下的水塘附近。云南除北部和西北部外都有分布。
云南臭蛙Rana andersonii
19. 滇蛙Rana pleuraden
滇蛙属于蛙科Ranidae蛙属的两栖动物,主要生活在云南高原面上和横断山区南段,海拔1800~3000m的静水水域及其附近,生活适应能力强,在稻田中容易发现其踪迹。在云南分布于滇中、滇西、滇西北、滇东等地区。
滇蛙Rana pleuraden
20. 锯腿小树蛙Philautus carvirostris
锯腿小树蛙为树蛙科Rhacophoridae小树蛙属的两栖动物。生存的海拔范围为800-1500米;一般栖息于灌木林地带,常栖息在灌木枝叶或藤本植物及杂草的叶片上。在云南主要分布于滇南、滇东南。
锯腿小树蛙Philautus carvirostris
21. 统帅青凤蝶 Graphium agamemnon
青凤蝶属的种类体型中到大型,飞行急速。本种翅正面黑色或黑褐色,散在黄绿色斑,后翅有短的尾突一个。多用于蝴蝶工艺品。幼虫以番茄枝属、含笑属等植物为食。分布于云南大部分地区。
统帅青凤蝶 Graphium agamemnon
22. 幻紫班蝶Euploea core
从不同的角度看翅面色泽多有变化,甚为奇幻。从河谷到海拔1200米的山地多能见其踪影,喜阳光充足、干燥微风的山地活动,访花时不停扇动两翅,栖息多选干枯树叶或类似颜色的杂物。幼虫取食弓果藤属、夹竹桃属、榕属和茜草科、榆科的一些植物。云南南部、东南部等地均有分布。
幻紫班蝶Euploea core
23. 木棉丛角天牛 Diastocera wallichi
生活于亚热带森林中,森林和经济林木的害虫,寄主植物有:木棉,香椿,栎,柳,桤木,合欢,木荷,桃等。云南省主要分布在滇西、滇中、滇东南和滇东北等地。
木棉丛角天牛 Diastocera wallichi
24. 巨红蝽 Macroceroea grandis
巨红蝽的雄虫腹部极延长,远超过前翅,雌虫则较宽短。雄虫触角极长。全身红色至朱红色,小盾片、前胸背板中部的一个亚三角形斑和革片中央一列三角形大斑、前翅膜片、足和腹节接缝处斑纹棕黑至黑色。寄主植物有棉花、刺茄、竹笋等。在云南主要分布于南部地区。
巨红蝽 Macroceroea grandis
王锦蛇成体多大
有菜花蛇的地方没毒蛇主要是因为:
第性情凶猛,体型庞大,完全碾压对手。
虽然菜花蛇没有毒,但由于它体型较大,一般的蛇类看见它肯定会害怕。因为菜花蛇生性凶猛,攻击性又强,而且又有领地意识,如果有哪些不长眼的毒蛇去招惹它,后果可是非常严重的。
第自身携带抗毒的能力
菜花蛇之所以能在一个地方占地为王,除了庞大的身体,凶猛的性情,还有强大的攻击能力之外,它还有一个其它蛇无法比拟的优势,那就是菜花蛇自身拥有抗毒的能力。像平时常见的一些毒蛇,它们的毒性对于菜花蛇来说完全起不到作用。此外,由于菜花蛇的鳞片非常厚实,而且还很硬,一般的毒蛇很难咬穿进去。
王锦蛇的繁殖方式
大黄臭蛇又叫王锦蛇,是一种体型较大的蛇类,体型从150-240厘米不等,体重5~10公斤。
王锦蛇很容易饲养和繁殖,它们几乎会吃任何可以吃的东西,包括啮齿动物、鸟类、鸟蛋和其他蛇,它们吃自己的同类,所以喂养王锦蛇当宠物的同学,小心不要把大小相差较大的王锦蛇放在一起。
王锦蛇有地方俗称“臭蛇”或“臭王蛇”指的是它们高度发达的肛门后腺体,当被抓到时经常闻到非常难闻的气味。
野生王锦蛇
王锦蛇,蛇身竟有2米3长,重20多斤。
据悉,王锦蛇,俗称菜花蛇、大王蛇,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王锦蛇性情凶猛,爬行速度快且会攀爬上树,以捕食蛙类、鸟类、鼠类及各种鸟蛋为生,是大多蛇类害怕的品种,其唾液可使小型动物死亡,具有非常大的危险性。
王锦蛇养殖场
中国可以养的蛇比较常见的有玉米锦蛇、奶蛇、加州王蛇、赤练蛇、中华水蛇、王锦蛇、双斑锦蛇、翠青蛇等等,可以人工饲养蛇的种类还是比较多的,可以人工饲养繁殖,有一些外形比较漂亮的蛇还可以作为宠物进行饲养。大部分的蛇都是食肉动物,需要喂食活体乳鼠,并且给它躲避栖息的环境。
王锦蛇最大个体
国内最大的游蛇是王锦蛇。
王锦蛇,是游蛇科、锦蛇属动物。体型粗壮,成体全长200厘米以上;吻鳞宽大于高,背见部明显,鼻间鳞方形,长稍大于宽,前额鳞长小于宽其沟稍大于鼻间鳞沟;额鳞盾形,其长稍超过其与吻鳞的距离,顶鳞大于额鳞,其间沟小于额鳞长。
个体间色斑变异较大,多数个体体前段至中段具多个宽大黑色横斑,体后段及尾多因鳞沟色黑而呈黑网纹;腹面黄色,腹鳞边缘呈黑色;体尾鳞片起棱明显。
王锦蛇耐寒、适应性强,主要栖息在山地、平原及丘陵地带,活动于河边、水塘边、库区及其他近水域的地方。性情凶猛,动作敏捷,爬行速度快且会攀爬上树,主要以蛙类、鸟类、鼠类及各种鸟蛋为食。在中国分布非常广泛,越南也有分布。
2008年8月1日,王锦蛇被国家林业局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此外,该物种还被列为湖南省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王锦蛇亚种
答:金华区域蛇的种类有眼镜蛇、靳蛇、小腹蛇、银环蛇、乌梢蛇、王锦蛇、小青蛇、水蛇等等。
蝮蛇类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毒蛇,其种下分类问题,颇多争论。曾争论长达60多年之久,主要是缺乏足够的根据以说服对方。为此,中国研究人员在全国各地的560条蝮蛇标本及Maki(193)所搜集的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根据鳞片数目、头型、色斑以及分布区域不同,确定中国蝮蛇可分为3个亚种,即中介亚种、短尾亚种及日本亚种。
王锦蛇幼苗
你好,我是乡村阿航,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一提起蛇,相信不少人都对其心惊胆战,蛇虽然可怕,但其全身都是宝,深受投资者的喜爱。如今,养蛇已经成为新的投资热点,那么,养蛇赚钱吗?养殖蛇的成本高吗?蛇养殖的市场前景,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
养蛇前景广阔,入世后将会继续走俏
目前,发展蛇类养殖业,已成为人们致富的一条可靠门路。从有关部门召开的特种养殖信息交流会上获悉,近几年来,特种动物以其投资少、见效快而火爆大江南北,而蛇类更因其特有的营养保健价值或稳定的药效倍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从而导致市场货缺价扬,同时也极大地刺激了养殖户的饲养热情,养蛇业持久不衰。
在入世后蛇类养殖业还会迎来一次更大的发展机遇,那就是特养产品(目前蛇类属控管产业)的出售自主权将会有更合理的改善,我国可以享受WTO现有成员国(134个)平等的贸易待遇,政府对进出口贸易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流通渠道的费用会大大降低,养殖场(户)的出售权将得以巩固。同时,我国丰富的自然蛇类资源优势,受洋产品冲击的可能性不很大;因此,国内现有的养蛇场(户)应抓住机遇,届时国外巨大的消费市场会给此行业带来更大的市场,蛇类走俏已成定局。
蛇全身是宝
世界上约有3,000种蛇,大部分为无毒蛇,毒蛇只有650种。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记载:“蛇,性味甘、咸、温,入肝经,通治诸风、搐搦、疥癣。”可用于风湿痛、手足麻木、湿疹、面疮、粉刺、皮炎、痱子和皮肤瘙痒等皮肤疾患。
蛇的全身都是宝。蛇蜕可入药治溃疡及皮肤顽症;蛇胆具清热解毒明目之功效;蛇毒可治疗坐骨神经痛、风湿骨痛、脑血栓和冠心病等,口服蛇毒无任何副作用;蛇皮革制品被广泛用于出口创汇;蛇油被用于化妆品护肤养颜;蛇肉味道鲜美早被南方人享用,如今亦被北方人接受。
纯蛇粉内含20多种氨基酸和锌、铁、钙、磷等20余种元素及矿物质,尤其是具有广泛生理、药理和保健作用的营养素——牛磺酸含量高达4.5%,钙含量为6.13%,磷含量为3.33%,锌和铁含量分别为每克含200微克和443微克,可全面调补人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痒、镇痛除痱、祛斑护肤等功效,对皮肤不适者,如痤疮、牛皮癣、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黄褐斑、面疮、粉刺、湿疹等,有很好的辅助疗效。
蛇鞭是公蛇的生殖器官,公蛇有两条交配器。蛇交配持续36小时以上,精子能在母蛇体内存活3年。蛇鞭的补肾壮阳作用比鹿鞭还高10%。蛇鞭粉对性力不足和性功能衰退有显效。
养蛇的经济效益
人工养殖和繁殖蛇类,是开发利用蛇类资源和发家致富的新途径。这样既能满足国内外市场对蛇类越来越多的需求,又可以脱贫致富;同时还有效地避免滥捕滥杀现象发生,为保护蛇类、防止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全国许多地方的政府部门,在发展高产高效农业的同时,积极因势利导地发动群众大搞庭院特种养殖业,利用房前屋后或坑洼荒地大搞特种养殖,并把养蛇当作一项致富门路来抓,从而出现了一大批养蛇致富的带头人。如渐江省兰溪市一养蛇专业户,1990年开始养蛇,每年饲养各种蛇类达1.5万条,经济收入15万元。在北方也有不少养蛇成功的事例。如被誉为“养蛇女妆元”的农家女、山东省青州市北城蛇园女蛇王顾学玲,1992年开始养蛇,在养蛇的多年实践中,创建了地下蛇窝和多层立体式地下蛇房等独特的养蛇方式,推动了养蛇业的发展,她养蛇1万余条,吸引了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客人前来参观、取经。由顾学玲自己撰写的19.3万字的《蛇养殖与蛇产品加工》一书,已由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蛇类专家分析预测,近10年内蛇类养殖业将呈现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有关各种蛇产品的深度开发,探讨科学化人工养蛇迫在眉睫。另外,蛇类养殖专业户的生意普遍看好。行家还断言,未来几年的养蛇业将是一个波及全国、深度开发、规模养殖、综合加工、出口创汇的黄金时代。
蛇的四季管理
蛇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降而变化。如何在一年四季里管好蛇场应着重注意以下四点:
一是春季。养殖用的蛇种一般以春季引种最为适宜,运输途中不用担心天气太冷或太热,而养殖不久便进入产卵或产仔期。把蛇放入蛇场前,应事先打扫卫生,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刚出蛰的蛇,在2~3周内基本上不进食,到4月份才吃少量的食物。
二是夏季。夏季是蛇类的主要交配繁殖季节,也是捕食、活动和生长旺季,应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要照顾好母蛇,及时收取蛇卵,并做好繁殖、孵化的准备工作;二要把雌蛇和雄蛇分开单养,并保证食物的充足和多样化;三要对产卵的母蛇细心观察,若在离泄殖腔3~4厘米见有卵粒时,约在1周内即可产卵;四要保护好蛇卵,以便顺利孵出幼蛇;五要保持蛇场的清洁干燥,注意防暑降温和通风换气;六要及时清除粪便,吃不完的死动物应及时取出,以防细菌入侵。
三是秋季。秋季是蛇类捕食旺季,蛇体内储存着大量的脂肪,以供越冬和来年出蛰初期的身体消耗。俗话说:“秋风起,蛇儿肥。”这时应对个别食量小的蛇,人工填喂使其安全越冬,或直接杀掉出售。
四是冬季。冬季应定期检查蛇场的温度和湿度,切勿偏高或偏低。对病蛇要及时隔离或消除,以防染及全群。冬季是市场上蛇价最高的季节,比平时高2~3倍,可抓住时机,有选择地进行出售。
人工养蛇应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由于蛇类市场价格猛涨,全国性的养蛇热方兴未艾。所以,建议欲养蛇的农民朋友,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应具备养蛇的条件。养蛇只限于郊区或农村,城市里不能养蛇,因城市噪音大,环境污染严重。另外,还需当地有较丰富的小动物资源,最好是靠近河边、库区、池塘、稻田,水利条件好的地方。
2.做好市场调查,掌握养殖技术。要想养好蛇,必须有一套过硬的养蛇、建场、治病的技术才行。建议大家到当地有关部门已经注册、并且养蛇多年、信誉较好的养蛇场学习、引种。
3.种蛇的挑选标准。有一定体长、健壮活泼、凶猛有神、肌肉丰满、皮肤花纹明亮鲜艳(蛇蜕皮前除外)、无病无伤者为佳。从有养殖规模的蛇场引进,杜绝雌雄搭配不合理的劣质蛇种。
4.引种的最佳季节。在春、秋两季,运输途中不用担心天气太冷或太热是引种的最佳季节。春季引种后养殖不久便可进入产卵或产仔期,对初养者尤为适宜;秋季引种也是一个好季节,因为秋季是蛇类的捕食旺季,身体也是一年中最强壮的时候,路途稍远的养蛇户,可在这一季节引进蛇种
说起蛇这种动物,人们的第一感觉就是害怕,除了蛇是冷血动物有些凉飕飕的这种直观感觉外,蛇伤人的事故每年也会报道不少,每年因蛇而死亡的人不在少数。但是您知道吗?蛇身上都是宝贝,从皮肉到肝油均可入药,特别是蛇胆可与金子相媲美可治疗癌症。
蛇皮既可作滋补品又可入药,蛇皮最大的用途是制作工艺品和乐器。放眼中国的市场,作为乐器材料的蛇皮较大一部分要依靠东南亚地区的进口,所以说蛇皮在国内还是一个起步行业,市场的开阔很广泛。蛇毒是很好地镇痛药物且没有成瘾性副作用,现在用于临床上的镇痛药物绝大多数是会成瘾的处方药,每年由于各种原因需要的镇痛药物缺口很大,那么蛇毒这种无害的材质就是最好的选材,但蛇毒的产量很少又复杂多样,每年需要大量的蛇毒做提取。蛇肉含有铁钴锰铜锌等微量元素,早在两千多年前就作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特别是南方,人们对蛇肉情有独钟,已经渐渐形成一种风俗,在各种重大场合必不可少,现有的人工饲养蛇由于很少很少,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蛇油有防止血管硬化的功效,且是高品质的美容原料,女性朋友们已越来越注重形象问题,现代女性由于家庭和工作的压力较大,渐渐出现一些皮肤上的问题,蛇油就有很好的功效,现在已广泛应用与美容行业。蛇胆作为药材最早记录在《名医别录》中,蛇胆可直接服用也可制药,用来治疗眼疾炎症等,蛇胆是最早被人们认可的特效药物之一,在现代也是最大可能的应用于药业,毕竟一蛇一胆体积又小,药厂往往会为蛇胆这味药材的采购发愁。蛇鞭和蛇蜕都是名贵的中药,风干的蛇干可出口。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用整条的蛇做蛇酒的家庭已经非常普遍。
由此看来,市场对于蛇的需求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养蛇的前景尤为可观,现在人们对蛇的恐惧心理还是占很大部分,涉足养蛇行业的有识之士还是比较少,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在先期占领市场呢?
蛇的市场前景和销路毋庸置疑,越来越宽广早已成定局。
据有关权威部门的市场调查,从1996年至今,连续10多年我国食用蛇市场持续走高,蛇价逐年上涨,涨幅平均为15-20%,有的则超过30%。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营养的理性调整,青睐蛇肉的人们逐年增多,使得我国各大城市蛇肉用量大幅上升。蛇品种的多样化,满足了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食用蛇价格上涨的主因是市场需求量的大幅上升,加之国家严控滥捕滥杀,而人工养蛇多规模小、产量少、市场缺口大,供求矛盾突出,是蛇价逐年上升的另一主因。蛇少价扬,为人工养蛇预留了较大的上升空间。
虽然发展养蛇业大有可为,并且许多成功的养蛇者或知名蛇类专家也一致认为:养好一条蛇,胜养一头猪。其实,要想真的把蛇养好养大,从一条柔弱怜人的幼蛇养成肥硕可人的商品蛇或是能继续繁育更多后代的优质种蛇,可不是一件容易做好的事,也不是一桩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它需要养蛇者付出心血和劳动的同时,掌握蛇的一系列养殖技术才是最至关重要的。随着众多蛇系列产品的陆续面市,宠物市场对蛇品种需求的增多,佛教“队伍”放生蛇类的不断壮大,各地旅游景点爬行馆的不断建造,药材市场用蛇客户逐年增添等,诸多良性渠道的不断追加,势必会加大市场对蛇越来越多的需求。而蛇自身由于生长缓慢或有冬眠(夏眠)习性的缘故,注定未来几十年内跟不上市场日益增多的需求,众多权威部门和知名蛇类专家早已阐明这点,短期内不会得到明显改善。
养殖技术
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