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悌之家可以传三代,孝悌之风代代传
尊敬的张老师、李老师,在座的各位亲朋好友,尊敬的父老乡亲们,大家下午好:
我叫杨利平,是高山镇洞子沟村人,也是高山镇奋进矿校的一名老师,十载追思,老父慈恩无相忘,千年垂范,高风亮节有传人。时光如梭,十年弹指一挥间,老人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子孙后辈的善行永续不断。这么多年来,张老师、李老师深入学习传统经典,生活中积极力行,无时无刻不忘教导子孙积德行善,如今父慈子孝,家风淳正。他们还不顾年事已高,依然热情不减,奋力奔走在弘扬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先后开办家庭道德讲座数十场,为无数的家庭带来光明,送去温暖,获得幸福,为社会和谐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我们把感恩的掌声送给他们。2018年10月31日,李老师在河南省国学会第八届“中原论坛”暨第二届“乡贤表彰”大会上荣获中原乡贤称号,在颁奖典礼上,她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自古美酒出杜康,传承佳酿为社香。敬岗爱业为楷模,微生行业一等奖。身退志进扬国学,奔波传承于城乡。《厚德载福》诵慈母,倡孝扬善美名扬。
一直以来,李老师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今天,张老师和李老师又在慈父过世十周年之际,开办道德讲座,向大家讲孝道,弘善行,树家风,扬正气。我受张老师和李老师的委托,就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家庭故事,不到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今天我分享的题目是《孝悌之风代代传》。
糊糊涂涂定终身
我出生于1972年11月1日,今年49岁,是家里的长女,小时侯特别听话,在那个生活并不富裕的年代里,父母也如掌上明珠般爱护着,但由于父母性格不合,母亲又比较强势,他们几乎天天吵架,可以说是斗争了一辈子,婚姻生活很不幸福,所以他们对我未来的婚姻特别紧张与担忧,唯恐我将来找个婆家不幸福,也吵吵闹闹地步他们的后尘。因此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开始担忧我的婚事,特别是我考上师范以后,由于当时考上学的人很少,父母觉得婆家更不好找,更加着急,特别是妈妈,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为了不让妈妈担心,尽管当时我还在洛阳上着学,还是同意他们给我找婆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妈妈的着急与担忧下,我和爱人经人介绍认识了,我们俩一样大,那时,我还在上学,他已经参加工作啦。俗话说:人勤地不懒,由于亲眼见证了父母通过辛苦奋斗日子过得也不错,因此,我的择偶标准是:不管家里富不富裕,只要人踏实肯干,品德好,脾气好,将来不会家暴就行。再加上我的嘴太笨,不会哄老人开心,怕弟兄多吃亏,就又加了一条,弟兄一个最好。后来,我们一条街的邻居是高山村人,在她的撮合下,我和爱人第一次见面了。记得那是夏天的早上,我们约在两个村子之间的高山台见面。当时可能是怕丑,怕人看见还是咋回事,早上6点多媒人和妈妈就带着我去了。我们说了一会话,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不喜欢,就从山上下来了。我想:要想看出一个人的为人和德行怎么样,光凭一面之缘怎么行,还得交往一段时间看看再说。分开后,我们往山南走,他们往山北走,媒人问我:“你觉得中不中?”我说:“中满,先交往一段时间……”谁知,媒人光听见了“中满”,不等我说出后一句话,就激动地转身跑到山梁上,对着爱人和婆婆的背影大喊:“她说中满。她说中满。”像大喇叭一样响彻山村。婆婆一家也着急,第二天可拿着水果去找媒人了,不几天就确定恋爱关系啦。整个过程下来就像做梦一般。这真是糊糊涂涂定终身,一脚踏进幸福门。公公那时是民办教师,一个月80多块钱,发的还不及时,还要供3个妹妹上学,生活很困难,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而我们家由于父亲跑运输,相对经济会好一点,因此,父母总是教育我,不能问人家要彩礼,只有没本事没骨气的人才会看重彩礼。父亲还经常像古人那样告诫我:“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那时,夏天和过年去走亲戚,爱人家拿的钱我也会原封不动地退回去。从认识到结婚,一共花了一千块钱,结婚时没有婚纱照,没有三金,连家具都是我们家买的。
一脚踏进幸福门
(老家图片)大家看,这就是我的婆家,当初我结婚时的家,这个家可以说是非常破旧的,没有豪华的房子,没有先进的家电。但唯一不缺的就是爱。结婚后,我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婆婆家的家庭情况。婆婆家共有8口人,公公婆婆,爷爷奶奶,三个妹妹和爱人,庆幸的是,公婆一家和我们家的情况刚好相反,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非常乐观宽容,风趣幽默,知足常乐,是一个非常温謦和睦的大家庭。那时候,公公是民办教师,一个月几十块钱,除去供孩子上学和基本的生活开支外,几乎没有什么余钱。没有钱买肥料,就煮一锅豆子当肥料,打的粮食不够吃,每年都要去亲戚家借粮食。但即使这样,全家人也开开心心地。邻居们经常羡慕地说:“你们家日子过的到底咋好,出来一个唱一个,出来一个唱一个。”在孝道方面,公婆做的非常好。
公婆孝行感动天
那时候,公公是民办教师,工资低,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奶奶在家操持家务,婆婆去装煤挣钱补贴家用,吃饭都要靠送,每天脏得几乎分不清鼻子眼睛。但即使生活这样艰难,公婆对爷爷奶奶也是照顾得无微不致。爷爷奶奶的一生只养育了两个孩子,闺女,也就是我们的姑姑很早就去世了,照顾爷爷奶奶的任务就全部落在了公婆身上。公婆是标准的大孝子,对爷爷奶奶可谓是尽心尽力,家里的第一碗饭永远是爷爷奶奶的,还总是变着花样给他们做好吃的。
我结婚时就发现,爷爷奶奶每天早上雷打不动地要喝2个鸡蛋一包奶粉,有一次,不知道奶奶听谁说的,说喝2个鸡蛋是“二蛋”,是骂人的,从此以后,每人每天变成了3个鸡蛋。婆婆担心养鸡场的鸡蛋吃多了对身体不好,专门在家里开辟出一片空地,养了几十只母鸡,每天收的笨鸡蛋供爷爷奶奶吃以外还绰绰有余。他们喝鸡蛋这个习惯一直坚持了几十年。为了在爷爷奶奶面前尽孝,还让公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一年,爷爷奶奶都是年近90的耄耋老人,俗话说,老换小,老换小,一辈子相安无事的两位老人却总是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发生激烈的打斗,彼此最顺手的武器就是各自的拐杖,你敲我一下,我还你两下,你打我的头,我捶你的背,这样的“礼尚往来”,每天都要上演几个回合,有时候甚至会打得头破血流,其中有一次,奶奶的胳膊竟然被打肿,输液将近一个月,这防不胜防的战争让公公每天都提心吊胆,苦不堪言。为了寻找解决办法,公公在他人的推荐下去憩鹤山的大殿里求神拜佛,祈求爷爷奶奶能和平共处,相濡以沫。说也神奇,自从公公到庙里后,爷爷奶奶真的井水不犯河水,安静度日了。从此以后,公公天天上山,竟逐渐升职为专业的守庙人,真是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呀。几十年来,婆婆也是竭尽全力地侍奉爷爷奶奶,每天早上给爷爷端鸡蛋茶,倒洗脸水,招呼着爷爷穿衣,吃饭。公公白天守庙,但是晚上雷打不动的必须回家陪着爷爷睡觉,唠嗑,连爷爷自己也说:“别人的十个儿子媳妇也比不上我这一个,没有他们,我哪能活到今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该图片)三年前,我的奶奶去世了,活了93岁,今年暑假,爷爷去世了,活了一百岁。临终前一天,还喝了两个鸡蛋,吃完饭还自己把碗送到了厨房。我想,没有公婆的悉心照料,昼夜服侍,就没有爷爷奶奶幸福的晚年。(公婆行孝图片)
我们的点滴孝行
(一)我们与爷爷奶奶
俗话说:房檐滴水照窝行。在公婆的耳濡目染下,我和爱人也尝试着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逢年过节,会给爷爷奶奶买衣服,买零食,发零花钱和压岁钱。每次给他们买东西,爷爷奶奶都掩饰不住内心的欢喜,会到处炫耀一番。村子里有一个地方叫七间头,很宽敞,冬天的时候阳光充足,老年人都喜欢在这个地方晒太阳。有一次,爷爷穿着我们买的衣服去那里暖和,好像怕别人不知道似的,逢人就说是孙子孙媳买的。引得其它的老人羡慕不已。有一年,我给奶奶买了一顶普普通通的帽子,才五块钱,奶奶逢人便说:“这顶帽子太暖和。”其实,帽子哪有那么暖和,真正暖和的应该是奶奶感受到了我们对她的关心,是这份爱的力量温暖了她的心,让她在严寒的冬日里感受到丝丝暖意。老人真的需要的很简单,哪怕是一句亲切的问侯,一个温暖的笑脸就会让她们开心半天。爷爷奶奶最喜欢吃的一种零食叫芝麻排,就是饼干的一种,有时侯买一箱回去,放在爷爷屋里让两人吃。但人们常说:“老换小,老换小”,爷爷年纪大,人糊涂了,奶奶去吃时,非说是孙子孙媳买给他的,说什么也不让奶奶吃。后来,我们再买的时候,就买两箱,一人一箱,免得他们争嘴吃。(我们与爷爷奶奶图片)
(二)我们与公公婆婆
对待我的公公婆婆,虽然我做的还不好,但一直在努力。冬天和夏天会给他们买衣服。农忙的季节会帮他们干农活,公婆爱烧香,有一年的春节,我们带着公婆去白马寺烧香拜佛。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知道了我们的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遇到爱人过生日,会带上蛋糕回家吃饭,爱人吃完饭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父母磕头,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有一年的大年三十,公公骑三轮车时摔倒,骨折住院,我去看他,正好赶上吃饭,我就喂公公吃饭,以后,妹妹们再喂饭时,公公就说:“你们喂饭时恁不利索,饭洒得到处都是,谁也没有你嫂子喂的好,一点也不会洒。”女儿去医院看爷爷,还把自己春节挣的压岁钱全部偷偷地塞在枕头下。还有一次,婆婆被车碰住了,手部骨折,在洛阳正骨医院动手术。我和爱人商量,这钱得我们来拿,不能让妹妹们拿钱。最后,婆婆住院花费的钱都是我们拿的。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在家孝父母,胜过远烧香。能在父母有生之年尽孝,是一个人最大的福报。(我们与公婆图片)
(三)我们与妹妹
《弟子规》中说: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曹植在《七步诗》中写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法昭禅师也说: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父母最大的心愿无非是看到姊妹和睦,其乐融融,做好悌道也是对父母最大的孝。爱人有三个妹妹,大妹妹结婚时,我们刚参加工作不久,一个月140多块钱工资,给她买了一台洗衣机作为陪嫁,三妹妹结婚时,给她了差不多有一千多块钱做为陪嫁,这和当时微薄的工资相比,对我们来说已经是一笔巨大的开资了。二妹妹找的婆家是安徽的,没有公公,婆婆年纪大了,结婚时没人管,借我们了三四千元,在公婆的张罗下结了婚,婚后不久,赶上村里方宅基地,考虑到他们婆家没人管,经常回来又没地方住,不如也趁住这个机会给他们也方一所宅子,让他们回来了有个地方住。后来就挨着方了两所宅子。那时候,我的父亲年纪大了,把车卖了不再跑运输,就在村子里组建了一个建筑队,带着工人们盖房子。当时,我们的两所房子都是父亲领着人盖起来的,二妹没钱,我们就先垫着。房子盖好开始装修前,先要把屋子里当初建房时的垃圾全部清理出来,把地平弄好。为了节省钱,每个星期天我都会和婆婆去干活,用工地上的小车把两所房子里的砖头瓦块弄出来。地平打好后开始装修。凡是盖过房子的老师都知道,盖房子麻烦,装修更麻烦,盖房子麻烦还有父亲帮我们打理,但装修方面父亲不懂,所以就只能靠我们了。我们也不懂,又没时间,只能利用星期天,当时还没有车,去看材料买东西特别不方便,中间吃尽了苦,做够了难。前前后后断断续续光装修花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等到全部装修完毕,一算帐,还要退给二妹一些钱,当时为了凑够整数,就多退给她了一些钱,二妹也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后来还专门为我买了一件羽绒服做为补偿。人们都说:长兄如父,长嫂比母,虽然我们做了一点点,但离这个标准还差的太远太远。(建房图片)
儿女的传承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上所施,下所效,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不用管,全凭德行感,也许是我们的做法影响到了孩子,两个孩子从小都非常听话,很孝顺懂事。逢年过节,女儿总是给我们买礼物,遇到我过生日,女儿会发个红包,祝我生日快乐,遇到她的生日,她也会给我发红包,说我辛苦了。记得有一年我过生日,女儿非要给我买衣服,那时候她还在上大学,我就说:“不用买了,你现在还不会挣钱,给我买衣服,还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女儿说:“那羊不是不舍得薅吗,我帮她薅下来。”后来还是执意买了一件衣服。现在女儿参加工作了,发工资后,我问她有多少钱,她说快花完了。原来她挣的第一个月工资,差不多全给亲人买东西了,有电磁炉,洗脚盆,腰部按摩器,暖脚器等等,而自己却省吃俭用。儿子也很孝顺,记得奶奶去世一年前,放暑假,奶奶把自己攒下来的200元钱给了自己的重孙子,但儿子一直不舍得花,一年后,奶奶就去世了,儿子地那二百元钱又原封不动地邮了回来。这哪是普通的200元啊,这钱里,包含着老奶奶对重孙子的疼爱,还包含着重孙子对老奶奶的怀念。我和爱人从来不敢在儿女面前流露出家里缺什么,或流露出什么情绪,一旦被他们听到,东西就马上买回来了。记得有一次,我和儿子视频,儿子问我:“妈,你刚才干啥去了?”我说:“拖地去了,买恁大的房子,拖一次都累死了。”我就这么随口一说,也没放在心上,但就这样竟被儿子记住了,有一天,儿子打电话让我去取快递,我问是什么,儿子说:“你别管是什么,收了就知道了。”取出快递一看,原来是儿子花几千块买的扫地机器人,就为了减轻我的负担。还有一次,我们全家人视频聊天,爱人想着年轻人玩手机玩的好,有些小毛病可能知道怎么修,就说:“我的手机有时候打着打着电话就静音了,你们知道这啥原因不知道?”孩子们说不知道,过了几天,两个孩子竟然都买了一个新手机邮回来了。女儿买的华为两千多,儿子买的华为最新款曲面屏的六千多,最后只好把便宜的那个退掉了。从此以后,我就交待爱人,千万不要在孩子们面前说啥东西坏了。心有灵犀一点通,两孩子没有经过商量竟同时想到了买手机,这大概就是孝的力量吧。现在俩孩子都参加了工作,会挣钱了,每年过年,都会给爷爷发压岁钱。前年给他爷爷了三千元,去年给他爷爷转帐三千六百六十六元。虽然爷爷奶奶没说什么,但我想他们的内心肯定会很欣慰吧。儿子不经常回来,每次回来,都抢着干活。前些日子儿子回来,临走时买了行车记录仪,换了两桶水,给车加满油。(儿女行孝图片)
《百孝经》说: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为人须当孝父母,孝顺父母如敬天。孝子能把父母孝,下辈孝儿照样还。诸事不顺因不孝,孝能感动地和天。孝是连心桥,孝是顺心丸。孝如水,洗涤心灵的污垢,孝似火,点亮快乐的生活,孝若风,吹来幸福的晚年。孝是传家宝,一辈说给一辈听,一辈做给一辈看,一辈带着一辈干。家风醇厚惹人羡,孝悌之风代代传。感谢张老师、李老师的辛苦付出,感谢各位父老乡亲们的聆听与陪伴,我的分享到此结束,祝大家子孝孙贤,家庭和睦,身体健康,幸福美满!
养鸡
养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