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检查蜂群视频,如何检查蜂群
如何检查蜂群?
检查蜂群有箱外观察和开箱检查。开箱检查前,应作好必要的物质(如空脾、巢础框、王笼等)和工具(如蜂刷、割蜜刀、镊子等)准备,并戴上面网,随带喷烟器、起刮刀、记录等。开箱时,检查者应站在蜂箱的一侧,而不能站在蜂箱的前面,为便于看清子脾,应背向阳光。
检查时先揭开箱盖,斜倚在后箱壁旁侧,然后用起刮刀轻轻地撬动副盖取下,翻面搁置在巢门踏板前。检查巢脾时,应推开隔板,并用起刮刀撬动框耳,即可提脾检查。如实施局部快速检查,边脾或依次向里不提的巢脾,可向外移开一个巢框的距离,然后提出要查看的巢脾。检查完毕,应按正常的蜂路(10~11毫米)将各巢脾照原来的位置靠拢,切勿任意放宽蜂路和无规律地任意摆放巢脾。若检查带继箱蜂群,可将箱盖翻面平放在地上,再将继箱搬下横搁在箱盖上,待检查完巢箱后,再叠回继箱进行检查。全面检查蜂群,即是将巢脾逐框提出仔细查看一遍,以便了解和掌握蜂群内部的脾、蜂、卵、虫、蛹、王、蜜、粉、病虫害等详细情况,并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分蜂季节应注意查看有无自然王台,检查时应全面消除雄蜂蛹和自然王台。
蜂群检查
局部检查是从蜂群中提出一个或几个巢脾进行查看。目的是了解蜂群内某方面的情况、问题或实施某项措施。若边脾有较多存蜜,说明饲料充足;巢房里有规则的卵、虫,说明蜂王健在;若既没见王,又无卵虫,或脾面有改造王台,工蜂在巢脾上惊慌振翅,说明已经失王;若发现卵分布不整齐,甚至一个巢房里有东倒西歪多粒卵,说明失王已久,工蜂已经产卵。若隔板外挂蜂,说明蜂数已增长,要加脾扩巢;抽查隔板内侧第二张脾,若蜜蜂附着面达八九成以上,蜂王产卵圈已扩展到边缘巢房,也应考虑加脾扩巢,如果该脾上蜜蜂稀疏,巢房里不见卵虫,则应适当抽脾。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数据》
为什么要进行蜂群检查?蜂群检查有几种方法?
在蜂群的繁殖、生产、越冬等过程中,蜂群状况会经常改变,常会出现失王、病虫危害、饲料不足、盗蜂、围王、分蜂等一系列的问题。为了准确地了解掌握蜂群的某些情况,从而及时地发现问题,并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解决问题,必须对蜂群进行检查。
蜂群检查的方法包括开箱检查和箱外观察两种。开箱检查就是打开蜂箱盖,提出巢脾,对蜂群进行的检查。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繁琐,但准确可靠。开箱检查,又分为全面检查和局部检查。全面检查是开箱后,对每个巢脾逐项内容的检查;局部检查,是开箱后,对某个巢脾,某项内容的了解检查。箱外观察是在不适宜开箱检查或无需开箱的情况下,通过对箱外、巢门口等表现出的特征或现象的观察分析来推断蜂群内部的大概情况的一种检查方法。它的特点是简便、易操作,但需检查人员有丰富的经验。
考察蜂群的经济性状有哪些方法?
蜂群的经济性状是指那些与蜂群生产力关系密切的蜂群生物学特性,是判断蜂群优良的主要依据。它在很大程度上受蜜源、气候等环境条件和饲养管理技术措施等因素影响,因此对蜂群的经济性状进行考察时,要求相同的外界环境和同等水平的饲养管理技术,只有这样,蜂群之间才有可比性。考察内容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可以只考察某一经济性状,也可以考察多方面的经济性状或全部的经济性状,考察方法主要有两种,即集团考察和单群考察。
集团考察的方法如下:从待考察的蜂种中,各随机取10群为一组,编号后,放在同一蜂场中。在放置各组的蜂群时,应尽量使各组蜂群的光照、通风、蔽荫等条件一致。之后逐渐调整群势,尽量做到使各组的群势一致,即各组之间的蜂数、封盖子数、卵虫数以及饲料贮备量分别相同。待群势一致后,便可开始进行考察。此外参加考察的所有蜂王必须是同期培育的。而且每个组都要留3~5只同龄的后备王。在考察的过程中,对所有的组都应采用同等技术水平的饲养管理措施;各组之间不得互相调脾、调蜂。若某群失王时,用该组的后备王递补,出现分蜂热时,应尽量采用解除分蜂热的措施,无法控制时,可用该组的后备王进行分蜂,分出群的各项记录归入该组数据。
单群考察与集团考察基本相同,应将参加考察的各群群势调成一致,并做到其它条件一致。通常不需留后备王,某一群失王后,则中止该单群参加考察。无法控制分蜂热时,则可用该群的成熟王台进行分蜂,分出群的各项记录归入该群内。
蜜蜂如何检疫?
(1)抽检的样品数对不同的样品,抽检的样品数不一样。具体如下:蜜蜂:不低于总蜂数的5%~20%。生产群,100群以下不低于5%~20%;101~200群不低于5%~10%;201%~300%群不低于3%~10%;300群以上不低于3%~5%。蜂产品:不低于总件数的0.5%~5%。蜂具:不低于总件数的0.5%~5%。抽样品最低限量:蜂种不低于5件作临床症状检查,可疑者必须进一步进行室内病原和病理鉴定。
(2)检疫的方法有现场检疫、实验室检疫及饲养观察。现场检疫:先注意观察蜂场上、蜂箱周围有无不正常的死蜂,后按抽样比例,随机确定检查蜂群,开箱认真检查有否发现检疫对象的症状。实验室检疫:对于现场检疫其症状不明显,或者现场无法确定的,取样回室内作进一步检验,以便准确判断。饲养观察:经过临床症状、室内病原的形态等鉴定之后,仍难诊断为哪一种病害,而且病害初期的可疑症状仍无法排除时,必须将可疑的材料(蜂群)放入一个周围环境无蜜蜂存在的相应孤立的地区(岛屿或山区),或隔离完善的试验蜂场,进行较长时间的饲养观察,一般通过一个发病季节的观察,即可明确有否发病。一旦发现检疫性病虫害蔓延,立即采取隔离防疫等坚决措施。饲养观察一般应用于从国外引种上。
(3)检疫的手续输入的蜂群在过关口之前,输出的蜂群在起飞或出口前,应由货主或负责运输单位申报检疫机关检疫,检疫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和检疫要求,进行严格检查检疫。依据检疫结果填写报告单,若无发现检疫性病害即可签证放行。若发现检疫性病害,检疫人员应填报情况,并提出处理意见,情况严重的要加以销毁或退回。若输入国家要求不甚严格,对轻微的检疫性病害,亦可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后再行检验检疫,确无发现检疫性病害存活者,可以签注合格意见并再填写检疫报告单,凭单换取准予放行证书,方可出口(或进口)。
(4)实施检疫时应注意的事项①要预防在检疫中病(虫)害的蔓延,事先要做好产地病害的调查工作,了解病(虫)害分布情况,供检疫参考。若产地就是检疫性病虫的疫区,应禁止该疫区的蜜蜂出境,并组织力量定时做好检查检疫和扑灭工作,直到彻底消灭为止。在普查病虫害的基础上,明确本管辖区内有否检疫对象和检疫对象分布情况,明确划分疫区的范围,提高检疫质里。②内地或新近发展起来的养蜂生产区域往往病虫害较轻,要特别注意防范。③如果蜜蜂品种相同或亲缘关系接近,自然条件上也相似的地方,一旦由疫区传入检疫性病虫,危险往往很大,需要严防。④勿在疫区引入新种,引进的蜜蜂最好要集中饲养观察一定时间,经过一周期繁育,确定无检疫性病害后,再调拨给使用单位。⑤检疫机构应设在运输枢纽处和生产场地附近,以防漏检。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生物技术发展报告》
养蜂
养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