鲻鱼养殖,鲻鱼养殖几年有籽
鲻鱼 养殖
还行。鲻属 ,属于广温、广盐性鱼类。 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为 3℃~ 35 ℃ ,适宜水温为 12 ℃~ 32℃ ,对盐度的适应范围为 0~ 0. 04,可在淡水、咸淡水和咸水中生活 ,喜欢栖息在沿海近岸、海湾和江河入海口处 ,是我国南方沿海咸淡水养殖的最主要经济鱼类之一 ,也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
鮟鱇鱼 养殖
鮟鱇鱼属于深海鱼类,无法人工养殖
鮰鱼 养殖
是鮰鱼吧,为鲶鱼的一种。斑点叉尾鮰,又称沟鲶、河鲶、美洲鲶。这种鱼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易饲养、易起捕以及肉质鲜美等特点,是世界闻名的养殖品种和游钓对象。该鱼为大型温水性淡水鱼类,是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在天然水域中,主要摄食对象是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浮游动物、轮虫、有机碎屑和大型藻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对各种配合饲料都能摄取,尤其喜食鱼粉、豆饼、玉米、米糠、麦麸等原料配制而成的颗粒饲料。由于其生长速度极快,所以在不同养殖时期,饲养管理必须相应跟上,才能确保养殖效益的提高。亲鱼培育期在亲鱼培育时期,要选择体质健壮、生长性能良好的4龄~5龄鱼作为亲鱼,按雌雄1∶1的比例配组。亲鱼池面积3亩~5亩,每亩放养60尾~80尾亲鱼,约150公斤~200公斤,同时搭养少量鲢、鳙鱼种,以便改善池塘水质。亲鱼在越冬前,要采取强化培育措施,让亲鱼积累一定的营养,这既是亲鱼怀卵的物质基础,又能使亲鱼顺利越冬。冬天只要水温在10℃以上,亲鱼尚能少量摄食,因此需适量投喂一些饲料。产前培育最为重要,即在开春后加强投喂,精心管理。首先将池水换去一部分,加注新水,水温上升后,亲鱼摄食日渐旺盛,因此要逐步加大投喂量,并适当增加一些动物性饲料,如畜禽内脏、小鱼虾等。为了提高亲鱼池中水温,可将水位适当降低,同时注意加强冲水。鱼苗培育期鱼苗出膜后2天~3天便可进行暂养。暂养池以面积1平方米~2平方米的水泥池为好,每平方米可暂养鱼苗1万~1.5万尾。池内需有微流水,2天~3天后要投喂些适口饲料,以轮虫最好,不足时也可投喂人工粉状配合饲料。鱼苗经5天~6天暂养后便可转入专池培育夏花鱼种。夏花培育可用有流水的水泥池或面积较小的土池培育,水深0.7米~1米,用常规方法进行消毒。药物毒性消失后施基肥培育浮游动物。鱼苗下池前用8克/立方米硫酸铜溶液洗浴10分钟~20分钟,进行消毒。流水水泥池每立方米水体可放苗8000尾,土池每亩放苗5万~8万尾。鱼苗下池后2天~3天,由于池中有丰富的天然饵料,一般不需投饵,以后投喂人工饲料。人工配合饲料的主要成分为鱼粉、玉米粉、黄豆粉、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要求蛋白质含量为35%~40%。日投饵量要根据天气、水温、鱼的摄食情况而定,以投喂后半小时内吃完为宜。整个鱼苗饲养期间,要经常注入新水,进水都要过滤,水中溶氧应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大约培育20天左右,鱼苗可长成体长4厘米左右的夏花鱼种。鱼种饲养期这个阶段是将夏花再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将其培育为大规格和体质健壮的鱼种。鱼种池以3亩~5亩为宜,水深1.3米~1.5米。放养方式分主养和混养两种,主养亩放夏花6000尾~8000尾,白鲢夏花1000尾左右;混养亩放夏花1000尾~2000尾,白鲢夏花2000尾左右,鳙鱼夏花500尾,草鱼夏花1000尾~1200尾。通常以混养方式为好,因为鲢鳙鱼主食浮游生物,与鮰 鱼种混养既可避免池塘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而影响水质,又可提高水体的利用率,增加鱼种总产量。饵料以人工饲料为主,兼施少量有机肥。饲料应加工成细颗粒状,含粗蛋白量在35%左右,日投量一般为鱼体总重的3%~5%,上、下午各投喂1次。饲养期间要注意适量注水或换水,以改善水质,保持池水溶氧在3毫克/升以上。成鱼饲养期斑点叉尾鮰成鱼养殖成活率高,时间较短,对养殖条件要求也不很严格。目前主要是池塘养殖,面积3亩~6亩,水深1.5米~2米为宜。既可单养,也可混养,一般混养效果较好。适宜于与斑点叉尾鮰 混养的鱼类,主要有鲢鱼、鳙鱼、草鱼、鳊鱼和罗非鱼。在养殖中,饲料配方和投喂技术对鮰 鱼的生长很重要,国内外都有深入的研究,并设计出各种不同的饲料配方。我国加工饲料的原料,主要有鱼粉、大豆粉、小麦粉和玉米粉等,粗蛋白含量在25%~35%之间。饲料最好加工成沉性和浮性两种颗粒,当水温在15℃以上时,投喂浮性饲料;水温低于15℃时,投喂沉性饲料。每天投喂两次,即上、下午各1次,投饵范围应尽量扩大些。每天观察鱼的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饵率。斑点叉尾鮰 对低氧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差,为防止浮头和泛池,要经常更换池水,以保持清新的水质,鱼池中水的溶氧应经常保持在3毫克/升以上。斑点叉尾鮰也可以用网箱养殖,常采用二级放养。第一级从10厘米长养到尾重150克,第二级从150克养到750克~1500克,也可以直接从50克的鱼种养至成鱼。8厘米~10厘米规格鱼种放养密度为350尾/平方米~400尾/平方米,150克重鱼种养殖密度为150尾/平方米~250尾/平方米。斑点叉尾鮰 性情温驯,有集群习性,易于捕捞,随着鱼体不断长大,为调节好养殖密度、提高效益,可分批起捕上市或轮捕轮放。另外,斑点叉尾鮰疾病较多,尤以病毒性疾病危害较大,因此必须以预防为主,除注意常规消毒外,还要坚持不投喂变质饲料,并定期进行药物预防。肠道败血症是其常见病,各种规格鱼均易感染,可采取每100公斤饲料中加0.18公斤土霉素投喂治疗。此外,口丝虫病和小瓜虫病是由口丝虫和小瓜虫寄生鱼体皮肤及鳃组织引起的,防止这些寄生虫应在放种时用8克/平方米硫酸铜浸洗鱼体15分钟~20分钟。
养殖鳑鲏鱼
鳑鲏鱼不发色可能是性别因素导致的,事实上多数鳑鲏鱼只有雄性个体才会发色,这种现象一般称作“婚姻色”,在繁殖期雄性鳑鲏鱼的体侧会出现绚丽多彩的彩虹状“婚姻色”。
2、时间:鳑鲏鱼不发色可能是时间因素导致的,其一可能是还未到鳑鲏鱼的繁殖期,多数鳑鲏鱼只在繁殖期才发色,其二可能是鳑鲏鱼还未达到性成熟,只有性成熟的雄性鳑鲏鱼才会发色。
鲽鱼 养殖
1、体型上的区别。养殖的由于饲料充足,营养丰富,所以,一般都膘肥体壮,而野生的由于在自然环境里充分竞争,有上顿没下顿,常常体型消瘦苗条。
2、脂肪含量的高低。养殖的体内脂肪含量很高,不但腹腔和鱼肠堆满脂肪,连鱼皮下都可能是厚厚一层脂肪,甚至鱼腩都是脂肪为主。而野生的由于食物匮乏,往往体内脂肪含量很低,鱼肠和腹腔脂肪比较少,鱼肉上的脂肪更少。
3、胆囊颜色的深浅。养殖的由于饲料高脂肪,会导致高胆固醇,胆囊很大,胆汁多且颜色浓重。野生的胆囊小一些,且胆汁没有那么多,颜色相对淡一些。
4、排泄物的区别。养殖的由于食用人工混合制作的高脂肪高蛋白饲料,且食量大,定期投喂,消化吸收率低,因此,排泄物往往是黑乎乎的,且腥臭味很重。而野生的由于食用纯天然食物,且食物量少,消化很充分,排便颜色浅,腥臭味淡很多。
5、肉质的不同。野生的肉质比较紧,有嚼头,味鲜美;而养殖的肉质比较松散,嚼头差,味道不那么鲜美;因为野生鱼经常运动,体内的脂肪较少,并且肌肉结实,生活在干净的水之中生活,所以野生鱼做出来的味道鲜美可口。
鲮鱼 养殖
1、鱼塘准备
准备一面积在5-8亩的池塘,水位在1.2-1.5米深,池地的淤泥不宜超过20cm,如果过深,要进行清泥,要求水质清晰无污染,排灌方便。在放苗前3-5天要将鱼塘的水放空,经过太阳暴晒一段时间后,再每亩地用2-3千克的漂白粉进行清塘和消毒。
鲮鱼的养殖技术
2、鱼分塘放养
放鱼的时间在6-10月,可划分三段,按照各地的市场需求时间选择放苗时间,第一段在6月底到8月初,放养的规格为每公斤5000尾左右,每亩放养4-5万尾,待出塘时大概每千克120尾左右,亩产300千克左右;第二段在8月到9月初,放养的规格为每公斤1000尾,每亩放苗1万尾,出塘时每千克50尾左右,亩产150千克;第三段在9月到10月初,放养的规格为每千克150-250尾,每亩2000-300尾,出塘规格1-2尾,亩产500-600公斤。
鲮鱼的养殖技术
3、水质管理
所以在鱼下塘后一周内要以清水为宜,不能直接使用肥水,控制水位在80cm内,待一周后即可施肥,增加水体肥度。一般每亩施入鸡粪5-7.5千克,全池均匀泼洒,待池水透明度在25-30cm即可,在鱼苗生长正常的情况下,一般每周注水一次,控制水温在1.2-1.5米。
鲮鱼的养殖技术
4、投饲管理
鱼下塘后,体型较少,饲料一般以豆浆为主,菜饼为辅,每天泼洒两次豆浆,辅以少量的菜饼,待鱼苗培育7-10天,等鱼苗上滩,可在池滩的脚上种浆。而分塘后,鱼苗要根据底质的好坏施用有机肥,一般要每亩投喂100-150千克的红虫作为开囗料,在投喂菜饼,每生产1千克的鲮鱼则要消耗1.5千克的菜饼。
鲮鱼的养殖技术
5、病害防治
鲮鱼的抗病力较强,但在鱼苗期间极易得气泡病,所以要做好气泡病的预防工作,首先要清水下塘并定期的注入清水,保持水质清晰。另外还要防治寄生虫病,可用百虫净全池泼洒,第二天再用鱼蛙烂皮止血灵全池泼洒,效果极佳。
鲮鱼的养殖技术
鳑鲏鱼养殖
鳑鲏鱼的饲养方法:
饲养时要注意水温不要太热,适水温为14 - 28℃,对水质并不挑剔。,最好不要超过30度。
它的食性很广,可以刮食藻类、水草,以及人工饲喂的米饭、面条、蛋黄、面包屑也吃;最有营养的吃食当然是鲜活的红虫、小蚯蚓、面包虫(撕开后获取虫浆)。
单独的一只中华鰟鮍鱼置入鱼缸,它会感到孤单恐惧,乱闯乱撞,但成群的则胆大的多,可以来回巡游。它们性格温顺,能够和各种鱼混养。
鰟鮍鱼的繁殖比较有意思,鰟鮍鱼和河蚌称得上是至爱亲朋,双方互为其后代的养母。所以你养的鱼要繁殖的话,还需要在鱼缸养一只河蚌。
注意事项
养殖底沙一定要深色不然发色难
放几个河蚬子或者小的蚌帮助发色和繁殖
鲥鱼 养殖
鲥鱼价格高于桂鱼,野生的鲥鱼更是一鱼难求。
鲥鱼市场价格非常昂贵,一般养殖鲥鱼的市场价格大约160~400元一斤,长江野生鲥鱼的市场价格高达2000~5000元一斤,但从八十年代以后野生鲥鱼已经绝迹。
桂鱼一般养殖的40元左右,野生的桂鱼一般100元左右一斤。
养殖鮟鱇鱼
白眼鱼
学名鲻鱼,为近岸生活的海产鱼类,性活泼,善跳跃,对环境适应力强。鱼肉质厚香醇而不腻,味甘平、鲜美,无细骨,对医治脾虚、消化不良有良效,属曹妃甸海边常食海鱼之一。
梭鱼
跟白眼鱼相对应,又名红眼鱼,因其肉质丰厚,又名肉棍子。栖息近海及河口河,有时也进入淡水,摄食泥沙中的硅藻,性活泼,善跳跃,在逆流中常成群溯游。以开凌季带着冰碴子捕捞上的最为鲜美,曹妃甸当地有“开凌梭,好吃的没法说”的说法。
海鲈子
“ 又名海鲈鱼,是曹妃甸海域常见的经济鱼类之一,性凶猛,以鱼、虾为食,也是发展海水养殖的品种。味道鲜美,鱼肉紧致,最知名的做法是清蒸鲈鱼,属于粤菜系特色传统名菜之一,口味属于咸鲜。”
青条鱼
学名小鳞鱵,属于海杂鱼。因生长周期短,世代更新快,资源易于补充,故常保持一定的渔获量。曾一度受消费者欢迎,以前产量多时,曹妃甸地区售价较低,现在价格得二三十元一斤。鲜鱼以油煎食之味美,也可以加工成为咸干品。
海楞蹦
海楞蹦学名虾虎鱼。曹妃甸的海楞蹦通体桔色,背部林林地立着鱼鳍,胸鳍又宽又硬。海楞蹦不用去鳞,没有小刺,伴以豆腐,再撒几段细细的葱段,做一道虎头鱼豆腐汤,白汤配绿菜,颇是好看,味道也鲜美至极。淡水也有虾虎鱼,又称“琴鱼”,自古以来,石鱼、春鱼、麦鱼、琴鱼均被列为贡品,故也统称之“贡鱼”。
蜡头鱼
这里常见的是红鳍东方鲀,为本属鱼类中价值最高的一种。河豚肉质鲜美,民间有“冒死吃河豚”的说法,因为其内脏含有一种剧毒的毒素,称河豚毒素。河豚毒素有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和止血、止痛。腌藏和干制品可供食用;鲜鱼去掉皮、内脏及血等后,亦可食用。现在,河豚美食不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食客,而且还远销日韩等国,成为一张特殊的“美食名片”。
黑头
海钓者昵称其为“黑头”,学名黑鲪。形体和黑鲷相仿,但黑鲷更像鲫鱼。黑头鱼肉质鲜嫩洁白,脂肪少。食用方法简单,汆烫喝的鲜度,黑头鱼说第二,没鱼敢说自己是第一。清蒸也很适口,刺少,特别宜于老年人和儿童食用。
叫姑鱼
“ 学名石首鱼,叫姑鱼为小型食用鱼类之一,食用方法多为油煎、油炸、卤鲜或清蒸。除鲜食外也可加工成干制品。”
海刀鱼
学名刀鲚鱼。以其肉质细嫩、鲜肥、时令性强而著名,尤其雌鱼怀卵丰满季节,其肉和卵肥嫩鲜美,鲜食以清蒸或红烧最佳。此鱼做成的凤尾鱼罐头可谓遐迩闻名。“秋刀鱼的滋味,猫跟你都想了解”,但现在极其少见,渔家饭店万一见到此鱼得先问清价格,别结账时由于不知情怀疑被“宰”,因为鲜海刀鱼小的得上千元,大的得三四千元一斤。
老头鱼
老头学名黄鮟鱇,之所以叫老头鱼,因为其叫声像老头咳嗽之声,其形丑陋、奇特,头部棘端长有一条穗状肉饵,类似伸出的一支鱼竿,用于诱食鱼虾。老头鱼富含维生素A、C,其尾部肌肉可供鲜食或加工制做鱼松等。其鱼肚、鱼籽均是高营养食品,皮可制胶,肝可提取鱼肝油,鱼骨是加工明骨鱼粉的好原料。
黑绸鱼
黑绸肉质坚实,肉丝较粗,远不如真鲷鲜嫩,口味比较清淡,但易于保管和贮存。
真鲷鱼
真鲷系名贵鱼类,但由于资源衰减产量下降市场上少见。真鲷肉肥而鲜美,无腥味,特别是鱼头颅腔内含有丰富的脂肪,营养价值很高。除鲜食外还可制成罐头和熏制品。
曹白鱼
学名鰳鱼,字面上看,似乎可以理解为曹妃甸盛产的一种白色的鱼,实际上跟曹妃甸不沾边。为重要经济鱼类之一,肉质鲜嫩肥美,口味香醇、加工制成的咸鰳鱼或鰳鱼卷均为名特水产品。此外,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其肉有开胃暖中、滋补壮身之功能。
平鱼
学名银鲳鱼,曹妃甸按鱼的鲜美程度有“一平二镜三鳎目”一说,平鱼居冠,系名贵的海产食用鱼类之一。肉质细嫩且刺少,尤其适于老年人和儿童食用,对于消化不良、贫血、筋骨酸痛等病症有辅助疗效。
驴尾巴
“ 又称牛尾巴鱼,辫子鱼,学名鲬鱼。其貌似海楞蹦鱼被一脚踩扁,遂又称其为“踹蹦鱼”。其肉质坚实,成蒜瓣形,每百克肉含蛋白质20克、脂肪2.0克,主要供鲜食。”
铜锣鱼
学名黄姑鱼,属硬骨鱼纲、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姑鱼属。是近海暖温性中下层经济鱼类,具有发声能力,主要摄食底栖动物。味道鲜美,随着捕获量减少,价格攀高,二三十元一斤。
偏口鱼
偏口鱼和牙鲆鱼均为鲽形目鱼类,又都被称为比目鱼,两者外观相似,但当地渔民一眼能分辨:拿在手中看底面,嘴巴朝左朝里的为偏口鱼,嘴巴朝右朝外的为牙鲆鱼。属冷水性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且小刺少,尤其适宜老年人和儿童食用。
鳎目鱼
成体较小,当地人称其为“鳎目尖”,当地渔家饭店常将咸干品裹面包屑,炸制后售卖。鲜食最为肥美,食之鲜肥而不腻,红烧舌鳎鱼是有名的菜肴之一。现在,也有养殖舌鳎的,学名花斑舌鳎,个头较大,价格百十元一斤。
扁包(洋鱼猴儿)
学名孔鳐,肉多刺少,无硬骨。其肉可鲜食,但更多的是腌制加工成淡干鱼,以前渔船上常晒扁包儿鱼,挑在竹竿上,像悬着一只只小猴子。鳐鱼肌肉中含有微量尿素,因此有一股化肥味儿,故鲜食烹调前需用沸水烫一下,以除异味。
刺儿鱼
学名斑鰶。春秋两季为盛渔期,其他季节也有一定的捕获量。产量较高,肉质细嫩。刺儿多,但味道鲜美,为小型食用鱼类。鲜食多采用油炸和油煎的方法,也可加工制成咸干品。
抽条鱼
抽条鱼学名小鯷鱼,又名离水烂。常用于提炼鱼油和制作鱼粉,亦可鲜销或制成咸干品,鲜鱼冷冻后渔民常用作养殖饵料。因其肌肉组织脆弱,离水后极易受损腐烂,小鯷鱼加工制做的咸干品为有名的海蜒。
鮸鱼养殖
没有养殖的,闵鱼又名鮸鱼,体延长而侧扁,背、腹部浅弧形口大而微斜、体被栉鳞、鳞片细小,表层粗糙,头部被圆鳞、颌孔4个,中央颌孔及内侧颌孔呈四方形排列,无颌须。
上颌外行牙和下颌内行牙扩大,呈犬牙状,内面小牙成带状群、眼圈大、眼膜透明度高红而明亮。体呈蓝灰褐色,腹部为灰白色、背鳍2个连在一起,中间有一深缺刻。
鳍棘上缘为黑色,鳍条部中央有一纵行黑色条纹;胸鳍基部黄色、边缘黑色;臀鳍具2棘;尾鳍呈楔形,尾鳍的基部为黄色,其边缘颜色稍浅。
鮸鱼栖息于水深15~70 m,底质为泥或泥沙处。白天下沉,夜间上浮,喜欢小股分散活动,不集成大群。鮸鱼为小区域性洄游鱼类,产卵季节鱼群相对集中。
鮸鱼的生殖期,在朝鲜沿岸为9~10月,在长江口外海为7 、8月,在舟山群岛附近为5 、6月。体长不超过1m,体重多在5 kg以内。鮸鱼的生长比小黄鱼、白姑鱼迅速。渔获物的一般长度为450~550 mm,体重为1500~2500 g。
鮸鱼属于捕食性鱼类,摄食小型鱼类、关足类和十足类如黄鲫、青鳞鱼、小黄鱼和鳍鱼等,以及对虾、中国毛虾和鼓虾等虾类。
养鸽
养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