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Q1

海水池塘能养殖什么鱼效益高,我想海水池塘养殖什么螺合适

海水池塘能养殖什么鱼效益高,我想海水池塘养殖什么螺合适海水池塘能养殖什么鱼效益高,我想海水池塘养殖什么螺合适

池塘养殖田螺需要多深水

池塘养殖田螺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养螺池塘的条件

1、池塘选择。养螺池塘的条件要求不高,面积可大可小,养殖鱼类的池塘均可以用于养殖田螺,甚至不适合养鱼的泥深水浅池也能用于养殖田螺。但高产主养田螺的池塘一般要求有较好的水源和水质。池埂宽1米以上。进排水便利,有良好的抗旱抗涝能力。能保持池水水深1米~1.5米。池塘底泥较肥但不能太深。

2、创造良好的池塘养殖环境。在池塘中种植少量的水草为田螺隐藏和炎热季节避暑,放置一些树木、树枝和石块等供田螺在不同的水层“立体”栖息。进排水口必须设置拦栅或拦网防逃。有条件的最好在池塘中安装增氧机增氧。

放养螺种

1、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池塘清理。放螺前7天~10天对养螺池进行清理,主要包括清除池中过多的淤泥,维修和夯实池埂,疏通进排水渠。

(2)池塘清毒。养螺池清毒与鱼池清毒方法相同。干池按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化水全池均匀遍洒,或带水按每亩1米水深100公斤生石灰化水全池均匀泼洒。

(3)施基肥培育水质。发酵后的鸡猪粪肥作基肥,用量为每亩200公斤~600公斤,并掌握底泥肥用量少,底泥瘦则用量多的原则。

(4)放置树枝等栖息物。池塘中放置树枝等能使田螺在不同的水层形成“立体”和水平均匀栖息分布,有利于提高水体的利用率,有利于提高池塘田螺产量。

(5)进排水口设置拦网防逃。

2、螺种来源和质量

田螺种苗最好是自己从稻田、水渠和鱼池等处采集,也可以从市场收购,但收购时一定要把握质量,否则养殖成活率低。田螺的品种有多种,其中中华圆田螺个体大、生长快,最适合人工养殖。螺种要求:个体较大,贝壳面完整无损,受惊时螺体快速收回壳中,同时厣有力地紧盖螺壳口,螺体无蚂蝗等寄生虫寄生。

3、放养时间

螺种放养既可一次性放足,也可分批多次放入。但考虑提高成活率,一般需要避开高温炎热的时间。当然在头年年底放养有利于缩短养殖时间提高当年单产。

4、放养数量

每亩放养10克左右的螺种100公斤~200公斤。

5、配养鱼类

按每亩配养20克~50克的鲢鱼20尾~50尾和20克~50克的鳙鱼5尾~10尾,以调节水质。养螺池不宜放养青、鲤、鲫和黄颡等肉食性或偏肉食性的鱼类。

饲养管理

1、饵料投喂

人工投喂饵料品种主要有米糠、麦麸、菜饼、豆渣和动物下脚料等。水温15℃以下不投喂,水温20℃~28℃间最适合摄食和生长,需大量投喂。投饵一天一次或隔天一次,早晨或傍晚进行。投喂饵料应在一些固定的食场遍洒。

2、追肥

养螺水色以茶褐色或淡绿色为佳,透明度20厘米~30厘米,水色有日变化,并达到同养鱼水体“肥、活、嫩、爽”的要求。根据水的肥度确定是否追施肥料或施肥的多少,追肥品种既可用发酵后的粪肥,也可用化肥,不管施用哪类肥料都要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以免过量败坏水质,一般每次追施粪肥量为100公斤~200公斤,或尿素1公斤~2公斤。

3、开启增氧机和换水

田螺耐缺氧能力不强,应保持水体溶氧时4mg/L以上。发现鱼缺氧浮头对惊扰不敏感,或田螺批量爬行到水的表层说明水体缺氧已很严重,必须及时开启增氧机和加注新水抢救,否则将造成田螺批量死亡。因此,平时要经常观察水质,及时科学开启增氧机和适时换注新水调节,防止水质败坏老化缺氧,保持水体含有丰富的溶氧。

4、防逃

田螺常从进排水口、洞穴、溢水的池埂等处逃逸,因此要经常检查,特别上暴雨时更要仔细查看。

5、观察田螺的生长和繁殖

在养殖过程中要随时检查田螺的生长情况,如果生长速度缓慢就要及时从投喂饵料的方法、质量、数量和水环境、病害等多方面查找原因,同时改进。发现池塘中有仔螺出生,就要添加一些营养价值更高的饵料投喂。

6、越冬管理

除入冬前要强化培育使田螺体质健壮外,入冬后必须加深池水保温,注意水质状况,防止缺氧。

池塘养殖田螺需要多深水泥

海螺水泥和沙掺在一起使用,凝固时间比较快,用在急需凝固的地方比较好

一亩水塘能养多少斤田螺

常规养殖方法下田螺一亩可产100公斤左右。

田螺是软体胎生动物,每年4-5月和9-11月是田螺的繁殖期,常规养殖下每亩放养100只母螺,一般雌螺是分批产子,每只田螺能够产20-30个小田螺,养6个月后小田螺的体重可以达到3-5g以上,养9个月便可达到9g左右。

池塘养殖田螺需要多深水养

乌龟可以和螺蛳一起养的。
乌龟和螺狮在冬天一般是不会冷死的,因为它在冬天会潜入泥穴中冬眠。 水温会影响着田螺的活动:田螺在水温15°C左右开始活动与摄食。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7°C。30°C以上时,田螺会将肉体缩入螺壳内停止摄食,群集于荫凉处或潜入泥土中避暑。水温超过40°C时田螺会死亡。水温低于8°C时田螺便死了。

养殖池田螺养殖技术

田螺适宜生长在15~30℃的环境中,放养时要要注意避开高温炎热的时间,自然环境内放养,每平方放10~15个种螺即可,如果是人工建设的池塘,可高密度养殖,每平方可放100~500个(根据池塘大小),底泥厚度在10厘米以上,以方便田螺取食、休息,将雌雄螺一起放养就可自然繁殖。

养殖田螺需要多深的水

一克水。田螺可以净化水质,它们会通过吸食污泥中的细菌和有机碎屑来获取食物。它们平时还会吃掉水中的食物残渣和营养物质,既可以改善水质,又可以提高水的透明度。田螺不仅可以净化水质,还可以清理鱼缸内的水草和青苔,减缓水质恶化的速度。

不过田螺的繁殖速度比较快,所以养殖的数量不宜过多。

怎样养田螺池水要多深

田螺养殖场地选择

田螺养殖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腐殖质土壤及交通方便的地方。最好有流水。

放养量与饲养管理

1、田螺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00-120个,同时,每平方米套养夏花鲢鳙鱼种5尾左右进行主体养殖。田螺放养时间一般都在3月份。

2、施肥投饵。养殖池先投施些粪便,以培养游浮生物为田螺提供饵料。施肥量视螺池底质肥瘦而定。田螺放入池后,投喂青菜、米糠、鱼内脏或菜饼、豆饼等。青角、鱼内脏要切碎与米糠等饲料拌匀投喂。菜饼、豆饼等要浸泡变软,以便于田螺摄食。投喂量视田螺摄食情况而定,一般按田螺总量的1%-3%计算,每2-3天投喂一次。投喂时间每天上午,投饵的位置不必固定,饲料隔天投放。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需投饵。

3、水质调节。一是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最好保持池水流动,尤其是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螺池水深度需常保持30厘米左右。二是调节水的酸碱度。当池水pH值偏低时,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0.18公斤,每隔10-15天撒一次,使池水pH值保持7-8。

4、田螺越冬管理。当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时,冬眠时,田螺用壳顶钻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呼吸。田螺在越冬期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一般每3-4天交换一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深水池塘能养田螺吗

养田螺的鱼塘可以养鱼,但也要看具体情况。

1、养田螺的池塘选择。

养螺池塘条件要求不高,面积可大可小,养殖鱼类的池塘均可用于养殖田螺,但是养殖田螺泥深水浅池就不适合养鱼。

但高产主养田螺的池塘一般要求有较好的水源和水质。池埂宽1米以上。进排水便利,有良好的抗旱抗涝能力。能保持池水水深1米---1.5米。池塘底泥较肥但不能太深。

2、配养鱼类。按每亩配养20克—50克的鲢鱼20尾—50尾和20克—50克的鳙鱼5尾——10尾,以调节水质。养螺池不宜放养青、鲤、鲫和黄颡等肉食性或偏肉食性的鱼类。

问池塘养田螺怎样才好呢

鱼塘放河蚌田螺有益,是水中生物链的一部分

田螺,河蚌这类淡水生生物,主要以水中的浮游生物,以及河泥中的营养元素为食,能起到一定的净化水体的作用。应该说是水中生物链的一部分。水中死亡生物会滋生大量细菌污染水体,此类生物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弊处就是会大量繁殖,影响鱼类活动空间,得定期清理一些。

田螺养殖水深多少

养殖田螺要选择水源充足、交通方便的池塘作为养殖池,然后将生长健康、品质优良的田螺放入其中养殖,日常管理时,应该为田螺提供豆饼、米糠、青菜等食物,且喂食量要控制在田螺体重的百分之三。

田螺怎么养殖

1、养殖场地

田螺适合生长在水质干净、交通便利、排灌方便的环境中,养殖时可以挑选水源充足、地势开阔、向阳通风的池塘作为养殖池,且养殖池两端都要开设排灌口,并设置铁丝网,避免田螺逃跑。

2、提供食物

田螺以水中的有机碎屑、腐肉以及微生物、水草为食,养殖时可以为其提供青菜、米糠、麦麸、鱼肉以及豆饼等食物,且饲料要放入水中,泡软后喂食给田螺,避免田螺无法正常进食。

3、定期换水

养殖田螺多用静水,但长期不换水,会导致水中滋生细菌,影响田螺的生长,养殖时要每周为田螺更换一次水分,且换水量要控制在池塘水深的百分之三十,避免田螺受到惊扰,无法正常生长。

特种养殖


海水池塘能养殖什么鱼效益高,我想海水池塘养殖什么螺合适
  • 家兔养殖业,家兔养殖业
  • 家兔养殖业,家兔养殖业 >> 家兔养殖业,家兔养殖业...

    海水池塘能养殖什么鱼效益高,我想海水池塘养殖什么螺合适
  • 养殖二代野猪需要办什么证,养殖二代野猪用不用打疫苗
  • 养殖二代野猪需要办什么证,养殖二代野猪用不用打疫苗 >> 养殖二代野猪需要办什么证,养殖二代野猪用不用打疫苗...

    海水池塘能养殖什么鱼效益高,我想海水池塘养殖什么螺合适
  • 青蛙养殖最新视频,那里有养殖的青蛙
  • 青蛙养殖最新视频,那里有养殖的青蛙 >> 青蛙养殖最新视频,那里有养殖的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