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头鲂养殖,团头鲂养殖状况
团头鲂繁殖
武昌鱼在九江江里繁殖,在有急流处进行,经风雨才成。
团头鲂繁殖特性
答:不吃小鱼。主要摄食水生维管束植物及周丛生物,亦食棱角类、桡足类、摇蚊。
武昌鱼是我国重要的草食性经济鱼类。武昌鱼肉嫩而鲜美,可食部分达70%以上,营养丰富,是湖北梁子湖的特产。由于其食性广、成本低、生长快、成活率高、易捕捞,能在池塘中产卵繁殖,且具有味美、头小、含肉量高、体形好、规格适中等优点,因而被作为优良的草食性鱼类品种在全国普遍推广。
团头鲂人工繁殖
武昌鱼以苦草、轮叶黑藻、 眼子菜等水生维管束植物为主要食料,也喜欢吃陆生禾本科植物和菜叶,还能摄食部分湖底植物碎屑和少量浮游动物,因此食性范围较广。一般从4月开始摄食,一直延续到11月,以6~10月摄食量最大。
武昌鱼,属鲤形目,鲤科,鲌亚科,鲂属。俗称:团头鳊,平胸鳊。英文名:Bluntnose black bream , Wuchangfish , Bluntsnout bream 。
武昌鱼又名团头鲂,肉质嫩滑,味道鲜美,是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原产于长江中游一带通江的湖泊现已推广到全国各地养殖。武昌鱼产于鄂城和武昌县境内的梁子湖。该湖湖面辽阔,直通长江,江水可倒灌。由此使湖水水质好、饵料丰富,便于武昌鱼的生长繁殖. 团头鲂为草食性鱼类,摄食能力和强度均低于草鱼。
团头鲂繁殖、鱼种培育技术视频
可以。
用红虫液泡玉米应该是能够钓到武昌鱼的,我之前在网上有刷到过别人用红虫水液泡玉米钓武昌鱼的视频,基本上武昌鱼都是已经吃钩的。所以我觉得应该用红虫水液泡玉米也是能够钓到武昌鱼的,并且能够很好的钓到武昌鱼,武昌鱼还是比较喜欢这个味道的。
团头鲂繁殖季节
每年的5月至6月是武昌鱼的繁殖季节。
武昌鱼2-3岁成熟,繁殖季节比鲤鱼、鲫鱼晚,比家鱼早。长江中下游地区从4月末到6月初,水温在20-29℃的季节多为产卵期。在湖泊中,在水草繁盛的地方产卵,受精卵具有粘性,并附着在水草或其他物体上发育。在池塘里养的武昌鱼亲鱼,在繁殖的季节,如果有微流水或其他条件刺激,可以造成不集中的自然产卵。因此,每年春天开始后,雌雄亲鱼分别培育,当时人工催情,集中繁殖,生产鱼苗。
团头鲂养殖
淡水鱼类 青鱼 草鱼 鲢鱼 鳙鱼 鲫鱼 鲤鱼 乌鳢 鳗鲡 泥鳅 黄鳝鱼 团头鲂 鲥鱼 大银鱼 太 湖新银鱼 广东鲂 南方白甲鱼 岩原鲤 大麻哈鱼海水鱼类 大黄鱼 小黄鱼 黄姑鱼 鲐 鱼 乌 鲳 鲈鱼 带鱼 鮸鱼 四指马鲅 黄 鲷 青石斑鱼 黄鮟鱇 龙头鱼 青干金枪鱼 鲱 单带绯鲤 中国团扇鳐 海鳗 赤点石斑鱼 大弹涂鱼 条纹东方鲀 海鲇 皱唇鲨 白斑星鲨 灰星鲨 吻沟双髻鲨
团头鲂繁殖技术标准
武昌鱼在鱼塘能自行繁殖,但需要一定的水流刺激才能产卵,如果水体静止的话,它们是不会繁殖小鱼的。
产卵以后需要在流水中孵化,保持清洁的流水不断,保持合适的温度,可以分开在育苗池里孵化。喂养2-3周,鱼长到3cm时就需要分池了,因为太拥挤了。再养殖1个月,鱼长到差不多5cm的样子,还要分散1次。
团头鲂鱼苗
武昌鱼养殖技术池塘条件池塘面积30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水深2米以上,呈长方形,不漏水为好。池底平坦,淤泥厚20厘米左右,应配有排灌、饲料加工、运输、增氧等机械,每亩池塘渔机动力应在0.5千瓦以上。要求池塘相对集中连片,便于管理。水质条件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池水透明度在30厘米~35厘米,溶氧量5毫克/升左右,不低于2毫克/升,pH值在7~8之间,养殖期间要求定期注水,7月~9月每半个月注水1次,每次注水量为20厘米~30厘米。鱼种放养12月,每亩放养尾重100克~150克的团头鲂二龄鱼种1000尾,尾重20克左右的团头鲂一龄鱼种1250尾;1月,每亩套养尾重500克左右的鲢、鳙老龄鱼种200尾,尾重40克~50克的鲢、鳙鱼种250尾,每尾重20克左右的鲫鱼种1000尾。这样,可充分利用水体中的饵料,获得高产高效益。饲料投喂以投喂青绿饲料为主:3月~5月投喂宿根黑麦草;5月~9月投喂苏丹草和苦荬菜;8月~10月投喂其他旱草并少量投喂菜饼、麦类等商品精料。各月投饲分配百分比如下:12月~2月少量投喂;3月为2%;4月5%;5月10%;6月15%;7月23%;8月22%;9月16%;10月5%;11月2%。投饵率(日投饵量/池中鱼总重量)与水温关系如下:低于20℃时,投饵率为0.5%;20℃~22℃时为0.5%~1%;22℃~25℃时1%~2%;25℃~28℃时2%~3%;28℃~30℃时3%~5%。投喂坚持定质、定时、定位、定量的"四定"原则,每天投喂2次~3次,做到少量多餐,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投喂时泼洒要均匀。食台朝南搭建,一般建在水下80厘米左右,夏季可适当升高。日常管理平时要切实注意调节水质,做到肥、活、嫩、爽。在饲养中、后期,鱼类逐渐长大,池塘贮鱼多,夜间鱼群容易浮头,要适时开机增氧,一般做到"三开两不开"。即晴天时开机1小时;阴天时次日凌晨2时~4时开机,直到解除浮头;阴雨连绵有严重浮头危险时,要在浮头之前开机,直到不浮头为止。在一般情况下傍晚不要开机,阴雨天白天不要开机,而将有限的开机时间安排在夜间。从5月起每月定期抽样测定鱼类生长情况。根据水温、天气等情况,灵活掌握饲料投喂量,防止过量投喂或投喂不足,影响鱼类正常生长。鱼病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鱼种下塘前10天~15天每亩用生石灰125千克~150千克彻底清塘,以杀灭细菌、病原体和敌害。4月~9月每15天、每亩水面用25千克~30千克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8月泼洒1次"优氯净",浓度0.25×10-6;9月泼洒1次"鱼康",浓度1×10-6。轮捕留种在6月~10月轮捕期间,每月捕捞1次,每亩可上市尾重300克~500克的团头鲂400千克左右,尾重700克~1000克的鲢、鳙鱼170千克左右,尾重100克~200克的鲫鱼130千克左右。到11月干池并塘,还可收获尾重100克~150克的团头鲂二龄鱼种1000尾左右,尾重450克~500克的鲢、鳙老龄鱼种200尾左右。鱼苗繁殖团头鲂2~3龄可达性成熟,繁殖季节比鲤、鲫鱼稍迟,比家鱼稍早。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在4月底至6月初,即水温在20~29℃的时节为产卵期。在湖泊中,于水生植物繁盛的场所产卵,受精卵具粘性,附在水草或其他物体上发育。池塘培育的团头鲂亲鱼,在繁殖季节,如有微流水或其他条件刺激,能造成不集中的自然产卵。所以每年开春后,就要将雌雄亲鱼分开培育,届时人工催情,集中成批繁殖,生产鱼苗。人工繁殖鱼苗,可采取自然产卵或人工催产方法。用于繁殖的亲鱼最好在池塘中经过一年培育,也可以直接从天然水体中捕起选择。团头鲂的雌雄鉴别比较容易,从鱼种阶段开始,雌鱼胸鳍的第一根鳍条薄而平直,雄鱼的厚则呈"波浪"形弯曲。性成熟后,雄鱼胸鳍的前数根鳍条的背面,尾柄武昌鱼的背、腹侧缘都有密集的"珠星",用手摸有粗糙感,腹部较小,轻压后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雌鱼仅眼眶骨及背部有少量"珠星",腹部膨大而柔软。繁殖时可选择成熟好的亲鱼,按计划配组并入产卵池,或先用激素进行人工催产,让其自然产卵授精。由于团头鲂鱼卵为粘性,可使卵附着在人工设置的等鱼巢上,然后在静水中孵化。也可以采用人工采卵授精,然后将受精卵脱粘,再进行流水式人工孵化。其繁殖过程和操作方法基本与鲤鱼相同。苗种培育团头鲂鱼苗细小娇嫩,操作时要细致小心。鱼苗下塘时,水质不宜太肥,出塘计数时不宜过于密集拥挤。鱼苗养成春片鱼种,常采用分级饲养法。鱼苗孵出2~3天后,才逐渐脱离鱼巢自由活动,并开始摄食小型浮游动物。因此当鱼苗下池后,要每天适量施肥。脱粘孵化的鱼苗,亩放12~15万尾为宜。当鱼苗开口摄食时,最好先喂1~2次熟蛋黄,再喂几天黄豆浆,以后依水质肥瘦和鱼苗生长情况而决定施肥量。经15~20天饲养,鱼苗可长到2~3厘米,这时再分池饲养。第二次分池疏养,亩放4~5万尾火片鱼种,培育以施肥培养浮游生物为主,同时可隔日投喂豆饼浆,还要加喂些瓢莎、小浮萍等植物饲料。经一个月左右时间,可养成4~5厘米规格的夏花,成活率可达80%左右。由夏花养成冬片鱼种,即第三级饲养。其方法与培育草鱼基本相同。池水的透明度一般保持在30厘米左右。放养密度一般每亩5000~7000尾,再搭配养10~20%的鲢、鳙和青鱼夏花。也可以在主养鲢、鳙鱼种池内搭配放养10~20%的团头鲂。下塘初期,喂瓢莎、小浮萍和豆饼浆等,以后喂紫背浮萍、轮叶黑藻或切碎的新鲜旱草等。入冬时,一般可长到12~15厘米,成活率可达90%以上。第二年养成鱼。成鱼饲养养殖方式有池塘主养或混养,有在水草较丰茂的湖库水面粗养,有利用网箱进行集约式养殖。主养团头鲂,在水深1.5~2米的池塘,每亩可放冬片鱼种600~800尾,配养鲢、鳙鱼种200~300尾,饲养一年团头鲂个体可达500克左右。它的生长速度在三龄以前较快。以后逐渐减慢。团头鲂的食性和草鱼相似,所以能经济地利用天然水域中的饵料资源,同时也能摄食人工饲料,促进成鱼的生长。武汉市试验池塘主养团头鲂,效果很好,其方法为:亩放尾重40克的团头鲂越冬鱼种1220尾,配养尾重50克的白鲢鱼种200尾,尾重60克花鲢鱼种30尾,还适当放些高背鲫鱼种,使用"正大"083号饲料,饵料素数为1.8,投喂时用手撒均匀。平时注意水质管理,防止水质变坏和泛塘,昼夜池水中溶氧不低于2毫克/升。年终获得每亩500千克的产量,其中团头鲂350千克,平均尾重为0.35千克。
团头鲂繁殖方式
鳊鱼也就是三角鲂或团头鲂(武昌鱼),属于鲤形目、鲤科、鳊属。
鳊鱼属于中型草食性鱼类,一般2~3龄达性成熟,最小性成熟年龄为2龄。产卵期为5~6月。鳊鱼一次产卵量不一定,受鱼龄和其他条件影响。一次卵量一般为3万粒以上,最多可超过10万粒。多在夜间产卵。卵具有微黏性,淡黄色,黏附于水草或其他物体上。
养牛
养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