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产养殖业面临的困境,水产养殖面临问题
水产养殖带来的环境问题
鳗鱼养殖用水质量要求较高且用水量巨大,现有鳗鱼养殖企业基本建于小流域中上游,在未获得取水许可证的情况下大肆违法取水,有的企业甚至在小流域筑坝取水,直接造成小流域断流,性质恶劣。
同时,违规占用基本农田,企业违法排污较为普遍。大部分企业尾水经简单沉淀处理后就排入周边小溪,无法做到稳定达标排放,且在新建或改造污水处理设施期间从未停止养殖。因短时间排水量大,污染物总量多,对小流域水质造成冲击,导致小流域水质不稳定,时有超标,甚至持续恶化。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水温
对于不同的养殖鱼类,对于水温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我们在根据水温分类的时候,一般分为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三个基准温度。我国四大家鱼的适温范围在20-32度,罗非鱼为24-35度,虹鳟为12-18度,不同种类的鱼类对于水温的变化和感知也是不同的,适宜的水温变化对于鱼类来说可以起到积极的变化,可以加速幼体的发育速度,提高雌体的生殖能力,促进水体鱼虾蟹的生长。
但是温度变化太大,超过3度以后,鱼体的应激性加大,会出现焦躁不安,食欲废黜,生体机能紊乱等问题。所以要求我们在下苗的时候,需要适水下苗,减少因为温差带来的应激,另外放苗之后可以泼洒抗应激的产品,如VC、免疫增强产品等。
盐度
盐度对于鱼体的存活、代谢、摄食、生长发育等方面有很大的影响。有些淡水鱼类能够耐受较大的盐度,最佳盐度可以增加机体的摄食以及增强机体的防疫机制。淡水鱼类的盐度一般在2-5,鲤鱼、鲫鱼在盐度为4的时候,生长速度最快,食蚊鱼在盐度为2时,生长速度最快,对于大多数淡水鱼类,2-3的盐度,是维持体内渗透压,维持机体代谢的最佳盐度。但是盐度过大,会导致鱼体生体机能紊乱,渗透压发生很大的变化,造成鱼类直接死亡。
对于盐度调节措施,海水类鱼类可以直接添加海水,淡水类需要盐度调节的,可以通过人工调配的方式,进行调节。
PH
在养殖水体中,一般将水体的酸碱度分为五个维度,分别是强酸性(ph<5.0),弱酸性(ph5.0-6.5),中性水体(ph为6.5-8.0),弱碱性(ph为8.0-10),强碱性(ph>10.0)。养殖淡水中的ph一般为6.0-9.0,海水为8.0-8.5,鱼塘可以根据碳酸的一级与二级电离平衡、碳酸钙的溶解以及离子缓冲系统调节ph。
水体的ph改变以后,可以通过氢离子的渗透和吸收作用,是养殖鱼类的血液ph也会发生改变,破坏运输氧气的能力。Ph过高过低,直接会腐蚀鰓丝组织,造成鱼类呼吸障碍而死亡。降低ph会影响硝酸盐还原酶的活性,导致植物缺氮。Ph也会影响很多物质的存在方式和产生的毒性影响,例如氨氮、硫化氢等,由于ph的改变,会加大它们的毒性,从而毒害鱼类。
我们在调节池塘ph的时候,通常会使用酸类或者碱类进行调节。当水体呈酸性的时候,一公顷一米水深的池塘可以使用30kg的生石灰提高1个ph;当水体呈碱性时,使用醋酸、盐酸、有机酸调节,也可以使用明矾一公顷一米深的池塘用15kg;此外还可以通过生物制剂的调节和消除有机物、浮游动植物的调节等方式来调节ph。
溶氧
溶氧是水产养殖中最关键的指标。溶氧的高低可以影响鱼类的摄食、应激反应,从而能够直接影响鱼类的饵料系数,鱼类的发病情况,有毒物质的毒性影响,但是溶氧过饱和,也会容易引起气泡病。
池塘中的溶氧主要来源于藻类的光合作用以及空气中大气压强压进的溶氧,消耗氧气的主要因子有养殖动物、藻类、有机质、浮游动物等,所以在养殖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解决溶氧的来源问题,更要解决好溶氧的去处问题。
溶氧来源我们可以通过培养池塘有益藻类、合理使用增氧机、化学制剂等增加氧气;溶氧的消耗可以通过优化池塘藻类结构,培养有益藻类、分解池塘有机质、杀灭池塘有害浮游动物的方式降低溶氧被消耗。
氨氮
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主要来源于残饵粪便、底泥释放、以及死亡的藻类等。在养殖过程中,氨氮也是影响养殖动物的重要理化指标之一。一般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氨氮的浓度不宜超过0.02mg/L,但是新开挖的池塘,一般要求必须有一定氨氮,如此水体才能肥起来。氨氮过高,鱼类会产生中毒现象,严重的直接会导致鱼类生理性缺氧而死亡。
为了防治养殖水体中氨氮超标,我们不仅仅要定期检测水质,还要及时清理池塘的残饵粪便,分解有机质,保证水体溶氧充足,而且培养池塘有益藻类,增加溶氧,促进池塘硝化作用的进行。
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是硝化反硝化过程中以及植物体内被摄取的硝酸在硝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氨以及氨基酸过程的中间产物。在溶氧充足的情况下,亚硝酸盐会被硝化为硝酸盐。养殖水体中最好是不能测量到亚盐的存在。
在养殖池塘中,一旦氨氮=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受阻,亚硝酸盐就在水中积累,大量亚硝酸盐的存在会将鱼类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抑制血液的载氧能力,从而让养殖鱼类缺氧浮头,甚至中毒死亡。另外,亚硝酸盐过高还会影响鱼类的新陈代谢,免疫系统被迫害,抗病能力降低,养殖鱼类更容易受疾病的袭扰。
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池塘优质藻类,分解池塘有机质和残饵粪便,增加池塘溶氧水平。有研究表明,当溶解氧在5-6mg/L的时候,硝化速度随着溶氧的升高而加速;当ph在7.8-8.9之间的时候,硝化速度可以保持在90%。所以我们不仅仅在使用常规手段控制亚硝酸盐,也要通过调节ph、溶氧来控制亚盐。
硫化氢
还原性的硫化氢是在含硫化物在池塘底部缺氧的情况下,被微生物还原生成的。水体中的硫化氢毒性会随着ph、水温、溶氧的变化而变化。水温升高或者溶解氧降低,硫化氢毒性加强;ph增加,硫化氢会降低毒性。硫化氢对鱼类的毒害浓度为>0.4mg/L,当然,在养殖水体中,硫化氢没有是最好的状态。
消除硫化氢的危害可以通过提升ph和水体中的溶氧,加强对于底部的管理,分解残饵粪便和有机质,避免使用硫酸铵,严重的时候可以使用一定量的铁剂,消除硫化氢的毒性。
水产养殖带来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包括现在养殖水产品在内的水生生物是整个水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鱼翔浅底美景,就意味着水生态环境要好,不能没有水生生物,这两者之间不矛盾,是一个生命的共同体,两者要和谐,失调就可能出问题。水产养殖从养殖对象上大致可以分为鱼、虾、蟹、贝、藻这几大类。从养殖方式上有两类,一是投饵型,二是不投饵型,并不是所有水产养殖品种和养殖方式都会对水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这很重要。事实上,只有高密度、不合理的投饵型养殖方式才会对环境有比较大的影响,科学合理的养殖方式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相反,科学合理的养殖方式对水生态环境还有净化修复的作用。
水产养殖遇到的问题
工厂化水产养殖中,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能源消耗。而能源消耗的大户,就是对水力的提升、加压过滤等环节。在一些新的养殖概念里,太阳能貌似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在实际应用中,太阳能只能满足一部分照明或弱电工程的用电需求。蓝灵水族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彻底摒弃了能耗特别大的微滤机。改用过滤砂缸。
微滤机是在海水工厂化水产养殖概念刚刚在国内兴起的时候,使用较多的一种机械过滤设备。它利用不锈钢网进行物理过滤,把水中的固体悬浮物排除掉。但在应用中遇到不少问题:
微滤机不仅要对水进行加压循环处理,还要有电机带动滚动轴转动。由于箱体的水体会对滚筒造成较大的阻力,所以滚动轴承受了太大的力矩。这对电机的功率有较高的要求。最终使在同样过滤效果的情况下,微滤机的用电量大大超过过滤砂缸。
微滤机由于在设计上的先天不足,一般都有一个箱体,但因为要做成耐海水的材料,通常都用PVC或PP材料制成。但PVC材料在北方冬天应用时,容易被冰冻的水体冻裂。而用玻璃纤维树脂开模生产的话,成本会较塑料大几倍。有人用不锈钢材料来制造,但国产不锈钢产品会在海水的作用下快速生锈。
不锈钢滤网的局限。微滤机利用不锈钢滤网来过滤水中的不溶性固体颗粒,一般都要配好自动冲洗的喷淋装置。但即使如此,也不时有污物堵塞滤网的现象。这个成为微滤机的硬伤。另外国产不锈钢滤网很难达到真正的316L的海水专用材质。因此在使用过一段时间后即生锈,对海水造成了二次污染。
综上所述。微滤机存在着一些硬件方面的先天缺点,而用玻璃纤维复合树脂制成的过滤砂缸却能有效避免这些矛盾。过滤砂缸不会生锈,不存在转动动力的问题。普通的滤材使用石英砂即可,成本非常低廉。详情可参阅蓝灵水族关于过滤砂缸的技术文章:
过滤沙缸在循环水养殖中的特殊作用
过滤砂缸配套滤料的选择
循环水养殖设备的材料详解(微滤机俯视图)
水产品养殖过程中如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醋酸是有机酸的一种,醋酸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有:
①促进消化:
有机酸作为酸化剂通过提高饲料的酸度,使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的活性增强,代谢活动变强,增加水产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效率,促进生长。
有机酸可促进水产动物对食物的吸收、提升蛋白质的利用率,进而提高鱼类、虾类、河蟹等水产品的产值与品质。
②降低毒性:
有机酸以水体泼洒的方式进入养殖环境中,通过吸附、氧化或者络合Pb、Cd、Cu、Zn等重金属,缓解重金属的毒性。
有机酸还可使养殖废水中的分子氨转化为NH4+,然后结合氨离子生成稳定的铵盐,降低水中有毒氨的毒性。
③平衡水体:
有机酸本身就显弱酸性,具有平衡碱性的作用和缓冲的能力,稳定水质。
④降低应激:
在水产养殖中,由于水质环境污染、集约型水产养殖、有毒药物及使用饲料不当等因素。
会使水产动物受到pH值、溶解氧、光照、有毒和有辐射重金属、电磁场等的影响而处于应激状态。
使其合成代谢降低,分解代谢升高,免疫功能弱化,机体活动减少,抑制繁殖,降低水产品产量。
有机酸可降低当养殖密度过大、氧气含量低、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过高、水温骤变时等引起应激反应。
⑤净化水质
有机酸能够使水中絮凝和悬浮颗粒、有机物等沉降下来,让水体透明度增加,水质变好,达到净水作用。
⑥去除油污:
养殖塘有藻膜、油膜,使用有机酸后它们很快会消失。
⑦维持藻相:
当水环境不良时,藻类会引起中毒,生长不良,衰老,死亡。
使用有机酸后,能快速解毒,提供营养,稳定酸碱度,保护藻类和维持藻相平衡。
⑧抗菌抑菌:
有机酸可通过解离出的酸根离子或者氢离子进入细菌细胞膜内使胞内渗透压增加。
内环境的酸值降低,导致细菌正常代谢紊乱,甚至裂解死亡,间接降低有害细菌的数量。
有机酸不仅可以降低环境中的pH值,还可以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干扰细菌酶的合成、影响细菌DNA 的复制等达到抑菌的目的。
有机酸对水产病原菌副溶血弧菌、嗜水气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具有显著持续的抑制作用。
水产养殖存在问题
水产养殖会有什么样的风险?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所以他养殖的风险也是蛮大的,所以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水产养殖其中存在的风险到底有哪些?有哪些风险是比较重要的。
天气突变的风险。
对于水产养殖,其实大多数天气对于水产养殖的影响还是有的,所以这种情况之下我们觉得假如天气突变,它的影响会有很大的问题。
天气的突变就会引起各种病因出现,甚至会影响生长发育的问题,有时候可能会引起批量死亡的现象。
所以针对于天气的问题,它是突变的天气,有一定的风险,所以我们在养殖当中防范天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价格的风险。
其实在价格上面也会有风险的,毕竟现在对于农副产品,对于水产养殖来说,大批量的人群投入的时候,对这个养殖就会形成困扰,特别是近些年对于水产的投入来说,很多人拼命的投入进去,所以这种情况来看我们觉得价格上面的问题就是我们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价格的问题连关系到我们的收入,如果价格太低,我们的收入有可能就会亏本。所以这种情况之下,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价格风险,有的价格会比较高,有的时候价格会比较低,一旦出现价格的问题就会引起我们养殖可能失败的问题。
病情的风险。
对于病情的把控,不言之下就会出现风险的问题,所以我们在养殖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如何去把控这个风险的问题。
比如说我们不会怎么去治疗,预防这个病情就会出现大批量的死亡的问题,所以基于这个情况来看,我个人觉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病情的分析就是其实是关系到我们对于技术的掌握,技术掌握不到位的情况之下就会出现各种各样不利于一个病情发生,所以问您这个问题来说,我个人觉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水产养殖的环境影响
暴雨天气对水产养殖的危害与管理措施
暴雨,多发生在高温持续中突遇气候变化,常伴随大风和雷电,容易产生洪水、垮塌等自然灾害。对于水产养殖行业,在天气突变特别是暴雨降落的时候,水中溶解氧急速降低,鱼虾会出现缺氧浮头的现象。
暴雨极端天气容易造成昼夜和水体上下层温差大,水质变化快,水产养殖动物受环境变化影响应激反应加剧,免疫力下降,极易导致病害发生与流行,这对水产养殖业危害特别大。
水中氧气的来源与消耗
天气突变造成水体溶解氧的变化,可从水中氧气的来源与消耗来分析:
水体溶解氧的来源:
水中溶解氧主要来源是依靠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
1.空气的溶解;
2.水生生物(特别是浮游植物)光合作用。
水体溶解氧的消耗:
1.养殖生物呼吸作用;
2.微生物耗养;
3.水中化学耗养;
4.水中氧气的逸出。
在精养池中,晴天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可以达到精养池的一昼夜溶解氧总吸入的90.3%,扩散溶入水中的仅占9.5%。
池水中消耗溶解氧最多的为晚上的浮游生物、细菌的呼吸作用和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可占到72.19%,鱼类耗氧占16.1%,上层过饱和逸出的约占10.4%,底泥耗氧约0.6%。
影响溶解氧变化的因素
养殖水体溶解氧的变化,主要受光线强度和气压两个方面的影响。
1.水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水生物的光合转换作用,其次才是对空气的溶氧。
天气突变常导致气温、光照、气压的突变。水温相对气温的恒定性较好,因此气温的突变并不是水中溶氧变化的主要原因。但光照的突变将严重影响水生物的光合转换过程,导致产氧量下降。
2.气压的降低,造成水体对氧的溶解度降低,导致水体缺氧。
3.在气压低的情况下,常可见水体底部污染物泛起,这就是所谓“泛塘现象。
“泛塘”现象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气压对水体的影响力,“泛塘”的结果造成水底因缺氧而抑制的好氧菌重新得到获取氧气的机会,由此急剧消耗水体溶氧。
4.环境气压低对养殖动物体内的溶氧能力同样产生了负面作用,导致血液携氧量的降低,因此动物需要通过更多的呼吸来增加氧的摄入。
5.一般在气压低的时候比如下雨之前,尤其是夏季暴雨来临之前溶解氧非常低,还有水生生物的光合作用,夜里要进行有氧呼吸释放二氧化碳,也容易造成溶解氧偏低。
因此,天气突变时水体缺氧并且养殖动物很容易浮头和生病,其原因主要是光照和气压影响的结果,而这个影响主要通过降低产氧、降低溶氧、增加耗氧综合形成的。
水体富营养化或偏肥的影响
现在水产养殖的水体大多富营养化或偏肥,甚者还施用一定的肥料来促使水体生产力提高,如果过量施肥,任何季节任何时候都会造成一定的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导致溶解氧降低。
解决的方法是:水体容易富营养化的池塘应该多投放一些鲢鳙鱼等依靠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如果遭遇雷电大风暴雨天气,应尽量开启增氧机加氧。
暴雨前后对水生动物的影响
暴雨前,气压低、天气闷热,池塘溶解氧快速下降,容易导致养殖动物处于不适状态。
暴雨时,水温急剧下降,光照减弱,微生物出现大量死亡,藻菌相易转换,池塘的微生态结构发生急剧变化,从而养殖动物容易发生“应激”反应。
暴雨后,天气晴热,多数池塘蓝藻大量繁殖,加上死亡的微生物腐败,导致池塘水质变差,底层缺氧,养殖动物容易患病。
空气压强与气候温度的关系
压强与温度是成正比关系的,降雨时空气中气温下降,但水温下降的比较慢,此时空气中压强小于水中溶解氧的减少,阴雨天气影响日光的穿透,从而很难维持稳定的水温,同时连续阴天数日还会影响藻类繁衍,导致氧的损耗。
暴雨期间水产养殖的管理措施
1、暴雨前,应该加强巡塘,加固塘基及防逃设施,检查养殖器械和用电设施的安全等。
2、暴雨前中后都要开启增氧机,尽可能增加池塘溶解氧,减缓池塘微生物死亡,稳定水相,防止疫病大规模发生。可使用帮邦魔盒在线水质检测仪在手机软件上设置溶氧上下限,当停电,溶氧不正常时可以电话报警,让养殖户加快反应速度,减少损失。
3、暴雨期间,少投或不投饲料,以免增加池塘有机物耗氧量,同时增加鱼虾活动量,以摄食池塘微生物,从而减少池塘生物总耗氧量。
4、暴雨成灾的,在暴雨过后应及时做好灾后处理工作。如死鱼、病鱼,受暴风卷起的水草要立即捞出,并作无害化处理,防止腐烂污染水质,并估算死亡养殖动物的数量、重量,以供补放苗种参考。
5、灾害发生后,抓紧修复被洪水冲毁的塘坎和各种养殖设施,加固坝坎,及时清除池塘里过多的淤泥,迅速恢复生产能力。如对水浸泡的养殖设施如增氧机、水泵、投饵机等,应抓紧拆卸、烘干、冲洗并进行检修和维护,以便尽快恢复生产。
6、加强消毒工作。对有鱼虾池塘应尽量采用低刺激消毒剂,如使用活性碘、水产用二溴海因等泼洒消毒,可有效防止鱼体因擦伤所引起的体表溃疡、烂皮烂尾等继发性疾病。对无鱼虾池塘,将水尽快抽干,曝晒、清池,用生石灰150千克/亩,对池塘和周边进行消毒。
7、暴雨后,要调控好水质。有条件的可将浑水及时抽出,换注新水;对pH值在8.5以内的池塘,可泼洒生石灰调节养殖水体的pH值,改善水质。平均水深在1.5~2.0米的池塘,可每10~15天每亩用生石灰10千克,化浆水后全池泼洒一次;对水质变清的池塘,可投放生物菌肥、复合肥料等,以保持池塘有足够的肥量让藻相和菌相平衡;对水质过浓,池底有机质含量过多的池塘,建议施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底质改良剂。比如酵之源,菌多多,弧克。使用微生态制剂的同时,必须开动增氧机,避免缺氧。
8、灾后及时补放苗种。对池塘逃鱼、应激死亡的鱼虾等情况进行观察、判断,以摸清存塘生物量,确定补放品种及数量。鱼种入池前应用2~3%的食盐水浸泡3~5分钟,以防病菌的传播。
9、加强灾后饲养管理工作,重点是投足饲料、施足肥料。饲料中要适当添加VC、免疫多糖、保肝健、免疫多肽进行投喂,提高鱼虾蟹抗应激能力;如果已经发生细菌性病害,则还需另外添加鱼用抗菌药物。
10、养殖池塘是养殖鱼类的生存环境,如何让经受洪涝灾害后的养殖池塘环境尽快稳定下来,为养殖鱼类提供稳定的生存环境,是水产养殖业者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
对在洪涝灾害中受损的池埂,进行修复和加固;对损坏的进、排水系统要及时恢复其功能。彻底清除沉积在池塘中的淤泥、杂物和垃圾等,为养殖鱼类重建良好的生存空间。对养殖池塘的供水系统与供电设施进行检修,发现问题要立即修复;同时,对养殖用设备,如增氧机、抽水机、渔船和网具等要仔细地检修,对于已经损坏的养殖用设备要及时修理和重新配置。
鱼急性烂鳃病、鳃霉病、出血病等爆发性疾病预防:
11、连日下雨及阴天,水温又再次回落到28℃以下,正是“ 急性烂鳃病”的爆发条件之一,同时连续阴天,水体藻类死亡老化,消毒不及时,底质有机质过多时,又是鳃霉病和出血病的爆发高峰。尤其是草鱼、鲤鱼、观赏鱼感染鳃霉较为严重,爆发性死亡率高;而花白鲢、草鱼、鮰鱼等出血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因此,在此天气条件下,加强此类疾病的预防。主要是,在做好消毒、调水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对鱼体体制的增强。增强鱼体免疫力及抵抗力在这时候显得尤为重要,龙昌杜仲叶提取物属于中草药绿色饲料添加剂,对于提高免疫力,尤其是强对流天气后的抵抗力,作用于鱼体虾蟹本身效果更为直接。
养龟
养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