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殖牛尾巴鱼,牛尾巴是否能人工养殖
牛尾鱼有养殖的吗
狗腿鱼,有的地方叫它拐子鱼,有的叫辫子鱼,有着跟鲶鱼一般的外型,不过也有自己独特的外形,头部扁扁,身体黑长,但是它比鲶鱼要强壮很多,它的骨头很硬,力气很大。其在各地的名字都有所不一样,但却没有一个地方把它叫成鲶鱼的。这狗腿鱼肉质鲜美味道堪比鳕鱼,这足于证明其食用价值的珍贵了。
海鲶鱼,也称胖头鱼、扔巴、(鱼光)鱼等。属鲈形目,暖温性中小型底层杂食性鱼类,约有800余种,我国黄海、渤海沿岸浅水区常见。
牛尾鱼是人工养殖的吗
第一种:带鱼
带鱼是一种很常见的海水鱼,它生活在四十米左右的近海中,虽不能说是深海鱼,但是它有着深海鱼的习性,一旦被打捞出海水,因为受不了气压,所以存活几个小时就会死亡。所以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带鱼基本上都是冰鲜,极少有卖生鲜的。
有的人会说现在带鱼已经有人工养殖了,其实以目前的技术来看,现在还在试验阶段,因为人工养殖带鱼难度比较大,养殖的存活率很低,所以极少能养殖成功。
第二种:秋刀鱼
秋刀鱼是日本的“家常鱼”,在中国的餐桌上虽然没有那么普及,但是在一些烧烤店或者海鲜市场是很受欢迎的;秋刀鱼的价格很便宜,一般几块钱一斤。很多人都会想,这么便宜难道不是家养的?其实不是,恰巧就是因为价格便宜才没有人养殖。它卖这么便宜其实就是因为它的产量大,养殖的话经济效益低,所以没人愿意养殖。
第三种:鮟鱇鱼
鮟鱇鱼的长相很奇特,所以有人会把它叫做“海鬼鱼”,虽然鮟鱇鱼的样子奇特,但是它的口感和营养价值是很高的,所以受到很多人喜爱。鮟鱇鱼生长在一百米左右的深海中,有着深海鱼的习性,人工养殖的条件还达不到,所以遇见了,就不要错过。
第四种:龙头鱼
龙头鱼的肉质鲜嫩细致,含水量较高,所以不适合保存,通常会被做成鱼干在市场上售卖。龙头鱼生长在水深五十米左右的海水中,是沿海地区很常见的鱼,养殖条件比较高,所以市场上基本上都是纯天然的。
第五种:鲅鱼
鲅鱼的体型较大,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渤海、黄海等地区;鲅鱼的肉质紧实有弹性,刺少营养高,深受人们的喜爱。鲅鱼也是无法人工养殖的,因为养殖成本很高,远高于卖出的价格,自然打捞上来的最赚钱,所以市场上的鲅鱼都是人工捕捞的。
牛尾巴鱼有养殖的吗
牛尾巴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眼睛退化严重,主要靠四对胡须发现食物。从幼鱼开始,即摄食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成鱼食物主要为蜉蝣类和毛翅类幼虫,摇蚊幼虫、蚊类等昆虫、小鱼小虾。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以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常年摄食,生殖期及冬季摄食减弱
牛尾巴鱼养殖和野生区别
牛尾巴鱼的养殖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它的病虫害不多,在池塘中就可以养殖,同时它的生长速度还是挺快的,养殖1年多就可以捕捞,养的时间越长,个头越大,价格也就越贵。
在市场上,牛尾巴鱼的接受度较高,尤其是北方地区的居民喜食这种鱼,而南方地区更偏爱黄颡鱼一些。总的来说,牛尾巴鱼的养殖前景还是不错的,如今已大量养殖。
牛尾鱼有养殖的吗百度
制法:1、将牛尾去掉残毛,洗净,剁成段,去掉尾根大骨,母鸡肉在沸水锅中飞水后洗净,干贝去筋洗净;火腿切片;冬虫夏草洗净;区域原料备好。
2、炒锅置火上,放植物油烧热,放入花椒和一半的葱、姜煽出香味,将牛尾放进锅内,用大火煽炒后溅如料酒10克,继续煽炒,带牛尾完全断生,将锅离火,取出牛尾段,洗净控干。
3、砂锅内放入鲜汤,加入另一半葱,姜和料酒,将牛尾段,母鸡肉,干贝,火腿片,及冬虫夏草放入用旺火烧开后,转用小慢火煲4个小时,带牛尾熟烂时,拣去葱、姜、蒜加入精盐、味精、煲开后撇去浮沫即成。
牛尾鱼有养殖的吗价格
牛尾巴鱼,学名:拟鲿。属杂食性鱼类,喜栖息在底层水域,为中小型鱼类。
牛尾巴鱼的特征,头宽而大。吻钝圆,身材细长,色泽整体金黄,通体无鳞,于黄辣丁相似,牛尾巴鱼也有3根坚硬的骨刺,长有4对触须。牛尾巴鱼如果论体长,那它可是当的起中型鱼的,它的常见个体在20~30厘米,最长的可达到1米,由于修长的身体,宛如牛尾巴一样,故而也被称之为牛尾巴。
牛尾巴鱼属于肉食型杂食性鱼类,主要以水域里的浮游生物、小鱼小虾、蛤贝幼体、以及水藻为生。
牛尾巴鱼的分布也算较广,主要的产区为长江、黄河、黑龙江等地。
牛尾巴鱼的经济价值很高,营养丰富。它的脂肪含量高,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所以,在餐桌上也是很多人追求的美味之一。
牛尾巴鱼的体型在三十厘米左右,鲶鱼的体型在五十厘米左右,牛尾子的肉质比较柴,鲶鱼肉质比较鲜嫩。
牛尾巴鱼,又被称为黄河拟鲿,是一种典型的底层鱼种,同时它们也是杂食性鱼种的代表,由于它们成年后体型都较为修长,有的甚至能有半米多长。
不过每个人都见仁见智!不一定能代表广大食客的意见。做法也很讲究。只有好厨师才会真正知道这两种鱼咋做才最好吃!之所谓,即便如此也是众口难调,见仁见智吧!
牛尾子鱼养殖
乌苏里鮠,别名牛尾巴、黄昂子、回鳇鱼鲿科属的一个物种。体长,头宽显著大于头高。吻钝圆。前鼻孔呈短管状,与后鼻孔相距甚远。须4对,鼻须末端后伸接近后鼻孔。
乌苏里拟鲿受精卵的分裂方式为盘状卵裂,受精卵出膜时间随温度的升高显着减少,畸形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最佳水温为25℃;随着盐度的增加,出膜时间延长,孵化率降低,盐度应控制在3.0以下;过高或者过低pH导致孵化率降低,畸形率升高。.水温22~23℃条件下,乌苏里拟鲿第7日龄初次摄食率达到最高值100%,仔鱼不可逆点(PNR)发生在孵化后第13天。
牛尾巴鱼养殖技术
— 食材清单 —
大蒜4~5瓣,洋葱半个,土豆1个,牛尾巴鱼一条,约1.5kg,耗油30克,生抽10毫升,醋5毫升,胡椒粉5克,白糖10克,酒或料酒20毫升
— 烹饪步骤 —
1· 姜切片,蒜切蓉,鱼切1.5公分左右厚片,把所有的调料和少量姜片、所有蒜蓉加入,拌匀,腌制20分钟。喜欢吃辣的可以加辣椒。
2·干锅中倒5毫升左右食用油,铺一层姜片和洋葱丝
3· 上面再铺一层土豆片
4· 把鱼码在土豆片上,把腌鱼用的料汁全部倒入,再加5毫升食用油
5· 小火2-3分钟,再转中火20分钟。关火,撒上香菜,盖盖儿闷30秒,完成!
牛尾巴鱼能养殖吗
牛尾巴鱼,又名乌苏里拟鲿、黄昂子、回鳇鱼。是鲿科,拟鲿属的一个物种。乌苏里拟鲿身体较长,前部宽厚,后部侧扁。体表光滑无鳞,侧线完全,头扁平,头顶有皮膜覆盖,吻钝圆,口下位、横裂。前鼻孔呈短管状,与后鼻孔相距甚远。须4对,鼻须1对。背鳍刺强硬,其后缘仅具齿痕;胸鳍硬刺,后缘具锯齿。尾鳍浅凹,上片略长于下片,末端均圆钝。体背、体侧灰黄色,上部深于下部。腹部白色,背鳍、尾鳍末端为黑色。
牛尾巴鱼的生活习性
1、捕食习性:牛尾巴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眼睛退化严重,主要靠四对胡须发现食物。从幼鱼开始,即摄食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成鱼食物主要为蜉蝣类和毛翅类幼虫,摇蚊幼虫、蚊类等昆虫、小鱼小虾。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以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常年摄食,生殖期及冬季摄食减弱。
牛尾巴鱼人工养殖
天然水体中,黄尾密鲴二龄性成熟,池养中当年也可繁殖产卵。每年4~6月份,雨后初晴水温升到20℃以上,雌雄鱼游至有水流的水草边,相互追逐产卵,卵粘性,附在石砾水草中,卵经过1周左右即可孵出幼苗。
①亲鱼种收集和培育:亲鱼种收集应该集中在冬季捕捞季节,选择个体较大,性成熟明显,健壮无病,色泽鲜艳者为宜,培育池为0.5~1亩左右,水深1.5米,底质肥亩数量80~100千克,培育主要是培肥水质,可略投一些人工饲料,以满足鱼体营养的需要,产前注意适量充水。
②人工催产:催产亲鱼选择腹部柔软、膨大,肛门红肿,生殖孔较大者为好,采用鲤垂体作催产剂,每千克用垂体2~3个,雄鱼减半,雌雄比例1:1,也可采用人工授精,脱粘后进行人工流水孵化。注射时间头天傍晚,第二天清晨即可产卵授精。
③孵化管理:黄尾密鲴卵孵化适宜水温18~25℃,20℃左右鱼卵约经过7天孵化出仔苗,将其卵黄囊消失,身体有少量色素时转入鱼苗培育。
黄尾密鲴的养殖
①苗种培育技术:一般采取单养、浅水下苗、滞后加肥,逐步加深水位,及时筛分,分池稀养的方法进行培育,下池密度控制在20万尾/亩左右,5天后施肥,经7天左右培育,当鱼苗达到1.5厘米时,可通过筛选提大留小,大的转入深池养殖,密度5~6万尾/亩,再经过10多天即可完成鱼苗培育阶段。②鱼种培育:目前大多采用混养方法,因其不受其他鱼类限制,如亩放5000~6000尾,经5个月养殖,年底可达5克,此法目前采用少。③成鱼养殖:主要表现在大面积放养和池塘混养。(1)大水面放养:湖泊、水库平均亩放100~200尾,年末可达40~60克,在不影响其他鱼类生长的情况下,亩净产量5~10公斤,亩净受益可达30~50元。(2)池塘混养:亩放1000~1200尾,具体依据鱼池肥瘦,饵料丰歉确定。一般亩产25~50千克,黄尾密鲴与其他鱼类存在一定共生关系,能充分利用水体残余有机物和有机生物降低其他鱼病的发生作用。
养殖牛尾巴鱼
食材用料
牛尾巴鱼1200克、姜5片、干辣椒2个、蒜3瓣、黄豆酱1勺、黄豆酱油3勺、味精少许、白酒1勺
1、牛尾巴鱼去鳃去内脏,清洗干净。
2、准备,葱、姜、蒜、干辣椒、黄豆酱。
3、锅里烧水,下入牛尾巴鱼汆烫5秒捞出。洗去表面的黄色粘液控水。
4、起锅烧油,下入葱、姜、蒜、干辣椒爆香,放入黄豆酱、酱油、炒香。
5、下入牛尾巴鱼,加入开水,放适量的盐,沿锅边烹入白酒,敞盖大火煮3分钟,加盖中火炖20分钟左右,大火收浓汤汁。放少许味精调味,出锅即可。
水产知识
水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