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尾高密度养殖模式,叉尾?哪些地方有养殖
叉尾鮰好养吗
500克。
鲮鱼的体型并不大,常见鲮鱼个体的体重只有1斤左右。超过1斤的鲮鱼虽然也有,不过数量是比较少的。目前比较大的鲮鱼可以长到4公斤左右,但这么大的鲮鱼非常少见。具体来看,有很多因素会影响鲮鱼的体型。比如水温,水温适宜,鲮鱼的食欲就好,发育也好,体型相对就大一些。另外,水质、食物等因素对其体型也都有影响。
叉尾鮰养殖密度
据悉叉尾鱼的养殖周期一般在4个月左右。其属于大型鱼类,最大个体可达20千克以上,当年鱼体长可达13-19.5厘米,2龄鱼可达26-32厘米,3龄鱼为35-45厘米,雄鱼的生长速度快于雌鱼。叉尾鱼的养殖技术:选择优良鱼苗,将池塘清理干净。
2、冬季需加强培育措施,保持适宜水温。
3、使用人工配合饲料喂养。
4、病害防治:斑点叉尾病毒主要危害夏季温度高时的鱼苗鱼种,预防需密切关注水质、放养密度和水温。
5、肠道败血症会导致鱼苗死亡,可用生石灰将池塘消毒、及时清理淤泥、鱼苗下水前用盐水溶液浸泡等方式进行防治。
叉尾鮰鱼养殖条件
方法/步骤分步阅读
1
/3
池塘条件:池塘为东西走向的长方形,面积在1/15~1/3公顷不等,水深1.5~2.0米,排灌方便,水源有保证,水质清新无污染,池底平坦,淤泥少,最好是硬底质或砂砾底质。鱼种放养前10天左右,每1/15公顷用生石灰150千克进行清塘消毒,7天后将池水加至适宜的水位。注意不宜用漂白粉作清塘药物。
2
/3
放养鱼种:鱼种放养主要采取主养和配养两种方式。主养池塘鱼回鱼占放养量的80%,鲢、鳙鱼等对水质有净化作用的配养鱼类占20%,主养池不配养与鱼回鱼争食性强的鲤、鲫等鱼类。每1/15公顷主养池塘放养每尾体重50克左右的鱼种800~1000尾,另外配养规格为75克左右的鲢、鳙鱼种200~300尾。配养池塘鱼回鱼占20%~30%,每1/15公顷放养规格为75克左右的鱼回鱼250尾,其他鱼700~800尾,同一池塘放养的鱼回鱼规格要基本一致。
3
/3
饲养管理:鱼种放养后3~5天完成投饲驯化,在不同的月份应投饲不同配方的配合饲料,饲料用国产鱼粉、豆粕、麸皮、面粉、酵母、植物油、玉米及添加剂等合理配制而成。坚持“四定”的投饵原则,7~9月份投喂粗蛋白含量为39%~40%的饵料,每天投喂4次,上午和下午各2次。10~11月份投喂粗蛋白为35%的饵料。其他季节每天投喂2次。水温20~30℃时投饵率为2%~3%,水温25~28C时为4%~5%。投饵量以鱼2小时左右基本吃完为度,投喂采用定点人工手撒法。
圆尾和叉尾谁好养
中国斗鱼,不怕冷(中国斗鱼里的圆尾斗鱼是北方鱼种不怕冷,南方的叉尾斗鱼也可以忍受十几度低温)不怕缺氧,产卵多。而且因为是本土鱼,不想养了放生也不会破坏生态。
斗鱼,主要是指归属于鲈形目、攀鲈亚目、丝足鲈科、斗鱼亚科的小型鱼类,与其他鱼类相似,主要以鳃呼吸,但另有一种辅助呼吸器官──迷鳃,并因之得英文俗名。迷器位于鳃上方一腔内,满布血管,空气经口吸入腔内,斗鱼便能靠这些空气中的氧存活于低氧水中。
叉尾鱼好养吗
叉尾喜欢生活在静水,因此钓叉尾一般选择水流相对静止的回弯,水草、腐烂树叶较多的地方。
小个体叉尾会经常到浅水觅食,因此在钓鲫鱼、罗非时经常会钓到小叉尾,而3斤以上叉尾则会选择相对较深的水,5米以下很难钓到。
斑点叉尾鮰好养吗
叉尾鮰室内不好养
叉尾鮰喜欢群居于阴暗的环境条件下,适温范围0-38度,5度开始摄食,适宜生长温度18-30度,p H 6-8.5,溶氧3毫克/升以上。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生长迅速,一般第1年可长至体长14-20厘米,体重30-100克;第二年可长至体长40-55厘米,体重800-1500克。体长5-6厘米以前是幼体,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
叉尾鮰鱼好养吗
大概是5~6斤左右的比较好吃。斑点叉尾鮰鱼里面所含有的营养物质是非常丰富的,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光物质和微量元素,蛋白质含量也很高,在食用了之后,有补充营养、增强体质等好处。其适用人群很广泛。斑点叉尾鮰鱼吃起来的肉质很是鲜美,它还是产妇催乳的好食物,特别适合产妇生产之后的滋补养身,一般用它来炖汤食用,味道更佳鲜美,原汁原味。
鱼缸养叉尾鮰
鱼缸的水质有问题。烂尾病是一种常见病,无论是在养鱼池、水族箱、网箱、网围、网栏、水库中养殖的草鱼、斑点叉尾鮰、罗非鱼、鳗鲡、暗纹东方鲀、鲤、鲫等多种淡水鱼都经常可以发生。只要鱼尾部被擦伤,或被寄生虫等损伤后,鱼体抵抗力下降,水质又较污浊,养殖密度高,水中病原菌又较多时,就容易暴发流行,引起鱼种大批死亡;成鱼也患此病,但一般死亡率较低。白点病的病原是由原生动物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或鳃部而引发。其小瓜虫属原生动物中纤毛虫的一种。镜检成虫体内具有马蹄形大核。幼鱼仅有圆形、椭圆形或棒形的大核。虫体柔而可塑,形态多变。此病是观赏鱼中最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它的发病特点是传染快,流行广,危害大。烂尾病预防以下是常见的预防方法:◆保持生活水环境干净;◆放养密度要适当;◆要加强管理,水的温度保持在20℃左右,所投饵料要既少且精;◆ 经常换些干净水,及时捞除残饵,定期排除池底污物;◆定期撒生石灰,使池水呈弱碱性。白点病防治:因小瓜虫不耐高温,一般25℃以上就会停止发育,当水温升至28~30℃时,就会自然死亡。因此对患白点病的热带鱼来说,治疗并不太麻烦。只须将水温维持在28~30℃左右,一星期以后,鱼体表的胞囊就会全部脱落。如果此时在辅以药物治疗,效果会更好。用药物治疗时,可在鱼缸中用0.1ppm的硝酸亚汞作药浴处理。对病重的鱼,可用2ppm的硝酸亚汞或0.5ppm孔雀石绿溶液侵洗病鱼2-3小时。当病鱼症状消失后,要及时更换新水,以免时间太长引致鱼的汞中毒。预防此病只须注意保持25℃以上的水温,引进新鱼时先将新鱼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盐水浸泡消毒后才放入鱼缸,一般就能杜绝白点病的发生。多采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弱点,提高水温到32℃,再配备药物治疗,通常治愈率可达90%以上。若治疗及时,治愈率可达100%。用1%盐水或庆大霉素浸泡15分钟左右,一天一次,浸泡数天。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或用28~30℃的百万分之二(2ppm)的盐酸奎宁药液浸泡3~5天,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养殖叉尾鮰的食性
幼鱼主要摄食个体较小的水生生物,如轮虫、枝角类、水生昆虫等;成鱼则以浮游动物、各种蝇类、摇蚊幼虫、软体动物、大型水生植物、植物种子和小杂鱼为主食。在人工饲养下,各生长阶段均喜食人工饲料。斑点叉尾鮰日夜均摄食,且有集群摄食的习性,主要以底层摄食为主,但幼鱼有时也游到水面摄食
叉尾鮰怎么养
1、 池塘选择养殖斑点叉尾鮰的池塘应选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的场所建造,斑点叉尾鮰正常生长要求的溶氧为3mg/L以上,溶氧若大于5mg/L时生长良好,溶氧低于5mg/L时生长缓慢,且饲料系数大。因此,进排水不便的池塘需配备增氧机,否则不宜养殖该鱼。池塘底质以壤土为好,养殖水深1.5-2m。
2、 放养前准备A、清淤消毒老池塘要先将池水放干,把池底过多的淤泥清除出塘外。亩放生石灰l00kg或者用30ppm的漂白粉进行消毒。消毒后晒塘两个星期。晒塘期间修好进排水闸,以利养殖期内及时换水。B、肥塘过滤进水使池水深60cm,亩施有机肥100kg或化肥(尿素等)2ppm,逐渐加水到1.5m。如果投放40g/尾以上的大规格鱼种,亦可以不肥塘,晒塘后直接进水至1.5m,把池水的pH值调至6.5-8.0即可投放鱼种。
3、苗种放养为缩短养殖周期,做到早放养、早上市,池塘单养斑点叉尾鮰宜放养10-20cm的大规格鱼种,一般每亩放养1000-1500尾。鱼种选择要求规格一致、体表无伤、活力强。鱼种下塘前用5%的食盐水浸泡5-10分钟消毒。
4、饲料投喂A、 饲料的选择前期如果是放养的水花,则选择通威110粉料,投喂一周左右。当个体长至10-25g时可选用粒径为 1.0mm的颗粒或者破碎料110饲料。当个体长至50-150g就可以转为粒径为 2.0mm的168饲料。当个体长至150-500g可使用转为粒径为 3.0mm的168饲料。当个体长至500g以上则用5.0颗粒,直至鱼体上市。 投喂量在放养初期为鱼体重的3-4%,个体重达500g后为2-3%。
B、 投喂方法斑点叉尾鮰喜欢弱光摄食,故投喂时间应选在黎明及黄昏。斑点叉尾鮰有群聚特性,通过驯食,可按“四定”方法(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进行投喂,以提高饲料利用率。
5、日常管理与防病为避免养殖后期因池水过肥而形成“水华”,每亩池塘应搭配放养白鲢60尾,花鲢40尾。当鱼个体重达250g时,每晚9时至次日凌晨4时应有微流水通过池塘,水源不便的池塘应启动增氧机,以保证池水溶氧含量。斑点叉尾鮰具有抗病力强的特点,因此只要管理好水质,一般不会发生疾病。养殖中后期,每半个月投喂药饵3-5天,药饵用大蒜素和VC拌饲制成,不但可增强斑点叉尾鮰的抗病能力,还可促其生长。
6、收获斑点叉尾鮰个体重达600-1000g之间市场售价最好。当个体重达600g即可陆续起捕上市。一般用拉网捕捞,捕大留小。池底平坦的池塘一般第一网起捕率达70%以上,高者可达90%。捕前10小时应停止投喂。
养兔
养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