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蝎子需要什么条件吗,虾的养殖需要哪些条件
对虾养殖要求
1.池塘要求及放苗前的准备
目前一般养虾池塘均可养殖日本对虾,考虑到日本对虾有潜沙的习性,养殖池应选择沙质或沙泥质土壤为好,泥质次之。虾池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生产后,池底会沉积一些淤泥和有机碎屑。如果不清理掉,就会逐渐恶化虾池底栖环境,使对虾生长缓慢,甚至得病死亡,降低养殖成活率。因此,每年进水前1个月左右,要对虾池进行清淤消毒、固堤整池,同时使池底得到充分的晾晒。池塘消毒可选用生石灰、漂白粉等。生石灰用量每亩50~100千克,既可进行消毒,又可提高土壤的pH值。漂白粉对原生动物和细菌有强烈的杀灭作用,使用时选择进水前,虾池放少量水,用量3×10-5~5×10-5混水泼撒。使用茶籽饼清除害鱼,用量一般1.5×10-5~2×10-5。
进水施肥,培育基础饵料。一般在放苗前10~15天,虾池进水80厘米左右,选择晴天进行施肥,每亩施尿素2~3千克,以后每周视池水肥度情况进行追肥。天然基础饵料较好的虾池,对虾养殖前期体长在3厘米前,基本可以不投饵料。
2.虾苗放养
(1)虾苗的选择和运输。日本对虾的养殖苗种,应选择全长在0.8厘米以上、个体差异较小、体表清洁无寄生物、健壮活泼、弹跳力强的虾苗。同时应对培育池水质、使用的饵料、亲虾来源及状况,进行认真了解和观察。
虾苗的装运使用无毒的塑料薄膜袋较好,一个容积为30升的薄膜袋,在水温20℃情况下,运输时间在5小时左右时可装苗1.5万尾;10小时左右时可装苗1.2万尾;15小时左右时可装苗0.8万尾,最好不超过20小时。
(2)放苗条件。
①池水深度:1米左右,不宜太浅,水色呈黄绿,肥而清爽。
②水温:放苗时虾池水温最好在18℃以上,温度低时生长缓慢,养殖池与育苗池水温温差不超过2℃。
③pH值:虾池pH值应在7.7~8.8,最低不应低于7.5。
④盐度:虾池盐度应在10‰~30‰,与育苗池盐度相差不能超过5‰。
(3)放苗密度。养虾放苗密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虾池条件、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技术条件等现实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确定放苗数量。一般条件较好的池塘,每亩放苗在1.5万尾左右,也可进行双茬或多茬养殖。第一次放苗6000~8000尾/亩,7月中旬捕获后再进行第二次放苗,以充分利用池塘水体,提高经济效益。注意应在虾池顺风一端放苗,避免逆风将虾苗刮到堤坝边上;尽量避免放苗时将池水搅浑。
3.饵料投喂
(1)日投饵量的确定。养殖前期可以用小吊网、中后期用旋网定量法,测定池中虾的总重量,然后确定投饵量。一般情况下,虾体重1~5克时日投饵量按总虾重的7%~10%投喂,虾体重5~10克时按4%~7%投喂,虾体重10~20克时按3%~4%投喂(均指人工配合饲料干重)。
(2)投饵时间和数量。日本对虾白天潜伏在池底很少活动,日落后出来摄食,而在午夜饱食之后又逐渐恢复潜沙。根据这一习性,饵料投喂应在日落后进行,而于午夜时结束。其中,日落后一个多小时内为日本对虾摄食最盛期,此时可投喂日饵料量的50%,3小时后再投35%,午夜时投15%,视日本对虾摄食数量再作调整。
4.水质调控
(1)水温。日本对虾在水温18~28℃时生长较快,超过28℃对虾易患病死亡,而低于18℃时则生长缓慢,13℃以下摄食量减少。为使日本对虾养殖过程能保持合适的水温,首先必须合理安排好养殖生产时间,尤其是北方双茬养殖更应注意生产季节。其次,要做好水温的调控,注意天气预报和天气变化。当池水出现高温或低温时,要及时提高虾池水位至1.5米以上,有条件的可达到2米以上,同时注意进水量的增加或减少。
(2)溶解氧。池水中溶解氧含量的多少,是反映虾池水质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日本对虾正常生长的池水溶氧量一般在4毫克/升左右。为了保证在养殖过程中有足够的溶氧量,应合理安排放苗密度,合理投喂,注意换水量调节,机械增氧,使用增氧剂救急。
(3)盐度。日本对虾适宜盐度为15‰~35‰,低于7‰将会逐渐死亡。在养殖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对盐度进行调控。
(4)pH值。养殖期间,池水pH值应控制在7.8~9,pH值偏低的虾池可放生石灰进行调节,一般每次用量为2×10-5~2.5×10-5混水后施用。
(5)水色和透明度。养殖池水的透明度,前期应控制在30~40厘米,中后期可控制在40~50厘米。
较好的水色有黄绿色、茶绿色、茶褐色等。不良的水色有黑褐色和酱油色、乳白色、清色等。
改善水色和透明度的措施,有换水、施肥、施用药物等。出现有害水色可以使用5×10-7~7×10-7的硫酸铜曾发生过对虾死亡的虾池,应施用5×10-6~6×10-6漂白粉进行消毒。
5.日常观测
(1)对虾摄食情况。摄食情况反映投放饵料是否适当,底质和水质是否正常,直接影响对虾的生长和健康情况。
(2)对虾生长情况。生长情况的观测主要有成活数和平均体重的估测,体长测定和蜕壳情况等。
(3)对虾活动情况。根据日本对虾生活习性观察其活动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如对虾不潜沙、活动力降低、反映迟钝、浮头或在水面打转等,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虾池底质和水质情况。包括池底颜色和气味,水质指标的日常观测等。
海虾养殖需要什么条件
精养。 又称集约式养殖。 养殖过程中的主要环节都在人为控制下进行。 如彻底清塘, 进排水防敌害,施肥培养基础饵料生物,合理放苗,投足饲料,精心管理等,以达到高产。
半精养,又称人工生态系统养殖。 这种养殖方式的原理,是通过清除有害生物、 施肥、投苗,整个养殖过程主要靠施肥促进饵料生物的繁殖,改善虾塘水质,培殖一个适于沙虾生存和生长的人工生态系统。
依靠这个生态系统保证沙虾生长的基本需要。 另外,再适当投放饲料,以充分发挥和提高虾塘的生产能力。 这种养殖方式,每亩产量可达 100 公斤左右。
粗养。 利用闸门进水或排水自然纳入鱼、虾苗,并带入饵料进行大面积养殖。 在养殖过程中不除害、不施肥、不投料。 完全依靠天然生产力提供产量。 广东省台山市的鱼温、咸围养殖属于这一类型。
这种养殖方法产量较低,每亩只有 5 20 公斤不等。 虾的产量约占总产量的 40% 左右。 近年来该市有些咸围进行适当投苗增殖和施少量肥料,使其产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扩展资料
栖息习性:
新对虾是广盐性、营游泳和底栖生活的虾类。对底质的选择不明显,广泛分布了泥沙、沙泥、沙等底质海区。新对虾的幼虾常聚集在浅海河口附近或内湾半咸淡水区,随着生长逐渐移居近岸浅海栖息活动。
成虾喜欢栖息于沙泥或泥沙底质,有潜沙习性,白天常潜伏沙中,当天气寒冷,透明度大时,隐蔽很深,可达8~10厘米,但两眼和触角必须外露。黄昏时开始活动,夜间活动频繁,在水温等环境条件不利时,整个身体潜入沙中。
步足支撑整个身体,游泳足舒张摆动,仅眼睛外露且不停地转动,触鞭件在外而自由摆动,其触觉功能。潜沙的虾一旦受到刺激,就会从沙中跃出,所以沿海群众利用这个习性,采用手推网(虾推)触底采捕。
新对虾游泳时,步足自然弯曲,游泳足频频划动,两条细长的触鞭向后分列身体两侧,转向、升降自如。
适应性:
新对虾发育和生长及生命活动因种的不同对水温、盐度、pH值、溶解氢等的要求也各有不同,即使是同一品种,成虾的适应性广,胚胎发育和幼体变态的适应范围就较窄,特别是成虾对低盐度、低溶解氧等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食性:
新对虾是杂食性虾类,其食性随着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而异,其摄食方式从滤食型逐渐过渡到捕食型。蚤状幼体开始摄食,到仔虾这一阶段,以摄食浮游生物为主,在自然海区常以硅藻、绿藻及贝类幼虫、轮虫等为食。
人工育苗时可川蛋黄、豆浆、酵母、蟹肉、蟹膏等代用饲料和单细胞藻类、轮虫等。成虾在自然海区以捕食底栖生物为主,包括摄食小型底栖甲壳类、多毛类、小贝类及底栖藻类等,兼食底层浮游生物及游泳生物,食杂性,对食物要求可塑性大。
人工养殖时常投喂米糠、豆饼、麸皮、花生饼、小贝类、小杂鱼虾及配合饲料等
对虾养殖要求高的海鱼
外壳厚实,虾头大而瓷实,虾须不长,这样的大虾才是好的海捕大虾。
看外壳:在买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先看一看虾的外壳。养殖虾一般是在虾塘中长大的,因为不用藏身于泥沙当中,虾壳就会长得特别薄。而海虾则是生长在大海中的,为了能更好保护自己,它们就会藏身于泥沙当中,其外壳就会长得特别厚。
二,看虾头: 虾壳的厚度,我们只需用手去捏一捏,就能够有明显的感觉。其次,我们也可以观察一下虾外壳颜色,海虾的颜色外壳呈现为黄亮色,而海虾颜色则为黄黑色。接着我们要观察一下虾的虾头,在买虾的时候,可以挑选一个虾,然后把虾头给它扒开,如果里面有黄色物质的话,这样的虾就是海虾。通常海鲜的虾头才会有黄色的虾糕,养殖虾一般是没有的。
看虾须:最后在对虾进行购买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看一看虾的虾须长短,野生海虾的虾须,其实是非常短的。而人工养殖的虾须,则相对于要长很多,因此我们就可以通过虾须的长度,去对这些虾的种类进行辨别。
养虾的要求
近年来,由于水体污染,农药的广泛使用,自然水域中水草的日益减少及人们的酷渔滥捕等原因,青虾的自然产量明显下降;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青虾的需求量越来越多,致使虾价不断上涨。因此,人工养殖的数量与产量也在不断增长。
目前,青虾养殖的产量还处在较低水平,一般亩1公顷=15亩,1亩=667平方米。产30~50千克。最高亩产可达90千克以上,最低亩产仅为5~10千克。养殖方法有单养、混养、稻田养虾和网箱养虾等。
单养,是以单养青虾为主,养双季虾,一年大批上市2次;采用此法养青虾,一般亩产在75千克左右,收入在4000~5000元,亩净收入在2000~2500元。混养,分鱼虾混养、罗氏沼虾与青虾混养,还有鱼、虾、蟹混养;鱼、虾混养有鱼种池混养青虾、成鱼池混养青虾、青虾池套养夏花片子等方法,一般亩产青虾10~50千克左右。
罗氏沼虾与青虾混养,一般先放罗氏沼虾苗,亩产青虾在25千克左右。
稻田养青虾,一般亩产在10~30千克左右。网箱养青虾,一年可养两茬,亩产可达200千克以上。由于青虾适宜温度范围广、养殖成本低、投资省、风险小、见效快、经济效益高、四季上市、捕捉容易等特点,水产研究所和养殖者都在努力探索青虾的养殖技术,同时养殖面积和产量也在逐年增加。
但由于青虾对水质环境要求较高、个体小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青虾养殖业的发展。
对虾养殖要求高吗
1、好的水质。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龙虾的健康生长和发育,养殖过程中,池水的pH值保持在7.5~8.5之间,透明度为30cm~40cm,要经常加注新水,定期泼洒生石灰溶液,调节水质,防止病害发生及脱壳不遂等。
2、合理投喂饲料。龙虾在饥饿和食物不足的情况下,会自相残杀,所以投饲量一定要充足。龙虾的饲料是动植物饲料。植物性饲料为小麦、水草、菜子饼等,动物性饲料为杂鱼、杂肉以及畜内脏等。平时根据龙虾昼伏夜出的习性及池内虾的密度来确定投喂时间、投喂量及投喂方法。否则,会增加饲料加本,降低养殖效益。
3、科学捕捞。在龙虾养殖过程中,幼虾在温度适宜、饲料充足的情况下,一般60天~90天即可长到商品规格。3月份放苗,6月左右开始轮捕,捕大留小。由于捕大留小、轮捕轮放,可提高回捕率,卖出好价钱,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对虾养殖条件气候要求
可以
南美白对虾传统养殖模式存在着病害频发、单位面积产量低、对恶劣气候条件的抵抗力弱、对水环境污染大等缺点。因此,优质、高产高效、对环境友好型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越来越得到行业的重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采用在养殖池之间设生物净化器的方式,将养殖污水进行处理,循环重复利用,理论上可以实现了养殖的零排放,减少了环境的污染,保持了环境的生态平衡。
工厂化养虾就是利用现代化工业手段,控制池内生态环境,为对虾创造一个最佳的生存和生长条件,在高密度集约化的放养情况下,促进对虾的顺利生长,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质量,争取较高的经济效益。
循环水养殖的水处理工艺旨在让水变得越干净越好,而对水体的污染物的去除顺序也不难看出是由大到小,由易到难,由物理到生化。虽然我们常说“水至清则无鱼”,但其实际意义是水中必须有菌、藻等微生物的支持,才好让鱼虾或饲料产生的废物得以降解或无害化;而在循环水模式中,净化作用只是换了个地方,因此其并没有违反自然规律。而且,微生物的过度密集化虽然很利于水体的净化,但却不利于鱼虾的生长;而循环水养殖模式相当于把二者分开了,因而避免了这个矛盾。
对虾养殖方法
池塘消毒
1、清淤:清淤是清除池底表层15—20厘米的淤泥。清淤时间应安排在每年收完虾后的冬天,干塘后进行,特别要注重四个塘角,有条件的翻耕塘底最好,这对于塘底烂泥特别厚的虾塘尤为重要。
2、晒塘:晒塘可杀死各种病原体及其他敌害生物,改善底质环境。晒塘一般在冬天收完虾后的无雨天气进行,应晒到塘底龟裂、发白为好。
3、毒塘:毒塘的目的是杀死各种敌害生物。毒塘应在放苗前20—30天进行。毒塘方法:一般泥底池塘每亩放300斤石灰。若干用,应在池塘刚排完水,塘底仍湿润时全塘均匀散撒。如果湿用,在塘内进10厘米左右水,把石灰在船上溶解,全池泼。泼完石灰后,即可用60ppm茶麸和2ppm敌百虫按比例混合加水溶解,全池泼洒,敌百虫要捣碎溶解于水,选用晶体敌百虫效果好些。茶麸的作用主要是杀死各种鱼类,敌百虫主要用来杀死各种甲壳类。在毒塘前,务必在闸门处安装60目网纱。
投入虾苗
1、 虾苗质量鉴定:虾苗质量是决定养虾成败的关键。判断虾苗是否健康,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是:捞取不同水层的虾苗观看,看是否有畸形、死亡或活力不强的个体。如果出现这种现象,表明池中虾苗已带病或发病,若购到这种虾苗,可能会导致养殖完全失败,成活率大受影响。
2、 虾苗选购
①淡化:育苗场海水盐度在28‰左右,而养殖场虾池盐度往往低于育苗场海水盐度,故虾苗必须淡化处理,养殖池塘盐度按常规,不应低于育苗池的5‰。在淡化过程中,应逐渐进行,每天降低的盐度不超过1‰左右。
②计数:为了保证虾苗的数量,购买虾苗不应估算,应逐尾计数,计数时,可抽取一定比例计数。如通过估算虾苗数,购苗者往往吃大亏。
③运输:购苗时,尽可能就近购买,而且尽可能到信誉好的单位或个人处购买。因为就近购买,为运输提供方便,大大减少了运输带来的风险。
④放苗密度:不同的养殖对象,放苗密度不同。以养殖斑节对虾为例,在设有增氧机的情况下,每亩1米水深放苗800-10000尾为宜。
⑤放苗时间:不同养殖品种,放苗时间也不同。以斑节对虾为例,放苗时水温宜稳定在24℃以上。
⑥放苗方法:放苗时,应在背风一侧,即风从背面吹来,以防止虾苗被风吹向岸边。虾苗运到虾塘后应把包装袋放在水中浸30分钟,使袋内水温与池塘接近。放苗时,应让水慢慢流入袋内,再慢慢提起袋底,让虾苗缓慢游出。
对虾养殖技术条件
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达到2-3亩,水深达到1.8-2米,底质为泥砂底,放苗前全池泼洒生石灰进行消毒。
2、放养虾苗:放养经过淡化的对虾品种,放养密度为40尾/平方米,放养前将虾苗装入袋内,然后放在池塘中浸泡15分钟,使其适应水温和环境。
3、饲养管理:定时定量投喂饲料,投饵量白天占30-40%左右,晚上占60-70%左右,饲养期间做好调水、增氧、防治病害等工作。
池塘条件
1、在水源充足、水质干净的地方建造池塘,池塘面积要达到2-3亩,水深要达到1.8-2米左右,底质以泥砂底为宜。
2、为池塘配置完善的进排水系统,进水口用60目的筛绢过滤,增设固定功率的增氧设备(安装1台功率达到1.5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于规定时间内供氧,确保溶氧含量充足。
3、放养虾苗前要对池塘进行灭菌处理,在正式放养虾苗的前25天,对池塘留水50厘米,并亩用生石灰110公斤进行全池消毒。
4、经过消毒后,提前1周向池塘中撒施一定比例的漂白粉,再施入适量的腐熟有机肥,比如鸡粪,这样可达到肥水效果。
淡水对虾养殖技术
放养虾苗
1、选择虾苗
(1)将经过淡化的对虾品种作为养殖对象(尽量选择市场上销量较多的虾苗),或根据池塘的养殖条件选择对应品种。
(2)购买前几天可前往育苗场观察其淡化情况,以购买放心苗种。
(3)选购前还可以对虾苗进行无毒检测,确保虾苗的各项指标达到规定要求,防止它们交叉感染。
淡水对虾养殖技术
2、放苗入池
(1)对于完全淡化、体长为2.1厘米左右的虾苗,每平方米面积可放养40尾,虾苗放养1个月后投放30-40尾鲢鳙鱼(规格为0.25公斤/尾)。
(2)也可以根据池塘的实际面积来决定放养密度,一般可在池塘中放置固定的网格,并在每个网格中放养固定数量的虾苗,这样既能有效控制放养数量,又能防止虾苗乱游动。
(3)为了降低虾苗的应激反应,防止对虾因不适应环境而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放养前要将装有虾苗的袋子放在池塘中浸泡15分钟,使虾苗适应水温和环境,然后再拆袋分批投放入池。
淡水对虾养殖技术
饲养管理
1、投喂饲料
(1)饲料投喂要掌握“定时定量,定点定质,少量多投,具体调整”的原则。在塘中设置3-4个食台,放苗后半个月每天投喂4次,每万尾虾苗的日投饵量为鸡蛋5个、花生麸0.2公斤、小鱼0.75公斤、小虾料0.3公斤。
(2)再经过半个月以后,每天投喂3次,主要投喂配合饲料,投饲量为虾体重的30-40%,同时要适当补充天然饵料。
(3)当对虾的规格为1-3厘米左右时,日投喂量为体重的8-10%;规格为3-10厘米左右时,日投喂量为体重的5-7%;到了养殖后期,日投喂量为体重的3-4%。投饵量白天占30-40%左右,晚上占60-70%左右。
(4)投喂量过多,则造成饲料浪费,投喂量过少,则会影响对虾的生长。投喂时间要与对虾的进食习惯相对应,这样可减轻饵料对池塘水质造成的影响。
淡水对虾养殖技术
2、调节水质
(1)经过淡化的虾苗仍然具有海水习性,所以要在放苗前向池中加50ppm生盐,以后酌量投放生盐。
(2)虾苗放养后的1周内要保持50厘米水位,以后每天增加5厘米,直至水深达160厘米左右。每隔4-5天更换20%的池水,每隔10-15天施1次生石灰(12-15ppm)。
(3)为了给对虾提供良好的生活生长环境,在虾苗投放半个月后移栽一些水葫芦,面积为20%,并用毛竹固定,防止到处蔓延。
(4)适时打开增氧泵,平时在晚上10点定时开机,翌日早上8点关机,遇特殊情况(闷热、暴雨前)要及时开机。
(5)通过采取固定频次的水质监测、及时掌握水质的变化情况、适当减少投饵量投等方式也能有效调节池塘水质。
(6)水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对虾的生长,一般情况下要将池水的PH值保持在7.5-8.5,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左右。
淡水对虾养殖技术
3、调节溶氧量
(1)水中缺少溶氧时,可用氧气泵向水中注氧,然后再使用溶氧含量检测装置,检测水中的溶氧含量是否达标,待溶氧含量达到标准后即可停止供氧。
(2)水中的溶氧含量会受到季节的影响,养殖期间可灵活调整溶氧量。
淡水对虾养殖技术
4、防治病害
(1)养殖一段时间后池内就会出现较多的淤泥,细菌也会大量繁殖,此时要及时清理淤泥,并做好灭菌工作,防止水质恶化,爆发疾病。
(2)用网格饲养可有效隔离病毒,防止对虾相互传染,减少疾病扩散。根据虾苗的生长情况,确定感染病害的种类,然后再对症下药,提高疾病的防治效果。
(3)南美白对虾容易发生红腿病和烂眼病,红腿病发生后,附肢变成红色,此时要向饲料中添加大蒜素,然后再投喂;发生烂眼病时,病虾会潜伏在池塘底部水草中,眼球持续肿胀,后期会腐烂,此时需向饲料中添加抗菌素,连续投喂3-4天即可见效。
淡水对虾养殖技术
适时捕捞
1、食物充足且温度适宜时,对虾经过60-90天左右即可达到商品规格。
2、集中捕捞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份底至10月份初,当放养时间为3月份时,到了6月份即可开始轮捕,捕捞原则为捕大留小,这样可提高回捕率。
3、当水温降到14℃以下时,对虾基本停止摄食和生长。此时可放干池水,再将剩余的成虾捕尽。
养殖对虾需要什么条件
养殖技术
1.池塘条件:
池塘要求进排水方便,近海,池坝、进排水闸门牢固,不坍塌,池底平整,底质以泥沙质为好,养殖水源为海水或半咸水,盐度不低于10‰。
2.清池进水:
进水时要用80目的筛绢网过滤,防止敌害生物进入池塘,首次进水以80厘米~100厘米水位为宜。
3.肥水及饵料生物的培育:
肥水的目的是通过施肥使水中藻类、轮虫等有益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虾苗入池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饵料生物较少的池塘可通过生物移植的方法补充。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一般亩施发酵腐熟的有机肥300kg~400kg、尿素3kg、过磷酸钙0.4kg。到放苗时,池水透明度在25厘米~40厘米为宜。此时,饵料生物接近高峰值。
4.开氧机时间及溶氧指标:
傍晚溶氧最高,早上六点溶氧最低,增氧机要多开勤开,要求一亩地配备一台增氧机,每时每刻溶氧均在5~8mg/L最好。养殖后期50天左右的时候,要用药物增氧,每天晚上撒“底加氧”增加塘底底部溶氧。
对虾养殖要求多少
实行以水控温调氧。
随着水温升高和对虾体的成长,要不断增加水深,尤其是在养殖中后期,水位一定要增至1.8~2米,高温期要保持2.2米以上。为此,在大潮期,要每天排水一次;在低潮和枯水期,则要进行机械排灌,使每天换水量达到50%左右。高温期则全排全灌,这样可有效地把水温控制在30℃以内,使水的透明度达到35厘米,溶氧量稳定在5毫克/升左右,有利于对虾旺食快长,优质高产。但在换水时,要防止携带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病毒的微小活体侵入,最好在进水口使用60目网片滤水。
分阶段科学投饵。
当对虾体长4厘米以上时,以投喂螺蚬等低值小贝类饵料为主,每天每万尾投喂6~8公斤;当体长8厘米时,每天每万尾投喂50公斤;当体长12厘米以上时,每天每万尾投喂100公斤。如小贝类饵料不足,可投喂配合饲料。体长4厘米以上时,每天每万尾投喂1.5公斤,以后体长每增加0.5厘米,
每天每万尾增投0.3~0.5公斤;体长10厘米以上时,
每天每万尾增投0.7~0.8公斤。如用冰鲜小杂鱼,则按1公斤配合饲料折用2.5公斤冰鲜小杂鱼替代。对虾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夜间活动频繁,食欲旺盛;白天潜伏,食欲减弱。因此,饵料要在日出前和日落后两次投喂,早晨投1/3,傍晚投2/3。饵料要投在虾池四周平台上,使体质强弱的虾都能吃到。投饵时要坚持“四少四多”,即前期少投,后期多投;早晨少投,傍晚多投;低潮时少投,大潮时多投;对虾大量蜕皮时少投,正常生长时多投。“两不投”,即变饵料不投,环沟和深水不投。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谨防虾病危害。
盛夏高温季节,对虾活动摄食能力差,机体的代谢水平下降,加之水体环境恶化,病原生物滋生,容易引起虾病。为此,首先,要注意投饵量不宜过多和过于集中,以免饵料变质发臭,致使水质变污。尤其是鲜活饵料,在高温天气极易变质,造成对虾中毒死亡。为减轻虾池水质污染,要经常换水。其次,要注意疏养。在盛夏高温季节,要合理调节虾群密度,以保持虾群有一定的活动水体。
养鹅
养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