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土养殖草鱼技术,大水面养殖草鱼技术
山区流水养殖草鱼技术
如果有回弯处,在回弯连接处,最好
流水养殖草鱼要注意什么
我认为流水打窝关键是要找到流水区和静水区的交界处,在这里打窝最好了!这边有水草溶氧也充分。打好窝点后,用于流水的诱饵味道要重,钓饵要鲜活,因为流水中的鱼非常活跃,喜欢活食。
如果开始闹小鱼,就要尝试用素饵打窝诱钓,我个人很喜欢用玉米粒垂钓,效果很好,可以说是野钓的神奇钓饵和窝料。有时候没有玉米粒,也可以尝试挂玉米软糖垂钓,在可见度很好的时候,轻微的提拉逗钓对鲤鱼、草鱼的诱惑力更高。
山区流水养殖草鱼技术要点
利用山溪流水养鱼,投资少,见效大,是开发山区水资源的一条途径。
因地制宜建池 一般选择溪河边有一定落差且不被洪水冲淹的荒地建地,河岸开渠引水。鱼池多建成长方形,长、宽比3:2,每个鱼池约10~60平方米,池深1.5~1.8 米,水深0.8~1.2米。条石或片石浆砌池堤,100号水泥砂浆勾缝。进、出水口安置用钢筋或木料制成的空隙为1厘米的半圆形拦鱼栅,进水口比出水口高10~20厘米。
养殖品种适当 山溪水水质好,溶氧高,养鱼病害少,而且山区草料丰富,故应主养草鱼,搭配10~20%的鲤鱼,这样饲料成本才低。鱼种放养量视水的流量确定,每平方米水面可放养全长17~25厘米的鱼种10~30尾,若鱼池每小时能彻底换水2~3次,每平方米可投种30尾左右,否则少投。养殖10个月,草鱼出池规格可达到1.5千克。大规格鱼种可发展稻田养鱼配套解决,亩投寸片鱼种800~1000尾,可产20厘米左右的鱼种500尾。
“三定、两看”投饵 三定两看即定时、定质、定量,看天气、看鱼情。主要投喂各种鲜嫩的青草、菜叶和浮萍等青饲料,有条件的可投喂30%的配合颗粒饲料。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喂一次,晴天多喂,阴雨天少喂;7~9月多喂,投饲量为鱼体重的40%以上;4~6月投饲量为鱼体重的10~15%;3月和10月投饲量为鱼体重的5~10%,原则上以鱼3~4小时吃完为度。
加强管理防鱼病 山溪流水养鱼除日常饲养管理外,要勤查勤看,搞好防洪、防旱、防害、防毒、防偷、防泛塘和防治鱼病的七防工作。每半个月防病一次,每次三天,将捣碎的大蒜瓣拌草喂鱼,每100千克鱼用大蒜约500克,以防发生肠炎病。此外,还可在池上搭瓜棚,既可防止水鸟危害和强光照射,又可增收。
山区流水养殖草鱼技术要求
老师,用山泉水流水养草鱼,种草喂鱼不加饲料,养到10斤左右才销售的话,养殖密度和草的品种,鱼塘设施等有哪些特别需要注意的
活水草鱼养殖技术
一亩鱼塘能养多少尾草鱼
作为主养鱼时,667平方米(即一亩)放养80~100尾;作为配养鱼时,667平方米放养20~30尾,放养规格最适的是2龄鱼种(每尾0.25~0.5千克),这样的鱼当年可长到1.5~2.5千克,再养1年(3龄鱼)可达3~4千克,甚至超过4千克。
鱼塘养殖草鱼技术
1、我们如果要用池塘来养殖草鱼的话,一定要把池塘建在离环境污染比较远的地方。池塘的大小要看你买多少的育苗来决定。池子的底下我们一定要保持平坦,底下最好是土地,水的深度我们要控制在两米左右。在池塘里面还要配上给它们加氧和换水的机器,这样我们就会方便很多。草鱼本身就有一些病毒的,如果在池塘里面养就更容易生病,所以我们在没有放鱼进去的时候,可以把漂白粉用温水搅匀以后,撒在鱼塘里面,这样就可以彻底的把病菌都灭掉。
2、我们在选择草鱼鱼苗的时候,应该选身体有点金黄色的,身上不要有伤痕,在水中比较活泼的。鱼苗的体重最好是在100克左右。我们在喂养草鱼的时候,每亩地可以放800-1000只左右,同时也可以放一些鲤鱼进去,这样就可以避免草鱼之间抢夺食物的问题了。还有在它们放进池塘之前,一定要给它们的身体消消毒。
3、在草鱼喂养的时候,我们主要是给它们喂饲料为主。饲料里面的蛋白质含量要在28-32之间。我们一般是每天给它们喂两次食物,它们应该是在两个小时之内就会吃完的,它们每天的食量给上八分饱就可以了。我们连续喂上一段时间的饲料,就可以给它们一周不喂吃的,跟上一段时间之后再继续喂食。平时我们在食物中可以给它们多加上一些维生素的药,这样可以避免草鱼得上肝胆之类的疾病,如果没有有效防止就会造成它们大量的死亡。
4、我们在使用增氧机的时候一定要正确,我们每过上两个小时就可以给池塘开上两个小时的氧气,凌晨的时候也一定要适当的给小鱼们加上一些氧气。我们鱼塘中的水是不用一次性排空再换成新水的,我们可以放上新水,再排一点水出来的,用这种方法来给我们的池塘换水。水换的次数多了,我们一定要记得放漂白粉防止它们生病!
草鱼水花养殖技术 鱼塘
草鱼属于大江河鱼类。在天然条件下,我国主要大江河干流均有其产卵场,产卵季节亲鱼可游至产卵场进行产卵繁殖,但在人工池养条件下则不能。
养草鱼的池塘淤泥不超过20厘米,水源充足、水质好,池塘水深保持2米以上,10亩左右的池塘应配备2.20千瓦增氧机1台。拓展资料草鱼作为套养品种,可在任何池塘中养殖,但必须根据池塘的具体条件,严格控制套养比例。
长流水养殖草鱼技术
1/6分步阅读
挑选鱼苗
在养殖草鱼之前要挑选鱼苗,选择表面无伤、活泼乱跳、重达100克的草鱼为宜。不要挑选太小的草鱼,以免影响草鱼的成活率,还要根据池塘的大小来考虑养殖多少尾草鱼。鱼苗放入池塘之前,池塘必须经过消毒处理。
2/6
池塘
池塘要经过消毒处理,常见的是采用生石灰消毒,把池塘清理淤泥之后,再撒上生石灰消毒,这样可以清理掉杂鱼、细菌和寄生虫,以避免鱼苗放入池塘之后,导致鱼苗被侵害。
3/6
水质
要保证池塘的水质没有被污染,而且是干净水源,这样才可以养出健康的草鱼。另外池塘的水量也不要过高,以免下场雨就导致池塘的水洒出来,而导致草鱼溜走了。另一方面是池塘的水量过高的话,工作人员去清理池塘也不方便。
4/6
水草
草鱼是以水草为主食的,因此,可以在池塘中放些水草,但也不要放过多的水草,以免影响池塘的水质。
5/6
饲料
幼小的草鱼可以食用浮游动物,以及昆虫、蚯蚓、浮萍和藻类等食物。草鱼的成鱼期可以摄取肉食,比如田螺、虾米和螃蟹等。
6/6
种类
由于是以养殖草鱼为主,所以池塘中鱼的种类最好单一为主,以免导致其他种类的鱼影响了草鱼的生长,或者发生打斗现象。另外草鱼受伤的话,则要及时处理,以免传染给其他健康的草鱼。
流水草鱼养殖技术视频
第一步:取石
将青鱼石用不锈钢勺子沿着骨缝轻轻地撬下,取下的时候注意不要损伤其品相,实在敲不下来可以水煮一下,用刀或者其他钝器取下青鱼石,然后,用刷子在清水中洗净,刚取下的青鱼石因为水分很多呈白色,所以可先用干燥的卫生纸将其包裹置于阴凉处,让其水分蒸发掉。(放置几天即可)
第二步:油浸
取出后的青鱼石因为水分蒸发已经变成橙红色,再取少量植物油(我用的菜籽油)置于一次性杯子中,将取出的青鱼石泡至杯子里,大约泡一个礼拜(时间越长越好),泡过植物油后手感很润,打磨后更亮丽润泽,不容易开裂。
第三步:正型
取出浸泡的青鱼石,用铅笔画出外圆,用锉刀磨具打磨修型,这一步很关键,且不可粗心大意,一点一点细致的打磨修型(钓鱼人耐心肯定是有的)。形状可以根据自己喜好设计打磨,并打孔(如果没有电钻,可以用手动麻花钻),这个孔打好了,可以成为这件东西的一个亮点。但是如果打歪了,或者打裂了,那么这块东西就废掉了,所以要特别小心。
第四步:抛光
砂纸细磨,用不同目数的砂纸由低到高一遍又一遍的打磨,我选用220、600、1500、3000、5000目的,一般用到3000也差不多了。磨好的青鱼石会呈现出镜面效果。
第五步:油浸
磨到自己满意后将青鱼石再次置于植物油中泡几天,盖住它的腥味同时再次滋润一下。取出后,再用最细的砂纸打磨抛光。晶莹剔透,油润光滑,犹如琥珀的青鱼石吊坠便制作好了。也可以用金刚石研磨膏涂在青鱼石上,用棉布多擦几遍。
第六步:挂绳
根据个人喜好,穿上丝线或者挂上红绳,配上玉珠,一串漂亮的青鱼石挂件或手串便大功告成了!用来送亲朋好友、小朋友,也是非常有寓意的礼物。
山区流水养殖草鱼技术论文
白鲟需要回游的
长江食物链顶端的一个物种灭绝了,这是2020年开年之初的一个坏消息。关注它,更要让它的命运不再降临在其他物种身上。人类最后一次见到白鲟,是2003年,跟踪一条白鲟,希望找到产卵场,开展人工繁殖,但最终跟丢。人工繁殖技术已很成熟,但它未再现身,留下难以弥补的遗憾。
2020年到来了,但长江白鲟没有等到。
2019年12月23日,中国科学家在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发表的一篇论文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鱼之中国特有物种长江白鲟已经灭绝。
结论其实延迟了10多年。根据这些科学家多年研究的结果,长江白鲟的灭绝时间应在2005-2010年之间。
截至目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尚未宣布长江白鲟灭绝,在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它仍被列为“极危”等级。
不过,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危起伟告诉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灭绝的结论尚未正式公布,但IUCN的评估已于2019年9月完成,“公布与否,不影响其科学结论”。1996年起,他就是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鲟鱼专家组成员。
白鲟是长江中的“活化石”。这种体态庞大的远古鱼类,曾与恐龙为邻,在长达1.5亿年的漫长年月里,游过了白垩纪,在恐龙大灭绝中幸存;它游入了不朽的《诗经》和中国民谣、传说里,连周朝的祭祀礼都提到过它。但在公元20世纪,面对人类日益强大的改造自然的能力,它被高大的水坝挡住,被孔洞越来越细的渔网拦下,最终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停止了游动。
最后一尾白鲟扭着尾巴,拍出一阵小水花,没入茫茫长江
同饮一江水,相比白鱀豚、江豚、中华鲟等“明星物种”,长江白鲟不那么出名。它灭绝的消息传出后,很多人感慨与白鲟“初见即是永别”。
研究了大半辈子长江珍稀动物的危起伟教授,也只见过长江白鲟10多次。
过去,白鲟在长江流域寻常可见。危起伟团队的调研显示,20世纪70年代前后,白鲟的年捕捞量约为25吨。人们捕获的白鲟体长大多2-3米,体重约150公斤。那时白鲟不是保护动物,捕捞后大多食用。1983年,白鲟被国务院通令列为要求严格保护的珍贵稀有野生动物,严禁捕捞。
滚滚长江东逝水,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白鲟横行无阻,被称为“水中老虎”。它体型巨大,体色深灰或浅灰,有长长的鼻子,游动迅疾,以其他鱼类为食,可以一口吞下七八斤重的草鱼。
但危起伟介绍,在1981年至2003年期间,除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曾经在长江口见过批量白鲟幼鱼,中国总共只有210次大个体长江白鲟的确切目击记录。
在危起伟眼里,白鲟是一种特别可爱、生命力非常顽强的生物。但他第一次和白鲟打照面,见到的就是一具尸体。那是1984年,他大学刚毕业,在湖北宜昌葛洲坝附近,一条撞烂了脑袋的白鲟被渔民打捞上岸。死因无法确定,危起伟推测,这条白鲟很有可能是与船只或水坝相撞而受伤。
人类最后一次见到长江白鲟,是2003年1月,一条3米多长的白鲟撞进了四川宜宾南溪县一名渔民的大网,拖着船直入江心激流,差点掀翻渔船。
当时参与报道此事的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记者钟倩回忆,渔民向当地渔政部门报告此事后,当时的农业部紧急从北京调运药品到成都。
危起伟的电子邮箱里则收到了全球鱼类科学家表达关切的大量邮件。
被误捕时,那条白鲟身上有一条8厘米长的伤口,但因水流湍急,不便施救,只能用机船把白鲟向水势平缓处转移,等待专家赶来。为了保证白鲟有活水呼吸,渔民们用脸盆一盆一盆地对白鲟浇水,左舷舀进,右舷舀出,持续了几公里的水路。
当天夜里,安顿在网箱中的白鲟开始“翻肚皮”,还在赶路的危起伟在电话里指导,必须人工帮助白鲟扶正身体,才能保证它的正常呼吸。在场的6位渔民听后,跳进腊月冰冷的江水里,扶了白鲟整整一夜,直到它的鱼鳃张合恢复正常,重新进食。
危起伟赶到后发现,这是一条3.35米长、150公斤重、25岁的雌性白鲟,体内已有数十万颗鱼卵。他和救护团队当即决定缝合伤口,尽快对它进行标记放流,实施跟踪。那时他已经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把团队成员的家属都接到宜宾过年,打算鱼游到哪儿,船就跟到哪儿。
为了更好地追踪白鲟,他们还与当地水利部门协调,让沿途的挖沙船停止作业。
此前,2002年12月,危起伟曾在南京邂逅一条白鲟,但在人工养殖29天后,白鲟撞进水池的管道里,意外死亡。这一次,他不敢再冒险。
按照计划,通过跟踪这条白鲟,研究人员可以找到它的洄游产卵场,发现更多的白鲟,再通过人工繁殖,实现物种延续。本已极度濒危的中华鲟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得以大量繁殖,成为在一些大型水族馆内就能看到的生物。
危起伟向记者回忆,刚回到长江时,白鲟看起来很兴奋,立刻就开始逆流向上游。这意味着,它的身体状况恢复得不错。后来,它还一度在江的两侧来来回回游,把追踪船上的人绕到晕船,突然又向上游游去,“仿佛有灵性,知道有人跟踪自己”。
那是一段枯燥但幸福的时光。船上的人绝大多数时候都看不到白鲟在哪里,但它身上的声呐设备会定期传回信号。船上的监测设备发出“嘟嘟嘟”有规律的声音,这声音使人放心——意味着白鲟在几百米之内。
当时,科研资金并不充裕,危起伟每次都是听说出现了误捕再临时赶去。研究团队没有自己的科考船,使用的是渔业部门提供的小快艇。长江上游水流湍急,存在很多直径几十米的大漩涡,还有数不清的暗礁。
在追踪的第四天,2003年1月30日清晨,白鲟突然加速逆流而上,进入长江主干道激流段。那天江面上雾很大,跟踪船不慎触礁,差点船毁人亡。次日就是除夕,商店歇业,过了两天才买到螺旋桨,修好船后,已经找不到白鲟的信号。
此前的追踪中,也出现过跟丢又失而复得的状况,因此,人们当时以为仍可以找到。然而,此后的几个月里,危起伟和同事在长江上反复搜寻,一无所获。
回想当时的情况,钟倩感到伤感,“那时大家都信心满满,觉得这个事情能做成,哪知这一别就是永别。”
她提供的录像记录了迄今为止白鲟留下的最后的影像:2003年1月27日,众人用白色帆布担架把白鲟轻轻抬入水中,白鲟扭着尾巴,拍出一阵小水花,没入茫茫长江中。
自此,再也没有人类见过长江白鲟的可靠记录。
最大的遗憾:到了有条件人工繁
养鸽
养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