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养殖苗,养殖蚯蚓哪里有苗
蚯蚓种养殖
蚯蚓俗称曲蟮,中药称地龙,其经济价值很高。 蚯蚓是耕耘土壤的“大力士”,通过它的活动, 使土壤疏松,团粒结构增强,从而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蚯蚓食性很广,许多污染环境的有机物质, 都可作为它的食料,故用它来处理有机废物,净化环境, 蚯蚓还具有繁殖率高,蛋白质含量丰富的特点, 所以养殖蚯蚓也是解决动物蛋白饲料的一条有效途径。此外, 蚯蚓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解热、镇痉、平喘、降压、 利尿和通经络的功能。
人工养殖蚯蚓是一项新兴的事业,被誉为"盈利的行业,健康的卫士,环保的功臣"。它的用途很广,经济价值高。蚯蚓的蛋白质含量高达60%,氨基酸种类齐全且含量高,含丰富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此外,还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和其它未知生长因子。蚯蚓除营养价值高之外,还具有适口性好,诱食性强的特点,是畜、禽、鱼类等的优质蛋白饲料;将蚯蚓搬上餐桌,也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蚯蚓粪则是优质高效的有机肥,是一种土壤改良剂,有作蔬菜、花卉和农作物的营养土,肥效显著,能增产增收。
人工养殖的蚯蚓应选择生长发育快、繁殖力强、适应性广、寿命长、易驯化管理的种类。目前,最优良的品种有“大平二号”、“北星二号”等,它们是赤子爱胜蚓经人工驯化的品种,其他还有环毛蚓、爱胜蚓、杜拉蚓等。
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是喜温、喜湿、喜安静、怕光、怕盐、怕单宁味的夜行性环节动物。
喜温:15℃-25℃为最佳温度,为了创造最佳温度,冬季扣塑料大棚或盖塑料布, 夏季盖稻草,多洒水降温,0℃-5℃冬眠,0℃以下冻死,40℃以上死亡,32℃以上停止生长。
蚯蚓是变温动物,体温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如空气温度为0℃时,基料温度在12℃左右,而空气温度为38℃时,基料温度却只有28℃,这是因为基料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处理基料一般有通风干燥和发酵两种方法,以发酵法处理基料效果最好。
喜湿:蚯蚓体内含水量80%左右,要求饵料含水量60%-80%(以用手握料, 指缝滴水为准),所以要求养殖床含水量在60%以上,这样每天或隔1-2天,必须浇一次水,水不要太大,但要浇透和下层料接上,浇水时间为冬季中午浇,夏季晚上浇,春秋季节可白天浇。
蚯蚓没有特别的呼吸器官,它是利用皮肤进行呼吸的,所以蚯蚓的身体必须保持湿润。虽然,蚯蚓对不同的湿度条件有暂时的忍受能力,为了求得生存,它们有时会转移到适宜的环境里去,有时会通过休眠、滞育、降低新陈代谢强度等来减少水分消耗,但这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和经济效益。
喜暗、怕光:蚯蚓昼伏夜出,在月光下可见活动觅食,养殖床要盖稻草,保持湿润、 遮光。
喜空气、喜静,疏松饵料有利蚯蚓生长,投料前将床翻支一遍(大约20公分厚)增加透气。这一点很重要,床土底层,蚯蚓数量很少,但饵料还是有的,主要就是缺少空气,这样对蚯蚓生长不利。
白天栖息在潮湿、 通气性能良好的土壤中。栖息深度一般为10~20厘米, 夜晚出来活动觅食。它以腐烂的落叶、枯草、蔬菜碎屑、 作物秸秆、禽畜粪、瓜果皮,造纸厂、 酿酒厂或面粉厂的废渣以及居民点的生活垃圾为食。特别喜欢吃甜食, 比如腐烂的水果,亦爱吃酸料,但不爱吃苦料和有单宁味的料, 盐料对它有毒害作用。蚯蚓是好气性的低等动物。 对周围环境反应十分敏感,适于生活在15℃~25℃,湿度在60%~80%,酸碱度PH值为6.5~7.5的疏松土壤中,条件不适时,就会爬出逃走。
蚯蚓是雌雄同体,交配一次繁育终生,无疫病,繁殖率极高,寿命1~3年。蚯蚓卵经18~21天孵化后,生长60天左右性成熟,成虫交配5~8天开始产卵,之后每隔1天产一个卵。头3个卵每卵孵化1~3条蚯蚓,之后的卵每卵孵化4~7条蚯蚓。100天后蚯蚓生长减慢,因此,90~100天时收获蚯蚓效益最高。
产茧量:大平二号蚯蚓每条年产茧在56-58个之间,其中春季占40%,夏季25%,秋季 27%,冬季8%。
孵化率:一个蚓茧平均孵出幼蚓5-8条,最多12条,但是发育完全的幼蚓一般只有3-4条。不同温度孵化所需时间,孵化率不同。
生长期:期幼蚓体重增加缓慢,进入毓期后,增长也缓慢,只有在性成熟期前后一个 月内,蚯蚓生长最快。此时采取可获取高产。 另外,蚯蚓生长速度与饵料状态有密切关系。尽管饵料相同,由于其碎细度不同,幼蚓的生长速度可相差1.5倍,所以要保持饵料碎细状态,避免饵料有大小团块(如出现团块,可用水浇湿捣碎),保证蚯蚓快速生长。
养殖密度:种蚯蚓数量,应控制在每平方米1万条以内,生产蚓群每平方米3公斤(2-3.1万条),前期幼蚓3万条/平方米,后期下降到2万条。
产量:每平方米产量可达10公斤/年,一般在6-8公斤,(因北方每年生产期只有8-10个月)饵料每消耗25-30公斤,可产1公斤鲜蚓,并可获得70%蚓粪,我们多年经验是5方牛粪产一吨蚓粪,鲜蚓50公斤。
蚯蚓养殖 蚯蚓养殖技术
1- 地面养 , 粪便不需要发酵 ,养殖方法 , 取菜园土 5厘米厚 ,牛粪不能超过5厘米 , 牛粪70% 猪或鸡粪30% , 不能超过2厘米 。密度1平米 ,蚯蚓 1公斤
2- 立体箱养 , 不需要 土 , 粪便必须经过发酵处理 , 方法是 ,牛粪 100% 。 牛粪 50% 秸杆 50% 。 牛粪 70% 猪或鸡粪30% 。密度1平米 ,25 厘米 ,蚯蚓5公斤
蚯蚓生态养殖
1、沟养与坑养。养殖户可以将饲料和种蚯蚓放入室外的长沟以及坑内饲养,沟的长度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宽度在0.5-0.7米左右,深度在0.3-0.5米左右;坑的形状多为方形或者长方形,深度也在0.3-0.5米左右。
2、野生放养。野生放养可以利用边隙空地挖大约宽一米的田畈,放入饲料和种蚯蚓。场地的选择包括场内、自留地、河边、房前屋后、桑园、果园等。这个方法不适用于雨季和冬季,所以夏季要防晒降温、排除积水,冬季注意保温。
3、土温床养。土温床养只要是利用水浮莲、水花生和小葫芦过冬的土温床,饲养蚯蚓。
4、防空洞饲养。防空洞饲养主要是利用人防建筑冬暖夏凉、阴暗潮湿的条件进行饲养,成本低廉。
5、多层温床饲养。多层温床饲养就是利用角钢、水泥预制板或者木板搭成多层的饲养床架,再架上木板或者其他材质的板材以及土壤和饲料,放上种蚯蚓。在两个床架之间要留有过道,方便日常的饲养管理。冬季则可以利用工厂废气、煤炭加热、电热器、生物质采暖炉等方式加温,用以保证蚯蚓的正常生长发育。
6、室内池养。室内池养就是在室内用砖或者水泥砌成池子,这个池子可以在地面也可以一半在地面以下,在池子里面进行蚯蚓的饲养。
7、塑料大棚养。塑料大棚养主要是用金属骨架以及塑料薄膜搭建成大型的饲养温室,没有金属骨架的话也可以采用竹片、木材等材质。
蚯蚓种养殖技术
新鲜牛粪养蚯蚓技术
新鲜牛粪不用发酵可直接用来养蚯蚓,如有烂瓜果、烂菜叶等和牛粪混合后养蚯蚓效果会更好。 首先将牛粪堆成长2米、宽1米、高(厚度)35厘米的粪堆。每天用铁耙疏松最上面的牛粪需疏松晒到五成干的牛粪的厚度5—8厘米左右,约晒到五成干时即可放入蚯蚓种。每堆粪可放入产卵种蚯蚓3万条,每隔10天收取一次蚓粪及蚓茧另开一堆进行孵化每隔10天取一次蚓茧另开孵化可保证每批蚯蚓大小规格一致。在养殖期间发现蚓粪干了要及时喷EM水,并按EM与清水或洗米水或煮饭的米汤1:5的比例混合后喷洒。一般每隔3—5天喷一次。按以上方法养出的蚯蚓生长快,产出的蚓茧多而且大。注意禽畜粪一定要用EM发酵或晒干后拌成含水量60%左右才可用来养蚯蚓。
养蚯蚓技术
蚯蚓养殖作为一个行业已在我国蓬勃发展,其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药、环保、畜牧、食品及轻工业等领域。2004年蚯蚓仅用于制药一项就达1万多吨,利用蚯蚓还可加工成抗病的高动物蛋白饲料。蚯蚓粪的利用也非常广泛,现已开发出花卉专用肥、草坪专用肥、果树专用肥、绿色蔬菜肥以及利用蚯蚓粪加工成畜禽及鱼的饲料等。蚯蚓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养殖技术蚯蚓是喜温、喜湿、喜安静、喜黑暗的穴居动物,一生均在土壤中度过。以腐烂的有机质废物为食,喜食带有酸甜味的食物,目前人工养殖蚯蚓主要采用牛粪,也有的利用糖渣、猪粪、鸡粪、农作物秸秆及生活垃圾等。适合人工养殖的蚯蚓应选择那些生长发育快、繁殖力强、适应性广、寿命长、易驯化管理的种类。目前最优良的品种有大平二号、北星二号等,它们是赤子爱胜蚓经人工驯化的品种,其他还有环毛蚓、爱胜蚓、杜拉蚓等等。本公司养殖推广的品种是大平二号。
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是变温动物,体温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蚯蚓的活动温度在5℃-30℃范围内,0℃-5℃进入休眠状态,0℃以下死亡,最适宜温度为15℃-25℃,在此温度范围内蚯蚓能最好的发育与繁殖,40℃以上死亡。蚯蚓卵最适宜的孵化温度为20℃-25℃。以上温度指的是基料温度,如当空气温度为0℃时,基料温度在12℃左右,当空气温度为38℃时,基料温度却只有28℃,这是因为基料中含有大量水分。基料的处理一般分通风干燥和发酵两种方法,以发酵法处理基料效果最好。
蚯蚓没有特别的呼吸器官,它是利用皮肤进行呼吸的,所以蚯蚓体必须保持湿润,一般基料湿度应保持在60%左右。蚯蚓对不同的湿度条件也有暂时的忍受能力,为了求得生存,它们有时转移到适宜的环境里去,有时通过休眠、滞育、降低新陈代谢强度等,以减少水分消耗,但这将严重影响蚯蚓的生长和经济效益。
蚯蚓属雌雄同体动物,无疫病,繁殖率极高,寿命一般1-3年。蚯蚓卵经21天孵化后,生长60天左右性成熟,成虫交配5-8天开始产卵,之后每隔一天产一个卵。头三个卵每卵孵化1-3条蚯蚓,之后的卵每卵孵化4-7条蚯蚓。蚯蚓生长到100天后生长减慢,因此我们在蚯蚓生长到90-100天时蚯蚓效益最高。
养殖方式露天养殖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首先将土地整平,镇压,将处理好的基料,床1.1米宽、路l米宽做床,高度在15-20厘米之间,然后浇两遍透水,将基料翻一遍,再浇—遍水,等到基料湿度到60%左右时就可以下种了。蚯蚓种下种最经济的密度为每平方米3000—5000条。管理上要注意以下五点:一是下种后一个月左右要翻一次床,二是高温季节注意保湿降温,三是大雨天要注意排水,四是入冬前要及时利用塑料布及草帘覆盖,保证蚯蚓安全越冬,五是要天天注意蚯蚓床的温度、湿度、产卵、孵化、摄食情况、敌害侵扰及异常现象等。
屋内或大棚养殖养殖管理方式基本和露天养殖一样,主要注意通风和冬季保温。只要保持好冬季屋内和大棚温度,经济收入要比露天养殖法高15%—30%。
效益分析按一亩地计算第一年投资:用基料100方,40元/方,计4000元,蚯蚓种210公斤,20元/公斤,计4200元,占地费300元/亩,生产性费用1500元,合计每亩投资10000元。
第一年收入:蚯蚓1500公斤,8元/公斤,计12000元,蚯蚓粪30立方米,120元/立方米,计3600元,合计每亩收入15600元。
纯利润:15600元-10000元=5600元
第二年之后,由于每亩地不再投入蚯蚓种费用,而每亩蚯蚓产量可达2000—2500公斤,某些生产资料还可重复利用,每亩纯利润可达15000—20000元。
蚯蚓家庭养殖
发财树喜肥,如果花盆较深的话是可以的。控制好土壤湿度,如果过干蚯蚓无法呼吸存活的。至于蚯蚓跑出来,那是你抓了野外的蚯蚓吧,可以养殖适合花盆饲养的“太平二号”,如果不是土壤过干和涝,是不会离家出走的。太平二号我在淘宝买的,还有专门的蚯蚓箱。香蕉水果皮等喂食,土壤种花,已经养了三年了。
土蚯蚓养殖
养殖地点、方式
养殖的地点,对于蚯蚓养殖来说是最重要的问题。室外的场所最适于养殖蚯蚓,在这种环境下,蚯蚓生活能力强,繁殖得快。室内一般适合小规模的养殖,或刚孵化出来的小蚯蚓的养殖,因为刚孵化出的幼蚓体型小,活动范围不大。如采用室外和室内结合的养殖,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在我们老家一般都是在粪池边养殖的,适当的去割草回来盖在养殖蚯蚓土壤上面防土壤温度高导致蚯蚓逃跑。
室内养殖
比如木箱、竹筐、木盆、漏洞罐、土坑、砖池、旧猪圈、房檐下、墙脚边、屋角一切可利用的地方均可用砖桶等只要能透气的容器里都可以养殖,蚯蚓喜欢在烂草、堆肥、烂菜、烂果、牛马粪及腐烂的枯枝落叶、生活垃圾中生活,当然了有机物、垃圾或马牛粪先要经堆积发酵,待一段时间温度下降,才能作为养蚯蚓的基料。把基料装入木箱、竹筐、瓷盆或砖池中,然后放人蚯蚓即可养殖,养殖期间经常喷水保持湿度60%左右,可用能遮挡阳光旧麻袋、旧衣服、稻草等覆盖,保证气温在15到28度之间才能正常生长。
室外养殖
1、比如菜地、桑园地、果园、等地,一般选地势较平坦、能灌能排的、深沟槽、能遮光的地里,加入初步腐熟的有机肥料,如马牛粪、秸秆、杂草、猪羊粪等,上面覆一层土,放入蚯蚓进行养殖,排水沟要多挖几个沟。含水量保持30%左右。
养殖蚯蚓注意的是营养土一定要松软,保持温和的温度,充足的湿度,足够的合适的食物才能保证蚯蚓的繁殖量及生长速度。
蚯蚓 养殖
养蚯蚓简单的方法有:蚯蚓室内养殖、坑养法、桑园养殖法、饲料田养殖、菜园养殖法、果园养殖法等。
人工养殖蚯蚓设备简单,管理方便,一般利用房前屋后、庭院空地以及旧木箱、废桶、盆罐、竹筐、砖池、育苗温床等就可培养药用蚯蚓,还可用蔬菜大田、果园、苗圃等结合养殖蚯蚓,能双重利用获益。
蚯蚓室内养殖
1、箱养法:可用箱、筐、盆、罐、桶等,适于饲养爱胜属蚯蚓,如赤子爱胜蚓、日本引进的大平二号、北星二号等红蚯蚓。本属蚯蚓喜欢在烂草、堆肥、牛马粪及腐烂的枯枝落叶、烂菜、瓜果,以及造纸、纤维、食品加工厂的废渣中和生活垃圾中生活,当然上述有机物、垃圾或马牛粪先要经堆积发酵,待温度下降后,才能作为养蚯蚓的基料。把基料装入木箱、竹筐、瓷盆或砖池中,然后放人蚯蚓即可养殖,养殖期间经常喷水保持湿度60~70%,并用草席、草帘和旧麻袋覆盖遮光,在气温13~28℃都能正常生长。
2、坑养法:土坑、砖池、旧猪圈、房檐下、墙脚边、屋角一切可利用的地方均可用砖、石砌成养殖池,除爱胜蚓属外,还可适宜养青蚯蚓。土坑或砖池的深度一般为50~60厘米,面积根据需要而定,坑内或池内分层加入发酵好的饲料,先在底层加入15~20厘米厚的基料,上面铺一层10厘米的土壤,就可引入蚯蚓养殖。如蚯蚓较多,可在土上再加一层10厘米饲料,上面再覆盖10厘米肥土,青蚯蚓要求保持土壤湿度30%左右。也可利用旧猪圈改成养殖池放养。
蚯蚓田间放养
1、桑园养殖法:一般选地势较平坦、能灌能排的桑园,沿桑树行间挖宽40厘米、深20~25厘米的沟槽,加入初步腐熟的有机肥料,如马牛粪、秸秆、杂草、猪羊粪、枯树叶、烂草等,每亩约加有机料5000~7500公斤,上面覆土10~15厘米,放人种蚓进行养殖,投放数量视蚓种和个体大小而定。行间可种植绿肥或青饲料,每隔5行开一排水沟。含水量保持30%左右。
2、饲料田养殖:包括种植聚合草、蚕豆及其他常年青饲料地均可养殖,养殖时要选择地势平整的饲料地,每隔10行开一灌水和排水沟。在聚合草行间,开宽、深各15~20厘米的沟槽,槽内施人有机饲料,上面覆土10厘米左右,即可放入青蚯蚓进行养殖。经常注意灌溉或排水,保持土壤含水量在30%左右。
3、菜园养殖法:菜园水肥条件充足,管理精细,最有利于蚯蚓的生长和繁殖。在养殖蚯蚓的菜园,每亩施人7500~10000公斤优质有机肥或腐熟的烂菜、垃圾等。在菜苗出土后,投放种蚓进行养殖。菜园养殖,应减少化学氮肥和某些农药的施用。成蚓可结合蔬菜管理分期采收。
4、果园养殖法:利用果树下的空地养殖蚯蚓,既充分利用土地又促进果树生产。如养青蚯蚓,方法类似桑园养殖法。如养殖赤子爱胜蚓(红蚯蚓),则在果树下沿树行堆积宽1.5~2米、高0.4米腐熟的牛、马、猪粪,作为蚯蚓养殖床,每养殖床之间留一走道,每隔2个养殖床开一排水沟。在养殖床饲料面上用稻草或麦草覆盖。保持湿度60~70%。雨天用塑料薄膜盖好,防止雨水浸泡。
饲养蚯蚓一定要掌握好方法。
种苗蚯蚓养殖
养殖蚯蚓大多是利用大田配套种经济作物,可以说生态种养两不误,除去作业工具宽度,一亩的养殖蚯蚓利用面积大约为300多平米常规引种一平米为2斤,这个数据可大可小,假设说有时间慢慢来,不急于出售的话,每平方米可以撒一斤种苗,反之2-3斤以上越多见效越快,可以用没上限形容,无非就是产卵后卖掉或者提出蚯蚓重新铺建新蚯蚓床,这个都是成正比的
蚯蚓养殖百科
蚯蚓养殖技术
方法/步骤
蚯蚓的习性
蚯蚓喜温,生活在15℃-25℃环境为宜,可以冬扣塑料大棚或盖塑料布, 夏盖稻草,放阴凉处,常洒水降温。蚯蚓喜湿怕干,所以要定期浇水,水不要太大浇透即可。又因为蚯蚓喜暗怕光,所以饲养床要盖稻草遮光,并保持湿润 。 除此还应该增加透气,保持饲养床疏松。
养殖容器选择
根据需求,选择大小合宜的容器。木箱是最好的选择,即通风透气又滤水。如果没有的话,花盆、塑料箱、铁箱等也可以,底部需要有一些虑水的密集小孔,小孔不宜过大,不然蚯蚓都跑掉了。
饲养床选择
饲养床可以用堆肥做成,采用腐烂熟透的牛粪、马粪,粗制的纸箱板。农村地区最好用腐烂的变成黑土的庄稼秸杆、杂草、骡马粪等。城市里若不好找到,只能自己收集些植物叶子,漫漫发酵使之腐烂,注意的是营养土一定要松软。
品种选择
种蚓的选择很重要,选择耐寒抗热的种蚓,繁殖力强而且四季可产。不要自己在野地里随便挖几条,良种蚯蚓的繁殖率大约为普通蚯蚓的十倍,并且生命力强悍,蚓体、蚓粪产量高。
蚓种放养
首先将饲养床刨得更疏松,然后一次性用水将饲养床浇透。蚯蚓喜欢空气,因此不要人为将蚯蚓深埋在箱底,而是将种蚓放于表面,如果想蚯蚓快速进入饲养床,可以开灯光照射,蚯蚓不喜光线,会加快进入。如果种群很大,那么需要注意养殖密度,建议饲养箱要浅一点,然后尽量做长做宽。
饵料选择
饵料可以是动物粪便、秸杆、稻草,甚至平时丢掉的果皮、蔬菜残叶,洗碗槽过滤下来的剩饭洗净也可以,什么都不嫌弃。
日常喂养
通常1-2天查看一次,或者3-5天查验一次,主要观察饲养床湿度是否合宜,饵料是否充足,蚯蚓的生殖发育状况等等。如果发现不适立即做出调整。
繁殖及收获
一般在正常环境条件下,蚯蚓能自然发育繁殖。因此,稍微上心,三五天观察检视一次,保持充分的水分及饵料。注意如发现外逃现象,可能是饵料不足或者浇水太多。悉心照顾几个月,就开始有收获了。以后能够源源不断产出。
END
注意事项
蚯蚓喜湿,要求投食饵料含水量60%-80%。
为了保护蚯蚓,浇水时间冬季中午浇,夏季晚上浇,春秋季节任何时候都可以。
堆肥一定要发酵完全,否则再发酵,高温会将蚯蚓烫死。
蚯蚓养殖介绍
蚯蚓的饲料是经过充分发酵后的有机废物,如各种牲畜粪便和秸杆等。在发酵前,所用的畜禽粪便都要经过洒水、捣碎。如用农作物秸杆、稻草,最好用锄刀切成6-9厘米长,再浇水,拌均匀,使其充分湿润,然后在地面堆制。堆料时,要求堆料松散,不要压实,以利高温细菌的繁殖,堆制时要充分洒水,所含水份在50-60%之间,堆积高1米左右。
饲料堆积好以后,上面可用塑料布覆盖,以达到保温保湿的目的。蚯蚓是杂食性环节动物。这些有机废物必须经过堆制发酵后,才能吞食利用,否则会使蚯蚓大量死亡。堆积的有机废物经过3-4天后,里面的温度可上升至50-60℃之间,半个月左右可翻堆1次,并添加水分,经过四次翻堆腐熟后,即可使用。
养殖蚯蚓有多种方法,平地堆肥养殖是最常用的一种,在室内或室外均可以进行。
取充分腐熟后的饲料投入到蚯蚓床上,此时腐熟好的饲料,黑褐色,无臭味,质地松软,不粘滞。腐熟堆肥的宽度为80-100厘米,长 2-3米。浇水使饲料水分在60-70%之间。
为了慎重起见,在正式养殖之前,应做饲料的鉴定投试,在料床上投放少量的蚯蚓,如果蚯蚓不愿进入料中,说明饲料腐熟不完全,需要继续发酵。
经过生产实践证明,平地堆肥养殖的方法,可以大量的繁殖蚯蚓。每个料床上可以接种蚯蚓1000-2000条,3个月左右,当蚯蚓大量繁殖后,及时进行分池养殖。一般1个月加料1次,保证蚯蚓有足够的饲料,其才能迅速地繁殖生长。
在蚯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温度对其有较重要影响,温度低于5℃或高于30℃,均不利于蚯蚓繁殖生长,在温度下降至7℃时,就出现蚯蚓大量逃逸现象,如果在0℃以下就可能冻死。
蚯蚓的生长温度在5-30℃之间,最适合温度为20℃。
蚯蚓是好气性运动,靠皮肤呼吸,因此要求养殖床的饲料氧气充足,必须通风换气,疏松饲料,保证有充足的氧气,蚯蚓才能生长良好,否则就会生长发育受阻,体色发暗不鲜,行动迟缓。
蚯蚓的生长繁殖与饲料的PH值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适应范围在 PH6.0—8.0之间,最适宜为PH7.0,超过此范围,蚯蚓会出现脱水、变干、萎缩,体色变黑紫,感觉迟纯,往外逃逸等现象。
有生产实践证明,在投饲料前,用水冲洗饲料,可以调节PH值。用水冲洗饲料,虽然会损失一些水溶性养分,但能排除有害气体,洗涤盐分和有害物质,但发酵较好的饲料,不用调整PH值。
蚯蚓喜欢吃甜饲料、蛋白质、糖分丰富的饲料,尤其是喜欢腐烂的瓜果、菜叶,亦爱吃酸甜饲料。
蚯蚓的饲料必须经常浇水保持湿润,饲料太干或者太湿都会影响蚯蚓的生长发育。
水分是蚯蚓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和调节体温的重要因素。蚯蚓可以从饲料中获得水分和营养物质。
蚯蚓的体内含水量为85%左右,在生活中必须有一定量水分才能生长发育。
饲料被蚯蚓吞食1个月左右,要及时补充营养丰富的新饲料,补料一般在清粪后进行,蚯蚓由上而下取食,粪粒排泄在面上长期堆积,对蚯蚓生长繁殖不利,应及时消除。刮取蚯蚓粪同时,在养殖床上补充新饲料。
当床内大部分蚯蚓体重已达到400-500毫克时,并且每平方米密度达1.5-2万条时,即可收取—部分成蚯蚓。蚯蚓的收获有多种方法
在养殖床表面,用多齿耙疏松表面的床料,等蚯蚓往下钻后,刮取表面蚓粪,反复进行疏松床料和刮取蚓粪,最后蚯蚓集中在底层,达到收捕成蚓的目的。
将蚯蚓的粪便用于农作物,在改良土壤,改善农产品品质的同时,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养虾
养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