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的诊断,伤寒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伤寒的诊断
临床诊断标准
在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有4.1.1、4.1.2和4.1.3可作临床诊断。
4.1.1 持续性高热(可达40~41C)为时1~2周以上。
4.1.2 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
4.1.3 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低下,嗜酸性粒细胞消失,骨髓象中有伤寒细胞(戒指细胞)。
4.2 确诊标准
临床诊断病例如有以下项目之一者即可确诊〔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
4.2.1 从血、骨髓、尿、粪便、玫瑰疹刮取物中,任一种标本分离到伤寒杆菌或副伤寒杆菌。
4.2.2 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肥达氏反应“O”抗体凝集效价≥1∶80,伤寒或副伤寒鞭毛抗体凝集效价≥1∶160,恢复期效价增高4倍以上者。
伤寒是什么病?有什么症状
伤寒杆菌进入体后,约1-2周内出现异常的表现.几乎所有的病孩都有发热,而且多为高热,可持续1周左右,如不经治疗,发热可达数周.与此同时,可见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头痛等表现.消化道的症状有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年幼儿还可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因而易误诊为上感.因伤寒杆菌进入口腔后,经咽部淋巴组织或扁桃体而侵入血液,而出现咽炎症状.部分伤寒病患儿在发病后1-2周内可见红色斑疹,称为玫瑰疹,也是本病的特症之一.皮疹可有数个至数十个不等,多见于胸,腹,背部,压之能退色.少数情况可分批出现,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有时为瘀点,与菌血症,也就是细菌存于在血液中有关.
伤寒怎么办。。。
一般治疗与对症治疗,患者入院后,即按消化道传染病隔离,临床症状消失后每隔5~7天送检粪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可解除隔离。发热期患者必须卧床休息,退热后2~3天可在床上稍坐,退热后2周可轻度活动。应给予高热量,高营养,易消化的饮食,包括足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各种维生素,以补充发热期的消耗,促进恢复,发热期间宜用流质或细软无渣饮食,少量多餐。退热后,食欲增加后,可逐渐进稀饭,软饭,忌吃坚硬多渣食物,以免诱发肠出血和肠穿孔,一般退热后2周才恢复正常饮食。应鼓励患者多进水分,每日约2000~3000ml(包括饮食在内),以利毒素排泄。如因病重不能进食者可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有严重毒血症者,可在足量有效抗菌治疗配合下使用激素。若伤寒合并血吸虫病,尤其是急性血吸虫病时,一般宜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配合伤寒的病原治疗,待体温被控制,全身情况明显改善后,才给予口服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
什么是鼠伤寒?它和伤寒有什么不同?
鼠伤寒是由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被污染的家 畜、家禽和鼠类等;其次是患者和带菌者。医院内感染多发生在新生儿病室、婴 儿室及妇产科病房等,常呈暴发流行。医院的交叉感染主要是通过医护人员的 手、医疗用具及病菌污染空气而感染。此病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新生儿 和早产儿,夏秋季节多发。
常常是急性起病,患儿发热,胃肠道症状明显,如恶 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大便多样易变,可呈水样、黄绿色黏液便或脓血便,并 具有腥臭味。易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病情严重者可出现精神委靡、嗜睡或 惊厥,甚至昏迷、休克等。有的患儿病程较短,5-7天恢复呈自限性;有的病程 迁延不愈可长达1个月之久。
患儿常易并发贫血、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症 及支气管肺炎等。此外,鼠伤寒沙门菌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应选择敏感的抗 生素治疗。 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带菌者,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和青壮年发病率高,婴幼儿发病率较低。
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一般都超过1周。出现伤寒特殊中毒症状,如表情淡漠、呆滞、精神恍惚;重者可有谵妄、昏迷、相对缓脉。一般体温每增高l℃,脉搏应增快15-20次/分,本病患者体温的升高与脉搏的增快不成比例;皮肤出现玫瑰疹,常在胸、腰、腹、背部见到2-4毫米直径的淡红色充血性斑丘疹,有肝脾肿大、腹胀、便秘、食欲减退等。
伤寒患者易出现肠穿孔、肠出血、伤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等合并症。 鼠伤寒和伤寒无沦是在病原体、发病年龄及症状表现上均不尽相同,通过对各自特点的分析观察及必要的化验检查可加以区分。
养羊
养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