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殖的斗蟋怎样看得出来,斗蟋养殖技术
斗蟋养殖技术与管理
答:十层楼如果养蛐蛐要把握4个环节:
1、养殖环境布置
由于蟋蟀比较小,所以养殖环境对于其影响是很大的。现在养殖蟋蟀基本是仿野生的模式进行,一般用铁笼进行,铁笼的大小控制在1.5*1*0.5(米)左右,一个箱子的养殖数量在500只左右。为了方便管理,底部和四周要通风,顶部以纱网覆盖通风即可。箱子底部要有垫料,以干草类的为佳,不要用新鲜植物垫底,容易腐烂。
2、生活环境控制
等待养殖笼搭建好之后就要进行生活环境的搭建了。蟋蟀不喜光,属于夜间活动的物体,所以养殖室的灯光需要常年比较昏暗,每天只要3-4个小时的亮光让蟋蟀稍微安静一段时间即可。温度控制在20℃-25℃即可,这样的温度最适合蟋蟀生存,低于10℃以下蟋蟀就有可能出现冬眠的情况。通风和通光口都不能直对养殖箱,不利于蟋蟀生长。
3、食物管理
蟋蟀是杂食动物,青草、蔬菜、蚂蚁之类的物品其都会食用,所以一般不需要太担心食物不足。蟋蟀的食物有干食、稀食两种选择,干料就是蔬菜叶、青草之类的物品,稀料就是用蛋白粉、葡萄糖、蜂蜜之类的混合而成的粘稠物质。两种食物类型可以交换使用,保持其新鲜感,喂食时间一般集中在入夜的前夕,白天可以放置一些蔬菜叶之类的青饲料来过渡。
4、养殖管理
当以上都准备好之后就要注意养殖管理这一块了,日常巡视不要太频繁,蟋蟀喜欢安静的环境,外界有声响很容易就刺激到它。覆盖的网纱要长期保持软弹,蟋蟀的弹跳力很高,经常可能触碰到网纱,如果网纱过于硬化,容易伤害到蟋蟀。还要定期检查养殖箱的密度,蟋蟀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当密度较高的时候很容易出现争斗的情况,如果出现争斗情况,那么这个养殖箱密度可能就相对过高了。
以上就是养殖蟋蟀的简单方法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下这个过程。
蟋蟀选养斗
简单说就是干老.细糯!干老从头上看斗丝没有水气要干洁,头项二边无白腐霜。细糯指肉身细密,翅膀二边,边缘上坚纹不棱起,行动上如蚕爬行。选虫如果懂得干老.细糯必是行家!
如何养出优质斗蟋
1、一般说的蛐蛐是指迷卡斗蟋,这种生物雄性之间会咬架,一起养容易出现受伤甚至死亡的问题。
2、雌性间也会咬架但几率和凶险度会低一些,一般养雌会采用群养。
3、部分蟋蟀可以群居,但养起来没什么价值,如短翅灶蟋。
4、用作饲料的针头蟋蟀一般也采用群养的方式,要是成虫后就不行了。
蟋蟀的选养斗六十年经验谈
首先应调理好蟋蟀的饮食。刚出土的蟋蟀缺少元气,腿软牙嫩,应以煮烂的米饭为食,不能喂僵米,以免损伤牙齿,同时加些熟粟子、瓜仁、鳗鱼肉、苍蝇头等,以强壮其身。晚秋的蟋蟀活动量下降,食欲减少,可挑盆底光滑的新盆让蟋蟀在里面多加活动,促进食欲。蟋蟀饮用的水不宜有漂白粉、明矾等物质,可让它们饮用河水、雨水或井水。
蟋蟀的居住环境最好选择那些保存时间长久的黑色陈瓦缸,适合蟋蟀怕光喜好幽暗的特点,宜于它们变色。瓦缸一定要放在水泥地或泥土地上,不要生火,以防蟋蟀受热生病,蟋蟀排出的粪便要经常清除掉,保持瓦缸清洁。如果发现蟋蟀理须蹬腿,烦躁不安,一定要及时给它洗澡净身,以防自残腿须,不过要注意用河水为蟋蟀洗澡。
蟋蟀是好斗昆虫,应该多让它操练演习。虽然早秋捕捉的蟋蟀牙嫩不宜打斗,但可用草托经常探牙,使其活络筋骨,常开虎牙,有益于激发斗志。经过调养的蟋蟀,应该让它每星期与其他蟋蟀厮咬一次,积累打斗经验,保持旺盛的拼搏习性。为了使二尾蟋蟀斗性十足,应经常放入雌蟋蟀与之交尾,一但要注意在与其他蟋蟀打斗前一天的后半夜和打斗后的三二天内应与雌蟋蟀隔离,保证雄蟋蟀养精蓄锐,体力充沛。
斗蟋蟀养殖技术
40天。
1 蛐蛐养足了再斗是常识。
2 白虫也要分种类,低端地白,缸白养足了很难,一般都是养几天就扔的货色,扔之前斗一斗看着玩也不错。
3 高级白要看虫子的发育情况,只要养足了就可以出斗,不建议养太长时间,白虫底板一般都不太好,过晚出斗可能会输给高级秋。
4 总之养足了再玩是常识,养不到位出去了也是输。
斗蟋怎么养
1、通过两种方法来供给蟋蟀的饮水,放个碟子,然后在碟子里放入湿的棉花或者纱布,这样蟋蟀趴在上面饮水就不会溺水而死。
不过湿润的棉花或纱布会极易吸收蟋蟀粪便的味道,如果不频繁更换,那就会使环境发臭。值得注意的是,蟋蟀偶尔会把卵产在棉花或纱布里,此时卵是无法孵化的。2、每天喂蔬菜(各类绿叶菜、胡萝卜丝等)水果来补充水分。好处是补充了维生素的同时也补充了水分,一举两得。坏处是你每天都要加切碎的新鲜饲料而且还要控制好量,因为吃剩下的食物容易变质,甜的水果还会引来蚂蚁等小虫。3、蟋蟀的食物,不用花什么心思。虽然蟋蟀什么都吃,但是在饲养过程种一定要为它们补充一定量的动物性饲料,否则它们便会自相残杀。其实动物性饲料很简单,用狗粮就可以了;狗粮比较干,不容易变质,所以可以稍微多洒一点,不用每天喂。除此之外,还可以喂一些面包、馒头、麦皮和玉米片等作为补充。
蟋蟀 饲养
1.饲养环境布置饲养箱四周要通风,顶部以纱网覆盖通风即可。
2.生活环境控制饲养时的灯光需要暗一点,温度控制在20-25度即可。
3.食物管理蟋蟀是杂食动物,青草、蔬菜、蚂蚁之类的食物其都会食用。
4.养殖管理蟋蟀喜欢安静的环境,外界有声响很容易就刺激到它。
斗蟋生活环境
昆虫纲是由无翅亚纲和有翅亚纲这两个亚纲及其33个目所组成。常见的有:鳞翅目 Lepidoptera鳞翅目包括所有的蛾类和蝴蝶类。它们的最大特点是翅面上均覆盖着小鳞片。口器为虹吸式,呈卷须状,取食时伸到花中吮吸花蜜,不用时卷曲如弹簧状。幼虫为多足型,蛹为被蛹,属完全变态类型。 鳞翅目是一个大目,全世界已知的种达十万种以上,与农业有关的有2个亚目。鞘翅目 Coleoptera肉食亚目(步甲科 虎甲科)杂食亚目(金龟科 叩头甲科 吉丁甲科 瓢虫科 天牛科 叶甲科 拟步甲科 豆象科)象甲亚目(象甲科)鞘翅目Coleoptera是昆虫纲中的第一大目,有330000种以上,占昆虫总数的40% ,我国记载7000余种。这个类群的前翅角质化,坚硬,无翅脉,称为“鞘翅” 因此而得名。它们的外骨骼发达,身体坚硬,体型的变化甚大,并且适应性很强; 咀嚼式口器,食性很广:有植食性--各种叶甲、花金龟,肉食性--步甲、虎甲, 腐食性--阎甲,尸食性--葬甲,粪食性--粪金龟。本类群属完全变态, 幼虫因生活环境和食性不同有各种形态;蛹绝大多数是裸蛹,稀有被蛹。蜻蜓目 Coleoptera蜻蜓目Odonata在昆虫纲中是比较原始的类群,也是较小的一个目。蜻蜓目分为三个亚目: 差翅亚目(Anisoptera)统称“蜻蜓dragonflies”;均翅亚目(Zygoptera) 统称“蟌damselflies”以及发现于日本和印度的两种间翅亚目(Anisozygoptera) 昆虫。全世界约有5000种,我国有300多种。蜻蜓身体粗壮,休息时翅膀平展于 身体两侧;蟌身体细长,休息时翅膀束置于背上。间翅亚目则拥有粗壮的身体和 束置于背上的翅膀。蜻蜓目属不完全变态昆虫,稚虫“水虿”在水中营捕食性生活。 成虫也为肉食性种类,捕食小型昆虫,飞行迅速,性情凶猛。双翅目 Diptera长角亚目(瘿蚊科)短角亚目( 盗虻科)芒角亚目(食蚜蝇科 寄蝇科 花蝇科 潜蝇科)双翅目Diptera包括蚊、蜢、蚋、虻、蝇等,是昆虫纲中较大的目。由于成虫前翅 膜质,后翅退化成“平衡棒”而得名。双翅目分为长角、短角和环裂三个亚目。 长角亚目的触角在6节以上,包括蚊、蜢、蚋,是比较低等的类群;短角亚目触角 在5节以下,一般3节,通称“虻”;环裂亚目就是我们通称的“蝇”。膜翅目 Hymenoptera广腰亚目(叶蜂科)细腰亚目(锥尾部:姬蜂科 茧蜂科 小蜂科 赤眼蜂科 瘿蜂科针尾部:胡蜂科 泥蜂科 土蜂科 )膜翅目Hymenoptera的特征明显,包括咀嚼式口器,前后翅连接靠翅钩完成等。 本类群分布很广,已知种类100000多种,估计至少250000种,包括各种蚁和蜂。 根据腹部基部是否缢缩变细,分为广腰亚目和细腰亚目。广腰亚目(叶蜂科)是低等植食性类群, 包括叶蜂、树蜂、茎蜂等类群;细腰亚目(锥尾部:姬蜂科 茧蜂科 小蜂科 赤眼蜂科 瘿蜂科针尾部:胡蜂科 泥蜂科 土蜂科)包括了膜翅目的大部分种类,包括蚁、黄蜂 和各种寄生蜂等。半翅目 Hemiptera(蝽科 缘蝽科 盲蝽科 花蝽科 猎蝽科 网蝽科)半翅目Hemiptera昆虫通称“蝽”,已知38000余种,是昆虫纲中的大类群之一。 半翅目的前翅在静止时覆盖在身体背面,后翅藏于其下,由于一些类群前翅基部 骨化加厚,成为“半鞘翅状”而得名。口器为刺吸式口器,以植物或其它动物的体 内汁液为食。属半变态昆虫,其若虫腹部有臭腺,因此被成为“臭虫”。直翅目 Orthoptera(蝗科 螽斯科 蝼蛄 蟋蟀科)直翅目Orthoptera是一类较常见的昆虫,包括螽蟖、蟋蟀、蝼蛄、蝗虫等,全世界 已知20000种以上,分布很广。成虫前翅稍硬化,称为“覆翅”,后翅膜质。本类群 为不完全变态,若虫和成虫多以植物为食,对农、林、经济作物都有为害;少数 种类为杂食性或肉食性。直翅目是较原始的昆虫类群,起源于原直翅目,在上石炭 时期已经分成了触角较长的螽蟖类,和触角较短的蝗虫类。其中很多种类由于鸣叫或 争斗的习性,成为传统的观赏昆虫,比如斗蟋和螽蟖。同翅目和缨翅目 Homoptera蝉亚目(蝉科 叶蝉科 飞虱科)木虱亚目 蚜亚目蚧亚目(蚧科 盾蚧科 绵蚧科)粉虱亚目同翅目为小型至大型的昆虫,属不完全变态。口器刺吸式,其基部着生于头部的腹面后方,好像出自前足基节之间。具翅种类:前后翅均为膜质,静止时呈屋脊状覆于体背上,很多种类的雌虫无翅。同翅目分为5个亚目。缨翅目昆虫通称蓟马,身体微小。复眼发达,有或无单眼。触角较长,6-10节。口器为左右不对称的锉吸式口器。翅膜质,翅脉退化,翅缘具有密而长的缨状缘毛。变态类型是介于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之间的过渐变态。本目常见的为蓟马科(Thripidae),它们翅细长,末端尖锐,前翅仅具两条纵脉。有些种类无翅。雌虫腹部末端圆锥形,生有锯状的产卵器,从侧面看,其尖端向下弯曲。成虫喜欢访花,很多种类是农林业的重要害虫,例如葱蓟马。
蟋蟀人工养殖技术
饲料
蟋蟀可采用大笼饲养。笼用金属或木材作支架,铁窗纱作围罩,长、宽、高不限。饲养笼下沿1米外,构筑宽、深各20厘米的水槽,注入清水,防止蚂蚁等天敌的侵入。笼一般为10米×5米×2米,可养3000只~5000只蟋蟀,笼内种植大豆、花生、玉米等作物。
蟋蟀跳跃能力强,有钻缝、筑穴、隐蔽的能力,因而采集较大数量实在不易。可利用成虫期的向光和趋食的习性诱捕。每笼可投放雄雌蟋蟀各100只,蟋蟀交配后,即产卵于地下。笼内的植物秸秆枯死后,不要拔除,作为地面的覆盖物,以利于卵的过冬。第二年气温上升到20℃左右时,即见到大量孵化后的小幼虫出土。
笼中饲养蟋蟀,采用易积存、体积小、营养高的人工饲料,辅以少量天然青饲料。人工饲料配方一:大豆粉20%、粗麦粉30%、玉米粉20%、玉米粉20%、脱脂奶粉15%、干酵母5%、鱼粉10%。将配料同时放入容器中,充分搅拌均匀并研细,铺撒在木板上饲喂,一次不要投放太多,以完全吃完为宜。温度在25℃左右为宜。气候过干时,早、晚适当喷些水,使笼内地表湿度保持在75%~80%。阴雨天不影响其正常生活,但喂食板上要加遮盖物,青饲料可少放或不放。如笼中地面积水1小时可造成死亡。如一日光照12小时,发育期会缩短,自然光照时间不够时,应加灯光补充。成虫大量羽化后,要赶在交配产卵前及时采收(留足种虫)。
选种配对
人工繁殖蟋蟀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体大、善斗的上品蟋蟀,所以挑选留种的雌、雄蟋蟀很重要。
挑选雄虫的要求应该都是将军虫,一般避免用斗败的蟋蟀留种。
选择雌性三尾应体大,产的卵也大,以后孵出的幼体个头也大。三尾在早秋季节就要收养,此时三尾刚刚羽化,在野外交配次数不多,有些还是原雌。如果在中晚秋捕捉,三尾在野外已交配多次,大腹便便,腹内的种气已经混杂,不能达到培育良种的要求。早秋捕得型大的三尾,也要精选出头大、脸长、斗丝贯顶、项宽、体型丰厚、翅长、六爪白净、肉身细洁、色不浑的,以供育种之用。
留好了理想的雌雄良种,配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配对的雌雄蟋蟀最好选用同色虫。如头色、斗丝的颜色及虫体颜色等要相同或相似,这样孵化出来的后代颜色比较纯,便于精选定色。②配种的雄蟋蟀一定要养到可以出斗前后,最好在秋分节后进行正式配种,此时的蟋蟀是健壮时期。配种后所产的卵得到的后代也最强壮,种也纯。③雌雄蟋蟀配种(结铃)最好3~5次,这样可以确保产出的卵完全受精。
产卵保存
结铃后的三尾,一定要找个地方产卵。因此结铃前必须先准备好产卵的工具。
取一只30cm左右的瓦盆,洗净后在日光下曝晒消毒;取黄砂适量洗净,在炉上炒干消毒;取园土适量,搅碎晒干;砂、土按1: 5加水适量拌和,以下见干土为宜,不能过湿。铺入瓦盆约7~8cm厚。将要产卵的三尾养人,它便会在土中产卵。也可用吸水性好的卫生纸或餐巾纸卷成直径似二硬币一样粗的纸条,围成盆的四周滴水使纸湿透。这样三尾也会在纸卷内产卵。一头雌蟋雌一生中产卵约200粒,孵出的若虫中雄性的约占三分之一,其余都是雌性。而若虫要养到四龄以上才能辨出雌雄,这给人工孵化饲养蟋蟀加大了工作量。把三尾产出的卵轻轻取出,用放大镜细心观察,可以发现卵的形状略有不同。一种卵的形状两头比较尖,而且数量不多;另一种卵两头比较圆,比前一种卵略短略粗,数量远比两头略尖的卵为多。
实践证明两头尖的卵多数是雄虫,而两头略尖的短、略粗的卵是雌虫。在孵育前将卵从土中挑出,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不管是选雌性卵还是雄性卵,一定要选卵粒饱满,色泽匀均,卵粒大,长约在2毫米以上,在自然环境中,一般在5 月中下旬或6月初,若虫便破壳而出。但是人工收集的虫卵放置在室内,比室外温度要高,所以卵的孵化时间要比室外略有提前。如果不想使卵过早孵化,可以将盛卵的容器搬到室外,放置在阴凉潮湿的地方,使卵和自然环境温度保持一致,若虫出土的时间就不会提前了。但是要注意,有卵的土质要保持一定的温度,不能让土太干,否则卵易死亡。当然土也不能过湿,以湿而不渗水为佳。
孵化饲养
孵化前,将卵按要求挑选出,放置在容器内。容器底部应有泥土。虫卵放入后,再用一层薄土覆盖(土必须碾碎晒干,然后洒少许水)。隔3~5日,应该用水稍稍浇洒一次,使泥土保持一定湿度,可保证虫卵的顺利孵化。浇洒的水应该用清洁的河水或雨水。如果用自来水,必须放置多日再用。
1.孵化温度
蟋蟀的卵在温度25℃~30℃时开始发育孵化。越冬卵到四五月份,温度便达到25℃~30℃。从卵孵化为若虫,一般约需20~25天。在保持一定湿度的前提下,只要给予适合孵化的相应温度,若虫便破卵而出。所以在人工繁殖时,只要创造虫卵孵化的条件,虫卵几乎在任何季节孵化。
2.养殖场地
若虫孵出后,应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这对若虫的生长发育很重要。所以在若虫孵化出壳前数日,就要选择一个理想的人工养殖场,并着手做准备工作。养殖场的土质一定要好,其一是土质疏松肥沃;其二是没有被有害物质污染过。养殖场地要,排水性好,不易积水,养殖场的四周环境要好,没有化工厂,特别是没有排放废气和含有害物质污水的工厂。选择好场地后,最好翻地一二次,达到松土除害虫的目的。然后添一些有机肥料和青饲料,使土质肥沃且富含腐植质。然后种上一些不含异味的瓜、豆、麻类的植物,使阳光不能直接射在养殖场的地面上(这里要注意养殖场决不能选择太阳晒不到的蔽荫处)。在这样生长发育的理想场所。如果在场地再放进一些房顶用的陈旧小瓦片、砖块,这样若虫有了更多的藏身栖息之地。一方面更进一步提供了蟋蟀生活的良好环境,同时也可以提高放养的密度。
3.若虫饲养
若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须定时投放人工配制的饲料。人工饲料的加工是用当年的新籼米,不淘洗,磨碎,加入适量熟黄豆粉( 约是米粉的五分之一),再掺入一些富含钙磷的骨粉、血粉、肝粉、鱼粉等,充分拌匀,放入容器保存,以后拌水煮熟投喂。也可捕捉蝗虫、蚱蜢之类的小昆虫杀死烘干,磨碎以后拌入蔬菜瓜果之类含维生素、纤维素丰富的食物。豆类植物不可生食,其他植物应该生喂,以保证植物的原有营养成份不受损失。
喂养应该采用定点的方法,便于每天清扫,但是要多放几个点,喂食可以一天二次,早上和晚上各一次,其中以晚上一次最为重要。蟋蟀畏光,属夜行昆虫,一般白天大多躲藏在洞穴中,到了夜晚再出来活动觅食。在养殖时,发现若虫很喜欢吃米虫、豆虫之类的小生物,可以经常投喂一些。
蟋蟀若虫处在生长发育的阶段,营养过于丰富虽然会使虫体发胖,但头项部位也会随蜕皮而放大。所以若虫阶段可以不考虑控制食量。但是不控制食量并不是认为就可以大量投喂脂肪蛋白质含量都比较高的食物了。蟋蟀在若虫时期,体内会分泌出。分泌的多少,直接决定若虫期的长短。
虽然蟋蟀的食性很杂,但是在野生环境里主要还是以素食为主,过多地投喂荤食,有可能会打乱蟋蟀若虫体内的分泌,从而使蟋蟀的若虫期缩短,提早蜕化成虫。
室内人工繁殖
如果没有理想的室外养殖场地,室内也可以人工繁育蟋蟀。在室内繁育蟋蟀,可用口径25~30cm的瓦盆,内放培育土约5cm厚。 培育土配制:选土质良好肥沃的园土,在阳光下晒干消毒,加入一半蚯蚓粪土,用冷开水或清河水拌匀到不见干土,但也不能太湿,土表覆盖5~6片薄的小瓦片,可让若虫藏入其中,以防换食时受惊。瓦片最好用陈年的旧瓦片,并用开水煮沸数分钟。刚孵出的若虫,每盆约饲养20只,盆口蒙上纱布,再盖上厚纸盖,可防止若虫逃跑。若虫长到约5毫米时,每盆养若虫10只。若虫长到近10毫米时,要分开单独饲养,用口径的瓦盆,也要铺上培育土和小瓦片,直到羽化成成虫。喂食要比室外养殖场细心周到,一二龄若虫可不用喂水,喂食以米粥加入其他营养品为主,经常投些青饲料。每日傍晚喂食,并清扫食床(放食物的地主)。每日注意吃食情况,如发现食量减退,要找原因,设法改变食谱,喂食一定要多样化。三龄以上若虫可适量喂些水,方法是在2 分硬币上滴一滴清水。若虫大了可用水盂喂水。
室内繁育蟋率还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室内要通风,没有各种异味,如,油烟味、香烟味、蚊香味等。②不能让盆内的土太干,盆内盆外常喷水,特别是盆外更要多喷几次。③不能用自来水和矿化水,最好用郊区清池塘水或清河水。有了室内繁育斗蟋的条件,只要将蟋蟀产的卵放在约30℃的环境下保持一定湿度,最多经过45~50天,若虫便可破壳而出。当然卵离产出时间越长,孵化所需的时间就越短。只要培育适当,在寒冷的冬天也可聆听蟋蟀的鸣叫,观赏蟋蟀的打斗。
生态养殖
生态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