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水温怎么检测,水产养殖如何控制水温
水产养殖怎么控制水温
(一)潮间带沉笼、沉箱养殖
选择风浪小、无淡水注入、潮流畅通、滩面平缓、管理方便的内湾,作为养殖海区。沉箱、沉笼可以是水泥制作,也可以是钢筋网衣编制而成,均须牢固的固定于海底。优点是养殖海参的安全系数较高,便于观察和管理,但需要不断的疏散,否则对生长有一定限制作用。此种方式目前大面积应用的较少,具备此种养殖环境条件的海区,是海参中间培育的理想方式。
(二)室内控温养殖
根据海参生长对温度的要求,使养殖水温始终保持在适宜生长的范围内,以便加快生长速度,缩短生长周期。黄海水产研究所通过国家科学自然基金项目,对“刺参夏眠习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海参的夏眠现象是因水温而致,且海参夏眠的水温随着个体的增长而降低,即个体越大夏眠水温越低。同时显示,经过夏眠的海参体重明显下降,平均失重为原体重的1/3至1/2,这也是自然水域中海参生长缓慢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在高温期间,采用控温可以解除海参的夏眠,使海参始终处于正常的活动、摄食、成长的状态,从而完全可以避免养育海参夏眠对养殖造成的弊端。
养殖设施:养殖池不宜太大,以长条池为好,便于流水。池内设有固定或不固定的、多层或多孔的海参“隐蔽物”,以便于管理和清理;水温:适宜水温最好保持在10-13度;苗种规格和放养密度:3~5cm或更大一些为好,放养量视养殖条件而定,一般50~100头/m2 为宜;投饵:首要的是要保证饵料的质量,在此基础上,投饵量以控温状况而变化,一般在日投饵量为体重的1-8%范围内,投饵量调节的主要依据是视刺参对上一次投饵的摄食情况;日常管理:日常管理中最重要的是观察,观察包括海参的活动是否有异常、摄食情况、及时发现病虫害等等。及时清池、调节水温、防病治病。
(三)围网养殖
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如山东长岛海域,因其自然环境的优势,大小岛屿和明暗礁石较多,可以在这些岛屿和礁石之间,加固围网养殖海参。其优点在于海参仍然像生活在自然海区一样,同时可以减少逃逸便于看管。
(四)多品种混养
试验混养的品种比较多,有参虾、参鱼、参贝(如扇贝、鲍鱼)、参蜇等混养方式。在混养中,应根据实际养殖条件,确定主导的养殖种类,其他的为附属养殖品种。从而决定不同养殖品种的放养数量、规格等,真正达到养殖生物、生态及效益的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养殖水体。在混养中,海参作为附属养殖品种,是非常好的环境清道夫。
水产养殖水体加温方法
根据鱼缸的大小和水体的体积,选择合适的加热棒即可。在需要加温的季节,加热棒要一直放在水里,以保持水温恒定,养鱼切忌水温忽高忽低。
水产养殖怎么控制水温的
“温控器设置及操作 主控温度设置:温控器通电后处正常工作状态,按住SET键持续0.5秒,红色显示屏显示提示符“SO”,绿色显示屏显示主控设置温度,此时,温控器进入主控温度设置状态,按移位、递增、递减键即可设置或修改主控温度
热带鱼养殖水温怎么控制
水温激烈变化—适合热带鱼存活的最佳温度为25℃,但是不同种类的温度要求还有差别,有的要高至30℃左右,也有些喜爱20℃。因此全体平均起来,25℃是普遍可接受的温度。
放养密度太大—很多人看见水族馆能把很多可爱的鱼放在一个鱼缸里,所以也在家中鱼缸内饲养很多鱼,这种饲养方法,不论是哪一种鱼都会死去。如果在饲养多种不同种类的鱼时,必须考虑每种鱼适存的空间,减少鱼的数目。不管什么种类,缸小鱼多,决不是好事。
水产养殖怎么控制水温高
一到入冬,鱼塘水温快速下降,接近结冰点温,特别是在北方,气温更低,鱼塘表层结着厚厚的冰层。其实,不用耽心,不管气温有多低,只要鱼塘里面有足够的液态水存在,所养的鱼都是安全的可靠的,都不会受到冻伤。因为,气温不管是多低,鱼塘冰层内面的液态水温是高于冰层以上温度的,换句话来说,冰层以下的液态水的水温0℃以上的。因为水温达到0℃就开始结冰了,水是液态,水温必定是>0℃的。要使0℃以上的水温再提高一点,可以使用物理和生物方法来解决。
第一,鱼塘之上建造温室大棚。冬季,在北方寒冷的地方,水产养殖户都建造有非常大的塑料大棚,采热升温。北方塑料大棚气温与棚外气温相差10℃左右。大棚保温性能好的,气温还会更高。在晴天,有太阳光照射,塑料薄膜能直接接触太阳光,接收采纳太阳热能,使大棚内气温水温升高。夜晚和阴雨天,没有太阳光直射,气温下降,可以使用大棚保温被覆盖起来,严严实实,保住气温的下降,可以提高鱼塘的水温。当塑料大棚内水开始结冰的时候,对鱼塘升温效果就不大了。但液态水始终在0℃以上是不会解变的。
第二,利用太阳能给鱼塘升温。现在冬季鱼塘升温,可以利用太阳能加温设备,就可以解决鱼塘低水温问题。只要塑料大棚外面存在有可见光照,就会产生一定量的能量来加温鱼塘的水体。太阳能设备,只花建造时的成本钱,不需花费电能的成本,是利用公共的太阳能免费能源,不需其它成本,绿色环保,健康卫生,是一种非常好的采热方法。
第三,利用植物释放生物热能。冬季,除了在鱼塘上面建造温室大棚外,还可以使用植物性的物体,浸泡在水中,尽量使用难溶性植物,如稻草、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大豆禾、野草、落叶等等农作物下脚料和植物残体,浸泡在水里,缓慢发酵,释放生物能量,提高水温。大家可以方心,当外界气温徘徊在0℃左右时,鱼塘的微生物只是缓慢滋生,不会影响鱼塘水质。当水温高过15℃以上时,就要清除鱼塘里面的各种植物杂草等腐殖质物质,避免影响鱼塘水质。鱼塘水中浸泡的植物残留物越多升温效果越好。最高水温会提高到5℃左右
养殖怎么提高水温
热带淡水鱼的适宜温度一般为24到28度,其他淡水鱼5到30度左右都可以适应,但是所有鱼都对温差很敏感,不宜温度突变。
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养鱼先养水,良好的水环境是实现水产养殖高产、高效的重要环节之一。而适宜的水温不仅是鱼类自身生长、繁殖及抵抗疾病等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适宜的水温在水产养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了解水温变化规律及其对大宗淡水鱼水产养殖的影响,对指导淡水鱼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水温变化规律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邓爱娟等研究发现,对当日平均水温影响最大的因子是前一天的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其次是当日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且表层水温日变化大于深层水温日变化,深层水温更趋于稳定,浅层水温较深层更易受到当日的气温影响,深层水温则更易受前1天气温影响,体现了深层水温变化存在相对滞后性。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马建波等研究发现,水体昼夜温差较小,水深0.5米~2米温度差小于5℃,白天随着气温的升高,水温逐渐上升,并在气温达到最高点后约1小时,水体温度达到最高值,说明当日水体温度升高相对气温存在滞后性。
鱼类生长需要合适水温
水体温度是水生生物环境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淡水鱼类是冷血动物,其体温及一系列生理活动均与水温的高低有密切关系。水温直接影响鱼类的体温,并对其生存和生长产生影响。 各种鱼类都有其自身生长的最适温度及适温范围,我国南、北方的主要大宗淡水鱼类有鲤、鲢、鳙、鲫,其生长适宜温度范围为15℃~32℃,最适生长水温为24±4℃,产卵适宜水温18℃~30℃,最适温度为25±3℃。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水温升高可以加快鱼类的代谢强度,增加鱼类的摄食量,加快生长。上述鱼类在水温低于15℃和高于32℃时食欲降低,生长缓慢,水温低于10℃时,摄食量急剧减少,低于5℃停止摄食。 淡水鱼的不同生长阶段,其生长速度不同,在不同水域(水温)生长速度也不同。性成熟前,生长最快,水温高,性成熟早,生长速度提前减慢。因南方水温高,铒料生物丰富,淡水鱼生长期长,长江、珠江种群生长优于黑龙江,但珠江水温高,性成熟早,生长速度提前减慢,故长江种群优于>珠江种群优于>黑龙江种群。 因此,采用水积温结合鱼类的生理习性,可判别各地热量资源对鱼类生长的适用性,有利于实现鱼类的快速生长及较高的经济效益。
养鱼怎样控制水温
鱼缸里头养鱼分为两种,热带鱼和冷水鱼,一般养热带鱼的水的温度一定要保持在31度到33度之间,不能超过了,也不能低了,冷水鱼的温度在零下3度到零上25度之间。但是一般通常的情况下,鱼缸的尺寸来决定养鱼是热带鱼还是冷水鱼,一米往上的鱼缸都是养热带鱼是最好的一米,往下的鱼缸都是养冷水鱼的了。
水产养殖怎么控制水温和湿度
湿度也是孵化的一个重要条件。虽然鸡胚对湿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对湿#的要求不像温度那么严格,但孵化器和孵化室内必须维持一定+湿度,才能保证胚胎的正常发育。如果湿度过大,会阻止蛋内水分的正常蒸发,影响胚胎的发育,孵出的雏鸡肚子大,没精神,也不易成活。
若湿度不够,蛋内水分蒸发过多,胚胎和胎膜容易粘在一起,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和胚胎的正常发育,并影响出雏,雏鸡体小而干瘦,毛短,毛梢发焦,难以饲养。因此,在孵化过程中要根据胚胎发育阶段施以不同的湿度,总的原则是“两头髙,中间低”。孵化初期(1~6天),胚胎形成羊水和尿囊液,需要较高的温度;同时湿度也要偏高,相对湿度宜维持在65%~70%;中期(7~19天),为便于羊水和尿澳液的排出,相对湿度应降至50%~55%;后期(20~21天),为便于雏鸡出壳,防止绒毛粘在蛋壳上出雏困难,湿度应相应增加到65%~70%为宜。
湿度大小,可通过增减水盘和水温来调节。孵化室的空气湿度也会影响到孵化器内的湿度,孵化室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左右。湿度不够时,在地面洒水,冬天洒温水,夏天洒凉水;湿度过高时,加强室内通风,使水分散发。
水产养殖温度
水温
对于不同的养殖鱼类,对于水温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我们在根据水温分类的时候,一般分为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三个基准温度。我国四大家鱼的适温范围在20-32度,罗非鱼为24-35度,虹鳟为12-18度,不同种类的鱼类对于水温的变化和感知也是不同的,适宜的水温变化对于鱼类来说可以起到积极的变化,可以加速幼体的发育速度,提高雌体的生殖能力,促进水体鱼虾蟹的生长。
但是温度变化太大,超过3度以后,鱼体的应激性加大,会出现焦躁不安,食欲废黜,生体机能紊乱等问题。所以要求我们在下苗的时候,需要适水下苗,减少因为温差带来的应激,另外放苗之后可以泼洒抗应激的产品,如VC、免疫增强产品等。
盐度
盐度对于鱼体的存活、代谢、摄食、生长发育等方面有很大的影响。有些淡水鱼类能够耐受较大的盐度,最佳盐度可以增加机体的摄食以及增强机体的防疫机制。淡水鱼类的盐度一般在2-5,鲤鱼、鲫鱼在盐度为4的时候,生长速度最快,食蚊鱼在盐度为2时,生长速度最快,对于大多数淡水鱼类,2-3的盐度,是维持体内渗透压,维持机体代谢的最佳盐度。但是盐度过大,会导致鱼体生体机能紊乱,渗透压发生很大的变化,造成鱼类直接死亡。
对于盐度调节措施,海水类鱼类可以直接添加海水,淡水类需要盐度调节的,可以通过人工调配的方式,进行调节。
PH
在养殖水体中,一般将水体的酸碱度分为五个维度,分别是强酸性(ph<5.0),弱酸性(ph5.0-6.5),中性水体(ph为6.5-8.0),弱碱性(ph为8.0-10),强碱性(ph>10.0)。养殖淡水中的ph一般为6.0-9.0,海水为8.0-8.5,鱼塘可以根据碳酸的一级与二级电离平衡、碳酸钙的溶解以及离子缓冲系统调节ph。
水体的ph改变以后,可以通过氢离子的渗透和吸收作用,是养殖鱼类的血液ph也会发生改变,破坏运输氧气的能力。Ph过高过低,直接会腐蚀鰓丝组织,造成鱼类呼吸障碍而死亡。降低ph会影响硝酸盐还原酶的活性,导致植物缺氮。Ph也会影响很多物质的存在方式和产生的毒性影响,例如氨氮、硫化氢等,由于ph的改变,会加大它们的毒性,从而毒害鱼类。
我们在调节池塘ph的时候,通常会使用酸类或者碱类进行调节。当水体呈酸性的时候,一公顷一米水深的池塘可以使用30kg的生石灰提高1个ph;当水体呈碱性时,使用醋酸、盐酸、有机酸调节,也可以使用明矾一公顷一米深的池塘用15kg;此外还可以通过生物制剂的调节和消除有机物、浮游动植物的调节等方式来调节ph。
溶氧
溶氧是水产养殖中最关键的指标。溶氧的高低可以影响鱼类的摄食、应激反应,从而能够直接影响鱼类的饵料系数,鱼类的发病情况,有毒物质的毒性影响,但是溶氧过饱和,也会容易引起气泡病。
池塘中的溶氧主要来源于藻类的光合作用以及空气中大气压强压进的溶氧,消耗氧气的主要因子有养殖动物、藻类、有机质、浮游动物等,所以在养殖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解决溶氧的来源问题,更要解决好溶氧的去处问题。
溶氧来源我们可以通过培养池塘有益藻类、合理使用增氧机、化学制剂等增加氧气;溶氧的消耗可以通过优化池塘藻类结构,培养有益藻类、分解池塘有机质、杀灭池塘有害浮游动物的方式降低溶氧被消耗。
氨氮
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主要来源于残饵粪便、底泥释放、以及死亡的藻类等。在养殖过程中,氨氮也是影响养殖动物的重要理化指标之一。一般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氨氮的浓度不宜超过0.02mg/L,但是新开挖的池塘,一般要求必须有一定氨氮,如此水体才能肥起来。氨氮过高,鱼类会产生中毒现象,严重的直接会导致鱼类生理性缺氧而死亡。
为了防治养殖水体中氨氮超标,我们不仅仅要定期检测水质,还要及时清理池塘的残饵粪便,分解有机质,保证水体溶氧充足,而且培养池塘有益藻类,增加溶氧,促进池塘硝化作用的进行。
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是硝化反硝化过程中以及植物体内被摄取的硝酸在硝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氨以及氨基酸过程的中间产物。在溶氧充足的情况下,亚硝酸盐会被硝化为硝酸盐。养殖水体中最好是不能测量到亚盐的存在。
在养殖池塘中,一旦氨氮=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受阻,亚硝酸盐就在水中积累,大量亚硝酸盐的存在会将鱼类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抑制血液的载氧能力,从而让养殖鱼类缺氧浮头,甚至中毒死亡。另外,亚硝酸盐过高还会影响鱼类的新陈代谢,免疫系统被迫害,抗病能力降低,养殖鱼类更容易受疾病的袭扰。
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池塘优质藻类,分解池塘有机质和残饵粪便,增加池塘溶氧水平。有研究表明,当溶解氧在5-6mg/L的时候,硝化速度随着溶氧的升高而加速;当ph在7.8-8.9之间的时候,硝化速度可以保持在90%。所以我们不仅仅在使用常规手段控制亚硝酸盐,也要通过调节ph、溶氧来控制亚盐。
硫化氢
还原性的硫化氢是在含硫化物在池塘底部缺氧的情况下,被微生物还原生成的。水体中的硫化氢毒性会随着ph、水温、溶氧的变化而变化。水温升高或者溶解氧降低,硫化氢毒性加强;ph增加,硫化氢会降低毒性。硫化氢对鱼类的毒害浓度为>0.4mg/L,当然,在养殖水体中,硫化氢没有是最好的状态。
消除硫化氢的危害可以通过提升ph和水体中的溶氧,加强对于底部的管理,分解残饵粪便和有机质,避免使用硫酸铵,严重的时候可以使用一定量的铁剂,消除硫化氢的毒性。
水产养殖控制水温的解决
1、锅炉管道加热
锅炉管道加热,是以燃煤、燃油、电作为原料进而达到池水增温目的的加热方式
2、电热管棒加热
此方式是将电热管棒全部浸泡在待加热的水中,以达到提高水温的目的
3、热泵加热
空气能热泵是利用逆卡诺原理实现养殖水温恒定的新型加热设备
水产知识
水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