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养殖虹鳟,虹鳟养殖周期
虹鳟养殖周期
所谓"三倍体"鱼,就是具有3套染色体的鱼.普通的鱼只有两套染色体,但是,鱼在受精时,如果给以热冲击,就会产生3套染色体."三倍体"鱼比普通鱼长得快,三倍体育种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其不育性这一特点。经过各国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已先后获得了多种鱼类的三倍体,如草鱼、鲤、鲫、虹蹲、香鱼、罗非鱼、鲑、黑绸、胡子鳃、泥鳅、牙鲆等,在草鱼、虹蹲、香鱼等部分鱼类已达到了批量生产的水平。
三倍体个体和二倍体个体的生长比较试验证实了三倍体鱼类的生长效应,且主要体现在性成熟期。如在相同条件下异池分养,三倍体鲤的生长速度超过普通二倍体野鲤25%~30%,三倍体鲫鱼比二倍体生长速度快1~1.5倍。
在研究中也发现,有些鱼类的三倍体雄性精巢发育,达不到预期不育的目的。如在人工培育的三倍体与自然二倍体香鱼混合存在的场合下,三倍体雌鱼完全没有产卵行为,但三倍体雄鱼与二倍体雄鱼类似,出现第二性征,产生精子,有追尾现象。如果把人工培育的三倍体香鱼放流到自然河川中,会影响天然二倍体香鱼的繁殖。
为此,结合雌核发育、性别转变和三倍体诱导技术培育全雌三倍体鱼成为科学家研究的新领域。其方法是先通过雌核发育技术培育出全雌二倍体鱼;再用雄性激素处理全雌二倍体鱼,诱导出基因型不变、表型改变的生理雄性鱼;这种雄鱼与普通雌鱼交配得到的受精卵,经三倍体诱导,就可获得全是雌性的三倍体个体。
虹鳟海水养殖
1. 牙齿特征
三文鱼上下嘴边无牙,只在口腔中部有少量的牙;虹鳟鱼上下嘴边都有锯齿般的尖牙。三文鱼体型细长如潜水艇,而虹鳟鱼体型较宽,腹部较大。三文鱼鱼鳞极其细小,用肉眼很难看见;虹鳟鱼鱼鳞较大。
2. 鱼的体型
三文鱼的体型可达一米多,重约5-20公斤每条;而虹鳟鱼要小的多,一般重1.5公斤左右。成年虹鳟鱼个体沿侧线有一条呈紫红色和桃红色宽而鲜艳的彩虹带,而三文鱼则没有。虹鳟鱼不能生食,淡水鱼不能生吃淡水鱼虾通常不能生食,他们体内携带多种寄生虫,生吃淡水鱼或多或少都有感染寄生虫的危险。
3. 生活场地
青藏高原养殖的“三文鱼”是虹鳟鱼,虹鳟鱼终身生活在低温淡水中,我们所说的三文鱼都是海水鱼,因此淡水养殖的虹鳟鱼,绝对不能叫做“淡水三文鱼”我们常说生食的是大西洋鲑,常说的三文鱼是大西洋鲑鱼,又叫挪威三文鱼,还有太平洋鲑鱼也是三文鱼,无论是大西洋鲑还是太平洋鲑都是海水鱼。
4. 肉质口感
三文鱼可以有效降低胆固醇和血脂,而且作为海鱼,肉质吃起来很有弹性,鲜嫩可口,还有鱼鲜味,被很多爱生吃鱼肉的人所喜爱。而虹鳟鱼作为淡水鱼,鲜味没有那么足,肉质更硬,没有那么脆,而且因为是淡水鱼,如果是野生的就很容易会有寄生虫,所以虹鳟鱼不能生吃。
5. 外形颜色
一般观察纹路是肉眼辨别两种鱼的最好办法,三文鱼脂肪多,肉有些偏黄,而虹鳟鱼则偏红。另外,三文鱼的肉质比较细腻,看起来更顺滑,虹鳟鱼纤维更粗一些。如果切成一样厚的肉片,虹鳟鱼肉会比较难嚼。
虹鳟养殖基地
养殖技术
1.虹鳟鱼长梭形,吻圆形,小而圆的鳞片,背部和头部有浅灰色或深灰色,下腹部有银白色。身体侧面,体背部和鳍上有分散的小黑点,性成熟的个体有一条彩虹般的紫红色丝带(因此称为虹鳟鱼)沿着侧线延伸到尾鳍基部沿着侧线。
2.虹鳟鱼是一种冷水鱼。它需要在水中生长干净无污染的水质,砾石基质和足够的氧气。生活水温为5~24°C,适宜水温为7~18°C。最合适的生长温度为13至18℃。在适宜的水温条件范围内,虹鳟鱼可以吃食旺盛并快速生长,并且身体可以保持良好的代谢状态。
3.当生活环境水温低于7°C或高于20°C时,虹鳟鱼停止吃食,身体疲惫甚至死亡。在天然水域如水量充足,溶解氧充足,可以承受24°C以上的水温,而在农场条件下,水温约22°C就有死亡的危险。
养殖条件
1,温度。这是一个重要的条件。四季的水温优选为12-18℃,夏季的最高水温不能超过24℃。溶解氧。水中溶解氧应高于7mg/L,最低不应低于5mg/L.水流。需要更大的流量,流量大,养殖规模大,产量也高。通常每秒1升水的流速,具有100-200kg的生产能力。
2,水要求清洁,无污染,无沉淀物。鱼塘形状。虹鳟养殖的鱼塘因地而异,但它们更加长方形。通常,纵横比为8: 1--10: 1,并且可以根据地形确定适当的比率。从进水口到出水口保持一定的坡度(1/50-1/100),以促进水的交换和污水排放。地形可以安排在游泳池和游泳池之间。
3.鱼塘建设。鱼塘结构采用砖混结构,内墙采用水泥抹平光滑。入口和出口位于鱼塘的中间,以保持水位。同时应在入口和出口处设置围栏以防止逃逸。
虹鳟养殖技术
18个月左右。
虹鳟一般以尾重150~300克为上市规格。鱼尾重60~70克,放养密度为230~250尾/平方米;鱼尾重100~150克,放养密度为100~150尾/平方米。同时,要随水温的升高加大水的流量。
成鱼饲养池多为长方形,长宽之比10:1为宜,面积以100~200平方米为最好,池底坡度0.8%。池水平均流速应大于2厘米/秒,一般可在3~5厘米/秒,溶氧量不得低于5毫克/升,氨氮不得超过1毫克/升。定期清除池底沉积物,排干池水,洗刷池子。如进行高密度养殖时,需人工增氧,投喂营养丰富的优质饵料。
虹鳟鱼养殖场地条件
地下室食用鱼不建议饲养。1.因为地下室氧气不够,打氧气费电,增加成本。
2.食用鱼一般都是鲫鱼,鲤鱼之类的吧,这属于中国冷水鱼,它们需要光照。如果长期开灯,电费不是小钱。
3.改造130平的水池也是成本之一。
4.这些鱼类繁殖速度慢,对于食用鱼没有经验没有场地不要去饲养,很容易就赔了。对于我们养鱼爱好者来说饲养这么多,也是很累很麻烦的一件事。建议可以先做几个小缸,饲养热带鱼(小型鱼),现在时夏天,不需要加热棒,也是热带鱼销售的最佳季节。
比如最好饲养的孔雀,斑马,老鼠,灯类,曼龙,接吻,马甲,群类,鲨类,等等容易饲养的。繁殖也快。不过现在鱼市场竞争很大啊。对于进货渠道,饲养方法,哥们还是先练上一年吧。
因为卖鱼,最大的难处就是损耗。饲养方法真不是一句二句话可以说的清的。其中还有还有很多经验之谈。
虹鳟生长周期
三倍体虹鳟鱼是转基因的鱼。加拿大的迪芬贝克湖,来自萨斯喀彻温省的渔民肖恩·康拉德抓到了一只重达48磅(22公斤,一般的虹鳟鱼体重为3公斤左右),长有42英寸长(一米多长),32英寸的腰围的虹鳟鱼,这是吉尼斯世界纪录上钓到的最大的基因工程鳟鱼新的世界纪录。
迪芬贝克湖,在那里的鳟鱼都进行了基因改造,生长得十分迅速,可能是九年前从大养鱼场逃脱的。这些鱼被称为三倍体虹鳟鱼,是四倍体虹鳟鱼和普通二倍体虹鳟鱼杂交产生的全雌性虹鳟鱼。具有生长周期短,成本低,肉质好的特点。
虹鳟鱼养殖技术要点
虹鳟鱼在1年3个月左右,虹鳟鱼的生长周期总共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鱼卵期,即胚胎发育期,一般为30天到46天;第二个阶段是仔鱼期,时间为20天;第三个阶段是稚鱼期,仔鱼期以后五个月为稚鱼期;第四个阶段是年鱼,五个月后至1年为年鱼;第五个阶段是成鱼期,通常指15个月后,体重在1斤以上的鱼,这时候就可进入市场销售了。
虹鳟鱼养殖技术(虹鳟鱼养殖效益)
虹鳟鱼养殖经济效益
虹鳟鱼的经济效益总体来说还是相当不错的,但是它的养殖成本也是比较高的,因为虹鳟鱼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所以我们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以及劳动在水质上面,其次就是养殖场建设、饲料等各方面的成本,总计大概是十来二十万。一亩池塘可产虹鳟鱼近三万斤,那么按照收购价三十块钱一斤,那么一亩池塘一年可收益一百八十万左右,除去成本净赚百来万,利润空间可谓是相当的大,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虹鳟鱼高产人工养殖技术
虹鳟养殖对水质的要求
1、温度。这是重要条件,四季水温最好在12-18℃,夏季最高水温不能超过24℃。
2、溶氧。水中溶氧应在7mg/L以上,最低时一般不能低于5 mg/L。
3、水流流量。要求有较大的流量,流量大,养殖规模大,产量也高。一般每秒1升水的流量,具有100-200公斤的生产能力。
4、要求水质清洁,无污染,不含泥沙。
养殖池条件
1、鱼池形状。各地养殖虹鳟的鱼池形状各异,但以长方形为多。 一般长宽比例为8:1--10:1,可根据地形确定适当比例。从进水口到出水口保持一定的坡降(1/50--1/100),便于水体交换和排污。池与池之间可利用地形分级跌水排列布局。
2、鱼池建设。鱼池结构为砖混结构,内壁用水泥抹光滑。进出水口设在鱼池上中部,以便于保持水位。同时,进出水口都要设栅栏,以防逃鱼。
日常管理
1、投喂。成鱼每日投喂2次,上午9时和下午15时,苗种每天可增喂1-2次。日投饵量以鱼体重计,幼鱼约占3%-4%,成鱼1%-2%。
2、筛鱼。虹鳟经一段时间饲养,个体大小会出现差异,要定期筛选,保持每个鱼池中的鱼大小基本一致。
3、加强鱼病防治工作,发现病鱼要立即采取治疗措施,死鱼要及时剔出。
4、当出现缺氧时要采取增氧措施,以免鱼类窒息死亡。
养殖虹鳟鱼对饵料有什么要求
1、虹鳟鱼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为40%-45%,要求饵料营养全面,粗蛋白含量幼鱼在45%左右,成鱼不低于40%,饵料中要有较高的脂肪含量,还应注意添加矿物质和维生素。
2、饵料可就地取材,利用小鱼、小虾、动物内脏、猪血、蚕蛹、蚯蚓等动物性原料与豆饼、麦粉、玉米、糠麸、蔬菜等在不同阶段按不同比例混合加工成颗粒饵料进行投喂。如苗种阶段动物饵料可占60%左右,成鱼50%左右,亲鱼40%左右。
3、饵料一定要新鲜。严禁使用霉变的饵料。
暴利养殖
暴利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