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鳍鲷养殖水质要求,黄鳍鲷怎么淡化水质
黄鳍鲷生长周期
亦称蜡烛鱼,属鲷科。学名黄鳍鲷,蜡鱼在产卵期油质很大,可制蜡烛硬骨鱼纲,鲈形目,鲷科。长约15~25 cm。体椭圆形,侧扁。头中大,前端尖。口前位,口裂水平状。上下颌前端具圆锥牙,两侧具臼齿。侧线具鳞44~46,侧线上鳞通常5枚。体具若干条黑色纵带,腹鳍及臀鳍下叶黄色。为暖温性浅海底层鱼类。喜栖息于岩礁海区。一般不作长距离洄游。杂食性,摄食贝类、长毛对虾、蟹类、藻类和有机碎屑。
生殖期为12月至翌年1月,幼鱼有雌雄同体现象。分布于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及印度洋北部沿岸。中国产于南海、台湾海峡。黄鳍鲷经济价值较高,肉质好,富含脂肪,可作为港养对象,春天在沿海港湾开闸纳苗,进行养殖。
黄鳍鲷养殖周期
一会儿
黄翅鱼的学名叫黄鳍鲷,又名赤翅。鲷科棘鲷属。广泛分布台湾海峡,福建、广东,广西,吃货们认为台湾海峡和福建漳州海域的口感较好,黄翅鱼适应能力强,生长快,适合南方海上网箱或者海边基围虾池养殖。野生黄翅鱼喜欢栖息岩礁海区,为暖温性浅海底层鱼类。以海钓作业为生存职业的渔民钓手,最喜欢钓的就是黄翅鱼。因为闽南地区家喻户晓,价格贵。海钓作业周期长,但是单位时间渔获明显较少。海捕量大,但是只有短暂的季节捕捞。
黄鳍鲷能长多大
用三号线。
用虫、活虾、南极虾、面饵等来钓
黄鳍鲷,又名黄墙,黄脚立,赤翅等。属鲈形目鲷科鱼类,广泛分布于红海、阿拉伯海沿岸、印度、印尼、日本、朝鲜、菲律宾和中国近海。是华南沿海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黄鳍鲷营养丰富,肉质佳美,经济价值高,是颇受群众喜爱的食用鱼类,在海水及咸淡水养殖业中占有一定的地位。黄鳍鲷是上等鱼,其肉质细嫩,鲜食、盐制均宜。 黄鳍鲷肉质细嫩、鲜美,为中型食用鱼,经济价值高,是大陆、港台市场畅销的水产品,已成为中国沿海一带的重要海水养殖对象。
黄鲷鱼能长多大
寿命一般为8-9年。
黄翅鱼学名:黄鲷鱼,别名:黄鳍鲷,黄脚立。鲷科。
生活在清净海域, 以海藻类为食, 金黄的底色上复盖着微红的鱼鳞, 肉质鲜美, 具有各种鱼类共有的腥味, 清爽可口, 肉质坚韧, 体形侧偏且身体较厚, 眼睛较大且两眼之间向前隆起, 眼睛前的鄂骨较宽。 双鼻孔, 嘴大且稍倾斜, 上鄂后侧稍微超过眼睛前线。
黄鲷鱼属于定居性鱼种, 夏天栖息于浅海, 冬天潜于深海。
黄鳍鲷鱼生长加快
平头鲷和黄翅鱼的主要区别是,科目分类不同、形态特征不同、生活习性不同,具体如下:
科目分类不同
1、平头鲷
平头鲷,是鲈形目、鲷科、平鲷属、平鲷种鱼类。
2、黄翅鱼
黄翅鱼,是鲈形目、鲷科、棘鲷属、黄鳍棘鲷种鱼类。
形态特征不同
1、平头鲷
体近椭圆形,侧扁。背缘深弧形,较窄;腹面圆钝,近于平直。头大,背面隆起高。
2、黄翅鱼
体呈长椭圆形,侧扁,背面狭窄,从背鳍起点向吻端渐倾斜,腹面圆钝,弯曲度小吻尖。
生活习性不同
1、平头鲷
平头鲷为热带、亚热带浅海底层鱼类,其生活习性基本上于黄鳍鲷相同。平时分散栖息于水深50米以内的浅海处,移动不远。
2、黄翅鱼
黄鳍棘鲷为浅海暖水性底层鱼类,生活于近岸海域及河口湾,幼鱼生活适温较成鱼狭,生存适应温度为9.5~29℃,致死临界温度为8.8℃和32℃,生长最适温度为17~27℃,没有远距离的洄游习性,但有明显的生殖迁移行为。
黄鳍鲷产卵期
钓黄鳍季节,首选春季和秋季
1.春季。大黄鳍鲷跟大多数鱼类一样,总是在桃花盛开的时节飘然而至,洄游到近海处产卵觅食,所以这个时候是钓获大黄鳍鲷的大好季节,特别以农历的三四月份为黄金季节。选择这个时候出海,常常会惊喜连连。
2.秋季。秋季也是大黄鳍鲷频频现身的季节,因为随着冬季的临近,大部分鱼类都要储备能量过冬,大黄鳍鲷也不例外。在秋冬交替季节(农历的十月和十一月份为最佳),大大小小的黄鳍鲷纷纷“出洞”,一出出擒拿大黄鳍鲷的好戏也频频上演,真是风光无限,精彩无限。所以,“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喜爱大黄鳍鲷的钓友,可别“虚度春秋”哦。
另外,选择多日大雨之后的晴朗天气出钓尤为理想,这个时候海水中氧气充足,鱼的食物特别丰富,对大黄鳍鲷有极大的诱惑力。
二钓黄鳍鲷钓点
1.应选择养殖密度较高的海域,以养殖鲍鱼的区域为最理想,因为鲍鱼大都娇生惯养,对水质要求比较高。
2.水下有礁石的海域。水下有礁石也就意味着小鱼小虾多,容易吸引大黄鳍鲷的视线。如果两者结合即养殖区域的水下有礁石的地方那是最理想不过了。
三钓黄鳍鲷水质
1.水要清。这里说的水清并不是指清澈见底,而是指能见度在2-3米、海水呈天蓝色的清。这样的水清往往昭示水质较好,而水质好恰恰是海洋浮游生物的天堂,容易招来大黄鳍鲷。如果水浑,是很难钓到大黄鳍鲷的。因为黄鳍鲷主要靠视觉觅食,水太浑,两眼一抹黑,就谈不上觅食了。
黄鳍鲷的养殖技术
黄腊鱼养殖技巧养殖技术:
放养密度放养鱼苗规格要整齐,以避免相互残杀,一般在标粗阶段,每个网箱可放养2000尾,经过1-2个月后,放养密度减至1000尾,当体长长到3-5厘米时,调整密度为200-500尾,在养成阶段,保持8-10公斤/米3。
在海区环境较好,管理水平较高的条件下,最大放养密度可达20公斤/米3。
黄鳍鲷为浅海暖水性底层鱼类。
幼鱼的适温范围较成鱼窄,生存适温为9.5~29℃,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7~27℃;致死低温为8.8℃,致死高温为32℃。成鱼则可抵御8℃的低温和35℃的高温。
适盐范围较广,在盐度为5°~43°之间的海水中均可生存。黄鳍鲷可以从海水中直接移入淡水,在半咸水中生长最佳。
黄鳍鲷有明显的生殖迁移活动,在产卵期来临之前约2个月,从近岸半咸水海区向高盐的深海区移动,产卵后又回到近岸。一龄鱼性腺开始发育,至二龄即发育成熟。
在我国南方近岸产卵适温为17~24℃,最适温度为19~21℃。10月下旬至翌年2月产卵,盛产期为11~12月,1~2月份可见鱼苗。
卵为浮性分离卵,圆形,无色透明,卵径0.69~0.87毫米,油球径0.22~0.23毫米。
在水温21~23℃时,经过35个小时即可孵化出仔鱼。
黄鳍鲷食性较广,对饵料要求不严格,仔鱼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成鱼以植物性饵料为主,主要为底栖硅藻,也摄食小型甲壳类。
仔鱼在饥饿时,常发生相互残食的现象,因此在人工育苗时要特别注意,饵料投喂一定要均匀。
黄鳍鲷适应力强,生长快。自然界中的黄鳍鲷一龄鱼体长16.9厘米,重150克;二龄鱼体长21.8厘米,重325克;三龄鱼体长26.2厘米,重550克左右。
慈鲷生长周期
一年,
1.红宝石鱼成年后体长可达到10-14厘米,雄鱼的体型比雌鱼略小一些,而且非常容易分辨。但是刚孵化出来的仔鱼则是非常小的,如果不仔细看到的话还不容易发现呢,一般情况下,雌鱼在体长达到10厘米后,就可以开始繁殖了。
2、红宝石鱼属非三湖慈鲷类的非洲慈鲷,体形较短鲷大。该种鱼的特点在于全身靓丽的蓝色斑点和尾柄前面的大型黑斑。红宝石的名字来源于在它们繁殖期间会出现艳丽的红色。而实际上本种鱼有一些全身永远艳红的个体,但是在市场上很难看到。
黄鳍鲷生长周期是多少天
产卵期在9月——11月。在我国南方近岸产卵。适温为17—24℃,10月下旬至翌年2月产卵,1—2月份可见鱼苗。
黄脚立又叫黄鳍棘鲷。
它们喜欢生活在咸淡水交汇处,例如河口。
但它们不喜欢在咸淡水交汇处产卵。
它们到深海、盐度高的海域产卵。产卵后再返回近海。
特种养殖
特种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