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螃蟹的病害,螃蟹养殖的病害
水产养殖螃蟹常见病
完全成熟的公蟹,煮熟后里面的蟹黄可能是苦的,这种情况就不建议吃,可以把蟹黄剔除,吃蟹肉、蟹腿。
生病的螃蟹,蟹黄就是苦涩的,而且膏肓不会结实。这样的螃蟹很容易死,有的个头很大,却分量不足。生病的大闸蟹蟹壳上有些灰褐色的斑点,或者说是花纹,那就是俗语中的“球毛虫病”一种螃蟹的常见病,在购买时要注意鉴别。
养殖螃蟹有会有几种常见的病
大闸蟹属于寒性很大的,像痛风,易过敏体质,肝功能不全,心脑血管不好,有消化道疾病的人都不适合吃,吃了更会加重病情的。健康的人可以适量的吃一些,吃蟹时和吃蟹后1小时内最好不要去喝茶水,开水会冲淡胃酸,茶又会使大闸蟹中的某些成分凝固,不利于消化吸收。
青蟹养殖病害与防治
、首先选在周边无工农业生产、无农药、无生活污水的地方养殖,并建一个长50米,宽30米,高1.5米的水泥池。
2、然后选用躯体完整、壳硬的蟹苗放入池中,一般一亩地投放1000-200只。喂食时食物以小鱼、小虾、鱼粉、大豆粉等为主,投喂量在体重的30%左右。
3、最后注意水质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即可。
水产养殖螃蟹常见病有哪些
答:应该是。在自然界所有食物都有其属性,有凉性的,温性的,热性的等。
就拿所谓发性的来说,如果一个人生了重病,而这个病是因着凉时间太长引起的,那他就不能吃凉性的食物,相反如果因热过头而生病那就不能吃热性的食物。
另外人的身体也有不同,有人属凉性体质,也有人是属热性体质,所以经常发现有人这样不能吃而有人那样不能吃。
水产养殖螃蟹常见病症
首先,土霉素是能治螃蟹肠炎的。
其次,土霉素属于抗生素类药物,喂食螃蟹会在其肝脏、卵巢、精巢等器官积累。人在食用这种螃蟹后,会在体内产生对病菌的抗药性,耐药性。因此建议使用益生菌、大蒜素、黄连、甘草等中草药预防治疗螃蟹的疾病。健康有机螃蟹,从河蟹养殖户做起。
河蟹养殖常见问题和对策
河蟹在鱼缸里是能养的,首先在鱼缸里,你最好弄些沙子洗干净,然后放鱼缸里面,倒水的时候,水淹没河蟹的身体就好,让它可以下水又可以上沙子上面。
在饲料方面,你选择鱼饲料就可以了,或是鱼肉也可以,建议给鱼饲料,因为为鱼肉时间长了容易生长许多细菌,吃了不好。
另外,由于河蟹不停的划动,水很容易混,所以要记得经常换水,最好是5,6天换一次吧,一般这些问题稍微注意一下就没问题了
水产养殖螃蟹常见病害
1、养殖容器。在家中养殖螃蟹,可以选择空间较大的玻璃缸或者鱼缸作为养殖器皿,养殖前要对鱼缸进行清理,清除其中的污渍,然后用生石灰消毒,再向鱼缸底部铺上一层泥沙,并用石头搭建洞穴,让螃蟹有躲藏、休息的场所。
2、放入蟹苗。养殖螃蟹的过程中,要选择体格健壮、规格整齐、无病无伤的蟹苗,将其放入鱼缸前,要用淡盐水浸泡消毒,让螃蟹更好的适应环境,而且养殖数量要保持在3只以上,提高存活率。
3、投喂饵料。螃蟹属于杂食性动物,在生长的过程中,主要以动物腐尸、水草、底栖生物为食,养殖期间,可以每天喂食两次,以鸡蛋黄、鱼虾、豆粉、南瓜、红虫等饵料为主,并且每次的喂食量要确保螃蟹半小时能吃完。
4、注意事项。室内养殖螃蟹的过程中,为了避免螃蟹感染病害,要定期清洗外壳,用牙刷蘸上肥皂后,刷洗螃蟹的背壳和脚爪,除了清洗螃蟹,也要用淡盐水对养殖器皿消毒,并每隔三天换一次水,让螃蟹健康生长。
河蟹的病害防治
河蟹饲料投喂方法:
1、经常观看天气和水体 梅雨季节天气变化较大,应多关注天气预报,根据天气变化决定投饲的量及投饲次数;因为长时间下雨,池塘水很容易变得浑浊、缺氧,通过测量水体透明度、溶氧、pH等监测水质,决定投饲力度。
2、保证质量,合理搭配 投喂前一定要对饲料进行检查,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进行投喂,最好多次少量选购,投喂新鲜饲料。在保证河蟹营养需求的条件下,适当减少动物性饲料比例,使动、植物性饲料比例为1:1,并且每天投喂量控制在河蟹7-8成饱即可。
3、添用药饵,增强免疫 长时间下雨会降低河蟹的抵抗力,引发各种病害,在饲料中添加适当的药物(维生素、大蒜素等)做成药饵进行投喂,可增强河蟹免疫力,提高河蟹抗应激能力,保证河蟹顺利度过梅雨季节。
螃蟹养殖技术与防病
1、围网养板蟹一般密度不小,仅仅依靠天然饲料不能满足板蟹生长发育需要,因而应注意饲料的补充。对养殖区域内的水草、螺类等进行适当保护,保持生态平衡,避免掠夺式利用。投喂的小鱼虾、螺蚌肉、动物下脚料、谷类、饼类等要新鲜,严禁腐败变质。要根据水温、天气、天然饵料的多少及板蟹摄食情况等灵活掌握投饲量,一般日投喂量为河蟹总重的3%~5%。投喂应多点投喂,保证都能吃到饲料。
2、移植水草,水草不仅是河蟹的优质饵料,而且还给板蟹蜕壳提供隐蔽环境,并具有改善水质的作用,因而水草对板蟹养殖必不可少,若养殖区域内水草较少,应注意移植,水草移植面积可占水域面积50%~70%。
3、注意水质管理,围网养蟹的水质管理主要是注意清除污物、腐烂的水草等,并要注意禁止排放污水,禁止在水中沤麻。平时要注意清扫围网,防止网眼堵塞影响水体交换。另外,由于围网养殖在浅水区进行,有时会出现水草过于旺盛、密集,影响水体交换的现象,此时应注意清除过多的水草,若清除难度较大,可每隔20米~30米开设一条宽2米左右的通道,以保证水草交换畅通。
4、注意防病治病,夏季高温季节,蟹易得病,每15天~20天可在蟹较集中的区域泼洒生石灰15克~20克/米3防病,平时注意观察,发现疾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
5、严防逃逸,围网设置一定要牢固,一般应采用双层围网,每隔3米~5米用木桥固定牢固,底部用直径15厘米~20厘米的石笼踩入淤泥,上部要加盖网或塑膜以防板蟹逃出。养殖季节注意检查,看围网有无破损,木桩是否牢固,石笼是否移位,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特别是暴风雨过后及养殖的后期,要特别当心,多注意检查,严防板蟹逃逸。
螃蟹病害防治
河蟹养殖池后期水质管理:
河蟹养殖进入后期养殖阶段,同时也进入催肥期,是加强营养积累,增加蟹黄的时期,水质越好,河蟹病害少,容易蜕壳,体重增加大,同时味道越纯正。由于部分蟹池出现无水草、少量水草、衰败腐烂水草或过多对水质产生较大影响,蟹池水质容易变坏,容易导致河蟹发生病害的几率加大,对河蟹收成有较大影响,为此,抓好河蟹后期水质调控至关重要,是夺取河蟹最后丰产丰收的重中之重。
1、定期注换新水:一般10天左右注换水一次,换水量为水体1/5左右,水位一般控制在0.8m左右。
2、科学使用底改和水改调节水质:采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吸收水中、水底有毒有害物质;使用底质改改善池底淤泥,分解池底淤泥中的硫化氢、氨氮等有害物质,以提高溶氧,稳定pH值,提高河蟹机体免疫力,可明显提高河蟹产量和品质,水质生态环境较差的应10-15天使用一次。
3、割除多余水草:后期池塘水草覆盖面积50%左右,水草过多影响河蟹正常活动及蜕壳、成熟。水草生长过旺,可人工割除多余的水草,控制生长,及时捞出变质、死亡的水草。
4、水草移植:对于无水草、少量水草、衰败腐烂水草蟹池,水质最容易变坏,可以移植易成活的水花生和青萍,简单方便、成本轻、见效快,既能起到净化水质作用,又能提供青绿饲料和栖息场所。
改底
河蟹长期生活在池塘底部,容易受池塘底质的影响,如果池塘底质重金属超标,容易导致河蟹形成铁锈板,因此,河蟹上市前要全池使用一次底改,分解底部有机物,改善底部发黑发臭现象,以防河蟹黑底板的产生,提高河蟹的品质卖相。
增投精饲料
俗话说:“七八月长壳,九十月长膘”。此时,正是增加河蟹肥满度和绝对重量的最佳时期。为满足河蟹后期的生长需求,本阶段应及时调整饲料品种、提高营养水平,饲料由粗变精,要求以高蛋白全价饲料为主,适量投喂一些冰鲜鱼,搭配少量南瓜、红薯等植物性饲料,为河蟹增重提供足够的物质保证。每天的投饲量要根据天气及河蟹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以刚好能够吃完为宜,切不可多投喂而败坏水质。
防病和防逃工作
养殖后期要使用1次杀虫药,这样不仅消灭了寄生虫,还保证了河蟹甲壳亮洁;此时河蟹还容易逃跑,因此要经常检查防逃设施,观察有无逃逸的痕迹,检查池塘是否有洞与外河相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螃蟹发病吗
1、 天气不稳定是河蟹五壳发病损蟹的外部因素
河蟹的五壳期间,随着立秋和处暑这两个节气的到来,天气的变化就会变得频繁,整体的外部环境处于波动的状态之中,如早晚水体的温度、pH值波动过大(当水体温度波动能达到10℃,pH值早晚波动2.0左右就会对河蟹的生长造成影响),水草的老化、腐烂等由于天气不稳定而引起的池塘环境的变化轻则影响河蟹的生长、总则直接诱发河蟹发病死亡,或是直接引起河蟹的应激死亡。
2、 底质的持续恶化
今年的高温期较往年更严重,不少保草工作没做好的池塘就会有大量的水草腐烂,这些水草没有被及时地打捞出去沉积在池塘底部,加上入秋之后养殖户开始大量的投喂高蛋白的饲料和冰鲜鱼,而不注重饲料的转化效率以及不合理的投喂都会导致池塘底部的有机质增多,这些有机质在持续地进行发酵而发酵的过程会消耗掉大量的氧气,底部开始产生厌氧区,河蟹得不到足够的溶解氧就会体质变差,最终诱发相关疾病的产生,甚至是直接因缺氧而开始死亡。
3、 河蟹自身体质下降
虽然河蟹进入了五壳处于快速生长的阶段,但是入秋之后的水质问题以及池塘的溶解氧持续的下降,加上养殖户的过度投喂却忽略了内服助消化等工作的进行导致河蟹的肠道负担加重或者是错误地使用消毒剂、杀虫剂等刺激性产品等多种原因导致河蟹的体质下降,“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最终就会导致河蟹被细菌感染引起发病,大量损蟹。
农村养殖
农村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