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蚕图片,广东野生蚕图片
樟树蚕图片
蚕生来不一定非要吃桑叶,到目前为止,蚕能吃的叶子不下20种,如蒲公英、榆树叶、生菜叶、莴荀叶等等,但是蚕最爱吃的还是桑叶,这是因为蚕以桑叶为食的时间最长,一代一代地繁殖在桑树上,逐渐形成了最习惯于吃桑叶的特性,也变成了遗传性。 为了研究蚕为什么最爱吃桑叶,科学家曾做过实验,把桑叶经过高温干馏后,得到一种有挥发性、散发出很像薄荷类气味的油性物质,把它滴在纸上,在30厘米以外的蚕闻到这种气味以后,就很快地爬过来。可见这种气味是天最熟悉的信息。 蚕是靠它的嗅觉和味觉器官来辨别桑叶气味的,如果破坏了这些嗅觉和味觉器官,它就无法辨认桑叶的气味,这样随便吃些其他植物的叶子它也能生存的。 家蚕: 桑叶 柞蚕:柞树叶 蓖麻蚕:蓖麻叶 木薯蚕:蓖麻蚕以木薯为饲料时,生产上俗称木薯蚕 马桑蚕:蓖麻蚕以马桑叶为饲料时,生产上俗称马桑蚕 天蚕:壳斗科柞属植物的叶如辽东柞、蒙古柞、拴皮柞、尖柞等树叶 琥珀蚕:楠木叶 樟蚕:樟树叶 栗蚕:核桃叶、板栗叶 樗蚕:樗树叶兼食乌桕、蓖麻、冬青、含笑、泡桐、梧桐、樟树叶 乌桕蚕:珊瑚树叶,也食乌桕叶,、牛耳枫、冬青叶 柳蚕:食柳、蚕生来不一定非要吃桑叶,到目前为止,蚕能吃的叶子不下20种,如蒲公英、榆树叶、生菜叶、莴荀叶等等,但是蚕最爱吃的还是桑叶,这是因为蚕以桑叶为食的时间最长,一代一代地繁殖在桑树上,逐渐形成了最习惯于吃桑叶的特性,也变成了遗传性。 为了研究蚕为什么最爱吃桑叶,科学家曾做过实验,把桑叶经过高温干馏后,得到一种有挥发性、散发出很像薄荷类气味的油性物质,把它滴在纸上,在30厘米以外的蚕闻到这种气味以后,就很快地爬过来。可见这种气味是天最熟悉的信息。 蚕是靠它的嗅觉和味觉器官来辨别桑叶气味的,如果破坏了这些嗅觉和味觉器官,它就无法辨认桑叶的气味,这样随便吃些其他植物的叶子它也能生存的。 家蚕: 桑叶 柞蚕:柞树叶 蓖麻蚕:蓖麻叶 木薯蚕:蓖麻蚕以木薯为饲料时,生产上俗称木薯蚕 马桑蚕:蓖麻蚕以马桑叶为饲料时,生产上俗称马桑蚕 天蚕:壳斗科柞属植物的叶如辽东柞、蒙古柞、拴皮柞、尖柞等树叶 琥珀蚕:楠木叶 樟蚕:樟树叶 栗蚕:核桃叶、板栗叶 樗蚕:樗树叶兼食乌桕、蓖麻、冬青、含笑、泡桐、梧桐、樟树叶 乌桕蚕:珊瑚树叶,也食乌桕叶,、牛耳枫、冬青叶 柳蚕:食柳。
臭椿树蚕茧
蓖麻蚕。
蓖麻蚕,又称印度蚕,是蚕的一个品种。它原是野外生长的野蚕,食蓖麻叶,也食木薯叶,鹤木叶、臭椿叶、马松叶和山乌桕叶,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多食性蚕。现在是在野外生长,由人工放养,也有在室内由人工放养的。
野蚕茧的种类很多,但主要品种有天蚕茧、蓖麻蚕茧、柞蚕茧以及栗蚕茧。野蚕丝的性能与家蚕丝的有所差别,这是由野蚕丝的结构决定的。据我们所知,目前对野蚕茧以及野蚕丝的结构和性能研究报道不多,尤其对栗蚕茧和栗蚕丝的研究没有详细的报道。
蚕树的图片
蚕吃的桑叶品种有很多,像我们一般常见的桑葚树、家桑树、荆桑树、黄桑叶等。它们都是蚕的日常主要食物,这些树种都属于桑科植物被烘干的叶片。其中桑树的叶片呈宽卵形,叶片就像是一个心形,叶片边缘呈锯齿状。
樟树虫图片大全
是重阳木锦斑蛾。
有市民在南京幕燕滨江外滩处散步时发现,绿化带的樟树上密密麻麻地飞满了黑色的飞蛾,它们有5厘米长,身上还有显眼的橘红色斑纹,这些飞蛾啃食樟树叶。据称,有绿化工人曾来喷洒过药物,对这些飞蛾进行灭杀。有居民告诉记者,这种飞蛾学名叫重阳木锦斑蛾,对树木危害较大,但对人体无害。
桑树蚕图片
1、桑树是最常见的一种植物,桑树的枝干不粗不细。
2、村后是一望无际的桑园,在春天雨露的滋润下,桑树抽出了新芽,整个桑园就是一望无际的海洋。
3、一块很大很大的桑田,一望无际的桑树,棵棵枝叶繁茂,还未走近,就远远地闻到了桑叶所特有的清香。没有一丝风,一株株桑树,好像是静止的。
4、桑细菌性疫病是危害桑树幼枝、叶的一种主要病害,在我国蚕区普遍发生且危害较严重。
椿树蚕图片
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苦木科臭椿属落叶乔木,树皮灰色至灰黑色,原名樗(chū),又名椿树和木砻树,因叶基部腺点发散臭味而得名。
它原产于中国东北部、中部和台湾。生长在气候温和的地带。这种树木生长迅速,可以在25年内达到15米的高度。此物种寿命较短,极少生存超过50年。本种在石灰岩地区生长良好,可作石灰岩地区的造林树种,也可作园林风景树和行道树。
木材黄白色,可制作农具车辆等;叶可饲椿蚕(天蚕);树皮、根皮、果实均可入药,有清热利湿、收敛止痢等效;种子含油35%。本种在北美、欧、亚洲不少城市自行繁殖,成为“杂草树”。臭椿树主要分布分布于中国北部、东部及西南部,东南至台湾省。中国除黑龙江、吉林、新疆、青海、宁夏、甘肃和海南外,各地均有分布。向北直到辽宁南部,共跨22个省区,以黄河流域为分布中心。世界各地广为栽培。
蚕吃樟树叶吗
樟木的杀虫特性 香樟木材的轴向薄壁组织和射线组织中含丰富的油细胞,或称粘液细胞,在显微镜下可明显的看见内含浅黄色樟脑油。
樟叶子的虫多为樟巢螟,1年发生2代,局部3代。第一代幼虫桅期在5月底至7月中旬,6月上、中旬较严重。第二代幼虫参差不齐,严重桅期8-9月,最迟11月还有桅。防治方法可在10月底幼虫下树入土时以25%速灭威粉剂或呋南丹颗粒剂毒化树干基部附近的表土层。挂吊针对于防治蛀干害虫效果较明显。另外,若有喷雾条件的话,可以用50%杀螟松乳油1500倍或20%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进行喷雾,防效显著。
在大自然界就是这样的公平,总是一物降一物。
樟树蚕能吃吗
蚕吃的东西
1、蚕分为天蚕,柞蚕,琥珀蚕,桑蚕,不同品种吃的东西不同。
2、桑蚕喜食桑叶、生菜叶、榆叶、蒲公英等。
3、柞蚕喜食桑叶和天柞,蒙古柞的叶片为食料。
4、天蚕以辽东柞、蒙古柞、栓皮柞、尖柞等树叶为食料。
5、琥珀蚕主食楠木,也食茜草科虎刺等常绿叶子。
扩展资料:
蚕(学名:Bombyx mori)是鳞翅目的昆虫,丝绸的主要原料来源,在人类经济生活及文化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原产中国,华南地区及台湾俗称之蚕宝宝或娘仔。
家蚕的英文名为“silkworm”(意为“丝虫”)是因为它用丝织茧。茧是由一根300-900米长的丝织成的。现如今我国茧丝绸产量与出口量均占世界总量的70 % 以上, 已成为可以主导世界茧丝价格走势的茧丝绸大国。
樟蚕蛾图片
1. 【桑蚕】又称家蚕,简称蚕,是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桑蚕属鳞翅目,蚕蛾科,学名为Bombyx mori Linnaeus。桑蚕起源于中国,由古代栖息于桑树的原始蚕驯化而来,与中国现今食害桑树的野桑蚕同源,染色体都是28对。
蚕蛾幼虫,吃桑叶,在化蛹前吐出作茧用的大量蚕丝是重要的纺织原料。桑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
卵是胚胎发生、发育形成幼虫的阶段,幼虫是摄取食物营养的生长阶段,蛹是从幼虫向成虫过渡的变态阶段,成虫是交配产卵繁殖后代的生殖阶段。整个世代只幼虫期摄食,并为蛹和成虫期的生命活动积贮营养。
2.【虎蚕】也称虎斑蚕,斑马蚕,老虎蚕,通常称为“虎蚕”。寡食性昆虫,幼虫期喜食桑科植物,尤其是桑树叶。一般为一化性,即1年仅孵化一次。在长江流域地区,自然情况下,虫卵在4月上中旬自然孵化。
经过约23-28天的人工饲养后,幼虫结茧化蛹,再经过9-15后成虫羽化破茧而出,成虫(蚕蛾)交尾产卵后死去。所产之卵经过夏,秋,冬三季,于次年春季孵化。
一个世代从蚕卵孵化起到死亡约为40天。幼虫成长到极致时,大小为蚁蚕(刚孵化时)的10000倍左右,雌蚕长可达7cm以上,雄蚕略小。性温和,可与其他种类家蚕混合饲养。
3.【柞蚕】(学名:Antheraea pernyi ),鳞翅目大蚕蛾科柞蚕属。古称春蚕、槲蚕、栎蚕,也叫山蚕。一种吐丝昆虫 ,因喜食柞树叶得名 。茧可缫丝 ,主要用于织造柞丝绸,虫体可食用,可做药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昆虫资源。
柞蚕起源于我国山东省鲁中南地区,其茧丝的产量仅次于家蚕。目前,柞蚕产业主要分布于我国辽宁、山东、河南、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山西、贵州、四川等省区,日本、韩国、印度、朝鲜等国家也有少量分布。
可以说柞蚕是我国的特色产业,柞蚕茧年产量已达到7万吨,其中辽宁省的柞蚕产量占到全国份额的80%和世界份额的70%。
4.【蓖麻蚕】又称印度蚕木薯蚕,是蚕的一个品种。它原是野外生长的野蚕,食蓖麻叶,也食木薯叶,鹤木叶、臭椿叶、马松叶和山乌柏叶,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多食性蚕。
现在是在野外生长,由人工放养,也有在室内由人工放养的。
蓖麻蚕所结的茧两端尖细,形如枣核,中部膨大,腰幅两侧阔狭不相等,也有的呈不规则的三角形,尾部封闭,头部有一个出娥小孔。蓖麻蚕最适宜在气候炎热、潮湿多雨的夏季生长。它原产于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森林中,故又有印度蚕之称。
5.【天蚕】是指鳞翅目(Lepidoptera)大蚕蛾科(Saturniidae)的中国天蚕。又名山蚕。日本称日本柞蚕。一种吐丝昆虫。丝为高级纺织原料。一化性,完全变态。幼虫4眠5龄,全龄50~60日。1龄幼虫体黄绿色,2龄起呈绿色。成虫多为橙黄色。
小蚕在中国东北地区可在室内插枝饲养,大蚕则放养柞(栎)林中,在人工管护下任其觅食。丝长约600米左右,纤度5~6旦〔1旦(D)=0.111112×10-6kg/m〕,强力和伸度分别为桑蚕丝的2.5倍和1.5倍,经缫制后能保持其固有的绿色天然色泽。
织品柔软,无褶皱。天蚕生长在靠近江河湖泽林子里的柞树上。这里的林地潮湿,野草茂盛,很适宜天蚕的生活。
6.【琥珀蚕】(Antheraea assamensis Helfer,1837),学名钩翅大蚕蛾,鳞翅目大蚕蛾科柞蚕属昆虫,一般生长在雅鲁藏布江流域、喜马拉雅山脉东部的丘陵气候条件下,主要分布在印度的阿萨姆邦(Assam)和与之相邻的缅甸部分地区,在我国云南也广泛分布。
琥珀蚕丝具有天然的金黄色,有光泽,强伸力好、吸湿性强,耐洗,不易褪色。当前只有印度在生产利用,在印度称阿萨姆蚕或姆珈蚕(Muga silkworm)。
琥珀蚕丝年产量120~150吨,主要用于织高品位的腰带、沙丽等,琥珀蚕丝产量稀少,华丽高贵,享有盛誉,在古印度一直是皇家御用品,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是家蚕丝的3~5倍。
7.【樟蚕】(fish line silkworm),鳞翅目大蚕蛾科昆虫,一种野生吐丝昆虫,又称枫蚕。其丝可制成蚕肠线(伤口缝线)和优质钓鱼丝,故称渔丝蚕。
中国、印度、缅甸、越南等国均有分布;中国多见于广东、台湾、广西、福建、江西、湖南等地。一化性,完全变态,以蛹越冬。
樟蚕食叶的植物种类很多,主要有樟树、枫树、柜柳、野蔷薇、沙梨、番石榴、紫壳木及柯树等,食樟树叶者,丝质最优,食枫树叶者丝质较差。
8.【栗蚕】以核桃叶、板栗叶为主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分布于中国、日本等地。主要食核桃、板栗、杏树、枫杨、桷、枥、樟、榆等树叶。
食核桃叶的茧重,茧层厚,食棣及板栗叶者较差。在辽宁、黑龙江、吉林、江西、广西等省,每年完成一个世代,以卵越冬。有野生情况下,幼虫在5月是下旬孵化,4眠或5眠,于6月下旬成熟,经50d左右老熟结茧,茧外观呈灯笼状,有大小不等的网眼。
结成茧需时2d左右,经3-5d后化蛹,茧可缫丝,也可作绢纺原料,丝质优良。栗蚕也可以从熟蚕腹中取出丝腺,浸酸后拉长作钓鱼丝或医疗用丝。
9.【乌桕蚕】又名大山蚕、大乌桕蚕。分布于中国、印度、日本、缅甸、越南、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等国。中国主要分布于华南,以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的山区为多,江西、四川、云南、台湾等处也有发现。
2化或3化,蛹态越冬。
从4-11月为饲养季节。成虫翅展达25-30cm左右,是蛾类中最大型的1种,有“蛾王”之称。翅顶呈镰状弯曲,头、胸、腹均为赤褐色。前、后翅的中央有3角形透明斑纹,斑纹外缘为黑色,黑色线的外缘为淡红色至紫褐色。
前、后翅的外缘为褐色并带有波状黑线,前翅翅面有一眼状纹。产卵两夜,约200粒。各代卵期7-10天。幼虫期6龄或7龄,春、夏蚕全龄期35天左右,秋蚕40天左右。
春茧较大,秋茧较小,茧长约8cm,幅约3cm,全茧重6.5-10g,茧层重0.9-1.1g,茧层率约10%。茧脱胶后可纺丝,丝质优良,强伸力均好,织成的绢绸,称“水紬”,非常耐用。
10.【柳蚕】为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Actias selene Hubner。又称大青天蛾蚕、中桕蚕。分布在中国、日本、印度等国。中国各地都有。
柳蚕1年2-3代(很少4代),以蛹越冬。主要食柳、枫杨、乌桕、樟、泡桐等树叶。熟蚕在叶片间结茧,茧形大,暗褐色,能缫丝300m以上。
樟树蚕虫图片
1、桑蚕
以桑叶为食料的经济昆虫之一
桑蚕属鳞翅目,蚕蛾科,桑蚕起源于中国,由古代栖息于桑树的原始蚕驯化而来,与中国现今食害桑树的野桑蚕同源,染色体都是28对。蚕蛾幼虫,吃桑叶,在化蛹前吐出作茧用的大量蚕丝是重要的纺织原料。桑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
2、虎蚕
又称虎斑蚕,斑马蚕,老虎蚕
虎蚕是寡食性昆虫,幼虫期喜食桑科植物,尤其是桑树叶。一般为一化性,即1年仅孵化一次。经过约23-28天的人工饲养后,幼虫结茧化蛹,再经过9-15后成虫羽化破茧而出,成虫(蚕蛾)交尾产卵后死去。所产之卵经过夏,秋,冬三季,于次年春季孵化。一个世代从蚕卵孵化起到死亡约为40天。
3、柞蚕
古称春蚕、槲蚕、栎蚕
柞蚕是一种吐丝昆虫 ,因喜食柞树叶得名 。茧可缫丝 ,主要用于织造柞丝绸,虫体可食用,可做药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昆虫资源。柞蚕起源于我国山东省鲁中南地区,其茧丝的产量仅次于家蚕。可以说柞蚕是我国的特色产业,柞蚕茧年产量已达到7万吨,其中辽宁省的柞蚕产量占到全国份额的80%和世界份额的70%。
4、蓖麻蚕
又称印度蚕、木薯蚕
蓖麻蚕原是野外生长的野蚕,食蓖麻叶,也食木薯叶,鹤木叶、臭椿叶、马松叶和山乌柏叶,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多食性蚕蓖麻蚕所结的茧两端尖细,形如枣核,中部膨大,腰幅两侧阔狭不相等,也有的呈不规则的三角形,尾部封闭,头部有一个出娥小孔。蓖麻蚕最适宜在气候炎热、潮湿多雨的夏季生长。
5、天蚕
一化性,完全变态
天蚕是一种吐丝昆虫。丝为高级纺织原料。幼虫4眠5龄,全龄50~60日。1龄幼虫体黄绿色,2龄起呈绿色。丝长约600米左右,纤度5~6旦,强力和伸度分别为桑蚕丝的2.5倍和1.5倍,经缫制后能保持其固有的绿色天然色泽。织品柔软,无褶皱。天蚕生长在靠近江河湖泽林子里的柞树上。这里的林地潮湿,野草茂盛,很适宜天蚕的生活。
6、琥珀蚕
有光泽,强伸力好、吸湿性强
琥珀蚕一般生长在雅鲁藏布江流域、喜马拉雅山脉东部的丘陵气候条件下,主要分布在印度的阿萨姆邦和与之相邻的缅甸部分地区,在我国云南也广泛分布。琥珀蚕丝年产量120~150吨,主要用于织高品位的腰带、沙丽等,琥珀蚕丝产量稀少,华丽高贵,享有盛誉,在古印度一直是皇家御用品,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是家蚕丝的3~5倍。
7、樟蚕
又称渔丝蚕
鳞翅目大蚕蛾科昆虫,一种野生吐丝昆虫,又称枫蚕。中国、印度、缅甸、越南等国均有分布;中国多见于广东、台湾、广西、福建、江西、湖南等地。一化性,完全变态,以蛹越冬。樟蚕食叶的植物种类很多,主要有樟树、枫树、柜柳、野蔷薇、沙梨、番石榴、紫壳木及柯树等,食樟树叶者,丝质最优,食枫树叶者丝质较差。
8、栗蚕
分布于中国、日本等地
栗蚕主要食核桃、板栗、杏树、枫杨、桷、枥、樟、榆等树叶。食核桃叶的茧重,茧层厚,食棣及板栗叶者较差。有野生情况下,幼虫在5月是下旬孵化,4眠或5眠,于6月下旬成熟,经50d左右老熟结茧,茧外观呈灯笼状,有大小不等的网眼。结成茧需时2d左右,经3-5d后化蛹,茧可缫丝,也可作绢纺原料,丝质优良。
9、乌桕蚕
又名大山蚕、大乌桕蚕
乌桕蚕分布于中国、印度、日本、缅甸、越南、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等国。2化或3化,蛹态越冬。翅顶呈镰状弯曲,头、胸、腹均为赤褐色前、后翅的外缘为褐色并带有波状黑线,前翅翅面有一眼状纹茧脱胶后可纺丝,丝质优良,强伸力均好,织成的绢绸,称“水紬”,非常耐用。
10、柳蚕
又称大青天蛾蚕、中桕蚕
为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分布在中国、日本、印度等国。中国各地都有。柳蚕1年2-3代(很少4代),以蛹越冬。主要食柳、枫杨、乌桕、樟、泡桐等树叶。熟蚕在叶片间结茧,茧形大,暗褐色,能缫丝300m以上。
养羊
养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