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体的增氧,怎么给水体增氧
养殖水体的增氧因素
不知你池塘具体情况,只能推测。假设你投饵等工作都ok,周边水域水质也ok。
第一种原因,你这塘可能是 5 - 8 年的老池塘,因为清塘工作又没做好,底部淤泥已经很厚;第二种原因,现在许多虾农都是高密度养殖,经常开着增氧机,增氧机的配置与池塘规格不符,导致水底污泥随着增氧设备的长期工作,被搅起,因在淤泥表层 5 - 15 厘米处,隐藏着大量的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病原生物,结合第一种因素,导致水发黑,换水后没多久又发生同样的情况。
先说说增氧机
理论上来说,平均一亩塘配一个 0.5 千瓦的增氧机,3 亩的池塘就配一个 1.5 千瓦的增氧机,5 亩的则配一个 2. 5 千瓦的增氧机;2 米水深可以采用水车式的,2.5 米水深则考虑使用涡轮式的,水泥池或工厂化养殖多会用螺式鼓风机。
但实际生产上,要考虑到池塘的具体大小布局情况,包括长、宽、池塘深度与水深。比如 5 亩的 2.5 米深的塘,可采用两个 1.25 千瓦的涡轮式,成本虽然比配一个 2.5 千瓦的涡轮式略高一点,但覆盖面积合理,工作效率高;反之,一个 5 亩的 2 米深不到的塘配一个 大于 2.5 千瓦的涡轮式增氧机,底部淤泥必然会被搅起,弄混水质。
再比如采用螺式鼓风机的普通池塘,铺设管道时不可在池塘底部,要在高于底部 20 - 30 公分的位置布设管道,避免因开启增氧设备瞬间导致底部可能管道扭转而带起底部淤泥。
总之,不合理的配置布局会使得池塘底部淤泥被搅起,弄混水质,老塘更易发生此类情况。
清塘要做到位
必须先清除一部分淤泥,清淤的方法最好是用高压水枪冲刷池底,带水将淤泥排除。也可以排干池水,日晒一个月后待池底泥土干裂后,移除一部分淤泥。
清塘常用的药物有生石灰和漂白粉两种。
生石灰清塘:有干法和带水两种。干法清塘,一般保留 10 厘米池水,每亩使用 75 千克生石灰;带水清塘,保持 1 米池水,每亩使用 150 千克生石灰。药性一般 5 - 7 天内消失。生石灰的化学成分是氧化钙,它与水作用生成氢氧化钙,从中离解出氢氧根离子,使水体呈强碱性。为了确保生石灰的清塘效果,生石灰的实际使用量,应根据生石灰泼洒后的水体pH值来决定。如果泼洒上述药量后,水体的pH值达到 11 以上,并且能保持 2 小时不下降,说明上述的药量是正确的。如果泼洒后水体的pH值 2 小时内维持不到 11,说明用药量不够,应及时补泼一些生石灰。
漂白粉清塘:也有干法和带水两种。干法清塘,保留 10 厘米池水,每亩使用 5 千克漂白粉,带水清塘,保持 1 米池水,每亩使用10千克漂白粉,或根据不同的水深先计算出池水体积,每吨水用 20 克漂白粉(即浓度为 20 毫克/升)。药性一般 7 - 10 天内消失。漂白粉很容易变质失效,选购时务必注意其质量的好坏。优质漂白粉的含氯量应在 30% 左右。
液氧增氧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区别是:富氧是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空气中的氧气进行收集,使收集后气体中的富氧含量≥21%。它的方法包括:增压增氧、制氧机制氧、化学制氧等。是一种绿色能源,应用于冶金、化工领域等。而液氧是一种苍白蓝色透明易动的磁性液体,经压缩气态氧制得。是非常强的氧化剂。广泛用于航天、浅艇和气体工业等领域。
养殖水体的增氧因素是
1.越冬鱼类体质差:通常情况下,规格大的鱼种体质好,越冬成活率高。规格小的鱼种体质差,体内积存的脂肪等营养物质少,难以在漫长的越冬期维持生存的能量,常因身体衰弱而死亡。但如果饲料的配方不合理,维生素含量不于衡或促生长剂添加量超标等,虽不影响负类生长,但严重影响鱼类的体质,鱼类“虚胖”。这种鱼免疫力下降,越冬比较困难。尤其在越冬后期,易受病原体的侵染,爆发鱼病,造成越冬损失。
2.冰下水体缺氧低温:
(1)因扫雪不及时或扫雪面积过小,透光性差,影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产氧。
(2)水体清瘦缺肥,浮游植物量少,产氧量不足;浮游动物大量繁殖,托氧量增加。
(3)老池塘底泥过厚,有机质含量高引起缺氧。
(4)注水或增氧不当。长时间盲目冲水或增氧,致使池塘水温迅速下降,龟类被冻晕冻死。
3.越冬池中存在有害物质:由于越冬密度增加,封冰后有害气体无法逸出,水中积累越来越多,一旦长期超标,就会对越冬伍类造成危害。最易产生的化学物质有氨态氮、亚硝酸盐、硫化氢和二氧化碳。
4.鱼类带病越冬:夏秋季节饲养阶段感染病原体没有及时治疗,积累至冬季。伍种体质差,抵抗疾病和不良环境的能力差,感染鱼病机会增加,导致鱼病爆发。
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
水体富营养化的特征,最明显的就是藻类的大量滋生,不管是绿色蓝藻,如果出现了爆发伤害,说明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比较多,藻类大量爆发,导致快速的消耗的氧气,从而导致水体发臭,发红。
解决和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减少氮磷钾等元素的流入,同时加快水体的循环,实现水体的净化和过滤。
增氧可以减少水体富营养化
一要抓住每一个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
改善水质和底质溶氧条件,重点应从改变溶氧和耗氧的不均匀性着手,采取调配溶氧技术,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1~2个小时,利用其搅水功能来循环水体,打破水体氧跃层、温跃层,将白昼上层氧盈层内的氧盈及时偿还下层“氧债”,减少逸出耗氧,促进溶解氧在垂直方向上的均匀分布,提高整塘水的溶氧水平;同时利用其提水、曝气功能,将底层有害气体逸出水面,将底层有机物和有害物质含量高的底层水提到上层富氧区,使有机物和有害物质得到充分氧化分解,降低夜间耗氧,降低有害物质含量,改善底质。
二要改进增氧方式。
改水体表面增氧为底层增氧,改水体局部增氧为全面增氧,改以生态搅动溶氧内源性平衡为主为以压缩空气强制补充输氧为主的外源性增氧,大大提高增氧效率。
三要改施液体增氧剂为颗粒增氧剂。
颗粒增氧剂能快速沉降于水体底部,有效释放分子态活性氧,从下而上地增加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提高水体和底质的氧化还原电位,促进有机物分解,降低氨氮、亚硝态氮、硫化氢等还原性物质;使用表面活性剂,降低水体表面张力,增加氧气溶解速度。
四要把握增氧机使用原则。
做到晴天中午开,傍晚不开机;阴天清晨开,白天不开机;连绵阴雨半夜开;水体消毒时开;施放微生物制剂之前开;投喂饲料时开;拉网捕鱼之前开。提高增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养殖水体的增氧因素有哪些
池塘养殖水体的溶氧指标是要求在每天24小时中,保持水体中有16个小时以上,溶氧量必须大于5毫克/升,其余时间不得低于3毫克/升。我们知道在同一天中的同一水体中会因季节因素、气候因素、浮游生物和池塘底质等因素,使水体中的溶氧量发生变化,如果水体缺氧,溶氧量低至2毫克/升,鱼类就会停止吃食开始浮头,溶氧量低至1毫克/升时就会引起泛池,使鱼类大量死亡,为了避免缺氧现象的发生,先要了解水体的缺氧原因
水产养殖增氧
双氧水在水产养殖作用:
改良水质,通过氧化有机物而达到改良水质,使水产品有良好的生活环境;
解毒,氧化降解铵态氮、亚硝酸氮与降解有机无机硫化物、氯系消毒剂、杀虫药的残留,避免这些药物对水产品的伤害;
增氧,双氧水可作为增氧机由于池塘增氧机缺氧急救,避免出现鱼浮头现象所造成的损失;
消毒杀菌剂,可作为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外用药或药物增效剂,可提前预防水产养殖动物患病。
养殖水体的增氧因素和耗氧因素
氧气泵的原理是将空气压入水中,让空气中的氧气与水体充分接触,使氧气融入水中,从而增加水体的溶氧量,以保证耗氧类生物的生长需求。因使用方便高效,成本低廉,氧气泵在现代鱼类养殖中应用非常广泛。
鱼生存所需要的氧气,是通过鱼鳃部的微血管吸收水中的溶解氧气来得到的,再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带到鱼体各部分,排出的二氧化碳也是通过其鳃部的微血管进行的。
养殖水体的增氧因素是什么
鱼塘增氧原因: 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以确保水中的鱼类不会缺氧,同时也能抑制水中厌氧菌的生长,防止池水变质威胁鱼类生存环境。
解决池塘养殖中因为缺氧而产生的鱼浮头的问题,消除有害气体,促进水体对流交换,改善水质条件,降低饲料系数,提高鱼池活性和初级生产率,从而提高放养密度,增加养殖对象的摄食强度,促进生长,使亩产大幅度提高,充分达到养殖增收的目的。 增氧原理:增氧机是靠其自带的空气泵将空气打入水中,以此来实现增加水中氧气含量的目的。
通过电动机或柴油机等动力源驱动工作部件,使空气中的“氧”迅速转移到养殖水体中,可综合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功能,解决养殖中的问题,提高产量。
水体增氧措施有哪些?
1、定时检测溶氧含量:定时使用溶氧检测仪器检测越冬池塘水体溶氧含量。
2、打冰充氧:池塘水面冰封后,要及时采取措施砸开冰面,一般每亩要砸开2-3个5~6m2的冰眼,并把砸碎的冰块捞出以防再次快速结冰。
3、扫除积雪:在冬季封冰期间,若遇到下雪天气,要及时扫除池塘冰面上的积雪,使阳光能照射到冰面下,保证水中绿色植物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
4、加换新水:在鱼越冬期间除保持最高水位保温外,还应定期注入新水,改善鱼的生活环境,增加溶氧,一般每15天注水一次。若池塘水质变差,出现老化现象,应把池中的老水和有害物质及时排出,每次换水量为原池水的1/3,并及时加注新水。
5、适当追肥:当鱼塘水质变瘦时,可在晴天的中午追加安进肥霸+安进肥源,这样既可促进水中藻类的生长,又可通过光合作用来增加水中溶氧。
6、定期搅塘:在晴天中午用竹竿搅动部分塘底,使上下水体混合,促进塘底有害物质快速分解,同时又可保证鱼在越冬期不至于缺氧。
7、泼洒增氧剂:定期向池塘投放适量安进巨能氧片剂型、强氧底净、铂源盾-底盾等增氧剂,以增加水体溶氧,改善水质和底质。
养殖基地
养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