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加州鲈主要病害,加州鲈鱼苗养殖病害
加州鲈常见病害
预防要点
鱼病的三环理论,加州鲈烂嘴烂尾病的防控思路有三:
1、从病原入手
柱状黄杆菌为一种水体和土壤广泛分布的贫营养革兰氏阴性菌,其对pH较敏感,当水体pH达8.0或以上时生长受抑制。因此,彻底清塘(生石灰清塘),暴雨或“白撞雨”后及时使用碘制剂傲碘等温和型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
2、鱼体方面
加州鲈苗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抗应激能力低,对病菌的抵抗力弱。因此,经常拌喂傲苷护肝保健产品,在暴雨等强应激事件前泼洒傲激、多糖、维生素C等提高鱼苗的抗应激能力,在拉网、过塘等发病率极高的节点拌喂适量的抗菌产品傲八黄,降低继发细菌性疾病的风险。
3、环境方面
苗塘水位低,雨水酸性强,水质稳定性差,pH变化大,加之鱼苗密度大,常出现相互追逐残食,因此,合理使用有益菌,适当提高水位,提高水质的稳定性,降低养殖密度,营造出良好的养殖环境,降低发病率。
治疗方法
烂嘴烂尾病的最主要病原是柱状黄杆菌,但也偶见并发感染寄生虫或虹彩病毒。因此,一旦出现烂嘴烂尾病,首先应检测有无寄生虫感染,注意应取鳃丝、体表病灶仔细镜检,如有必要需处理虫害;其次,留意病鱼有无腹鳍中央充血发红、鳃盖红肿甚至溃疡、背鳍糜烂等虹彩病毒病典型症状。
1、单纯柱状黄杆菌感染
如经确诊为单纯的柱状黄杆菌感染,则使用复合碘、硫醚沙星等进行水体消毒,严重时隔天再消毒一次;并拌喂傲八黄、傲苷等抗菌保健药物,注意不要过度控料,正常投喂即可,尽量让更多的鱼儿摄食到药饵。
2、寄生虫混合感染
如经确诊有寄生虫混合感染,则需先针对性杀虫,处理好虫害后再视情况使用复合碘、硫醚沙星等进行水体消毒;内服方案同上。
3、虹彩病毒混合感染
如经确诊有虹彩病毒混合感染,消毒方案不变,仍选用温和性消毒剂如复合碘、硫醚沙星等进行水体消毒,但需停料2-3天,待病情相对稳定后再恢复投喂,并拌喂傲独净、傲苷等产品,同时根据水体情况配合调水措施,如改底、增氧、解毒等。
加州鲈疾病的处理
加州鲈肠炎处理不好导致全塘暴毙!赶紧提前防范!目前加州鲈的养殖的人越来越多,养殖规模正在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加州鲈养殖中病害越来越多,其中死亡率较高的加州鲈肠炎病就是主要的病害之一。养殖户要防治肠炎病首先要对鲈鱼病害有所了解。在加州鲈养殖的过程中,有时候防治的方法不能很单一,要从各个不同的方面来观察。现将鲈鱼肠炎病的防治技术介绍如下。加州鲈肠炎大多数是细菌性肠炎病,是淡水鱼养殖中比较常见和多发的一种鱼病,在水质恶化、溶氧低、饲料变质或腐败、摄食含菌的不洁食物、吃食不均等情况下,鱼体抵抗力下降,容易继发细菌感染诱发肠炎病。秋季水环境变化大,加上投喂高峰期消化系统的高负荷,以加州鲈为代表的吃食性鱼类极易发生细菌性肠炎病,严重时可引起全塘死亡。加州鲈肠炎治疗难度大,所以建议做好预防1、定期补注新水,全池泼洒生石灰水,保持水质的清新;投喂饵料要新鲜,不要投喂腐烂变质的饵料。2、在饵料中拌料添加胆汁酸。胆汁酸是肠道的一个重要的化学屏障,胆汁酸可以通过和内毒素的结合阻止肠道对毒素的吸收,从而增强免疫力;胆汁酸还可以调节肠道内的酸碱度,提供各种消化酶作用的适宜PH值,使得肠道消化酶的活性增强,有助于肠道消化。3、水产用优兰宝,其活性成分丝兰多糖可以调节肠道的菌群结构维持肠道的微生态平衡。还可与肠道中氨结合,调节肠的PH,平衡肠道菌群,保护加州鲈的肠道健康,减少加州鲈肠炎等疾病的发病率,降低加州鲈肠炎导致的生长缓慢和死亡。由于肠炎发展的特殊性,当病情发生的时候往往爆发迅猛,死亡极快,所以平时要注重疾病的预防。
加州鲈鱼常见病
养殖一周年以上的加州鲈可以达到性成熟,加州鲈在广东地区自然产卵为每年的2-7月,4月为产卵最旺盛的时期。冬季的水花一般是经过人工催产而成,在产卵池塘中,用棕榈树皮做鱼巢放在产30-40cm水深的岸边,让其在巢上产卵,每天观察巢上是否有鱼卵,如果有则搜集到温室的孵化池(23-25℃)当中孵化。大约30个小时后水花破卵而出,这时的水花主要依靠自身卵黄囊提供营养,在水池内暂养3-4天,通过人工打包运输到养殖户的育苗池塘。
加州鲈成鱼交配产卵-搜集鱼卵后放置入23-25℃的温室内孵化-破卵后3-4天准备下塘的水花-1勺水花约5万尾,打包下塘
2、加州鲈水花的评价标准
目前市面上的加州鲈水花质量参差不齐,亲本的选择随意性比较大。通常买同一个池塘性成熟的加州鲈,按照一定比例(雌:雄=6:4)放在池塘中进行交配产卵,大部分属于近亲繁殖。
质量较好的水花通常来源于正规的苗场。正规的苗场会选择个体较大的加州鲈作为亲本,利用基因检测的方法对加州鲈的亲缘关系进行评估,选择血统较为纯正的加州鲈鱼种进行孵化。其次,正规苗场会有对亲本有进行非疫区保种的措施,使鱼种携带的病原体更少,降低疾病垂直传播风险。
除了选择正规苗场外,现场判断加州鲈水花质量也很关键。一般而言,质量较好的水花其亲本的摄食比较凶猛,即使是在低温(13-18℃)的情况下,依然摄食很好;其次,观察水花活力,选择强壮而有顶水现象的水花为宜;再次,观察水花是否规格整齐,同一批卵孵化出来,规格差异小的水花优先选择,减少后期鱼苗大小规格差异较大的现象。
加州鲈常见病防治
该鱼生命力强、食性杂、饲料来源广、养殖周期短,是经济价值较高、市场潜力较大、适合我国南方农村推广的淡水名优养殖品种。但是,由于该品种的养殖规模相对较小,业内对其关注度较低,对其病害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烂身病是多种淡水鱼类常见的重要病害之一,但是,不同养殖品种的烂身病的病因和防治方法有较大差异。塘鲺鱼的生命力强,却容易患病。
烂身病是生鱼、加州鲈、黄颡鱼等多种名优淡水养殖鱼类的常见病害,往往给养殖户带来惨重损失。不同养殖品种的烂身病的病因有很大差异,但以病毒、细菌、真菌等为主,如加州鲈烂身病以虹彩病毒最为常见,黄颡鱼烂身病则多为气单胞菌或弧菌感染,而生鱼烂身病则主要由丝囊霉菌引起,而由寄生虫引发的烂身病较为少见。病鱼虽然都有不同程度的细菌或水霉感染,但在驱杀三代虫后病情都迅速好转,死鱼现象基本消失,疗效十分显著,因此,可以确定其为三代虫病。
据相关资料,三代虫可感染鲢、鳙、草鱼、鲫鱼、乌鳢等多种淡水鱼类,当大量寄生于鱼体的体表和鳃时,病鱼的皮肤上有一层灰白色的粘液,鱼体失去光泽,食欲减退,鱼体瘦弱,严重时可导致苗种大量死亡;但是,极少有资料提到会导致病鱼烂身。上述两个案例的病鱼体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溃烂,皮肤破损、肌肉缺失、鱼刺裸露,并粘附絮状物,从症状判断很容易被误诊为细菌性烂身或水霉病。再者,我们检测时发现,塘鲺体表溃烂处只有个别三代虫,容易被忽视,但皮肤完好处的粘液有大量的三代虫,这种虫体的转移给确诊带来了一定的干扰,应予以注意。
需要特别指出,目前业内最常用的驱杀三代虫、指环虫等单殖吸虫类寄生虫的药物是甲苯咪唑,但无鳞鱼对甲苯咪唑较为敏感,尤其是斑点叉尾鮰对甲苯咪唑特别敏感,因使用甲苯咪唑而导致斑点叉尾鮰大量死鱼的用药事故屡见不鲜。尽管我们按厂家指导用量进行小水体试药时并未观察到塘鲺鱼出现明显应激或中毒症状,在土塘使用甲苯咪唑驱杀三代虫时也并未发现任何异常,但考虑到鱼类对药物的耐受度受水温、水质等多种因素影响,如需使用甲苯咪唑治疗塘鲺三代虫病,仍建议先小水体试验,确认安全后再全池泼洒。
加州鲈鱼常见病害
海鲈在塘边的水面10厘米左右深度不定向的游动,时隐时现,游动没力,用网容易捞起,一般在早上和傍晚都会出现,情况严重的,能看到几十条甚至几百条。
海鲈在养殖过程中会出现“游水”现象是出现了病害,即传统上的“季节病”。
寄生虫病:由于现在正处于高温季节,也是寄生虫暴发的主要时期,特别是指环虫、三代虫、车轮虫等是这段时期的主要虫害。
细菌病:高温季节,同样是细菌暴发的主要时期,如弧菌、气单孢菌、假单孢菌、诺卡氏菌等是这段时期的主要细菌病。
肝胆综合征:高温季节,海鲈吃料多,而海鲈料蛋白高,因而很容易会出现花肝、白肝等肝胆综合征现象。
氨氮、亚硝酸盐超标:高温季节,料吃得多,对水质的污染自然会增多,因此经常会出现氨氮、亚硝酸盐超标的现象,特别是亚硝酸盐,普遍都有0.15以上,有的甚至超过0.3。
以上4个方面,是某个方面造成海鲈“游水”,还是多个方面共同导致海鲈“游水”的呢?从整体来说,造成海鲈“游水”是多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海鲈“游水”情况来说,主要还是虫害造成的,特别是指环虫,可以说这段时间里,凡是“游水”的鱼都会看到指环虫,而且数量不少,通过下药杀虫后,可有效减少鱼“游水”的现象。
“游水”鱼身上其实不但会发现大量的指环虫,同时也会出现花肝现象,从2两、3两的鱼到1斤以上的鱼都会出现花肝现象,可以说凡是“游水”的鱼都有肝胆综合征。
还有一点,大部分“游水”的鱼塘,其水色明显偏黄浊,亚硝酸盐明显偏高甚至超标。而个别鱼塘的海鲈体表会有出血、溃烂等症状,主要是细菌造成的。
有养殖户通过杀指环虫,确能减少鱼“游水”现象,但最多1个月之后,“游水”现象又会继续出现,因此通过杀虫来减少鱼“游水”现象,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而已,而且杀虫后水质会变得更差,特别是亚硝酸盐会升得更高。因此,通过杀虫的方法是不能有效根治鱼“游水”问题的。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鱼“游水”问题,还要从解决水质恶化上着手。而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大量投喂饲料导致的。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首先还是要从控制饲料投喂开始,减少饲料投喂量,定期用微生物来调水,定期内服微生物减少饲料对水质的污染,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鱼“游水”的问题。
病害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头痛治头,脚痛治脚,要从源头上去看才能看到问题的根本。
不但海鲈会出现“游水”问题,其他的鱼,如加州鲈、黄花鱼、盲曹等同样会出现类似的问题,而且情况和海鲈差不多。因此,可以相互参照解决问题的方法。病害的防治是相通的。
加州鲈常见病害及临床表现
加州鲈鱼养殖对水质的PH值的要求是6一9。在水产养殖当中,pH值是衡量是水质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值超过鱼类的忍耐程度,则会导致水生动物生理功能紊乱,容易引起其它疾病的发生,严重时直接导致死亡。一般而言,水生动物养殖过程中,pH值的致死点为4和11。
加州鲈鱼病害防治
1、养殖模式和苗种放养量
池塘养殖加州鲈鱼有混养和单养两种方式。混养既可以利用成鱼池、亲鱼池进行,也可以利用鱼种池进行。通常选用每0.067公顷产300-400千克的中低产成鱼或鱼种池进行,以利用池中的天然饵料鱼为主,每0.067公顷可放规格为3-5厘米的加州鲈鱼夏花20-50尾。池塘单产加州鲈鱼,鱼种规格要放大一些。一般可放规格为8-10厘米的加州鲈鱼。每0.067公顷放养1 000-2 000尾,经过5个多月的饲养,年底出池平均规格在250克以上。
2、饵料及投喂方法
养好加州鲈鱼,关键是要有足够的适口的饵料鱼。目前解决的途径主要有:一是利用鱼种池培育鲢、鳙鱼苗;二是利用成鱼塘,在塘中用网拦出部分塘体养殖小鱼;三是购买野杂鱼;四是购买专用配合饵料。加州鲈鱼属凶猛鱼类,以活鱼为食。活鱼的投喂量若以尾数计,可以放养量的2-3倍喂之。若以重量计,一般日投喂量为其总体重的10%-12%。
3、饲养管理
主要抓好水质管理,水位管理和鱼池环境管理。加州鲈鱼为凶猛鱼类,喜欢食动物性饵料。要求水质清新、溶氧丰富。因此整个养殖过程中,水质不宜过肥。特别是夏秋季,由于投喂大量饵料,极易引起水质恶化,一定要坚持定期换水,注入新水。
4、鱼病防制
加州鲈鱼在池塘养殖过程中,一般病害较少。目前发现的鱼病主要有:水霉病、疖疮病和锚头蚤等寄生虫病。水霉病、疖疮病用食盐溶液药浴效果较高。对于锚头蚤等寄生虫病,一般可用(0.5-0.67)×10-6的敌百虫全池泼散,防制效果甚为理想。
加州鲈鱼养殖周期有多长
一般来说加州鲈鱼从入箱到成鱼养殖需要经过半个月左右的进食驯化时间以及4-5次的分箱筛选,每次分箱筛选需要经过5-7天才可进行第二次,当成鱼养育到达0.5-1公斤即达到了上市的要求。因此我们可以算出加州鲈鱼养殖周期大概是在在3个月左右。
加州鲈主要病害
鱼塘长期不改底,高温天塘底有机质发酵引起底热,底质恶化,发黑发臭,鱼吃料不好。
这种情况一般鱼是能够吃料的,但表现出来的是吃料慢、打不起水花,投喂量少,主要原因是鱼体质差,肝脏不好,肠道消化吸收不好。
高温期,天气容易突变,白撞雨时有发生,加之加州鲈投喂饲料,肝胆负荷大,抵抗力变弱,容易产生应激,导致吃料不好。
在出现长时间加不上料、甚至减料现象时,需要从水质、病害、体质等几点上去综合考虑,逐一排查:水质方面,定期调水,保证各项指标处于正常范围内;蓝藻水体少用速杀型药物(硫酸铜等),容易导致水高温期加州鲈加不上料原因一般都是上述几个,只要判断准确,按照以上方案对症下药就能解决加州鲈吃料问题。
总而言之,合理投喂,主动控料,内服强体。由于水温高,日照长,加州鲈摄食往往较差,应视情况适当控料,避免浪费;遇天气剧变时,加州鲈摄食量波动大,应主动控料,避免大幅波动投喂;定期内服胆汁酸保肝护胆,可明显改善摄食,增强体质,降低发病风险。体浑浊。
加州鲈常见病害ppt
为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降低饲料系数,在加州鲈投喂管理中,需要注意这七个方面。
01 定时
即天气正常时,每天的投饲时间应相对固定。
正常情况下,300口以上的加州鲈可以根据鱼的摄食状态多次投喂以减少相互残杀,100-300口加州鲈苗可一天投喂3-4次,100口以后可改为早晚各投喂一次,冬天水温较低消化时间延长可改为傍晚投喂一次甚至间隔一天投喂。
具体投喂时间可供参考:4餐的投喂参考时间:6:00、10:00、14:00、18:00;3餐的投喂参考时间:7:00、12:00、18:00;2餐的投喂参考时间:7:00-8:00、17:00-18:00;1餐投喂参考时间:16:30-17:30。
02 定量
投喂饲料一定要科学、定量,防止忽多或忽少,以免饥饱不均,从而影响饲料的消化吸收。
按照鱼塘的实际鱼的存塘量乘以投喂率即得出每天适宜的投喂量。投喂量不是一成不变,会受到鱼体规格、水质、天气、水温、病害等的影响。加州鲈各阶段参考投喂率如下:
投喂量与生长速度成正比,长期投喂率达不到正常水平,应引起重视,查找原因。
常见投喂率偏低的原因有:
①水质原因:亚硝酸盐、氨氮、pH超过正常范围、浑浊、溶氧不够(特别是到养殖中后期)、密度过高。
②鱼自身原因:长时间没有杀虫(锚头蚤等寄生虫十分常见)、发现病害(烂鳃、肝胆问题等)。
③鱼种因素:拿鱼之前的投喂状态。
④饲料因素:转料过渡期间。
⑤实际存塘鱼数量不足(驯化不好,大吃小严重)。
⑥饲料适口性不好或者质量欠佳导致体质差。
03 定质
投喂的饲料必须新鲜、适口、营养相对平衡,并尽量符合养殖鱼类的日常需求,腐败变质的饲料不能投喂。
加州鲈养殖过程中饲料成本占比超过七成,因此选择饲料对养殖效好坏益至关重要。可通过定期打样了解鱼的长速、体型、健康状况等初步判断,另外也要看其整体的市场表现来选择。因为加州鲈饲料蛋白脂肪较高,在高温条件下容易氧化变质,所以要保存在阴凉、通风、干燥处,没有喂完的饲料也要及时保存好。投喂过程中发现有发霉变质的饲料,切忌不可继续投喂。
04 定位
投喂饲料必须有固定的食场和饲料台,使养殖的鱼类养成在固定点吃食的习惯。
饲料在投喂过程中遵循“慢—快—慢”的原则,即刚开始鱼摄食快时投喂也快,到后面摄食减慢时投喂减慢,以不浪费无剩料为原则。加州鲈摄食习性特别,普通投料机难以控制投喂节奏,容易造成浪费;另外加州鲈料粒径相对较大,投料机易打碎。可以人工投喂或者使用加州鲈专用投料机。投喂时采用均匀抛撒的方式,抛洒范围尽可能大一些。小苗投喂前可开启水泵冲水吸引鱼群。
05 看天气
要注意天气状况、水温状况随时观察鱼类的吃食情况。加州鲈摄食受天气影响较大。一般阴雨、闷热天气容易造成加州鲈缺氧,进而影响食欲,此时应该多开增氧机并适当减少投喂量。同时加州鲈怕热怕光,所以夏季高温天气应安排在早晨和傍晚光线不是太强烈时投喂。
06 看水质
注意观察水质和水体溶氧量的变化,依据水质好坏适当增减投饵量。加州鲈喜欢清水环境,当水质浑浊时会明显影响吃料,此时可适当使用化学净水剂增加透明度。
07 看摄食
不同的生长阶段对饵料投喂有不同要求。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节投饲量。在温度适宜养殖鱼类的季节,天气晴朗时适当增加投饲量;阴雨天气、溶氧低时应停止投喂或减少投喂次数和数量。
加州鲈常见病害图
1、常用预防鱼病方法
1.1 池塘清整消毒
秋末冬初挖去池底过厚淤泥并充分曝晒,达到清除虫害、氧化池底有机物的目的。清除鱼塘堤埂斜坡上的杂草、加固池埂。鱼种放养前15d用生石灰坡上的杂草加固池埂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消毒。
1.2 鱼种要严格消毒
对于转入池塘的鱼种要严格消毒,以杀灭鱼体上的病菌和寄生虫,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敌百虫、硫酸铜、漂白粉、食盐等稀释后的溶液浸泡鱼体,浸泡时间应视水温高低和鱼种承受能力而定。
1.3 保持鱼池环境卫生并调节好水质
经常保持鱼池的环境卫生,调节并保持良好清新的水质。注意食场卫生,定期消毒,根据水质情况及时换水、调水,使水体溶氧充足、酸碱度适中,即做到池水“肥、活、嫩、爽”。
1.4 注意投喂和摄食情况
投喂时要注意观察鱼的摄食情况。选择优质饲料定时投喂,切忌时饱时饥。投喂时保证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1.5 合理施肥
透明度过大、水色过淡要加大施肥量。反之,透明度过小、水色过浓应减少或停止施肥,尤其在夏天天气闷热、阴雨连绵时要少施肥或不施肥。一般依少量多次原则施肥。也就是施肥时做到看天施肥、看鱼施肥、看水施肥。
2、药物防治鱼病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2.1按正确方法用药
准确丈量水体、掌握正确用药方法、用药量和用药时间。药量不足池水达不到治疗所需浓度造成效果不佳,药量过多时会造成鱼体损伤、中毒甚至死亡。用药时间应选择在晴天9:00—10:00左右或15:00—16:00左右,切忌阴雨天或夏季阳光强烈时用药。
2.2科学选药
施药前要严格鉴定药物的真伪及安全性,有些药物在生物体内富集作用很强,直接影响到鱼产品的质量,危害人体健康。更应该注意药物可行性,如治疗寄生虫效果很好的药物敌百虫,就不能用于加州鲈、淡水白鲳的寄生虫治疗。
2.3对症下药
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对症下药。防治鱼病的药物种类很多。不同药物药性不同,有效成分和药效功能不一样,所以在治疗过程中要认真看清说明,按疗程对症下药,才能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若疗程不足或未对症下药,不能彻底杀灭病虫害,就可能出现治愈率低或该病再次复发的现象。
2.4施药时要注意水质情况
池水水质过肥会降低药效,水质过肥时有些药物按常规使用会与水体中的有机质和矿物质发生反应而消耗降低药效,因此水肥时应适当加大用药量。水清瘦时适当减少用药量。
2.5药物要充分溶解
施药时药物要按要求充分溶解、混合均匀后全池泼洒,不能有颗粒或块状物存在,以免被鱼误食中毒,同时水体若达不到治疗所需浓度杀不死病原体。
2.6避免长期、反复使用同一种药物
在养殖过程中若长期、反复使用同一种药物,病虫害会有明显的抗药性,鱼体得不到有效治疗。要解决这一问题,就是在用药过程中采取轮换用药和混合用药的办法。渔药混合使用比单一使用效果好,可以起到提高药效和兼治多种鱼病的作用,能抑制和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3、养殖过程中常见病症及防治
3.1赤皮病
该病是由鱼体受伤被病菌侵入引起。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鳞片脱落,鳍茎充血,鳍条末端腐烂呈扫帚状,称为蛀鳍。
防治方法:1. 用含量8%的溴氧海因,水深1m时,每667m2的水面用120~150g,每天1次,连用2~3d。2. 用含量为12%的强效碘,水深1m时,每667m2的水面用200~250g,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2~3d。
3.2肠炎病
患病的鱼一般有红斑,且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轻挤压腹部有黄色黏液从肛门流出。解剖可见肠壁充血发炎,肠道内无食物,只有淡黄色黏液,内壁腐烂。
防治方法:1.大蒜素拌饵口服,剂量为36~60mg/kg体质量(即1.2~2.0g/kg饲料)每日1次,连用3~5d。2.用溴氯海因0.3mg/L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同时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素或氟苯尼考及免疫多糖进行内服,连续投喂5d。
3.3细菌性烂鳃病
病鱼离群独游,体色发黑,鳃上粘液增多,鳃丝腐烂带泥,严重时鳃丝末端软骨外露,鳃盖内侧表皮充血,中央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透顶小区,俗称”开天窗”,鳃组织腐烂,出现呼吸困难而死亡。
防治方法:可内服与外用相结合。外用氯制剂消毒,内服含量为10%的肠炎烂鳃灵(盐酸沙拉沙星)消毒,每3-5g/kg饲料,每日2次,连用5d。严重时可以适当加量,或再用一个疗程。
3.4竖鳞病
该病是水质污浊、鱼体受伤后被细菌感染引起鳞囊内积聚液体导致鳞片竖立的一种疾病,死亡率极高。病鱼鳞片竖立,体表粗糙,竖起的鳞片像松球似向外张开。用手按压有液体从鳞下喷出,鳞片随之脱落。
防治方法:用含量为6.6%二氧化氯,水深1m时,每667m2的水面用80~100g,用水稀释后全池泼洒,连用3d。
3.5水霉病
鱼体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则呈不规则的斑块,感染部位菌丝大量繁殖生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发炎或溃烂。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发炎或死亡。镜检可见水霉菌菌丝。
防治方法:1.水深 1m时,每667m2的水面用水霉净100ml,用水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每日1次,连用3d。2.亚甲基蓝化税后全池泼洒,使池水中的亚甲基蓝浓度达到2-3mg/L, 3-4d后用水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1次。
3.6车轮虫病
因该虫多寄生于鱼体表和鳃上,外观鱼体发黑、消瘦、离群独游。无其他明显特征。一般要经过镜检才能确定。
治疗方法:1.鱼种放养前用3%~5%食盐溶液浸洗10~20min。2.治疗可用0.7mg/L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
3.7斜管虫病
病原体为鲤斜管虫,寄生在淡水鱼的鳃及皮肤上。鳃上粘液增多,体瘦且发黑,浮于池边下风处。在水质差、面积小的池塘较易发生。质差面积小的池塘较易发生治疗方法可采用池泼洒。
治疗方法:可采用0.3-0.5mg/L硫酸铜及高锰酸钾合剂或单用0.7mg/L硫酸铜溶液进行全池泼洒。
3.8小瓜虫
病原体为小瓜虫。病鱼皮肤或鳍瓣上布满了小点状白泡,肉眼可见,故又叫”白点病”,鳍条裂开,表皮糜烂黏液明显增多,与虫体混在一起,似有一层薄膜。游动迟钝,漂浮于水面,鱼体和其他物体不断摩擦,或跳出水面不久即成批死亡。
治疗方法:1. 用2-3mg/L的亚甲基蓝全池泼洒,每隔2d泼1次,连泼3次;2.水深1m时,每667m2水面用辣椒粉500g、生姜干片100g煎成25kg药水,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泼3d。
3.9锚头鳋
病鱼通常食欲减退、身体瘦弱、行动缓慢。大量寄生时肉眼可见,像在鱼体上插入小针,故又叫”针虫病”。
治疗方法:1.90%晶体敌百虫0.5~0.7mg/L浓度全池泼洒,每隔5d用药1次,连用3次。水质较廋,透明度高于30cm时,按低限剂量使用,苗种按低限剂量减半。虾、蟹、无鳞鱼、淡水白鲳等禁用。2.每667m2的水面用新鲜松树枝叶15~30kg,扎成5~6捆,放在鱼池四周或食台附近的水中。
养鸡
养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