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鸭副伤寒病,怎样诊治鸭副伤寒
怎样诊治鸭副伤寒?
鸭副伤寒又名鸭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的细菌引起鸭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雏鸭感染时常发生大批死亡,成年鸭感染呈慢性或隐性经过,成为带菌者。该菌广泛存在于畜禽及人体内及外界环境中,危害动物和人的健康。
[症状与病变]雏鸭感染后有的不显任何症状突然死亡,多数精神沉郁,呆立,畏寒,垂头闭眼,食欲减退,饮欲增加,并常见下痢,肛门常被稀粪黏糊,眼和鼻腔流出清水样分泌物,体质衰弱,步态不稳,最后可发生角弓反张,抽搐死亡。
特征性病变为肝脏肿大,边缘纯圆,表面色泽不均匀,有时呈灰黄色,肝表面及实质中有针尖大密集的灰白色坏死点;整个肠道黏膜充血、出血,表面可见针头大灰白色坏死点,有的肠黏膜坏死脱落,表面形成一层糠麸样物;部分雏鸭盲肠肿大,内有干酪样物形成栓子;胆囊肿胀、充满胆汁;有的气囊混浊不透明;肾脏色泽较淡,有尿酸盐沉积。[诊断]根据流行病学情况、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本病需注意与鸭霍乱和鸭传染性浆膜炎相鉴别。鸭霍乱与本病都有肝脏出现小坏死灶的变化,但鸭霍乱有心脏冠状脂肪及心肌的点状出血,本病无;鸭霍乱多发生于1月龄以上鸭,本病通常发生于3周龄以下鸭;鸭霍乱发病和死亡更急。传染性浆膜炎与本病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无肝脏的小点状坏死和盲肠的肿大及栓子。[防治]对本病的防治应采用综合性措施,首先应做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防止本菌污染饲料和饮水;患病母鸭所产蛋不能留作种用,孵化前必须对种蛋进行消毒(福尔马林熏蒸或浸泡);雏鸭应与成鸭分开饲养;注意减少应激因素,冬防寒,夏防暑等。也可用药物进行防治,如氟哌酸、强力霉素按每千克饲料100毫克拌料饲喂。还可用庆大霉素20日龄雏鸭每只肌注3000~5000国际单位,连用3~5天。但需注意,该菌极易产生抗药性,使用时最好做药敏试验,或经常换药。
如何诊治犬沙门氏菌病?
沙门氏菌病又名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病。犬沙门氏菌病多由鼠伤寒沙门氏杆菌引起。病犬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幼犬可因迅速脱水而死亡。病犬和病畜禽的肉、乳、蛋等是本病主要的传染来源,犬食用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饲料、饮水而发病。胃肠炎型病犬体温升高达40~41℃,厌食,呕吐和腹泻。重症犬粪便有血液,黏膜苍白,虚脱,毛细血管充盈不良,休克,死前出现黄疸。偶有感觉过敏,后肢瘫痪,抽搐。急性胃肠炎可引起肺炎、咳嗽、呼吸困难及鼻出血。成年犬表现1~2天的一过性剧烈腹泻。菌血症和内毒素血症型病犬,体温降低,全身虚脱,有转移性感染。妊娠母犬感染后有流产或死胎,出生的仔犬体弱,消瘦。抗菌消炎、强心补液、清肠止酵和保护胃肠。
氯霉素2毫克/千克,肌肉注射,或硫酸卡那霉素13毫克/千克,肌肉注射,每天2次。磺胺甲基异恶唑或磺胺嘧啶0.02~0.04克/千克,或甲氧苄胺嘧啶4~8毫克/千克,分两次口服,连用1周。也可用痢特灵按2~6毫克/千克混于饲料中内服,连用1周。脱水严重时,林格氏液和5%葡萄糖以1∶2的混合液静脉滴注。也可加入地噻米松等激素类药物。保护胃肠和清肠止酵,可用0.1%高锰酸钾液或活性炭与次硝酸铋混合溶液进行深部灌肠。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及犬舍卫生。对病犬使用过的食具,用5%氨水或3%氢氧化钠消毒。死亡犬应深埋或焚烧。饲养员及兽医接触病犬后要注意洗手、消毒。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农业发展报告》
雏鸡得了副伤寒有什么样的症状?
雏鸡常为急性败血型,日龄较大的鸡多为亚急性和慢性型。急性败血型往往突然暴发,大批死亡,死亡 率10% ~20%,有时高达80%。发病初期,病鸡表现精神 沉郁,怕冷,头和翅膀下垂,羽毛松乱,喜欢挤成一团,食欲减少或废绝,排水样稀粪,肛门周围常被玷污;少数病鸡呼吸困难,有麻痹、抽搐等神经症状。
如何诊治仔猪副伤寒?
(1) 改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给予优质全价配合颗粒料, 增强仔猪抗病力;
(2) 对本病常发地区或猪场,进行防疫注射或口服疫苗方法 预防;
(3) 发病后,将病猪隔离治疗,被污染的猪舍彻底消毒或耐 过的猪应隔离肥育,予以淘汰。病死的猪禁止食用,严防中毒。
(4) 对未发病的猪,在每吨饲料中加入金霉素,或磺 胺二甲基混匀喂服有预防作用。
什么是副伤寒?
副伤寒(paratyphoid)是由副伤寒甲、乙、丙杆菌引起。它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 与伤寒相同。
养鸡
养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