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养殖技术及疾病防治技术,孔雀养殖与疾病的防治
孔雀常见的几种病怎么治疗
水霉病:孔雀鱼患上水霉病,伤口上会长出白色的菌丝,而且体色也会变淡。饲养者需要使用高锰酸钾给它们药浴。白点病:孔雀鱼白点病的主要表现就是身体上布满小白点,饲养者需要使用白点净给它们药浴。肠炎:孔雀鱼得了肠炎后,进食量会减少,便便也会出现异常。饲养者需要给它们投喂痢特灵以及益生菌等食物来治疗。
水霉病
1、病症:孔雀鱼得了水霉病,比较明显的症状就是伤口的部位长会长出白色的菌丝。前期看起来像是白点病,但是到了后期,患病的部位就会扩大,而且伤口处的菌丝也会变多。
2、治疗方法:水霉病有传染性,当饲养者发现孔雀鱼患上水霉病后,首先就要将它们隔离,这样可以避免传染给其它鱼。其次就要使用高锰酸钾或者土霉素给病鱼药浴,每天药浴1次,每次药浴15分钟,坚持一周左右,孔雀鱼就可以痊愈。
白点病
1、病症:孔雀鱼常见的疾病还有白点病,它们患上白点病后,前期会出现零星的小白点。到了中期和后期,白点的部位会扩大,最终会出现溃烂的情况。
2、治疗方法:白点病主要是因为水温太低或者是温差太大,饲养者需要先将水温提升到28℃以上,这样白点病的病原体小瓜虫就不会再生长。然后使用白点净给孔雀鱼药浴,每天药浴一次,使用的药量最好根据它们的病情来决定。
肠炎
1、病症:孔雀鱼患上肠炎以后,它们的体色会变得暗淡。另外,它们的食欲也会减退,拉出的粪便和平时也有较大的区别。
2、治疗方法:如果孔雀鱼可以进食的话,饲养者可以选择给它们投喂一些痢特灵和益生菌。如果无法进食的话,饲养者可以使用痢特灵给它们药浴。
孔雀怎么预防疾病
一般出生24小时后,供给食物饮水,这样可促进雏孔雀的肠道蠕动,便于卵黄的吸收和胎粪的排出,增加食欲,利于开食。
初次饮水,要用水温在25~C左右的凉开水,并在水中如加适量的B族维生素和葡萄糖。
孔雀一旦开始饮水,就要父保证每天供给清洁的饮水,并在以后每周饮1次0.01%的六高锰酸钾水,这将有利于孔雀消化道疾病的预防
孔雀生病的各种病因
看了上面情况可能和鱼本身状态有关系,亲鱼可能已经老病,孔雀鱼寿命一般1~2年,也可能和水有关系,一般绿水养孔雀鱼比较好,尽量少换水,在缸里水少时往里面添加一些即可,鱼缸里种植一些易生长的水草,这样就不用将亲鱼和幼鱼分开,有宝宝的亲鱼不要总是移动尽量少换水,喂多种小型热带鱼饲料,缸里养一些日本红螺(苹果螺),记得死去的螺壳放在缸里。总之以后用绿水养殖看看,尽量少换水,勤添水试试。
孔雀易得什么病
支原体病又称慢性呼吸道病,是由禽败血性支原体引起的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败血性支原体。[流行特点]幼孔雀比成年孔雀易感。既可经种蛋传播,通过空气、饲料、饮水、蛋箱和器具等传播。预防]① 严格防止传染源侵入,引进种孔雀、雏孔雀或种蛋时要调查了解,从无病的孔雀场购入,必要时进行血清学检疫。 ② 保护无支原体孔雀群,严格隔离消毒,种孔雀和雏孔雀引进后需隔离观察2个月,检查证实无病后才能合群饲养。
③ 防寒、防热、防湿、防拥挤、防止继发病和应激,保持孔雀舍通风良好。免疫接种前后各2〜3d给予抗本病的药物。
孔雀常见的几种病怎么治疗图片
孔雀鱼针尾病表现症状肉眼仔细观察可以看见尾鳍缩在一起,即尾鳍的展开夹角明显变小,游动不正常,常常独自躲在角落里或者浮于水面,晃动身体但不向前游动,摄食量减少,最后死亡。对于稍大的鱼体可能伴有病菌的寄生,可看到尾部或者头部皮肤的表面有一层白浮似的东西覆盖。预防措施
1、喂食要喂丰年虾。熟练掌握吹虾技巧,保证食物充足规律供应。丰年虾幼虫基本不会脏水,多喂无害,小鱼极爱吃,定会抢光,不必担心余粮,且对小鱼生长有利。
2、要大量换水。虽然余粮的问题解决了,但是小鱼还是要排泄的。而且鱼长到一定程度,还是要喂饲料。大量换水可以有效降低水中有害物质的浓度,特别是缸中有病鱼时,可以降低病菌的浓度。
3、换水要用滴流。使水温、水质均匀缓慢变化,最大限度的降低对小鱼的刺激。特别是用滴流法时,新水与老水有温度差也不会发生问题。治疗方法1、提高水温。水温提高并保持在30度以上。2、加入大盐。放入大量的大盐,大约1升水1克盐。3、放入土霉素。在水中加入土霉素,每10升水1克,先以温水化开。
4、注意换水后要及时补足大盐和土霉素。
孔雀最容易得什么病,怎么治疗
用呋喃西林。柠檬黄色结晶体。用其水溶液对病鱼进行药浴或全缸泼洒。这样会有效的。
孔雀常见的几种病怎么治疗视频
制造一些惊吓或者恐吓,就会使得孔雀开屏。你去看云南的云绿,自然不会受到惊吓,如果她心甘情愿开视频该多。
孔雀疾病怎么防治?孔雀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白点病是传染性很强的外寄生虫 (1)病原体:多子小瓜虫(寄生虫)。传染途径:水蚤、病鱼,污染的工具是热带鱼的1号玻热带鱼比金鱼易患白点病,水温忽高忽低是本病的诱因,也是初学者常常失败的原因。欧洲最初兴起热带鱼饲养业时曾因此病全军覆没。及时发现早治疗,早隔离,加强消毒,保持恒温是防止此病的有效方法。白点病分为早、中、晚三期,病程5~7天,各期为2~3天,常致鱼群很快大批死亡,死亡率可达60%~70%。 (2)症状:早期,各鳍及身躯有个别的小白点,有食欲,精神没有多大变化。中期,鳍、身躯到处是白点,没有食欲,不爱活动,到处蹭痒,颜色变暗。晚期,白点布满全身,鱼浮在水面或沉入箱底。鱼有气无力,左右摇摆,体表粘膜增多,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3)治疗:此病要综合治疗,只用药收效不大,加强饲养管理很重要。首先停食4~5天,减少污染,保持水温恒定,升温比原水温高2~3℃为佳。在没有水草的情况下可适当投药,水草对各种药物敏感很快枯死。
孔雀病症和治疗
如果发现孔雀鱼身上发红,首先就要将其隔离饲养,鱼缸内需要彻底换水、清洁。可以使用高锰酸钾水泡缸半个小时以上,同时也可以使用盐水浸泡孔雀鱼,有助于杀菌。
的比例不能过多,以免使鱼受刺激,还可以使用专门抵抗鱼类细菌病的专用药,对由细菌引起的多种疾病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孔雀鱼身上出现红斑,多半是患上了赤皮病。赤皮病又称为出血性腐败病,这种疾病多发生在2~3年的大鱼,并且常与肠炎病、烂鳃病同时发生。
孔雀常见的疾病及治疗
孔雀鱼得了棉絮病了,
下面说几种孔雀鱼的常见疾病我们怎样去治疗:
1. 烂尾烂鳃烂身夹尾夹背针尾等孔雀鱼表面上发生的细菌感染的疾病,我们可以用杀菌水进行治疗。
2. 肠炎的鱼只肚子瘪,瘦弱,不爱吃食。肠炎灵
3. 白点病的鱼身体表面附着一层白点,直径在0.1mm,属于体表寄生虫。白点清
4. 体内寄生虫的孔雀鱼,鱼只纤细,肚子瘪,但不同于肠炎的是它吃食正常,偶尔会有排出寄生虫的现象,肉眼可见。内寄生去除液
5. 被外寄生虫的侵染的孔雀,会有蹭缸的现象,严重的会影响鱼只的正常生长。外寄生去除液。
6. 白毛病和棉絮病主要体现在孔雀鱼的背鳍或者尾巴上,乃至身体上产生一个棉团状的菌丝体,不加以治疗,3天内会死亡。霉菌去除液。
孔雀的病症大全
孔雀鱼身上有红斑的原因:
1、孔雀鱼身上出现红点,多半是患上了赤皮病。赤皮病又称出血性腐败病,赤皮瘟、擦皮瘟等。这种疾病多发生于2-3龄大鱼,成年的大鱼也可发生,而且常与肠炎病、烂鳃病同时发生,形成并发症。
2、孔雀鱼患上赤皮病的原因,可能是在捕捞、运输、放养时,使孔雀鱼体受机械损伤,或冻伤,有或者孔雀鱼体表被寄生虫寄生而受损时,病原菌乘虚而入,引起赤皮病。患有赤皮病的孔雀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衰弱、离群独游于水面。孔雀鱼的体表局部或者大面积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明显。孔雀鱼的上下鄂及鳃盖部分充血,呈块状红斑。有时鳃盖烂去一块,呈小圆窗状,出现“开天窗”。在鳞片脱离和鳍条腐烂处往往出现水霉寄生,加重病势。一旦孔雀鱼发病,可能几天后就会死亡。如果发现孔雀鱼身上有红点,首先就要将可能患病的鱼儿隔离饲养,而且鱼缸也要彻底换水、清洁。可以使用高锰酸钾水泡缸半小时以上,同时可以用盐水浸泡病鱼,帮助杀菌。也可以使用“黄粉”,这也是治疗鱼类细菌病的专用药,对由细菌引起的多种疾病(包括赤皮病)都有很好的疗效。
养竹鼠
养竹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