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河蟹养殖基地,新乡盐碱河蟹养殖基地
中国十大螃蟹养殖基地
国内养殖大闸蟹的地方也比较多,江苏、湖北、江西、安徽等等。在网络搜过一个报道是比较国内哪个湖的大闸蟹知名度比较高的.我觉得可以参考下,不是绝对的;分享如下:
根据市场调研,排名依次为:苏州阳澄湖大闸蟹(比如苏蟹阁大闸蟹)→ 太湖大闸蟹→ 洪泽湖大闸蟹→ 宝应湖大闸蟹→ 滆湖大闸蟹→ 骆马湖大闸蟹→ 高邮湖大闸蟹→ 固城湖大闸蟹→ 长荡湖大闸蟹→ 梁子湖大闸蟹→ 微山湖大闸蟹→ 连环湖大闸蟹
以上所提到的淡水湖都是国内目前最好的大闸蟹原产地,由于宣传及推广的力度不够从而导致一些湖的知名度不够响亮,其实从蟹的口感及肥度来比较,这些湖里的蟹都是相当不错的。
全国最大的河蟹养殖基地
宿迁市又叫做水城,位于江苏省,在这里有很多水产养殖基地。
宿迁市养殖的水产品主要以鲜活类为主,有鲈鱼,鲢鱼,花鲢,白鲢,鲫鱼,草鱼,鲶鱼,罗非鱼,河虾,竹节虾,河蟹,大闸蟹,黄鳝,田螺,泥鳅,海带,紫菜等,数之不尽,但在里面最有名气的就是大闸蟹了,常年销量稳居第一,喜欢吃螃蟹的朋友一定要尝试一下,蟹肉十分美味,而且螃蟹在这里也是一种特产了,非常具有标志性,有着中国螃蟹之乡的称号,这些螃蟹的出口量连续五年在江苏省都是第一,由此可见,这里的螃蟹品质得有多好。
中国十大螃蟹养殖基地排名
1.固城湖大闸蟹
固城湖的大闸蟹是很正宗的长江区中华绒螯蟹因为这类蟹的生活环境较好,所以在固城湖出产的螃蟹一般外壳脆而坚,肌肉丰满,同时体积也是较为硕大的。它的外观是青背白肚、金爪白毛、膏体美满、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也是高之又高。同时也是因为这种特点所以才在海外出名、热销,在新加坡、日本港澳等地都很有名。
2.阳澄湖大闸蟹
阳澄湖的蟹呢,主要是在东湖以及西湖的产区,被称为巴城阳澄湖的大闸蟹,因为久负盛名,可以说是“蟹中之王”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提起大闸蟹就是阳澄湖大闸蟹的原因了。它的体积几乎每只都在250克以上,最大的甚至有500克,肉体丰满,有充足的营养。
3.宝应湖大闸蟹
生长在扬州一带,环境优美的大闸蟹,个个体积硕大、膏体美满、味浓、油多,肉质美味清甜是宝应湖大闸蟹的特点,与此同时生长速度快、成熟的慢、光泽感好、体大、味鲜、营养价值高是它的特点。就因为这些特点才成为“中国十大名蟹”,甚有全国河蟹大赛金蟹奖的名称。在全国各地都很畅销。
4.洪泽湖大闸蟹
大家都知道洪泽湖是我国的第四淡水湖,也是唯一的活水湖,因为水质优,浅水滩较多,各种的植物也较多,便于大闸蟹的生长,因此大闸蟹的背面有“H”的形状,很好的标明了螃蟹的产地。
5.高邮湖大闸蟹
高邮湖同样的也是水质好,环境优质,水物丰富,所以很有名,甚至在北宋时就已然成为皇家贡品,产量达4000多吨,养殖面积极大,不仅外销还有上门收购的。
6.太湖大闸蟹
因为太湖的地理位置好,有笠泽之称,又是淡水湖,所以养殖出的大闸蟹也是很好的。
7.军山湖大闸蟹
是江西进贤县的特产,因为军山湖的面积较大,有“中国河蟹之乡”的称呼。军山湖的大闸蟹是天养的形式养殖,所以才会有“中国十大名蟹”的称呼。
8.梁子湖大闸蟹
梁子湖在湖北省是面积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了,面积是42万亩,因为地理位置较好,又是全生态的养殖,所以有原产地标志产品的说法,其代表就是梁子湖牌大闸蟹。
中国最大的大闸蟹养殖基地
梁子湖、洪湖、汈汊湖、江夏、鄂州、汉川等都是湖北大闸蟹的重要产地。其中鄂州梁子湖大闸蟹,全生态养殖,原产地标志产品。
梁子湖大闸蟹具备青背,金爪,黄毛,白肚,体状等特点,鄂州梁子湖大河蟹螃蟹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A高于其他陆生及水生动物,维生素B2是肉类的5-6倍,比鱼类高出6-10倍,比蛋类高出2-3倍。维生素B1及磷的含量比一般鱼类高出6-10倍。每100克螃蟹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7.5克,脂肪2.8克,磷182毫克,钙126毫克,铁2.8毫克。螃蟹壳除含丰富的钙外,还含有蟹红素、蟹黄素等。
中国养殖螃蟹的基地
一1、阳澄湖大闸蟹
中国最负盛名的大闸蟹非阳澄湖莫属,阳澄湖水质优良,非常适合大闸蟹的生长,阳澄湖大闸蟹个大体肥,大者只重250克以上,最大者可达500克,蟹肉丰满,营养丰富。最大特特点是青背、白肚、黄毛、金爪。
2、宝应湖大闸蟹
宝应湖位于江苏宝应县境西部,在高邮湖和白马湖之间。由于宝应湖独特的气候和水质条件,宝应湖大闸蟹一般会比普通大闸蟹晚半拍上市。重阳节左右,最适合品尝肥嫩鲜美的宝应湖大闸蟹。
3、太湖大闸蟹
太湖大闸蟹生长于太湖水域,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边,横跨江、浙两省,太湖的水流湍急、水草丰美,养出的大闸蟹个大体重,蟹黄肥厚,肉质细嫩,腴美异常。
4、洪泽湖大闸蟹
洪泽湖的湖底质地非常坚硬,几乎没有淤泥,因此出产的大闸蟹特别干净。另外,洪泽湖周边的工业企业很少,因此水质没有污染。最后,洪泽湖周边有丰富的芦苇、蒿苗,有利于大闸蟹的生长。洪泽湖大闸蟹雄者脂白如玉,雌者膏黄如金,具有个大、螯肥、肉香的特质。
5、固城湖大闸蟹
固城湖大闸蟹又被称为“固城湖螃蟹”或“高淳螃蟹”,历来被称为蟹中之冠。固城湖水域百里方圆,碧波荡漾,水草丰茂,延伸宽阔,在这里生长的螃蟹,形态和肉质在螃蟹家族中尤为与众不同,其肉质肥嫩、鲜美,营养丰富。
6、盐城大纵湖螃蟹
大纵湖水质清新,自然饵料丰富,盛产的湖蟹个头大、壳青、肚白、金爪、肉丰味美。
7、梁子湖大闸蟹
梁子湖属地级市鄂州市,分布于江夏区、鄂州、咸宁交界,原名樊湖,是湖北省蓄水量第一大、面积第一大的淡水湖,梁子湖的水质以及条件非常适合大闸蟹生长,所产的大闸蟹具备青背,金爪,黄毛,白肚,体状等特点,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8、微山湖大闸蟹
微山湖水质清澈,河床平坦,光照充足,水草丰茂,饵料资源丰富,是天然的大闸蟹养殖基地。微山湖大闸蟹产于微山湖而得名,具有青壳、白肚、金爪、黄毛、体壮膏肥、香味浓郁的特点。
9、兴化大闸蟹
兴化市内湖荡密布,河道纵横交织,湖内水草丰美,为淡水螃蟹的生长,提供了优质的生长条件,所产的大闸蟹具有青壳、白肚、金爪、黄毛、博螯等特点,脂膏丰满、肉质玉白、鲜美爽嫩、蟹黄晶红油润、入口鲜香溢甜。
10、白荡湖大闸蟹
白荡湖是枞阳最大的淡水湖,湖水清澈白皙,湖面碧波荡漾,白荡湖大闸蟹个大、色鲜、味美,具有淡水大闸蟹特有的腥气。蒸熟后食用,鲜而不腻,肉质滑嫩爽口,食后留有余香。
中国四大螃蟹基地
蟹都汇不是吃螃蟹的,是螃蟹养殖基地和卖螃蟹的。主要经营的品种是大闸蟹。蟹都汇品牌有大闸蟹、大闸蟹礼盒、大闸蟹礼券等。蟹都汇生态养殖基地采用环保生态养殖模式,以降低放养密度来培育健壮蟹苗,营造有益于大闸蟹健康生长的生态环境。
中国最大的螃蟹养殖基地
平均一亩地大闸蟹只能放养600只,一般情况下,至少要放养15-20亩,但是我们还是按一亩的成本来算,六百只大闸蟹的苗种大概要花一千元左右,然后饲料成本,一亩还要花三四千元,再加上一些水电费、水草铺装、池塘租金大概要两三千元,那么一亩大闸蟹的成本就是八九千元。
我们按一亩大闸蟹的产量算,那么按市场价格计算,总收益大概在一万八到两万元之间,除去成本,一亩赚九千到万把块。
中国最大的养蟹基地
最高产量大约300斤每亩
* 1、一亩蟹池,需要投5斤蟹苗,大概100头每斤?蟹苗估计在5斤左右,蟹苗在500只。
*2、养螃蟹的水深不要太深,但是也不能笼统的讲多深的水,最好蟹池有深有浅,浅处60CM。深处不超过150CM吧
*3、湖蟹天生杂食性的,出于从经济方面考虑,还是用饲料厂生产的饲料来投喂效果较好。适当的加一些小杂鱼投喂,效果更好。
*4、围网一亩多少平方,根据水深就可以计算出来,这没啥好说的。围网的高度要根据你的养殖水体丰水期与枯水期的水深来决定。
*5、养殖水面用的水草,最好多种沉水植物,比如伊乐藻,轮叶黑藻等,浮水植物也是要的,水葫芦效果好像还是水花生好点。
*6、水温20度~28度合适了,15度以上螃蟹就开始摄食。
江苏最大的螃蟹养殖基地是哪个县
有啊,南通有养梅花鹿的,盐城有养火鸡、麝香鼠、野鸭、野鸡、孔雀、野猪的,徐州有养波尔山羊、蝎子、德国牧羊犬的,至于水产特种养殖更多啦,遍地开花!
中国十大螃蟹养殖基地在哪里
是。
“好蟹汇”品牌隶属于上海豪蟹汇实业有限公司,公司创立于2006年,是一家股份制民营企业,有十多年的大闸蟹的养殖与销售经验!公司在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清水大闸蟹养殖基设有两个养殖基地: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建福清水大闸蟹养殖场和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中湖水产生态养殖基地,占地约800多亩。
全国最大的蟹苗养殖基地
仔蟹培育
仔蟹培育是将15万只/㎏左右的蟹苗(也称大眼幼体)培育1个多月,经5次以上蜕壳,长成3000只/㎏左右的仔蟹(俗称Ⅴ期幼蟹、豆蟹)过程。培育方式有网箱培育、水泥池培育和土池培育。
⒈网箱培育
网箱培育蟹苗有水体溶氧高、生长快、成活率高等优点。网箱用聚乙烯网布或尼龙筛绢编成,通常网箱规格选用长4m、高2m、宽1m。敞口加盖网,在盖网短边的一侧装缝拉链,便于打开进行饲喂和操作。网箱可设在水深1.5—2m处、有微流水、水质清洁无污染的湖泊、池塘等处,一般沉入水中0.7m。蟹苗放养密度5000—6000只/ m3水体。网箱中需投水草等水生植物作为蟹苗的附着物。
⒉水泥池培育
圆形或长方形水泥池,面积在20—50㎡,池深40—50㎝,水深20—30㎝,放苗前对池子进行洗刷消毒、投放一定量的水草,并进行冲气,每m3水体放苗2万只左右。
⒊土池培育
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底质较硬,池埂不漏水,池四周需建防逃设施,面积2—5亩,水深0.8m。每亩水面放苗5—10kg。蟹苗下塘后最好利用池中培育的水蚤等浮游动物,如天然饵料不足,可用鸡蛋和鱼糜按1:5比例拌匀蒸熟后,带水搓成鱼浆均匀泼洒全池,大眼幼体阶段可每隔4小时投喂一次,日投饵量为池内蟹苗总量的150%—200%。变成Ⅰ期幼蟹后,可以用鱼糜、虾糜、黄豆糊投喂,以后增投碾碎的螺蚌肉、豆饼等饵类,日投喂次数从3—5次逐步改为1—2次。日投饵量前期占幼体总量80%,中后期为50%—20%。培育期间要经常冲气、加注新水,以保持溶氧充足。
幼蟹培育。幼蟹(又称蟹种、“扣蟹”)培育是为成蟹养殖提供种子的重要一环。在这段时间,河蟹蜕壳次数多达7次,生长快,增重倍数大,因此加强饲养管理特别重要。
⒈稻田培育
培育蟹种的稻田必须环境安静,能灌能排,保水保肥能力强的粘土或壤土,事先需开挖环沟、田间沟和暂养池,单独建进水渠道,用钙塑板、石棉瓦等材料建防逃设施。放养时间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每亩稻田放养蟹苗0.5—1kg,蟹苗先围栏在环沟中培育,沟中可均匀地布入附着物,蟹苗入池后开始投喂饲料,大眼幼体阶段投喂鸡蛋黄,每2—3小时投喂一次,进入1期幼蟹后改投鱼糜加豆饼和麸皮,投饲率从100%降至5%—7%,日投喂4—6次。在水稻秧苗栽插活棵后可测定培育池中仔蟹的规格和数量,可拨去环沟四周的围栏,让幼蟹自行爬入大田。为了提高稻田的利用率,还可放养部分鲢、鳙鱼种以摄食稻田中的浮游生物,一般亩放30—50尾。
⒉池塘培育
培育池以3—5亩为宜,池深1.5 m,水深0.8—1 m,要求池底淤泥少并向水口方向倾斜,以便秋季捕捞时方便,进水宜在池面上方,出水口处设拦网,池的四周要有防逃设备,放养前做好池塘清淤消毒,池中移栽伊乐藻、苦草、水花生等水生植物。每亩放养蟹苗0.5—1kg或仔蟹2万—3万只。幼蟹培育阶段饵料投喂一般前后期以动物性饲料为主,中期主要投喂麸皮、小麦片、水草等,投饲量根据饲料种类、水质状况、天气情况、水温及仔幼蟹摄食强度而增减,要经常巡塘,注意蟹池的防逃、水质的变化,要保持水质清新,防止水质恶化。
池塘应选择靠近水源、水量充足、附近无化工厂等污染,水质良好,符合GBll607-1989国家渔业水质标准。
②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10—50亩为宜,池形以东西向长方形为好,水深常年保水0.5—1.5m,排灌设施要完善,排、灌分开。③防逃设备在池四周围上牢固可靠的防逃设备,一般防逃设备有水泥墙、钙塑板、铁皮、尼龙薄膜、玻璃钢等。
⒉苗种放养前准备
①清塘消毒在蟹种放养前10—15天进行,常用的清塘消毒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茶粕等,用量根据水深、淤泥量而决定,如生石灰,干法清池,每亩用量为60—75㎏,溶化后全池泼洒。生石灰清池不仅能杀灭水中有害生物,而且改善池底土质和增加水中钙的含量,这对河蟹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作用。
②种植水草
水草既是河蟹栖息、避壳场所,也有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还是河蟹喜食的好饲料,常见的水草有轮叶黑藻、伊乐藻、苦草等,水草的覆盖面积达池塘的60—70%,过多的水草应清除,水花生带设置,在蟹种放养后进行。
③移植螺蛳
活螺蛳肉鲜美,河蟹喜食,是较理想的优质天然饲料,一般移植时间在清明前,每亩水面移植200-250kg。
⒊苗种放养
放养时间和数量根据蟹种的规格和来源确定,如放养的100-200只/kg的蟹种,一般在1—2月间进行,亩放500—800只;如放养的2000只/kg左右的仔蟹,一般在4—5月间进行,亩放2000—3000只。为了消耗水中的浮游生物,起净化水质作用,可同时放养规格为50—100g/尾的鲢、鳙鱼种,亩放50尾左右。
⒋饲料投喂
河蟹是杂食动物,常用的植物性饲料有各种水草、小麦、玉米、稻谷、豆饼、麸皮等;动物性饲料有螺、蚬、蚌等底栖动物、屠宰场下脚料、鱼虾类、血粉、蚕蛹、蝇蛆、蚯蚓及枝角类和桡足类昆虫;除天然和人工单一饵料外,还有全价配合饵料。饵料的投喂应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四定原则。定时即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以傍晚5—6时投喂为主;定位即定点投喂与适当撒洒相结合,保证所有的蟹都能吃到饲料;定质即饵料新鲜不变质,荤、精、青饲料合理搭配;定量即具体根据生长阶段、季节、天气等因素灵活掌握投饵量,保证蟹吃足吃好,忌忽饱忽饥。
⒌水质调控
蟹池水位坚持“前浅、中深、后勤”的原则,即前期保持浅水位,以提高水温,促进蜕壳;中期特别是炎热的夏秋季要保持深水位,始终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平时自然蚀水、水位过浅时,要及时加水;水质过浓时,则应及时更换新水,尤期是夏秋季更要勤换水。换水时进水速度不要过快过急,可采取边排边灌的方法,以保持水位相对稳定。换水次数,6月份前每周换1次水,换水量1/5—1/4,7—8月份每周换2—3次水,每次换水1/3,9月份后每5—10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1/3—1/2。所注入的新水要防止温差过大和有外源污染。
⒍补草投螺
水草既是河蟹可口的饲料,又是河蟹在水中的附着物;螺蛳营养丰富,还含有河蟹发育所必须的钙、磷等物质;水草和螺蛳都能吸附水和土壤中的肥份,有助于改良底质和水质。除在蟹种放养前后播种苦草、移植水花生、浮萍等多种水草,同时投放活螺蛳让其在蟹池中繁殖生长外,养殖期间还要不断补充水草和螺蛳,保证使水草的覆盖面占池塘总面积的60%左右,螺蛳的数量达到每m21000只以上。
⒎日常管理
要坚持早晚各巡塘一次,一查水质状况,发现水质变化及时采取加水、换水措施;二查河蟹摄食情况,调整饵料的投喂量;三查水草附着物和天然饵料的数量,如暂养池中水生植物和螺蛳被蟹吃掉应及时补充;四查防逃设施的完好程度,尤其是大风大雨天气要随时检查,严防河蟹逃逸;五查病害生物以及敌害侵袭,发现不正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湖泊网围养蟹
⒈网围建设
采用双层网围,两层网间隔5m,网围四周用毛竹(树木)作固定桩,每根桩间距为2—3m, 将裁剪好的聚乙烯网片缝好后用绳子绑缚在桩上, 上下左右拉成平面,网底部用石笼子和地锚固定,使网脚与底泥贴紧,石笼压入底泥20cm, 网上部高出水面1—1.5m, 顶部再装上“T”型的网片,网的上边设有30—50cm垂直向下的塑料蒲膜做成的网檐,并与网贴紧。
⒉种草投螺
网围设施建好后,用电捕器捕清养殖区内的大型凶猛性鱼类,2—3月份栽种伊乐藻,每m2用草茎2—3kg,匀成几束用脚踩入湖底淤泥中,1个月左右即可生根、生长,达到繁茂,并同时移栽几株蒿草和芦苇等挺水植物,水面上移植占总面积1/5左右的水花生群落。清明前向网围内投入鲜活螺蛳,每亩500kg。为蟹鱼创造良好生态环境和提供优质的天然饵料。
⒊苗种放养
蟹种放养在种草投螺1个月后进行,也可先围一小块将蟹种提前放入。套养鱼种在5—6月份放养。所放蟹种用高锰酸钾或食盐、鱼种用漂白粉或敌百虫等药物药浴消毒10—30分钟。选择正宗的长江水系优质“扣蟹”,要求规格一致,160只/kg左右,每亩放养量控制在600只以内,同时可套放6—9cm的鳜鱼、2—3cm的黄颡鱼大规格苗种,亩放养量分别为20尾和50尾左右。
⒋饲料投喂
定期补充水草、螺蛳,使蟹摄食天然饵料为主,前期为了使螺蛳繁殖生长,可适当投喂一些鲜螺蚌肉和小杂鱼,后期每天投喂一次投喂南瓜、土豆丝和鲜鱼、鱼粉、豆饼、大豆制成的饵料,以补充天然饵料的营养不足,保证蟹的膘体肥壮。所投饲料要求新鲜、适口、不霉变、腐烂变质,对吃剩的饵料要及时捞出,以免败坏水质。
⒌日常管理
主要是做好防逃工作,在蟹种放养初期,由于环境突变,幼蟹活动频繁,最容易逃跑。因此,在放养后的半个月,要坚持每天检查网围的防逃效果,严防河蟹从破损处或底纲下逃跑。在养殖后期,由于河蟹生殖洄游规律的作用,其逃跑的机会增多,必须严加防范,保证防逃设施完好。在7—8月汛期,做好网围设施的加固工作,备好一定数量的防汛材料,防止风浪刮倒网围设施。其次要做网围四周的清扫工作,及时清涂堆积在网围四周的浪渣。
混合养殖
混合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