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殖饲料,养殖饲料配方
中国养殖饲料现状
个人觉得最近市场比较低靡,受大环境影响,这不是人为就能改变的,现代畜牧业的前景广被看好。
当前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畜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畜产品总量大幅增加,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中国畜牧业发展特别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仍面临着严峻形势,任务艰巨。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
建设现代畜牧业,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任务。大力推进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优质安全的品牌畜牧业,是建设现代畜牧业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畜产品的安全面临着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挑战的情况下,大力加强畜产品品牌建设,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是应对畜牧业生产面临的挑战、维护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举措。要把畜牧业品牌建设作为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的重要内容,制定和落实相关支持政策和措施,通过发挥优秀品牌的示范带动作用,探索畜牧业品牌建设的途径和经验。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生产继续呈现稳步、健康发展的态势,主要畜产品持续增长,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继续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畜牧业产值已经占农业生产总产值的比重超过30%,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最有活力的增长点和最主要的支柱产业。畜牧业产业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重要来源。
以下是联合国粮农组织2009年公布的统计资料:我国生猪存栏5.23亿头,占世界存栏总数的50.9%,居世界第1位;绵羊2.19亿只,占世界存栏总数的18.72%,居世界第1位;山羊2.46亿只,占世界存栏总数的25.14%,居世界第1位;牛1.89亿头,占世界存栏总数的9.2%,居世界第3位。肉类总产量达10845万吨,禽蛋(不含鸡蛋)843.6万吨,鸡蛋3578.6万吨,奶类3785万吨,其中肉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三十,禽蛋产量占百分之八十,鸡蛋产量占百分之四十,奶类产量占百分之五。到目前为止,我国人均肉类占有量已经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禽蛋占有量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而奶类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水平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我国畜牧业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
2.1 农村养殖户缺乏技术
长期以来中国农村生产模式还是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小规模生产,自然经济仍占居一定的主导地位。在养殖业方面则体现为以散养为主,处于家庭生产的副业地位。这种散养模式与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现代养殖业相比相距甚远。散户养殖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以及生产条件相对落后,尤其在思想意识方面不能适应现代化养殖业的需要。大部分散户养殖户仍旧把农业养殖当作家庭收入的一个补充形式,加之这些养殖户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接受现代化的专业养殖技能比较困难,这也成为在农村大规模发展养殖业的一大障碍。
2.2 环境污染严重
畜牧养殖所产生的大量粪尿如果处理不好,则直接造成对当地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现今无论是大规模的现代化养殖场还是小规模的家庭散户养殖,对畜禽的粪尿处理还缺乏相应的环保措施和废物处理系统,粪便未经处理直接大批量的露天堆放或是直接排入河流,造成对家畜和环境的污染,同时这些大量放置的粪尿也造成了一些人畜疫病的发生。现有解决方法一般为水冲式和沼气利用。采用水冲式清粪则需要大量的处理污水,这些污水如能经过分离后排入农田的话可以达到利用效果,如直接或间接排入河道,对地表水的污染也很严重。另外,畜禽粪便发酵后产生大量的CO2、NH3、H2S、CH4 等有害气体,如果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则会危害人类健康,加剧空气污染,引起地球温室效应。但收集利用加工成沼气的话将实现再利用。
2.3 饲料资源短缺
长期以来,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粮食生产。虽然我国粮食总产量有一定程度增长,但增幅不大。同时我国人口也在增长,加之畜牧养殖用地因各种原因逐年减少,加之我国粮食产量相对下降的现实,畜牧业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受到粮食产量的制约。畜牧业飞速发展导致饲料用粮大幅上升,目前我国的饲料用粮约占粮食的1/3,则存在着人畜争粮的问题,这种饲粮短缺的情况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4 畜产品药物残留高
随着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和饲料添加剂等在畜牧业中的广泛应用,在实现降低动物死亡率,缩短动物饲养周期,促进动物产品产量的增长的同时,同于操作和使用不当以及少数养殖户在利益驱使下违规违法使用,造成畜产品中的兽药及一些重金属、抗生素等危害人体健康的兽药残留增加,使畜产品的安全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
2.5 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不力
我国传统的畜牧养殖技术已经跟不上现代化的畜牧养殖要求,虽然我国在畜牧养殖方面的科技研究工作一直很受重视,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科技研究成果转化率不高,一些地方政府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没有足够的意识,许多“高产、优质、高效”的畜产品培育技术的利用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与畜牧业资源有效利用。此外,我国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使畜牧业养殖技术推广困难,阻碍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我国畜牧业发展趋势
3.1 提高农户对养殖业的认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各地大量散户养殖户占相当大比重的前提下,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非常重要。一定要脚踏实地地学好、用好养殖技术知识。养殖实用技术的普及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方面是政府主管部门要重视养殖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工作,有计划地组织各种不同层面的养殖实用技术传授,举办各种培训和学习班。另一方面要转变养殖户的观念,只有转变养殖户传统的养殖观念,学习专业的养殖知识和技能,才能实现整个畜牧养殖业的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结构转变。
3.2 大力推进规模化养殖
根据各在畜牧业的发展状况,建设规范化的养殖小区或养殖场,政府部门制定畜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并认真执行,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建设,支持规模和生态养殖模式发展。建立规范化的养殖小区或规模化养殖场,这样才能实现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的合理利用。加快优势畜产品的区域布局,着重利用各地的有利畜养资源,发展有竞争力的畜产品品牌。实现产量规模化、效益化并具有市场竞争力。
3.3 标准化生产
提高畜产品的质量水平,就需要建立健全我国农副产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搞好各类标准化示范养殖区和标准化养殖基地的建设。从源头上实现畜养水平的提高,使产品与国际市场接轨,具有竞争力。在原材料采购、生产设备、产品加工、检测等各个环节入手,建立一套科学严密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这也是实现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实践证明,无论农产品还是畜产品,只要有质量、有品牌,就会提高市场竞争力。
3.4 加强良种体系建设
制定并推进牲畜群体遗传和畜牧品种改良计划,充分利用我国畜禽繁育项目的科研成果,重点扶持规模大、运行良好的种畜禽场的建设和改造,造就一批龙头企业,加快繁育推广优良品种;加快生产性能测定站、种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种畜禽场审批。建立健全种畜禽管理数据库,开展优良种畜登记工作;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尽快发布省级畜禽资源保护名录,严格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口审批。同时加大畜禽良种的保护工作,加大打击的执法力度。
3.5 科学管理大规模的养殖企业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我国农业企业普遍存在管理环节薄弱的弊病。畜牧养殖生产需要科学严谨规范的方法和态度,现代化的养殖企业首先要树立科学管理的观念,建立起一整套规范有效的科学管理、标准化生产经营和疫病防控管理体系,是推进现代畜牧业规模健康养殖的关键所在。通过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实现现代化的畜禽养殖。
养殖业饲料
养殖业饲料用量最大的是生猪养殖,期次是鸡,牛,羊。
养殖业饲料成本占比
公鸡养殖成本,主要还是饲料费用占比七十,公鸡料肉比比母鸡大,约二点五比一,长到三斤需料七点五斤,约十一元,其它费用如防疫,工资等三元,所以养殖成本每只十四元。
中国饲料产业现状
截止2014年12月,全国获得饲料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数量为7061家。
随着行业整合加速,中小型饲料企业面临淘汰危机,我国饲料企业数量持续减少;农业部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全国获得饲料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数量为7061家,较2013年底减少约3000家。这种发展趋势对我国饲料产量构成一定影响,但长远来看是提速行业发展的有效动能。
饲料行业现状分析
属于制造销售产业。
饲料加工产品的监测期为5年。
饲料加工生产企业应当收集处于监测期的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的质量稳定性及其对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等信息,并向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的质量安全状况组织跟踪监测,证实其存在安全问题的,应当撤销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证书并予以公告。
饲料加工行业的高周转是被忽视的竞争力。市场普遍认为饲料行业毛利率低,没有技术含量,在农业板块中受到的关注度和估值一直较低。
中国养殖业现状
2921年养殖企业盈利状况不是太理想,首先说养猪,今年上半年猪肉价格跌的非常厉害,很多养猪的都亏血本了,由于受去年年高价猪肉的影响,养猪成本大大提高,一个小猪仔就上千,结果猪价一跌血本无归,有的下半年出栏的就赚了,毕竟是少数。
我国饲料行业发展的现状
饲料经销商现状
1、赊销严重
从80年代开始到90年代中期,饲料工业刚刚起步,市场供给不足,经销商能拿到饲料就能赚钱,这属于经销商的黄金阶段。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市场供给逐步充足,经销商推销饲料,提供生猪回收等一条龙服务,风险增加,利润渐薄。到现在全国饲料产能已经严重过剩,竞争白热化,经销商配合厂家营销手段用到极致。中国的农民搞养殖一直有赊欠生产资料的习惯,这在猪价高、获利丰厚的年代,大家没有多少风险,只是一个支付方式的问题。而现在的养殖户经营风险不断加大,获利能力不断下降,还款能力也大幅度下降,猪价低迷或重大疫情将血本无归,因此,饲料经销商也面临着巨大的资金风险。
2、利润受到质疑
2014年随着湖南百宜、远方中汇、传是等饲料企业高调进入电子商务,饲料行业电商时代大爆发,饲料价格逐渐透明,养殖户与饲料厂之间的信息障碍被互联网铲除。养殖户发现经销商的利润高于自己的心理预期,加之上半年猪价低迷,养殖户长期处于深度亏损状态,更加迁怒于经销商,喊出了“拒绝中间商,还利养殖户”的口号。
3、做大的局限性
现在的饲料经销商以县级或者村镇级的居多,鲜有地市级或省级经销代理商。出现这种现状,除了饲料生产企业考虑的市场因素外,更多是经销商自身实力不够及同行竞争的激烈性,导致很难出现为横跨多个县市的大型经销商。因此饲料经销商要做大做强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饲料经销商路在何方
面临以上简单列举的几个挑战和威胁,饲料经销应该怎么办?他们的出路在何方?
1、拒绝赊销
将养殖户的融资成本还给养殖户,让养殖户自行融资,从而理性控制养殖规模,提供第三方融资渠道或引进互联网金融或许是一个不错的解决办法。近期,湖南百宜集团与农业银行联合推出了惠农贷款,湖南百宜集团联合中国农业银行,为那些有融资需求的养殖户提供帮助,协助他们在养殖前期从农业银行贷款。这种惠农贷款模式取得很好的效果,获得了养殖户的欢迎。目前,湖南百宜集团正在引进互联网融,拟成立金融服务公司,为养殖户服务,将饲料经销商的饲料销售与金融服务分开。
2、转变角色,消除质疑
2014年6月起,湖南百宜集团已在多个乡镇设立农村信息服务站,养殖户可在服务站通过联网的电脑查看到湖南百宜集团在网络销售的产品报价及销售政策,养殖户可让服务站代购也可自行网上购买。服务站提供物流配送、代购等多项增值服务,让经销商从销售饲料转变成协助养殖户采购饲料的角色,让信息更加透明化,消除养殖户对经销商的疑虑。
3、破解做大困局
21世纪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电子商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实现外贸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饲料经销商可通过建立网上销售渠道,打破时空的限制。通过建立网络销售店铺,经销商的客户将不再是经销商本镇或本县的,而面对的都是全国巨大的市场,无市场边界。据湖南百宜集团尹奇志总经理称,湖南百宜集团拟开通国际销售渠道,以后将可做到足不出户,产品畅销全球。打造一个24小时不打烊的销售渠道。夜深人静,人已酣睡,渠道还在为你工作,张罗生意。
4、自身提高
(1)饲料经销商应敞开胸怀接受新的运营模式,接受新鲜事物,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应及早“触电”,早一分钟拥抱互联网,也许就早一天能把握机遇;
(2)作为新时代的饲料经销商,应努力提高,掌握新的营销工具应用技巧,熟悉互联网,了解基本的大数据应用知识;
(3)饲料经销商应找到一个实力雄厚并且支持无市场区域边界的企业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共谋发展。
中国饲料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粮食生产的总体发展趋势是:产量增加,面积减少,比重下降。全国粮食产量连续迈上40000万吨(1984年40731万吨)、45000万吨(1993年45649万吨)和50000万吨(1996年50454万吨)三大台阶。粮食播种面积,1980年为117234千公顷(17.59亿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80.1,1990年为113466千公顷(17.02亿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6.5,10年间面积减少3768千公顷(5600多万亩),比重下降3.6个百分点;2000年为108463千公顷(16.27亿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9.3,10年间面积又减少5000千公顷(7500万亩),比重下降7.2个百分点。小麦生产发展呈现两个特征:一是产量增长更加迅速。全国小麦产量连续迈上8000万吨(1983年8139万吨)、9000万吨(1986年9004万吨)、10000万吨(1992年10159万吨)、11000万吨(1996年11057万吨)和12000万吨(1997年12329万吨)五个台阶。以1980年产量为100,1990年全国粮食产量指数为139,2000年为144,产量最高的1998为160;而1990年小麦产量指数为178,2000年为180,产量最高的1997年达223。由于小麦产量增长速度快于全部粮食产量增长速度,小麦在粮食产量中的比重也出现上升,1980年为17.2,1990年为21.7,2000年为21.5。二是小麦播种面积的发展呈现先升后降格局。全国小麦面积最高记录出现在1991年,为30948千公顷(4.64亿亩)。以1991年为分水岭,此前小麦面积有增有减,在波动中呈现上升趋势;此后小麦面积也是有增有减,在波动中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最近几年来北方春小麦和长江流域红小麦面积下降较多。粮食在面积减少的情况下产量快速增长,主要原因:一是土地和价格等政策因素有利。80年代初期土地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连续大幅度提高粮食的政府收购价格,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90年代以来逐步放松政府对生产的控制,引入市场机制,提高政府收购价格,实行保护价收购政策,延长土地承包期,也激励农民发展粮食生产。二是品种改良和栽培技术进步。杂交技术的推广,优良品种的不断涌现,使粮食品种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粮食品种每更新换代一次,单产提高10左右。农民已由世世代代自留种子,转向使用商品种子。水稻旱育抛秧、小麦精量播种、玉米地膜覆盖等栽培技术的推广,也有助于粮食单产提高。1980年全国粮食单产为2745公斤/公顷,小麦为1890公斤/公顷;1990年全国粮食单产为3930公斤/公顷,小麦为3195公斤/公顷;2000年全国粮食单产为4261公斤/公顷,小麦为为3738公斤/公顷。三是投入增加。除国家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外,农民自身对粮食生产的投入也在增加。以化肥为例,全国化肥使用量,1980年为1269.4万吨(折纯,下同),1990年为2590.3万吨,10年增长了1320.9万吨;2000年为4146.3万吨,10年间又增长了1574万吨。约70的化肥用于粮食生产,粮食生产对化肥等的使用已形成严重依赖。粮食生产正在发生的一些变化(一)品种和品质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优质专用产品快速发展。各地适应市场需求,淘汰劣质品种,压缩大路品种,发展优质专用产品。2000年全国优质专用小麦面积比例达到17.5,比1998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从2001年夏收情况看,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又比上年增加1300千公顷(2000万亩),达到6000千公顷(9000万亩),占小麦面积的比重提高到22.5。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的发展和商品率的提高,一定程度上替代了进口。通过近年来的调整,适口性差、出米率低、市场滞销的劣质早籼稻种植面积大幅度压缩,优质品种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水稻品质的整体水平有较大提高。2001年全国优质稻种植面积达16000千公顷(2.5亿亩),比1998年增加8000千公顷(1.2亿亩),优质稻占水稻总面积的比重已超过50。为解决玉米越区种植、含水率高、品质较差问题,近几年东北地区大力推广生育期短、脱水快的玉米品种,玉米种植区整体退出了一个积温带,含水量下降了10到15个百分点,明显提高了玉米的商品品质。同时,一些地区还因地制宜地发展饲料玉米、加工专用玉米,初步改变了我国玉米品种结构单一的状况,形成了饲用、食用和加工专用玉米共同发展的格局。(二)主要粮食品种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按比较优势组织粮食生产的格局正逐步形成。以小麦为例,华北地区适宜小麦发展的优势得到进一步挥,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山西6省市小麦种植面积占全国小麦总面积的比重从1990年的42上升到1999年的45,提高3个百分点;同期,6省市小麦产量占全国比重从47上升到54,提高了7个百分点(见下表)。水稻、玉米等粮食品种也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同时,一些各具特色、各显优势的作物带、产业带逐步形成,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农业发展开始出现合理分工。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的外向型农业长足发展,目前我国出口的农产品中75来源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发挥粮食生产优势,逐步成为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西部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加快,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华北6省市在全国小麦生产中的地位面积(千公顷) 占全国比重(%) 产量(万吨) 占全国比重(%)1990年 1278342 4712 471999年 1285245 6123 54(三)以公司带农户的粮食生产组织形式正在形成。近几年来,一些粮食加工企业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积极引导和组织农民发展优质专用粮食生产,不仅使专用的优质原料有了稳定的供应渠道,而且还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在优化农业结构中种什么,为谁种的难题,从而走出了一条以加工带动生产,以生产促进加工的粮食生产和经营新体制,实现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例如,郑州第二面粉厂按照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培育自己的优质原料生产基地,带动农民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从1995年开始,该厂在河南省选择条件比较适宜的近10个县(区)、29个乡镇,作为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基地,每年与当地农民签订购销合同,确定小麦品种和收购价格,提供种子和技术服务,引导和支持农民增加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取得明显效果。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该厂分别收购优质专用小麦600吨、2700吨、1.3万吨和1.6万吨,2000年超过6万吨,呈逐年增长势头,不仅较好地满足了企业加工生产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了粮食生产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该厂已拥有13.3千公顷(20多万亩)的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基地,带动3.6万农户发展优质小麦生产。又如,长春大成实业集团通过定向育种、定向种植、定向收购,不仅为企业自身提供了优质原料玉米,满足加工需要,同时也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新的途径。该集团成立了原料玉米基地公司,专门负责建立生产基地,通过基地乡镇政府与农民签订产销合同。从1998年开始,大成集团先后在全省35个乡镇建立原料玉米生产基地,面积达86千公顷(129万亩),种植农户达5.9万户。其中,特用玉米基地8个,面积30千公顷(45万亩),种植农户2.3万户;普通玉米基地27个,面积56千公顷(84万亩),种植农户3.6万户。湖南省在发展优质稻过程中,也采用了类似形式。
养鸭
养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