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瘟的症状,羊瘟传染到人的症状
羊瘟的症状
羊瘟也叫羊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近期,我国多地区发生了羊小反刍兽疫疫情,对养羊生产造成了很大威胁。
症状:病羊高烧不退、腹泻带血水样,粪便成水样略带黄色,绝食多喝水,多涎等症状,群羊如果患上了这种病,严重时会大面积死亡。
防治:1.羊群在每年的2月下旬-3月上旬(成年羊、羔羊)和每年9月下旬,及时注射血清抗体羊全清,做紧急预防,保护率高达98%。2.针对发病的羊只,前中期的羊使用羊全清每瓶200斤体重配合刀豆素,绿健先锋做紧急治疗,一天一次使用2天;发病中后期的羊需要连续使用3天。注:怀孕的母羊按照治疗量每天分两次注射。
小反刍兽疫,(又名小反刍兽伪牛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
小反刍疫情发病症状:
1.腹泻带血水样,严重脱水,消瘦,随之体温下降。出现咳嗽、呼吸异常
2.高烧,咳嗽,不吃食 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
3.发病率高达100%,在严重暴发时,死亡率为100%
4.目前仅见于山羊和绵羊。山羊发病严重,绵羊也偶有严重病例发生。
小反刍发病原理:
1.感染动物临诊症状与牛瘟病牛相似(感染动物烦躁不安,背毛无光,口鼻干燥,食欲减退。流黏液脓性鼻漏,呼出恶臭气体)
2.急性型体温可上升至41℃,并持续3~5天!在发热的前4天,口腔黏膜充血,颊黏膜进行性广泛性损害、导致多涎,随后出现坏死性病灶,开始口腔黏膜出现小的粗糙的红色浅表坏死病灶,以后变成粉红色,感染部位包括下唇、下齿龈等处。
3.在轻度发生时,死亡率不超过50%。幼年动物发病严重发病率和死亡都很高。
冬季羔羊常见疾病有哪些,应该怎么预防
冬季的常见病就是腹泻和感冒。冰雪或者是雨水不容易挥发,潮湿会引起腹泻。保持干燥,羊就不容易得腹泻。
羊只要不感冒,一般很难得其他的病,一旦得了感冒就会进入亚健康状态。冬季预防养感冒,要注意羊羔的夜间保暖,夜间要在封闭的圈舍内,不要和白天的温差太大。圈舍要能阻挡寒风侵袭。无论大羊小羊,一般的感冒都是在夜间受凉引起的。养在睡着以后抵抗力会变弱而在睡着以后,外边的天气往往会变得更恶劣。所以封闭的圈舍还有用羊集中在封闭的圈舍,夜间就不会,被寒风寒气所侵袭。
羔羊痢疾的防治都是有什么啊?
羔羊痢疾是一种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危害出生后一周龄左右的羔羊,死亡率很高。
(1)症状患病羔羊精神沉郁,低头拱腰,不久就发生腹泻,粪便恶臭、呈黄绿、黄白或灰白色。病羔逐渐虚弱,卧地不起,若不及时治疗,常在1~3天内死亡。
(2)治疗①肌肉注射诺氟沙星(氟哌酸)4~6毫升。②灌服磺胺脒1克、鞣酸蛋白0.3克、碳酸氢钠0.2克,每日2次。③肌肉注射复方黄连素注射液2毫升,1日2次,连用2日。④用捣碎的大蒜头1两,烧酒1斤浸泡10天,加三倍水,每只羔羊每次灌服一调羹,灌2~3次。
羔羊痢疾的症状:
羔羊发病后,先是精神不好,低头弓背,不想吃奶。随后发生持续性腹泻,粪便腥臭,开始排糊状便,以后变为水样腹泻,并带有气泡、黏液和血液。后期肛门失禁,病羔逐渐虚弱、脱水,卧地不起。如不及时治疗,常在1天~2天内死亡。有的病倒,羔羊表现腹胀,不下痢,或仅排少量稀粪,腥臭难闻,四肢瘫痪,卧地不起,呼吸急促,口流白沫,头向后仰,最后昏迷,常在数小时至十几小时内死亡。
预防治疗方案:
1.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羔羊受冻;合理哺乳,避免饥饱不均。加强卫生消毒等工作,特别是产羔季节前对圈舍的消毒和接产时对母体用具等消毒。
2.根据症状选择对症下药重点是补液强心。如静注5%葡萄糖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安钠加0.5 ml。
3.小反刍兽疫病预防的药物,全群抗病毒预防和前期病情控制为重点,推荐治疗方案:
羔羊痢疾的治疗方案:干扰素 羊痢康肽 鞣酸蛋白。用干扰素 羊痢康肽(1套/200斤)和地塞米松(2-5mg/100斤)混合肌肉注射打在羊颈一侧。 病情严重可灌服鞣酸蛋白。连用3针。治愈率可达90%。
满意请采纳,如病情紧急(特殊)可点击我头像或名字,有专业的老师在线为您解答
本病是一种多发于7日龄至6周龄羔羊,以剧烈腹泻为特征的传染病。病原较为复杂,主要为B型魏氏梭菌,大小为(4~8)微米×(1~1.5)微米。另外,还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肠球菌等。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在30%左右。
(1)症状
病羊体温升高,精神沉郁,不想吃奶;腹泻,粪便恶臭,呈黄绿色、黄白色、灰白色,后期带血;虚脱,不能站立,衰竭死亡。
(2)预防
对发病羔羊进行对症治疗。秋季,对疫区的母羊注射羔羊痢疾菌苗,产前2~3周再进行一次加强注射免疫。
先是精神不好,低头弓背,不想吃奶。随后发生持续性腹泻,粪便腥臭,开始排糊状便,以后变为水样腹泻,并带有气泡、黏液和血液。
用香港天宇羊康治疗,看一看,不过要早点治疗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简称禽出败,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家禽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对各种家禽包括鸡、鸭、鹅和火鸡都有易感性,潜伏期为2~9天。
按病程一般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型。该病的治疗药物主要有磺胺嘧啶(SP)或磺胺二甲嘧啶(SM2)、青霉素和喹乙醇。预防接种主要用禽霍乱G190E40活疫苗。在有禽霍乱流行的饲养场,可每3个月预防接种一次。
养羊
养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