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养殖花鲢,科技苑养殖花鲢
花鲢高产养殖技术
鲢鱼以防病为主,平时做好管理,就可以减少发病,多量高产。现在大水面养殖花鲢蛮受欢迎的,一个朋友用的是渔乐丰渔肥精,效果还蛮好的。
人工养殖(不加温)需时两年 头一年是鱼种养殖(到年底时约3两到5两左右) 第二年成鱼养殖,可长至2-3KG。 饵料充足的话,当年鱼可长到500~800克,三龄鱼体重可达3~4000克頭條萊垍
饲料养殖花鲢高产技术
花鲢属上区活动活跃的鱼种,市场上有专供花鲢的颗粒饲料,只是在喂时,适当加点腐酸奶进去,花鲢会更爱进食!
花鲢单养高产养殖技术
养殖花鲢鱼早上吃饲料最好。
1、放养前的准备工作:鱼种池的面积要求较大,一般为4-8亩,水要较深,一般1.5-2米。放养前应施有机肥料以培养,对于花鲢基肥应适量施用,控制车轮虫高峰期下塘。
2、夏花放养:放养时间一般为5-6月份,放养方式有单养和混养两种,一般采用混养,因为这个阶段鱼类的习性逐渐显示不同,对外界的环境要求也不同,根据各种鱼类的习性和对水质的适应性不同进行搭配混养,不但给予各种鱼类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也充分地发挥了水体的利用率和对食料较经济的利用。鱼种池一般是2-3种混养,本实验混养少许白鲢、鲤鱼。
3、饲养管理:此时花鲢还是主要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食料,池水要求肥沃,浮游生物量要多,池塘除去放养前施基肥外,夏花放养后还要施绿肥及熟粪肥,结合定期注新水使水保持褐绿色。饲养时人工投饲注意“四定”原则,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以便提高饵料的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此时投饵数量要少一些。
4、日常管理:每天早晨巡塘一次,观察水色和鱼的动态,经常消除池边杂草和水中腐败杂物,清扫食台和进行食台、食物消毒。以保护池塘卫生;拉网检查不仅利于肥水,而且便于检查鱼的生长鱼病等情况,从而合理确立投饵量和鱼病防治方法,做好防逃、防盗和鱼病、敌害防治工作。
化肥养花鲢高产技术
人工养殖(不加温)需时两年 头一年是鱼种养殖(到年底时约3两到5两左右) 第二年成鱼养殖,可长至2-3KG。
饵料充足的话,当年鱼可长到500~800克,三龄鱼体重可达3~4千克,自然水域中有很多可以生长到30至40公斤。
1、放养前的准备工作:鱼种池的面积要求较大,一般为4-8亩,水要较深,一般1.5-2米。放养前应施有机肥料以培养,对于花鲢基肥应适量施用,控制车轮虫高峰期下塘。
2、夏花放养:放养时间一般为5-6月份,放养方式有单养和混养两种,一般采用混养,因为这个阶段鱼类的习性逐渐显示不同,对外界的环境要求也不同,根据各种鱼类的习性和对水质的适应性不同进行搭配混养,不但给予各种鱼类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也充分地发挥了水体的利用率和对食料较经济的利用。鱼种池一般是2-3种混养,本实验混养少许白鲢、鲤鱼。
3、饲养管理:此时花鲢还是主要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食料,池水要求肥沃,浮游生物量要多,池塘除去放养前施基肥外,夏花放养后还要施绿肥及熟粪肥,结合定期注新水使水保持褐绿色。饲养时人工投饲注意“四定”原则,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以便提高饵料的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此时投饵数量要少一些。
4、日常管理:每天早晨巡塘一次,观察水色和鱼的动态,经常消除池边杂草和水中腐败杂物,清扫食台和进行食台、食物消毒。以保护池塘卫生;拉网检查不仅利于肥水,而且便于检查鱼的生长鱼病等情况,从而合理确立投饵量和鱼病防治方法,做好防逃、防盗和鱼病、敌害防治工作。
5、并塘和越冬:秋末冬初,水温下降至10度以下,鱼已不摄食,这时须将鱼捞出,集中蓄养在较深的鱼池中越冬,主意在并塘前一周停止投饲,选天气晴朗的日子拉网出塘,并塘时拉网和操作必须小心细致,以免鱼体受伤和在越冬期间发生水霉病,蓄养池水深在2米以上,向阳背风,少污泥,并塘后应在结冰时防止缺氧,严防水鸟的危害。
专养花鲢最高亩产有多少
8两左右。
8-10月是花白鲢全年体重增长最明显的月份,1个月可以长8两,9、10月增重可占全年产量的40%,即所谓花白鲢生长的“金九银十”。
人工养殖的白鲢一年可以长1-3千克,其生长速度是非常快的。但是,它们的生长速度并不是固定的,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若精养它们,也就是在密度适中、水环境适宜、食物也充足的情况下,白鲢一年就能长2-3千克。但是野生的白鲢生活环境没有这么理想,受限于食物、空间等条件,它们的生长速度要慢一些。
花鲢高产养殖技术视频
步骤 1
花鲢鱼头半只,清洗干净,擦干水分,两面都抹上少量的盐,静置半小时。
步骤 2
芹菜一根,洗净,去叶子,茎切成细小颗粒,备用。
步骤 3
蒸锅加水烧开,鱼头装盘,浇水适量黄酒上锅,大火蒸15分钟,揭开锅盖,撒上芹菜粒,叫上适量蒸鱼豉油,盖上锅盖继续蒸三至五分钟。一份鲜美的清蒸鱼头就可以美美享用啦。
花鲢高产养殖技术视频教程
花鲢鱼肉质肥美,口感鲜嫩,做的好的话,真的是吃不够啊!但是花鲢鱼怎么做最好吃呢?你还只会红烧吗?今天小易来分享一个花鲢鱼的新吃法,麻辣又过瘾,鲜嫩又入味,比红烧的更好吃,要不要试试呀?
所需食材:
花鲢鱼、大葱、生姜、食用盐、生抽酱油、鸡粉、白糖、玉米淀粉、美人椒、青线椒、大蒜、土豆、金针菇、干花椒、回味酱、花雕酒
制作步骤:
第一步:花鲢鱼清洗干净,再剁去鱼尾、鱼鳍和划水,然后沿着鱼骨把鱼肉从中间对半劈开;接着把鱼肉切成厚度在1厘米左右的厚块。
第二步:大碗里加入葱、姜和少许食用盐,再加入一勺清水,然后下手把葱姜的汁水抓出来,制作一碗葱姜水备用。
第三步:把葱姜水倒入装有鱼块的大盆中,再加入少许盐、生抽酱油、鸡粉、白糖调味,然后洗净小手,下手抓匀;接着再加入少许玉米淀粉,并再次抓拌均匀备用。
第四步:生姜大蒜切成末,大葱切成小颗粒,美人椒和青线椒切成圈备用。
第五步:土豆清洗干净后去皮,切成薄片;金针菇清洗干净后切去根部不要,再用手掰散。
第六步:把锅充分烧热加入少许食用油,再下入少许干花椒和准备好的葱姜末一起炒香;接着往锅中加入3勺自制的回味酱(具体制作步骤请查看2020年12月1日发布的视频),开小火熬出香味后再加入少许花雕酒并用勺子搅动均匀。
第七步:往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调味少许盐和鸡粉;接着把土豆片下入锅中煮1分钟,再把金针菇也加进来一起煮2分钟;最后把煮好的金针菇和土豆片用漏勺捞出来,放入大碗中垫底。
第八步:把腌制好的鱼块下入锅中,开大火煮5分钟,把鱼肉煮熟煮透;然后把鱼肉连汤汁一起倒入大碗中;最后把准备好的青红线椒和蒜末撒上来。
第九步:锅中加入适量食用油,油温烧至七成热;然后把热油淋到青红线椒和蒜末上,激发出香味,美味即成!
制作关键点:
把鱼沿着骨头劈开的时候请小心操作,防止滑到手。
对于一个吃货而言,没有最好吃,只有更好吃。如果你已经吃腻了红烧花鲢鱼,不妨尝试一下这个新吃法吧!鱼肉鲜嫩不腥,做一次一大碗都不够吃的,就连汤汁都不想放过!
花鲢的养殖技术
水温低于8度停止摄食!
花鲢是暖水性鱼类,喜栖息在水温比较高的水域,最适生存水温约23~32℃
在这个水温范围内摄食积极性与水温成正比,尤以炎热的夏季食欲最旺盛,水温低于23℃或高于32℃时摄食积极性逐渐降低,摄食临界温度约8~40℃,水温低于8℃或高于40℃时完全停止摄食。
花鲢鱼的最新高产养殖技术
1、投饵率:100千克鱼吃多少饲料,用百分之几表示。如:投饵率为3%表示100千克鱼吃3千克饲料。
2、夏花:鱼苗经过20-25天的培育,长成3厘米左右称为夏花。也有把这一阶段分成1.5-2厘米的乌子和3厘米的夏花两个培育阶段。
3、一龄鱼种:夏花分塘后至冬天或翌年春天,一般长到10厘米以上称为一龄鱼种。亦称冬片、春片、仔口、新口。
4、二龄鱼种:一龄鱼种再培育一年称二龄鱼种,亦称老口鱼种。
5、水温:指水体的温度,一般用温度计测量,测量位置为水表以下50厘米。
⑴ 水温是影响鱼类摄食和生长的第一因子。一般来讲,鱼类在1-33℃水温中都能生长,10-15℃为弱度生长期,15-24℃为一般生长期,20-32℃为适宜生长期,24-30℃为最适生长期;水温超过32℃,鱼类摄食明显下降;水温超过33℃,鱼类停止生长;水温超过36℃,鱼类开始死亡。草鱼在27-30℃摄食最旺,低于20℃,生长速度明显下降;鲤鱼在23-29℃摄食最旺,低于15℃生长受到抑制。
⑵ 水温也是鱼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水温高低与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有密切的关系。一般病毒和细菌疾病发在水温为25℃-30℃时传染性最强,32℃以上和18℃以下时感染减弱。而有些疾病,如水霉病、小瓜虫病、斜管虫病和鱼波豆虫病通常在20℃以下发病,属于低温季节流行病。
6、透明度:透明度是用测定萨氏盘(黑白间隔的圆盘)的深度来间接表示光透入水的深浅程度。
⑴ 其大小取决于水的混浊度(指水中混有的浮游生物和悬浮物所造成的混浊程度)和色度(浮游生物、溶解有机物和无机盐形成的颜色)。
⑵ 透明度的测定方法为:将黑白盘缓缓放入水中,当盘上黑白界线模糊时,水面到黑白盘的距离就是它的透明度,单位用“厘米”表示。
⑶ 在鱼类生长季节,透明度应保持在20-40厘米之间。
7、酸碱度:又称PH值,它是反映水体酸碱性的指标,是与水产养殖密切相关的重要水化因子和生态因子。
⑴ 在常温下,PH<7.0为酸性,PH>7.0为碱性,PH=7.0为中性。
⑵ 对于水产养殖而言,PH=7.5-8.0的微碱性条件下是大多数鱼类获得稳产、高产较为理想的酸碱度。
⑶ 在没有外来废水污染的情况下,PH值主要受光照、水温、有机物的含量影响。
8、溶解氧:又称溶氧,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氧气,通常简记为DO,单位为mg/L(毫克每升)。
⑴ 对于水产养殖而言,在一天24小时中,16小时必须大于5mg/L,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3mg/L。
⑵ 溶解氧多少往往是鱼类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据统计,直接或间接缺氧致死的鱼类,约占养殖鱼类死亡总数的60%。
⑶ 改善池塘溶氧条件的措施有:
①根据季节、天气合理投饵施肥,防止鱼类浮头。
②及时加注新水,以增加池水透明度和补偿深度。
③合理使用增氧机,特别是应抓住每一个晴天,在中午将上层过饱和氧气输送至下层,以保持溶氧平衡。
④施用无机肥料,特别是施用磷肥,以改善池水氮磷比,促进浮游植物生长。
9、氨态氮:又称氨氮,是鱼类等水生动物主要代谢物及有机质氧化分解的产物。
⑴ 氨态氮包括离子氨和分子氨,离子氨不仅无毒,还是水生植物较易吸收的氮肥;分子氨的毒性较强,对于水产养殖而言,分子氨应低于0.2mg/L。
⑵ 分子氨和离子氨在水中可以相互转化。它们的数量取决于养殖水体的PH值和水温;PH值越小,水温越低,分子氨的比例也越小,其毒性越低,PH<7.0时,氨态氮几乎无毒;PH越大,水温越高,分子氨的比例越大,其毒性也就大大增加;所以,如果氨氮已经超标,千万不要使用生石灰调节水质,否则,易引起氨氮中毒。
⑶ 氨氮中毒特点:没有季节,没有昼夜,没有天气好坏之分;但多见于成鱼池、高产池、密养池及能灌不能排的鱼池。
⑷ 氨氮中毒症状:呼吸急促,乱游乱窜,时而浮起,时而下沉,时而跳跃挣扎,游动迟缓,麻痹乏力;体暗,鳃乌,口腔发紫,粘液增多。最后活动力丧失,慢慢沉入水底而死亡。氨氮中毒后,开启增氧机,池鱼四散回避,不敢靠近。撒泼增氧剂,浮游鱼群仍毫无反应。
⑸ 控制氨氮超量的方法有:
①换水。
②合理施用磷肥。
③全池泼洒沸石粉。
④全池泼洒硼酸钠(硼砂)。
⑤全池泼洒硫代硫酸钠。
⑥全池泼洒生物制剂。
⑦晴天中午打开增氧机曝气。
⑧应急时全池泼洒食盐,干扰阻止氨氮继续入侵鱼体,然后立即加换新水。
10、亚硝酸盐:有机物分解的中间产物,在溶氧充足时可进一步氧化为无毒的硝酸盐,当溶氧不足情况下则生成亚硝酸盐。
⑴ 亚硝酸盐主要受水温,PH值和溶解氧影响,水温越高,PH值越大,溶解氧越高,则亚硝酸盐的水平越低,反之亦然。
⑵ 对于水产养殖而言,亚硝酸盐应低于0.1mg/L。
⑶ 亚硝酸盐中毒一般为慢性反应,表现为摄食量下降,鳃丝及鳃盖内表面血管呈暗紫红色,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骚动不安,体力衰退,游泳无力,鱼体柔软,背部底面呈黄色,某些代谢器官功能衰竭,情况严重将导致死亡。长期处于高浓度亚硝酸盐的水体中,草鱼会发生出血病。
⑷ 控制亚硝酸盐超量的方法同控制氨氮超量的方法。
11、摄食性鱼类:指能直接吞食饵料的鱼类,如:草鱼、鲤鱼、鲫鱼、青鱼等。
12、滤食性鱼类:指不能直接吞食人工饵料,只能摄取水中的饲料粉末和浮游生物的鱼类,主要指花鲢和白鲢。
13、饲料系数:指生产1千克鱼所需要的饲料量。如饲料系数为2.0,代表吃2千克饲料长1千克鱼。
14、三防:指防浮头泛池,防敌害侵扰,防洪涝逃鱼。
15、四消:指池塘消毒,鱼种消毒,水体消毒,食场、饵料、工具消毒。
16、八字精养法:1958年,我国池塘养鱼工作者将复杂的养鱼生态系统进行简化和提炼,形成了“水、种、饵 、密、混、轮、防、管”八个要素,形成了概念模型,简称“八字精养法”。
⑴ 水: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水是鱼类生存的基本条件,这里主要指水质、水温、水深、水的透明度、水源情况等。管好水是管好鱼的基本条件。
⑵ 种:包括优良的鱼苗、鱼种的繁殖培育,新品种引进驯化,苗种的提纯优选以及投入品种的合理搭配。苗种必须来源于经国家批准的苗种场,并经检疫合格。
⑶ 饵 :包括投饵的方法、饵料的种类、配合饲料的配方、饵料与水质的关系、饵料与鱼病的关系等。饵料的使用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
⑷ 密:指合理密养,因地制宜地确定科学的放养密度,放养密度与鱼的种类有较大的关系。以草鱼为主养鱼的池塘密度要比鲤、鲫为主养鱼的密度稀一些。
⑸ 混:指合理的混养搭配。包括不同品种的混养,以及同一种鱼大中小规格的混养。这样既可达到充分利用水体和天然饵料的目的,又为轮捕轮放打下了基础,还为第二年的生产准备了大规格鱼种。
⑹ 轮:指捕大留小,捕大补小的操作制度,轮的目的是为了不断调整合理的池塘载鱼量,既充分利用了养殖水体,又能使商品均衡上市,提高经济效益。
⑺ 防:指防治鱼病,防治虫、鸟、兽的危害,防逃,防偷盗,防止水源和水质的污染,防止水质的恶化和缺氧、浮头等,这是饲养管理中较为重要的措施,与水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⑻ 管:是八字精养的关键,以上叙述的七个方面的技术和措施,最终都要落实到这个管字上。主要包括饲养管理,巡塘,看管拦鱼设备等。要管好养殖的鱼,不仅要求饲养人员有较好的技术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精神。
17、肥、活、嫩、爽:这四个指标为水质的感官指标。
⑴ 肥:是指水中的浮游生物含量多,池水呈黄褐色和绿色,饲料养鱼与肥水养鱼不同,水质要求不要太肥,透明度在25-40厘米为宜。
⑵ 活:是指水体在活动,水色早、晚有变化,早上淡,下午浓,俗称“早青晚绿”。
⑶ 嫩:是指水体肥而不老,易消化的浮游生物种类多,水面有光泽,看起来比较舒展,不凝重。
⑷“爽”是指水质清爽,无浑浊感,水体不清爽是鱼浮头,泛池的主要原因。
18、四看:四看是指“看水温、看水色、看天气、看鱼类吃食情况”。四看是投饵量的现场确定标准,投饵时应遵照执行。
⑴ 看水温:水温10℃以上即可开食,15℃以上可开始投嫩草、粉碎的贝类和少量配合饲料,水温20℃以上,可逐渐加大投料量,在鱼类发病水温和季节时应限制投料。
⑵ 看水色:池塘水色以“肥、活、嫩、爽”为好,可正常投饵。
⑶ 看天气:天气晴朗,池水溶氧条件好,应多投,而阴雨天溶氧条件差,则少投。
⑷ 看鱼类吃食情况:投料时根据鱼群争食情况适当调整投料时间和投料量,并借正常情况下早上10点鱼群争食情况判断水质的优劣。
19、五定:五定是指“定质、定量、定时、定位、定查”。做好这“五定”是池鱼丰产的重要措施。
⑴ 定质:是指投喂的饲料要新鲜、适口,营养平衡,不含病原体和有毒物质。在生产中,一定要选择优质饲料,不可随意变动饲料配方。
⑵ 定量:是根据鱼体大小,在不同季节和不同时间适当均匀投喂饲料,不能忽多忽少,每天的投饵量要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一 般以投饵30分钟左右为宜。
⑶ 定时:指投饵要有一定的时间,应准时投饵。精饲料和配合饲料养殖应根据季节,水温和天气等情况适当调整。高密度养殖投饵应坚持“少量多餐”的原则。
⑷ 定位:是指投饵要有固定的位置,使鱼类形成条件反射后方便管理。
⑸ 定查:指鱼类吃食完毕后,一定要检查残饵情况,以便及时判断鱼的吃食情况,以确定鱼类有无反常行为。
20、匀、好、足:在投饵时,应尽量满足这三个基本条件。
⑴ 匀:表示一年中连续不断地投以足够数量的饵料,在正常情况下,前后两次投饵量应相差不大。
⑵ 好:表示饵料、肥料的质量好。
⑶ 足:表示施肥投饵量适当,在规定的时间内鱼将饲料吃完,不使鱼过饥或过饱。
⑷ 必须强调指出,在当前饵料成本较高的情况下,为了降低饵料成本,充分发挥饵料的生产潜力,应坚持做到一年中连续不断的投喂足够数量的饵料,特别是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应坚持每天投饵,以保证鱼类吃食均匀。渔谚有“一天不吃,三天不长”或“一天不投,三天白投”的说法,形象的说明时断时续的投饵对鱼类生长所带来的影响。据统计,同样的单位投饵量(即每放养1kg摄食该种饵料的鱼类一年的投饵量),年投饵次数比正常少30%-50%(即每次投饵量多),青鱼、草鱼、鲂鱼、鲤鱼、鲫鱼的净产量比正常池低50%,滤食性鱼类的净产量比正常池低30%。因此,投饵必须坚持匀字当头,匀中求足,匀中求好的要求。
花鲢怎样养殖能高产
鲶鱼(Silurus asotus)隶属鲶形目,鲶科,鲶属。黑龙江鲶鱼不但个体大,生长快,而且耐低温,耐低氧,肉味鲜美,深受北方高寒地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喜爱。笔者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将鲶鱼池塘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池养鲶鱼的人工繁殖
亲鱼的选择:选择尾重0.5kg以上,雌鱼腹部膨大,生殖孔红肿,轻压腹部能挤出卵粒。雄鱼腹部狭小,轻压腹部能挤出白色精液。雌雄比例为1∶1~1.5,个体大小适宜。
催情:鲶鱼繁殖实践证明,鲶亲鱼经过产前培育生殖腺达到Ⅳ期末,催产药物最好使用马来酸地欧酮(DOM)与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LHRH— A2)合剂,剂量为每公斤鲶鱼注射2mg~5mgDOM+2μg~4μgLHRH—A2,两种药物的混合液背部肌肉一次性注射,催产率可达80%以上。
人工布巢:在产卵池中布置鲶鱼产卵附着物,方法与鲤鱼相似,但鲶鱼卵的粘性不如鲤鱼卵的粘性大,一部分卵粒易从鱼巢上脱落,落到池底易死亡。为提高鲶鱼卵的利用率,应在产卵巢底部布置底巢,其方法用直径0.8~1cm的铁杆焊成3m×1m的长方形框架,中间用筛绢连接,筛绢上面缝有着卵的棕榈皮,底巢着卵率占总产卵数的20~40%。
人工孵化:鲶鱼产卵后应及时把卵巢取出放入孵化池,防止亲鱼自残其卵。孵化池最好为水泥池,土池池底要平坦,无淤泥,水深0.5~1m以内,面积不宜太大,卵的密度为3万粒/m2水面。水质需严格过滤,以防水生动物对鱼卵的危害,其他孵化过程均与鲤鱼相似。水温在20℃左右3~4天破膜出苗,刚出膜的鲶苗吸附在鱼巢上,在静水或微流水条件下发育,形如蝌蚪状,孵出3天后应及时取出鱼巢,适时下塘。
池塘养殖技术
鲶苗发塘:鲶鱼出膜3~4天即可主动吞食大型轮虫及小型的枝角类,此时应及时下塘。鲶苗下塘后枝角类的丰欠是鲶苗成活率的关键,采用施有机肥的方法大量培育枝角类。当后期天然饵料不足时,用50目的筛网从其他池塘中捞取枝角类或新鲜的动物性饵料切碎投喂。池中动物性饵料充足,鲶苗生长速度较快,一般667m2放9万尾左右,经10~15天育成夏花,成活率可达50%,发塘水面最好在667m2以内。
鱼种培育:
生态养殖培育鲶鱼种:大量施有机肥培育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水生昆虫及小型杂鱼,为鲶鱼提供营养较丰富的动物性活饵。该方法成活率高,规格大。1997年在4000m2池塘中放养鲶鱼夏花2500尾,占总放养量的54.3%,白鲢夏花700尾,占总放养量的15.3%,花鲢夏花1400尾,占总放养量的30.4%。鲶鱼苗放养前17天放养鲫亲鱼200尾,使其自然繁殖,每667m2施基肥和追肥各500kg,并投喂粉末饲料150kg喂养鲫鱼苗,经90天的饲养,鲶鱼平均每667m2产50.5kg,成活率达94.8%,规格达128g/尾。白鲢成活率78%,花鲢成活率85%,这种培育方法技术简单,易掌握,鲫鱼苗做为饵料鱼易获得。鲶鱼苗放养密度应以饵料鱼的多少而定,放养时间必须在花白鲢放养10天后才能放养鲶鱼夏花。
鱼种池搭配鲶鱼夏花:在鱼种池塘中搭配10%以下的鲶鱼夏花,不仅能清除池中野杂鱼、水生昆虫、蝌蚪等,还可增加主养鱼种的产量,提高池塘效益。1995年在驯化主养鲤鱼种池中放养12.2%(500尾/667m2)。1996年放养6.67%(300尾667m2)的鲶鱼夏花,在不影响主体鱼成活率及产量的情况下,每667m2增加鲶鱼产量43.75kg(投喂部分鸡肠子)和16.2kg。
成鱼池塘套养鲶鱼种:这种方法投资少,效益高,不需增加其他管理措施,特别在小型杂鱼较多的成鱼池中每667m2放养100~200尾的鲶鱼夏花,可育成每尾100~150g的鲶鱼种10~20kg,每667m2增加效益200~200元。
颗粒饵料驯化培育鲶鱼种:鲶鱼食天然动物性饵料或陆生动物性饵料生长速度较快,成活率也较高。在饥饿状态下也食人工颗粒饵料,在池塘中用颗粒饵料可进行驯化养殖。但对饵料的营养要求比较高,驯化养殖中颗料饵料的蛋白质含量要比鲤鱼含量高,鲶鱼种饵料蛋白质应为40%左右,动物性蛋白质(进口鱼粉)应占饵料蛋白质的30%以上。颗粒饵料的加工及驯化方法基本与鲤鱼相似,这种方法育成的鲶鱼尾重可达50~100g。1997年用667m2的池塘放养鲶鱼夏花6000尾,用颗粒饵料驯化,667m2产93.5kg,饵料系数3,平均尾重84.5g,成活率为18.44%。作者认为鲶鱼种成活率低的原因主要是饵料不适口,营养不全而导致规格大小不齐,大个体吞食小个体,当鲶鱼体重达10g左右,相互残杀严重,是影响鲶鱼规模化生产主要因素。为提高鲶鱼种成活率应从夏花开始补充投喂部分适口的动物性饵料。
成鱼养殖:
夏花当年养成商品鱼:鲶鱼夏花放养在小型杂鱼较丰富的成鱼池塘中,667m2套养30尾左右。当年可达0.35kg以上,最大个体达0.75kg。667m2增加鲶鱼产量5~10kg。套养时以水源条件、池塘杂鱼多少灵活掌握密度。
成鱼池塘搭配鲶鱼春片鱼种:鲶鱼游动迟缓,对同一规格游泳速度快的养殖鱼类一般捕食不到,池塘中放养一定规格的鲶鱼只能清除池中的小型野杂鱼及有病的养殖鱼类。商品鱼池667m2放养尾重50~100 。为解决池塘和稻田养殖鲶鱼的苗种供应问题,人工繁殖鲶鱼、培育苗种技术已广泛展开。
亲鱼的培育人工繁殖前的1~2个月左右,水温达到10℃时,即收集个体在500克以上的种鱼进行雌雄分池培育,饲养密度为每666.7平方米水面600尾。投喂富含营养的动物性饵料,如鸡肠子、猪肺子、小杂鱼等。每日投喂2~3次,投喂量占鱼体重的7%~8%,以保证性腺发育营养要求。此外,还要注意保持水质清新,每周冲水1~2次。
亲鱼的选择亲鱼选择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成熟度好。雌亲鱼体重一般要求在1~1.5千克以上,腹部膨大柔软,富弹性,用手轻压有卵粒流出。雄性体重要求在0.5千克以上,轻压腹部,生殖孔有少量白色精液流出。
鲶鱼的雌雄鉴别可从以下三点区分:一是外观生殖孔,红肿,呈不规则圆形音为雌性;较规整为雄性;二是看腹部,松软膨胀,轮廓明显为雌性,反之为雄性;三是看尾叉,尾叉深且叉口开到尾鳍基部为雄性,叉口浅,没开到尾鳍基部或无叉口为雌性。但要注意分清受伤分叉和生理分叉。雌雄性比为1:2~3。
人工催产及孵化当水温上升到18℃且较稳定时,就可以进行人工催产。催产方法采用两次注射法,时间间隔为10小时,注射部位在背鳍基部肌肉。催产药物为DOM(马来酸地欧酮)和LHRH-A2(促排卵2号),剂量为雌鱼5毫克DOM/千克体重+5微克LHRH-A2/千克体重,雄鱼剂量减半。两射注射药物及剂量相同。效应时间大约16小时左右。
将注射药物后的亲鱼放入产卵池待产,产卵池面积为5~10平方米为好,水深0.5米左右。每平方米放亲鱼1组。产卵池中铺设用棕榈皮作成的鱼巢。鱼巢铺设的密度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大些,以免产生过多的落地卵影响孵化率。亲鱼产卵后,迅速捕走亲鱼,让受精卵在原池孵化。也可将鱼巢轻轻捞起,用5毫克/升(每立方水5克)孔雀石绿消毒后,放在网箱中孵化。孵化网箱网目为40目,幅宽1米,长2~3米,放卵密度为2万~3万粒/平方米。静水孵化,定期刷网箱,保持溶氧充足,保证胚胎发育正常。水温20℃,36小时破膜出苗。鱼苗孵出后3天内,须及时投喂轮虫、蛋黄。孵出6~7天后可投喂枝角类。
(一)鱼苗鱼种培育
鲶鱼苗种培育,可选用水泥池培育、上池培育或网箱培育。土池面积不宜太大,一般以100~500平方米为宜。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00尾。同一池放同批苗,以防个体差异互相吞食残杀。
鱼苗培育阶段的关键问题是开口饵料。因此,鱼苗下塘前,首先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消毒,然后施有机肥(牛、马粪等)培肥水质,使浮游动物大量繁生、保证鱼苗下塘后就有丰富适口的饵料(如轮虫、枝角类等)。后期可投喂鱼粉和面粉调成的糊状饲料或微颗粒饵料。培育15~20天,体长3~5厘米,即可出塘入稻田养殖。
(二)鲶鱼的稻田养殖
实践证明,鲶鱼食性广泛,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饲养周期短,当年夏花即可养成商品鱼,对实施稻田双千工程(每亩千斤稻,收入千元钱)意义重大。
田间工程稻田养殖鲶鱼、主要采用沟池式。即在进水口一端,挖一个占稻田总面积5%~10%的小池,坡比1:0.5~1:1.水深1~1.5米。小池于稻田交界处筑一高20厘米、宽30厘米的小埂。稻田内根据稻田面积大小设置环沟及中央沟,沟宽、沟深各60厘米。沟与小池相通。同时加高、加固田埂。整个田间工程占稻田面积的10%左右。
防逃设施鲶鱼除能攀越坡形池埂和从进、排水口逃逸外,还能跳离水面逃跑,所以,田埂一定要加高。有条件的,还可用网或帘子作防逃设备。高度0.5米,网目0.5厘米以下,也可用塑料薄膜,设置方法同稻田养蟹。
还有一种较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四周田埂挖成二级坡降式,鲶鱼跳到第一级台阶上,由于没有水,不能继续上跳,只能下到水里。这种防逃方法效果好,操作简单,且费用低。
苗种放养
苗种选择在外购夏花鲶鱼时,千万要注意质量。凡鱼苗体色黑、细长的为劣质鱼苗,其成活率很低,即使能成活也不爱增重;而体色黄、半透明、体宽的为优质鱼苗,放养后成活率高,吃食活跃,生长增重快。二龄鲶鱼种,规格控制在50克以下,避免性成熟影响生长。
放养时间插秧完毕后即可放鱼种。先将鱼种投入鱼凼或小池中,秧苗返青及底肥药效消失后即可入稻田养殖。
放养数量及规格放养数量应根据设计产量、鱼苗鱼种规格质量及管理水平等方面综合确定。放养当年夏花鱼种,一般每公顷放600~900尾,每公顷可收获750~1500千克。放养50克以上的鲶鱼种,一般每公顷放3000~6000尾,每公顷可收获1200~2250千克。
放养时的注意事项同一田块放养的鱼种一定要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鱼种入池时用5万之一浓度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3~5分钟。
投饲技术鲶鱼主要以动物性饲料为主。早期可喂水蚤、水蚯蚓、煮熟的猪血等,也可用鱼粉、蚕蛹、菜籽饼等制成配合饲料。鱼种入池后,首先要进行驯化,给固定音响,在池中、沟边设几个投饵点,以后逐渐减少为1~2个投饵点。随着鲶鱼口径的增大,可用煮熟切碎的动物内脏(鸡肠子、猪肺子等)、小杂鱼、虾、泥鳅鱼等投喂。投喂量占鱼体重的8%~15%。日投喂2~3次。由于鲶鱼性凶猛,一旦出现饥饿状态,将互相残杀。因此,必须保证充足的饵料供应。一般投喂4千克动物性饵料可使鱼增重1千克,若设汁每666.7平方米稻田产60千克鲶鱼,则要备好240千克的饵料。
随着高密度、规模化养殖鲶鱼技术的提高,一些地区开始试验投喂全价颗粒饲料养鲶鱼,这一技术的推广普及为养殖鲶鱼解决了饲料源问题。
(三)日常管理
水的管理由于喂养鲶鱼大都需要投喂动物性饲料,因此易引起水质变坏。虽然本地鲶鱼耐缺氧,在污水中仍能存活,但其生长速度显著减慢,严重时停止生长。所以,应尽量保持水质清新,每周换水1~2次,每次换掉池水的1/4~1/2,如能保持长期微流水效果会更好。
防治鱼病饲养期间每半月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泼洒消毒一次,以预防鱼病。治疗水霉病可用孔雀石绿(每立方米水体用10克)浸洗3分钟。由于鲶鱼属无鳞鱼类,对各种药物较有鳞鱼更为敏感,持别是含敌百虫成分的灭虫药,生产实践中应慎用。
(四)捕捞收获
水温降至10℃以下时,鲶鱼基本不摄食,即可捕捞上市。捕捞方法可采用钩钓、拉网、网刺等,但这些方法均不易捕干净,所以一般采用放干水后捕捉。
花鲢高产养殖技术图解
塘虱鱼,学名叫胡子鲶,人工养殖具有生长快、产量高的特点,如果是低成本小规模养殖,比较容易管理,风险也要小一些,能够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先来了解一下塘虱鱼的生长特点
① 生活习性:塘虱鱼喜欢聚集性的生活在池塘底部,白天在阴暗的洞穴很少活动,到了晚上就会出来觅食,由于它属于亚热带的鱼类,不耐低温,人工养殖就要控制好池塘温度,当水温低于8度时,就会发生冻伤。因此,在越冬期间,水温要控在14度以上。
② 食性特点:塘虱鱼主要吃动物性的饵料,而且吃食量比较大,可以超过自身体重的10%,对饥饿的耐受力比较强,在越冬期间,吃饱以后3~4个月不投喂饵料也不会出现问题。到了春季,水温升高到15度时,就开始进食,当水温达到20~32度时,对饵料的需求旺盛,此时生长速度也会加快。
塘虱鱼的食物有天然的轮虫、水蚤、水生昆虫,还有一些浮游植物的嫩茎。人工养殖的条件下,可以投喂一些鱼粉、蚯蚓、动物内脏、黄粉虫等饵料,适当添加一些花生饼、玉米粉、麦麸等植物性的饵料。
建造池塘
① 池塘面积:池塘要在没有污染的水域,进排水比较方便。低成本养殖,鱼塘的面积就要小一些,这样也方便管理,一般保持200~500平方比较合适,池塘太大,相应的成本也会增加。
② 池塘的要求:池塘池壁的坡度不能太小,塘虱鱼有很强的逃逸能力,池壁最好是能垂直一些,不能产生缓坡。池塘里的水深保持在1.2米左右,要做好防漏水的措施,池底要安装好进排水口,以利养殖期间进行换水。池塘里要种一些水花生、伊乐藻等水生植物,供塘虱鱼栖息。
塘虱鱼苗的投放
① 池塘消毒:在投放鱼苗前的半个月,先要用20~30公斤/亩的生石灰给池塘消毒,杀灭池塘淤泥中的病原微生物,过一个星期后,再投放400~450公斤/亩的粪肥到池塘用来培养浮游生物。
② 鱼苗投放:鱼苗买回来以后,先要进行消毒,再按照养殖面积,控制好密度再投放,如果鱼苗是6~8厘米长,投放密密度大约2600尾/亩。投放初期时,先不要投喂饵料,主要让鱼苗摄食水里的浮游生物,三天以后再投喂适口的饵料。
塘虱鱼的饲养管理
① 饵料投喂:饲养期间饵料投喂量可以根据鱼的总重量来算,一般保持在8%~10%比较合适,每天上午和下午投喂两次,下午可以多投喂一些。饵料主要是以动物性的饵料为主,植物性的饵料为辅。动物性的饵料有小鱼、小虾、蚕蛹、蚯蚓、食品厂的下脚料等,植物性的饵料有米糠、麦麸、剩饭。为了降低成本,还可以养殖蚯蚓、黄粉虫来喂鱼。
② 日常管理:定期观察水质,若是水体过瘦,要通过肥水来培养浮游生物,以降低养殖成本。高温的季节,8~10天就要加注新水,避免池塘水位过浅,水质恶化,隔半个月用12~16克/立方米的生石灰泼洒消毒,调节池塘PH值。每天要巡塘,预防鼠害,防止塘虱鱼逃逸。
③ 越冬措施:到了冬天,水温较低,不适合塘虱鱼生长,池塘要盖一个塑料膜的大棚,外面再盖上一层草苫,提高池塘的温度,大棚内要安装小型锅炉或暖气,增加可调控水温的设备,使冬天的水温保持在14度以上。还可以用家庭的土方法,利用闲置的空调,安装临时的保温设施来保温,这种方法成本低,适合小规模养殖。冬天的时候,减小投喂次数,也是很好的越冬保暖措施。
塘虱鱼常见的病虫害防治
① 黑体病:发病以后摄食量减少,鱼体瘦小发黑,严重的时候体内会产生红色的斑块,会浮头于水面,直到死亡。此病多发在养殖前期,4~8月份是高发的季节,当池塘水质污染时最容易发生。主要的防治方法是定期给池塘换水,避免水质恶化,可以用1毫克/升的漂白粉撒在池塘里进行消毒。
② 寄生虫病:塘虱鱼发生寄生虫病比较常见,主要是由于三代虫、车轮虫寄生在鱼的鳃丝、体表部位引起,会造成鱼类营养不良、消瘦、生长速度缓慢。主要的防治方法,车轮虫用硫酸亚铁加硫酸铜溶液进行泼洒;三代虫可用敌百虫溶液全池泼洒,也可以把病鱼在高锰酸钾溶液浸洗后再放回鱼塘。
结语:小规模养殖塘虱鱼具有很大的优势,最大的特点是养殖前期1~2个月的时间就可以长1斤左右,养殖4~5个月后就可以捕捞上市,一年可以养两季,比起其它的鱼种,经济效益也要高一些,从事水产养殖的农民可以考虑饲养。
养虾
养虾